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645267 上传时间:2023-12-22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6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2010年高中美术新课程远程培训简报(一)主 编:戴韵茹 叶志成 本期责编:戴韵茹(安徽高中美术教育博客地址:http:/ 录团队寄语(2)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美术学科团队成长足迹(3)寻找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突破口陶玮(4)如何促进课堂互动技巧张媛(6)美术教学的触类旁通 席茜(7)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吴飞团队寄语赠人玫瑰,手有余香2010年7月25日,一年一度的安徽省中小学教师远程继续教育正式拉开了帷幕。作为第5次参加高中美术培训的老师,我认为,辅导教师的责任就是“抛砖引玉”,好的方法,或者说适合教师本身的方法,不是从培训者那里听来的,它应该产生在老师们中间。其中,老师、同伴之间

2、的互动、分享才能使培训更具有可持续的效益。在每次交流中,都有许多高中美术老师问我,为什么美术不能列入到高考中去?为什么美术只能是副课?高中美术教师的地位怎么才能提高?现在的学生太功利!等等。我一直在思考,在现有的环境下,在现有的状态下,在现有的条件下,引导老师们解放思想,从自我的狭小圈子中走出来,从而真正地、扎实地获取继续教育的养分,才是真正有价值的事,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把培训工作做得更扎实有效。培训究竟应该给老师们留下什么?我想,它不应是一种具体的方法,而应是一种思维的方式,一种学习的习惯和态度,一种独立思考的精神。这才算真正体现了教师专业成长的真谛。爱默生说:“人生最美好的回报之一,就是人

3、们在真诚地帮助别人的同时也帮助自己”。双赢的思维方式正是建立在这样一个基础之上。“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老师们在论坛区、在答疑区、在文章区里,互相借鉴、互相学习、互相分享思想的课堂,分享智慧的课堂。在参与的同时也帮助了别人,同时也获得了启迪。在这一过程中,大家收获的不仅仅是方法,更是一种气度和宽容,借鉴与参与,认识和方法。祝大家在交流中成长进步!安徽省远程继教辅导教师团队美术组二0一0年八月22日成长足迹寻找高中美术鉴赏课教学突破口陶玮高中美术鉴赏课在学生眼里美术是副科中的副科,开与不开、学与不学一样。美术课堂上,学生大多都会表现出一种茫然、漠视、沉默的情绪。他们不愿意主动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愿

4、认真的分析所学的内容或欣赏的作品,而是茫然地等待老师告诉他们所谓的答案,学生不愿意去思考,没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也许学生认为学这个浪费时间,或许是长期养成的坏的学习习惯。学生习惯了等待答案,习惯了僵化的思维模式。面对如此现状,我作为一名美术教师再三思考准备做以下尝试:1 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适当引入带有本地方特色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兴趣,使教学内容更贴近生活。2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学生要有正确的判断能力必须要先形成独立思考能力,教学中尝试让学生多去发现问题,思考、解决问题,多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教师对他们的表现应多一些包容,少一些批评;多点关注,少点否定。3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

5、是不可分的,学生只有在动手操作中,才能深刻体会所学美术知识,并在操作中发现新问题,试着解决它。这样学生遇到新问题就能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很好的去解决。例:教学案例 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美术作品可以什么都不像吗?学生各抒己见,结合课前的准备发表自己的观点。教师肯定学生的看法并总结:走进抽象艺术。接着,讲个小故事,康定斯基发现抽象艺术的故事,了解抽象艺术的诞生。接下来,认识两位抽象艺术家,两种抽象艺术。先欣赏蒙德里安的作品,不同时期画的树,体会画家抽象艺术风格的演变;再欣赏克兰的作品尼金斯基,引导学生讨论两位画家的作品的异同,学生讨论:作品很抽象,作品不真实,形式更简

6、单,颜色用的少、后者只用黑色教师总结,两者的作品代表两种抽象艺术类型,即冷抽象和热抽象。音乐欣赏:贝多芬命运交响曲。听音乐把自己的感受用抽象艺术表达出来,具体体验抽象艺术。作业展示:自评互评再欣赏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作品36号26-4-94。体验抽象艺术特殊的艺术美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肌理、空间与透视。提出新问题,谁都能创作抽象艺术吗?学生讨论,既能又不能。最后,总结本课,要求学生课后写好个人评价,布置下节课前准备。如何促进课堂互动技巧张媛正如新的教学观所阐述的,课堂教学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分析探讨师生的课堂互动,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实现师生之间生生之

7、间的课堂互动,有意于师生双方的和谐进步和共同发展。有效的课堂民主,可以拉近师生距离,为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营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教师完善自己的教学,使教学向着更完美化的方向发展。如何促进课堂互动技巧呢?现总结如下:(一)建立互信,实现情感交流,是课堂互动的前提。促进课堂互动的前提是建立平等,尊重互信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的和互动,沟通,交流实际上是“心灵与心灵的交融师生之间互融程度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因而,教师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对学生付出无私的爱,以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非常至关重要。缺乏情感交流和心里支持是当前师生互动中存在诸多问题的主要根源之一。教师在

