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41547 上传时间:2023-03-19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5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091104.doc(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上海市民政局信息研究中心上海市民政十二五信息化发展思路一、 上海民政信息化发展历程及现状分析1、 上海民政信息化发展历程回顾1996年上海民政局信息研究中心成立,标志着信息化工作纳入民政整体发展战略。1999年民政信息化一期工程(社保卡工程民政分系统)开始建设,此项目被列为上海市重点建设的20个应用信息系统之一。2000年至2002年,社会救助、婚姻、双退、优抚等子系统分别投入运行,初步建立了街镇、区县、市局三级联网的民政信息系统构架。2001年利用全国民政信息化工作会议的契机,扩建了市局中心机房、全面改建了市局网络系统,为目前的信息化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并获得2000-2002年上海市

2、优秀信息化项目。民政信息化开始向一体化、集中化方向靠拢部分业务子系统的升级改造工作开始启动实施,2004年民政信息化二期工程(“一口上下”社会救助平台)启动,完成了系统平台、网络平台、应用平台的集中化改造,到目前为止完成了社会救助、婚姻登记、收养登记、义务兵管理的集中式改造,民间组织、社区事务受理、优抚、双退、养老等系统也正在新建、改建之中。2、 目前上海民政信息化体系现状上海市民政局成立有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成员单位有信息研究中心、社区中心、福彩中心等。目前我局所有的政务信息化系统均由信息研究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社区中心负责建设维护社区服务信息系统。福彩中心负责福利彩票发行信息化建

3、设。同时,各局属单位有一定的自行建设自行维护的小型的信息化系统,较成规模的有殡葬管理中心的飞思系统等。各区县民政局设有信息中心(基本均无具体编制)主要负责各区县民政系统的信息化项目的运维。3、 上海民政信息化存量资源信息研究中心主要负责全局的信息化建设,建有市中心机房:装备有烟络尽气体消防系统,双路60KVA后备电源系统,双路海洛斯下送风专业机房空调系统等专业系统;民政三级专网:依托电信专网、政务外网,核心为双路155M ATM骨干网络,采用帧中继、SDH、DDN、MPLS-VPN、VPDN、以太网、ISDN等多种接入方式,已经建成连接市、区县、街道(乡镇)民政部门的三级主干网络平台,连接市局

4、直属单位,19个区县及相关异地科室,240余个街镇社会救助所,33个干休所。上联市政务外网,民政部广域网,同时与市社会保障卡中心等单位实现互联互通;开发推广多种应用系统,实现业务应用系统良好运行:完成社会救助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推广和升级改造工作,救助信息“一口上下”推进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完成优待抚恤数据录入系统开发和推广运行工作;完成双退安置应用系统退伍军人安置接收模块的开发;完成国内婚姻、涉外婚姻登记、收养、网上登记预约应用系统的开发和推广;完成养老机构设置审批; 完成办公自动化系统的开发,建成邮件系统,并完成市、区两级邮件系统互联。完成民间组织管理系统建设。基本形成了救助、民间组织、优

5、抚、婚姻、双退对象信息数据库,各业务应用系统目前运行良好。社区服务网:已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以电脑网络和电话网络为信息流通主要渠道及对外服务统一窗口,以社区服务实体服务网络为后台服务支撑的新型社区服务“三网联动”运行机制,有效整合和发掘了社区服务资源,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效率。通过与全国民政广域网联网,实现了政务工作多渠道:上海民政三级网络与全国民政广域网的联网实现了数字、语音、视频双向传输“三合一”,为政务工作多渠道打下了基础。通过与社保卡中心联网,初步实现政务信息共享:我局已经与市社会保障卡服务中心联网,并通过市级交换平台接入社会保障与市民服务信息系统,初步具备了与其他有关部门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基

6、础条件。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完成了信息系统安全项目的建设工作,在民政信息系统中配置了防火墙、入侵检测、防病毒、应用审计、漏洞扫描、网页防篡改等安全措施,确保了民政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为全局用户接入互联网提供了安全保障,已通过上海市信息系统 A类安全测评审定。二、 目前上海民政信息化发展存在的一些困难与问题虽然上海民政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了成就,但随着民政业务的不断发展,也存在一些发展中的困难。民政系统普遍薄弱的信息化基础设施难以支撑信息化的快速发展。随着民政业务对信息化需求的不断提高,对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提高。而现代信息化对集中式的基础设施要求越来越高,需要统筹考虑。目前的民政系统

7、普遍缺乏多部门业务协同的技术支撑与协调机制。过去那种依靠某个业务部门或信息技术部门一家建成系统的可能性正在逐步降低,需要多业务部门的协同支持。民政信息化在业务协同、资源共享方面缺乏相应的技术平台与相关保障。特别是跨部门的协同、资源共享越来越成为未来的趋势,在收入核对系统中核心的力量就是跨部门的数据共享。民政信息化需要整合多种信息技术。未来的电子政务不仅仅使用简单的计算机技术,还需要整合电话、3G、互联网等技术来为公众服务,提供无处不在的公共服务。三、 民政信息化十二五发展思路1、 信息化发展趋势信息化是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

8、展转型的历史进程。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不断创新,信息产业持续发展,信息网络广泛普及,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并逐步向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演进。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加深刻。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网络更加普及并日趋融合。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互联网加剧了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新载体。电子政务在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政府效能、扩大民主参与等方面的作用日益显著。信息安全的重要性与日俱增,

