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48051 上传时间:2022-12-22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乌桕高产栽培技术.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乌桕良种高产栽培技术研究高申红 李正明 方海良(大悟县林业局 432800)摘要:乌桕是大悟的乡土树种,分布广,种植历史悠久,是我县的主要生物质能源林。本课题以推广良种乌桕应用技术为重点,加强乌桕育苗、嫁接、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病虫害防治等措施,通过建立示范基地,3-5年收益;同时通过对乌桕老树进行改造,起到矮化,便于采收,乌桕产量提高20%以上。关键词:良种乌桕应用 育苗 嫁接 栽培 种植模式 病虫害防治 提高产量一、乌桕的形态、经济价值及本县的栽培现状乌桕(Sapium sebiferum(L.)Roxb )又叫木梓树,属大戟科(Euphor-biaceae)乌桕属(Sapium)的植物,

2、是我国亚热带重要的油料树种,也是我国四大木本油料树种之一。乌桕属落叶乔木,高达15m,寿命可达百年以上;树皮暗灰色,叶菱形或菱状卵形,秋季落叶前常由绿色变为金黄、鲜红或深红色;花期57月,果1011月成熟,蒴果三棱状球形,径约1.5cm,熟时为黑色,3裂,种子黑色,外被白蜡,固着于中轴上,经冬不落。乌桕喜温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耐短期渍水,不耐严寒,不耐久荫。在黄河以南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700mm地区均可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栽培为宜。乌桕种子既含油又含脂,单位面积油脂产量高于油茶、油桐。桕脂是我国传统的出口物资和重要的工业原

3、料,广泛用于制皂、生产护脂、金属涂擦剂、固体酒精、棕榈酸、油酸、硬脂酸、环氧树脂、硝化甘油;桕脂中富含POP,是生产类可可化理想的原料。梓油是一种干性油,是生产油漆、油墨、蜡纸、化妆品、防水织物、润滑油的原料,也是合成前列腺素和杀菌剂的原料;桕饼可以作燃料和饲料,籽壳、果壳可制糖醛。由于乌桕适应性强、油脂产量高且用途大,所以人们把乌桕称为绿色油库、理想的再生能源。除此外,桕花是良好蜜源,树叶可制染料和饲养桕蚕。木材坚韧致密不挠不裂,可作车辆、家具、砧板和雕刻良材。树皮可入药,治疗多种疾病。“红叶乌桕”、“金叶乌桕”乃是优良亮丽的行道树及城市园林绿化的彩叶树种。乌桕是大悟传统的乡土油料树种,种植

4、加工已数百年来历史。我县气候、土壤十分适宜乌桕的生长,境内山冲田畈、路旁塘边、田埂地头、房前屋后到处都有乌桕林木。据调查统计,现在全县共有乌桕380余万株,其中受益约180万株(折合面积7.5万亩),年桕籽最高产量5400吨,最低产量4000吨,居全国县级乌桕籽年产量之首。乌桕已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树种之一。我县乌桕繁殖,历史上一般采用播种法。由于实生繁殖变异,品种良莠不齐,其中表现较好的品种仅有“猪油粑”、“凤尾桕”、“大灯笼罩”等。为了逐步实现良种化栽培,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县从浙江省引进“铜锤桕”、“分水葡萄桕”、“大鸡爪桕”等良种接穗,在本县的重点产区丰店、新城、城关等乡镇进行大面

5、积高接换优。从“七五”至“八五”期间,我县建立优良品种高产示范基地2万亩,连片矮化密植园100亩(三里镇水城村),母本园3000亩,发展年产乌桕籽400吨的乡镇达10个,建立了城关镇小魁山林场、丰店七岗林场、夏店水保站等多个乌桕良种苗木基地。但是,农村体制改革后,规模化发展一度受到限制。由于乌桕树体高大不利于采收等原因,加上受市场经济影响,乌桕价格下跌,挫伤了群众种植乌桕的积极性,致使我县乌桕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目前,全县保留良种乌桕树极少,呈零星分布、树体萎缩、产量不高且缺乏管理,如不采取措施,抓紧抓好良种乌桕的保护和大力栽培及应用良种(包括老树、大树改造、优化矮化),我县宝贵的良种乌桕资源