8、课堂上必须超越自我的个人感情,调整好上课的情绪,才能与学生产生相应的情绪互动。(二)及时启发诱导是课堂互动的基础在交流互动的教学中,学生的动是以教师的启发诱导为基础的。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做适当的诱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内容时先介绍一下有关知识,为学生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为学生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三)设疑解疑是课堂互动的重点课堂提问不仅可以加强师生交流,调高课堂效率,还能成为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有效手段。教师要针对教学的内容,有的放失设疑即提出相应的问题。通过师生设疑解疑的互动,大大加快了问题的解法,有利于教学目的的实现。同时还要进行适度的总结,明确课堂内容的重点

9、难点,更能提高课堂效率。(四)激励评价是课堂互动的保障成功评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五)掌握课堂互动的具体类型和操作方法,是实现课堂互动的重要保障总之,教师课堂互动的方法是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等因素,灵活运用美术教学的触类旁通席茜传说唐代大书法家张旭练习书法总是不得开悟,有一次他看到两个农夫都挑着担子在一条窄小的田埂上会面,谁也不愿意让谁,最后两人通过协商,大家把担子放在外档,人就是面对面,错开担子慢慢使转通过。张旭看到了就悟出了字体笔画之间相互避让的书法技巧。他在邺县见过公孙大娘的优美绝妙的舞姿后为之动容,公孙大娘的姿态音容都给了他草书结

10、构的启发,他由点到面的悟出了书法理论。张旭的故事使我想到既然美术鉴赏没有固定的方法,我们何不触类而旁通,即通过引进与美术作品有联系的事物或知识,来引导学生对美术作品的理解,来达到鉴赏的目的。事实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们对美术鉴赏课的兴趣,而且也便于他们加深对美术作品的理解,还可以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扩大他们的知识面。在鉴赏中国古代山水画时,最主要和难度最大的是让学生去领略中国古代山水画中情景交融的意境。不同时期山水画的面貌和意境都各不相同,其中,面貌的不同之处比较容易感受,而意境的不同,相对来说是难以理解和体会的,尤其是对于自我意识和现代意识较强的高中生来说,它

11、们之间更是有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从体会古诗的意境入手,去体会中国古代山水画的意境。因为对于高中生来说,在语文课中已学过大量的古诗,所以对古诗的意境的理解就比理解山水画的意境容易得多了。而且中国古代的山水画与古诗之间的确有着密切的联系,正所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例如,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的意境,就与北宋山水画的意境有很多相同之处,主要是作者都以客观地描写自然景色为主。诗人和画家对自然风光的热爱之情没有直接表露出来,而是隐藏在所描写的景色之中,所以称为无我之境。而南宋山水画是极力追求诗的意境,画家们为了使画面景色更加耐人寻味、更能激

12、发观者的想象力,把与追求意境无关的、可有可无的景色一律删去,常常运用计白当黑的艺术手法,所以才会出现画面简洁、构图偏小,但意境深远的马(远)夏(圭)山水,如马远的寒江独钓图的意境,就与唐代诗人柳宗元诗江雪中的 独钓寒江雪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对元代山水画的理解,可以以倪瓒的六君子图为例来分析,初看上去这幅画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只是画面景色显得气象萧疏,近乎荒凉。但有了黄公望的题诗,其中的意境便可见一斑,诗曰:远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拥坡陀,居然相对六君子,正直特立无偏颇。前两句诗是写画中的景象,后两句显然是借景抒情,表达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对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的不满之情。加上元代山水画的用笔,

13、普遍带有个性特征,所以,把这一时期的山水画理解为有我之境,即画家的情感和艺术个性在画中鲜明地体现出来了。通过以上诗与画之间的对比与联系,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并且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美术鉴赏教学中的提问技巧初探吴飞课堂提问是师生交流、对话,共同发现、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孔子说过:疑是思之始,学之端。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因此,在各科教法中,问题的设置,在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设置问题,内容要能使学生感兴趣。问题是科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开启任何一门学科的钥匙。没有问题就不会有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和知识,所以说,问题是思想方法、

14、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一、 问题应能引起学生兴趣,引发思考。美术鉴赏对于学生来说,是一门无考试压力的学科,要想让学生对这样一门学科保持关注,兴趣,无疑起到重要作用。课堂提问正是启发思维,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好方法,长期以来,美术鉴赏课堂教学往往急于求成,直奔主题,缺乏旁敲侧击。问在此而意在彼,含蓄动人,情趣盎然且思维的拓展,容易激趣,以问引问,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案例片段(一):人类早期绘画艺术作品。师:在原始社会时期的人类会做什么?生:打猎、捕鱼等活动,和其他动物差不多吧,为生存而努力。师:不错,但除此之外,他们还会做些其他活动,这

15、些活动是其他动物无法完成的,是什么活动呢?学生思考。教师利用大屏幕出示原始社会的绘画作品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拉斯科洞穴壁画及部分陶器图片。生:原来是画画啊。师:同学们再来想个问题,原始人的生活环境是怎样的?生:严酷的、恶劣的自然环境师:是的,那时我们现在所熟悉的两种主要交流方式语言和文字还没产生,但我们却先会画了。刚才大家也提到原始人生活的环境是严酷的自然环境,在那样的环境中,生存都是问题,可他们为什还有“闲情逸致”去进行“艺术创作”呢?学生思考、讨论、回答。在此课的教学中,所提出的问题本身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能不停的思考,并在问题的引导下学生不断深入探究原始艺术的产生、特点等知识,为整节课的教学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二、问题难易程度的把握。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要使学生找到问题的切入点。著名俄罗斯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把人的认知水平划为三个层次,即“已知区”、“未知区”、“最近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