9、成为各国面临的共同挑战。信息化使现代战争形态发生重大变化,是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核心内容。全球数字鸿沟呈现扩大趋势,发展失衡现象日趋严重。发达国家信息化发展目标更加清晰,正在出现向信息社会转型的趋向;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主动迎接信息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力争跟上时代潮流。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我国及上海电子政务发展态势:电子政务稳步展开,成为转变政府职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政务公开的有效手段。各级政务部门利用信息技术,扩大信息公开,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推进政务协同,提高了行政效率,改善了公共服

10、务,有效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上海电子政务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基本情况是:市级各委办局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目前市属的各委办局无信息化系统的单位几乎没有,劳动、医保等信息化较领先的部门已进入三期建设;区县信息化建设推进力度强劲,基础设施、组织架构、资金配备等对比市属委办局更有优势力;全市政府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加强,建成了上海市公务网,完成全市政务外网的互联互通,上海市电子政务灾备中心等一大批信息化基础项目顺利立项;信息化基础工作逐步得到改善,信息化建设标准及规范等工作逐步得到加强;信息化安全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强化。2、 十二五民政信息化发展目标及基本内容综合信息基础设施进一步得到加强,建成六

11、个“一”的市级信息化基础设施,即一个可容纳200个机柜以上的设施完善的专业市级数据中心、一个可容纳200个座席以上的综合民政呼叫中心(12349)、一个救灾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一个综合性的数据处理分析中心、一个信息化培训基地、一个异地(同城)数据灾备中心。基层民政管理机构信息化建设标准化,即每个机构至少有一个局域网、一个政务平台、一个门户网站、一个信息化管理人员。进一步加强应用系统建设,从服务、管理、决策三个层面整体规划、分步建设,整合完善各业务应用信息系统,逐步实现全业务、全流程覆盖,具体为:进一步完善上海市民政电子政务平台及婚姻、收养、优抚、双退等业务系统;研究新形势下社会救助新格局,整合“

12、支出型”帮困等慈善救助项目,建设社会救助信息系统二期;进一步拓展社区信息化建设,加强“一门式”社区事务受理系统建设,规划建设基层政权综合管理平台包括“一门式”事务受理综合管理系统、基层组织建设管理信息系统、社区服务体系管理信息系统等一系列应用管理系统;整合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老龄工作等业务,构建综合为老服务管理平台;进一步研究收入核对机制,规划建设收入核对二期建设,逐步将核对人群从低收入向中高收入人群覆盖,进一步加强收入分析决策功能;构建完善的信息辅助决策平台,大力推进民政地理信息化系统(GIS)建设,建设数据分析、决策支持等综合辅助决策系统平台;大力推进网上办事、网站群建设,推进电子监察、绩

13、效考核等信息系统建设,以规范促应用,以绩效为目标的推进信息化建设。制定完善民政信息化标准体系。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民政系统工作人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实现民政工作科学化管理,精细化运作,提供强有力的信息化支撑和技术保障。 3、 民政信息化系统资源建设根据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和民政信息化的具体特点,民政信息化的系统资源建设应遵循集约化、前瞻性、可靠性的原则。由于民政信息化资金主要依赖于政府财政预算,总体盘子有限,每年的增加有限,因此需要量入为出,量力而行,不盲目求新求全。因此,机房、网络、主机、存储等核心设备尽可能集中配置,所有的关键设备,关键设施要有冗余配置,异地备份;设备的选型不

14、求新求全,实用为主,兼顾先进。4、 民政信息化应用发展框架 信息化最重要的体现就在于应用,应用的成功与否,直接体现信息化的成果。首先我们提出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就是说一切应用系统的开发要从实际的业务需求出发,满足业务需求的要求,促进业务发展。其次,业务需求必须流程再造。一个成功的应用系统决定需求的完整,而需求的合理与否是核心所在。因此业务需求转换为信息化流程之前,必须进行流程合理化再造。第三,应用设计必须采用顶层设计。即应总体考虑民政应用系统的建设规划,实现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5、 民政信息化标准体系与管理体系民政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需要建立完善的标准化体系。建立起以国标、部标、

15、市标为基础,辅以参照国际标准及相关标准建立的内部标准规范。包含以下内容:信息化标准修订规范、信息化规范基础库、基础设施规范、应用建设规范、项目建设规范、及各类信息技术规范等。民政信息化在“十一五”期间需要加强信息化规范管理,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具体来说:市局应建立信息化协调机构、信息化建设执行机构,区县局应建立人员齐备、设施完善的信息中心,市局直属单位处以上单位应建立信息化工作站(部),各部门各单位均应有信息化专业人员负责本部门信息化建设。6、 民政信息化人才与资金保证民政信息化建设关键是人、财、物的合理调配。信息化人才是信息化成功的根本。信息化人才包括专业信息化管理人才、专业信息化技术人才和

16、全体的民政员工。要保证信息化人才的不断涌现,我们要加强培训、保证待遇、优化环境。信息化资金是信息化成败的基础。信息化资金包括信息化建设资金、信息化管理资金和信息化科研资金等。信息化资金的来源主要是财政预算。“十一五”期间通过收入核证、生活服务热线等项目建设,进一步壮大民政信息化规模,同时,通过整合民政系统内部资源,开源节流,拓展资金渠道,规范资金运作,加强资金管理。四、 民政信息化具体实施与组织1、 信息化组织体系与项目管理(包含实施计划);目前无论是其它政府部门还是我局信息化组织体系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导致信息化建设的不利。归纳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管理主体不明确:我局将信息化建设纳入民政“十一五”规划之中进行统筹规划,但没有明确管理机构。市局虽然有信息化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但这不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信息化管理主体,只是一个指导和协调的临时机构,在信息化管理方面作用不明显。同时,市局信息化和区县、市局直属机构的信息化管理机构没有形成垂直的上下级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