6、就会减少甚至毁灭,乌桕大县就“名不符实”。二、乌桕丰产栽培建设技术方案1、 造林技术设计 为了确保工程质量,在造林施工过程中,造林地块未整地不准造林。根据设计地块的不同立地条件,结合规划的树种,因地制宜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穴状整地沿等高线“品”字形布穴,以防止水土流失。按50cm50cm50cm挖穴,机械抽槽整地,抽槽宽深按60cm60cm,整地规格严格把关,提高整地质量。2、 造林密度及配置 根据乌桕的生物学特性,结合设计区域造林地的不同立地条件,同时考虑定向培育措施、目的,并从保持林分结构的稳定原则出发,设计树种的造林密度为:840株/公顷(56株/亩),株行距34m ;或675株/公顷(

7、45株/亩),株行距35m;或625株/公顷(42株/亩),株行距44m。3、 造林方式方法 为了提高林地使用率,采用主体混交造林模式,上层的目的树种乌桕为主,下层以茶叶配置为主,两个树种的经济收益期不同,能充分发挥林分主体经济效益。造林方法采取人工植苗。为了确保造林质量,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造林时要做到先填表土,后回心土,并要栽紧、踏实,同时要做到根系舒展,不窝不露。植苗时间以冬季到翌年3月份止。4、 种苗 坚持良种壮苗,良种嫁接苗与良种实生苗相结合,确保林木良种化。统一组织优质种苗,实生苗选用一年生的I级苗木上山造林,苗高应在70cm以上,地径应在0.8cm以上,且苗木根深、干直、无冻

8、伤等损害。良种嫁接苗一部分从湖北省林科院调入,一部分在本县苗圃培育,基地苗木总需求量为5.6万株。5、 抚育管理 为巩固基地造林成果,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保存率,确保乌桕基地建设符合建设质量标准,必须加强造林后期的抚育管理。凡成活率和保存率达到85%以上的基地,自造林后的当年必须进行连续3年的抚育。低于85%以上的,实施抚育管理的同时,及时予以补植。造林后,要做好全面砍草除杂,除草松土工作,准确做好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工作。造林第二年,实生苗开始嫁接,确保基地品种优良性。三、乌桕良种苗圃建设技术方案1、技术方案 主要建设内容包括优树选择、采穗、苗床准备、培育、嫁接、嫁接苗

9、管理和病虫害管理。技术措施:(1)优树选择优树选择满足以下标准:按单株冠幅乘积计算:每m2产籽量大年0.8kg以上,两年平均在0.7kg以上;每年选20个较好果穗计算,两年平均每果穗结果数,鸡爪桕类30个以上,葡萄桕类35个以上;籽粒大,蜡皮厚,色泽白,全籽利用率42%以上;15年以上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树冠发育正常,结实层厚。(2)采穗采穗前要实地查看采穗地点,预测采穗量,确定采穗面积和采穗期,准备采集、包装、临时贮存,运输车辆等材料和设备。乌桕采穗一般采用1年生枝条作为接穗,粗度以0.751cm为好,接穗可随采随接,也可以在冬季采种时利用短截的果枝剪成6080cm长,放在室内层积收藏,翌春

10、嫁接。(3)苗床准备选择向阳、肥沃、深厚、排灌良好的湿润壤土或沙壤土作苗圃地。冬季将土壤深翻一遍,用硫酸亚铁将土壤进行消毒后,施腐熟农家肥或猪粪1吨/亩作基肥,翌年春天再犁一遍,耙平。苗床高20cm、宽1.2m、长20m,最好是南北向,以利于苗床充分接受光照;苗床面上的土块要打碎整平,以利于出苗。(4)育苗用草木灰或食用碱揉搓种子,然后将揉搓后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清洗干净。播种方式采用条播,条距40cm左右,每亩播种量为58kg。覆土厚度为种子直径的23倍。播种时间选择冬播或秋播均可,冬播(1112月份)采种后即可以进行,次春4月下旬出苗;一般采用春播(23月份)播种,播种一个半月左右可全部出苗。

11、幼苗出土后,间苗23次。最后一次按株距15cm左右定苗。苗木进入速生阶段后,要及时除草,松土和施肥。57月份追肥12次,每次每亩农家肥0.7吨或硫酸铵等化肥5kg左右,增施磷肥、钾肥,促进苗木木质化,以防冻害。苗木地径1cm以上,方可供嫁接的合格砧木。(5)嫁接嫁接时间,以树液开始流动,但芽尚未萌动时为好,一般在2月中旬进行。嫁接天气,以阴天为好,切忌雨天、大风干燥的晴天嫁接。小苗嫁接以切腹接较好,优点是砧木切口夹力大,无须缚扎,嫁接后苗木生长直立。嫁接后注意保持土壤湿度,抽梢后选留一个粗壮的新梢,其余的萌芽条全部抹除。(6)病虫害危害乌桕的虫害有樗蚕、刺蛾柳兰叶甲、大蓑蛾等。如有发生,可用2

12、0%除虫脲8000倍液、0.5%蔬果净(楝素)乳油600倍液、BT乳剂50倍液或灭幼脲3号悬浮剂2000至2500倍液喷洒防治。发生大蓑蛾,可用人工摘除结合剪枝的方法防治。2、 建立技术档案 种子园建立以后,应注意对良种苗木的生长发展与病虫害危害进行经常性的观察记载,建立各项技术档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种子园经营技术。其记载内容主要有:优树和优良品种的类型及其来源、特性、密度、形态特征,尤其是萌芽的特性;优良无性系的配对方式;绘制种子园区划图,各品种繁育小区排列示意图;经营管理措施;历年来各林木种条的品质与产量;种性变异情况等。四、工艺流程1、乌桕基地建设工艺流程 选 址 整 地 取 苗 挖

13、穴 调 运 回 填 栽 植 施肥抚育 管 护 2、良种苗圃建设工艺流程优树选择 种子处理 苗床 准备 穗条采集 砧木育苗嫁 接 嫁接苗管理 移 植 穗条生产 抚育管理 采穗圃营建 整地挖穴 配置设计 五、良种基地实施条件1、乌桕生长要求乌桕喜温暖湿润气候,喜阳光,耐干旱、耐瘠薄、耐盐碱、耐短期渍水,抗风、抗病虫害能力较强,不耐严寒,不耐久荫。在黄河以南年平均气温15以上、年降水量700mm地区均可生长,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栽培为宜。2、 地形土壤条件 基地选择在向阳坡,坡度小;主要土壤为山地黄棕壤土、沙壤土,土层深厚、肥沃。3、 气候条件 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春暖夏热,

14、秋凉冬寒;光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4、植被特征 基地建设区一部分为岗地,一部分为杉木、马尾松林,主要植被有黄荆、中华磨、白茅等植被盖度为85%。周围植被为马尾松林、茶叶。5、 劳力资源与素质 具有多年营林和种苗生产经验,群众栽培乌桕技术熟练,积极性高。建地点地形土壤、气候条件、植被类型、道路、供水、供电、劳力资源等因素的分析,拟建地点自然条件适宜乌桕的生长,供电、供水等基础条件较好,劳力资源较丰富地点进行项目建设。六、时间安排每年10月至12月整地阶段;元月至3月造林及苗圃育苗阶段;3月12月管理、补植、抚育阶段。七、结论乌桕生物质能源林建设,加速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意义重大。营造技

15、术成熟,投资少,回报较高,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有效控制水土流失,不仅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而且具有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参考文献1. 张克迪 林一天主编中国乌桕 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07 2. 田雨彤编导 高申红 李正明为科学顾问 cctv-7农广天地 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 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中心 大悟县委宣传部 大悟县林业局拍摄乌桕的栽培技术及加工 (上、下) cctv-7农广天地2009年12月播放高申红:男 1965年8月,大悟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李正明:男 1966年10月,大悟县林业局,工程师;方海良:男 1970年8月,大悟县林业局,工程师。湖北省大悟县林业局4328000712-7222716DW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