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640565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张横渠气论之诠释.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張橫渠氣論之詮釋 爭議與解決 10 張橫渠氣論之詮釋 爭議與解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授 王開府一、前言張橫渠之學本來不祇是論氣,其為學旨趣也未必在論氣,但其為學之重要機緣為批判佛老之學,而其用以批判的主要理論,便建立在所謂太虛即氣(正蒙太和)上,因此氣論在其理論體系中實居有關鍵之地位。當時程明道、程伊川以及後來的朱子就曾針對其論氣之說,頗表異議;而現代學者對橫渠之氣為唯物或唯心,其氣論是一元論或二元論也有很大的爭議,因此氣成為探討橫渠之學的重要論題。本文的重心即放在橫渠論氣之有關思想上。透過當代學者的不同詮釋,明其爭議之關鍵問題,並試予解決,以確定橫渠氣之意義,與其他有關之重要概念。對於橫渠氣論

2、之文獻學的考察,其思想淵源、時代因素與地理背景,理學家對其批評之細節,和對後代的影響等,學者論之已詳,沒有多大爭議,本文就不再贅述。至於歷代前賢對橫渠思想之解讀與詮釋,如明代王廷相、清代王船山之說,因涉及更多的文獻與討論,本文篇幅有限,暫置不論。 筆者過去曾有四篇有關橫渠之論文發表:張橫渠的天道思想張橫渠的心學張橫渠的性說張橫渠的道德修養方法,分別發表於國文學報一、一一、一四期(一九八一,一九八二,一九八五年),中華文化復興月刊一八卷一一期(一九八五年)。二、有關的研究文獻有關橫渠思想的一手資料,一般都使用北京中華書局一九七八年所編校出版的張載集,本文也依據此書論述。日本學者山根三芳有正蒙之譯

3、注本,由東京明德出版社一九七年出版。該書附有中、日之註解書目錄,並編輯中、日有關之思想史及論文目錄,所收錄之文獻至一九六九年為止。此外,宮崎順子有張載研究論著目錄一文,發表於一九九年大阪市立大學大學院文學研究科編的人文論叢第一九期。該文蒐集一九三四至一九八六年中、日有關橫渠之研究文獻,共一一六種。可見關於橫渠之研究已相當豐富。不過在這個時期中,有些研究論著仍被遺漏。 如遺漏了一九八四年佐藤富美子在早稻田大學第七一期所發表的關於張橫渠的性之概念一文。有關橫渠的專著並不多。日本方面的專著,尚未見錄。中國和台灣方面,則有一些。 如張岱年張載十一世紀中國唯物主義哲學家(湖北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五);馮正

4、剛論張橫渠哲學思想(湖南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九);姜國柱張載的哲學思想(遼寧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二);陳俊民張載哲學思想及關學學派(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程宜山張載哲學的系統分析(學林出版社,一九八九);龔杰張載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等。台灣出版的,有程運張橫渠教育思想研究(台灣商務印書館,一九六八);黃秀璣張載(東大圖書公司,一九八七);朱建民張載思想研究(文津出版社,一九八九)等。至於韓國方面的文獻,因筆者不諳韓文,祇好從闕。三、中國(大陸)學者的詮釋現在,根據筆者所閱讀過的當代中國大陸、日本以及香港、台灣學者的文獻,略述對橫渠氣論有相當代表性的一些詮釋。本節先介紹中國大陸學者的詮

5、釋。 中國大陸在一九五五年展開全國性的宣傳馬克思主義、唯物主義,批判資產階級唯心主義的思想鬥爭 見哲學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一期,一三一頁,思想學術動態。同年,哲學研究第一期的發刊詞,即題為為馬克斯主義哲學的勝利而鬥爭。張岱年在這一期發表了張橫渠的哲學一文。文中判定:張橫渠是北宋時代最偉大的唯物論者,他在與佛家唯心論的鬥爭中,建立了卓越的唯物論哲學體系。 同前註,一一頁。張氏此文後收於所著中國哲學發微(山西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中,少數字句作了一些刪改。他先確定氣是中國古代唯物論的基本概念,而橫渠正是以一切存在都是氣。他認為橫渠所說的太虛,是普通所謂天空,所以也是物質性的。太虛、氣、萬物,乃是同

6、一實體的不同狀態。但是張氏又指出,橫渠的哲學思想還夾雜有唯心論的殘餘。在認識論方面,橫渠的見聞之知與德性所知,也包含了大量的唯心論成分,把知識神秘化了。人性論方面,橫渠的天地之性,以人性為永恆,就陷入形而上學的幻想中。而橫渠的視天下無一物非我(正蒙大心)的大我思想,也是神秘主義。 張氏的文章發表後,立即有人站在同樣的唯物論立場,卻堅決反對他的說法,而認為橫渠是唯心論者。張氏也都予以答辯,而其主張未有動搖。 有關文章如:呂世驤張橫渠的哲學究竟是唯物論還是唯心論(哲學研究一九五五年,第三期);鄧冰夷張橫渠的哲學一文讀後感(同前)。張岱年的答辯為關於橫渠的唯物論與倫理政治學說(同前)。後來又有陳玉森

7、張橫渠是一個唯心論者張岱年先生張橫渠的哲學一文讀後感(哲學研究一九五六年,第四期)一文;張氏的答辯為對張橫渠是一個唯心主義者一文的答復(同前)。張氏之兩篇答辯之文,也收入氏著中國哲學發微中。二十幾年後,當中華書局編張載集時,仍由張氏在卷前寫關於張載的思想和著作一文。張氏在這篇文章中,肯定橫渠的自然觀是氣一元論。橫渠說:太虛無形,氣之本體。張氏指出橫渠所謂本體,不同於西方哲學中所謂本體,而只是本來狀況之義。但張氏也批評橫渠說:橫渠以最根本的道是無形的,並沒有完全擺脫道家以本為精;以物為粗的影響,給唯心論留下了餘地;橫渠把神講得非常玄妙,是罩上了神秘主義的雲霧。接著他判定其倫理學說完全是唯心的。橫

8、渠的唯心色彩,在張氏這篇文章中,比一九五五年那篇更為濃厚了。 在張橫渠的哲學一文中,張氏還稱許橫渠的西銘的進步性,也對橫渠的政治社會思想語多肯定。但在關於張載的思想和著作一文中,張氏對西銘的態度轉為幾乎全面批判的,對橫渠的政治社會思想批判的意味也更濃了。 大陸學者馮友蘭對橫渠氣論的詮釋,則顯示一種非主流的意見。馮氏早期在一九三四年出版的中國哲學史中,就指出氣在散而未聚的狀態,即是太虛。而太和指氣之全體而言。他認為依橫渠之說,在氣之外,還有理,有如希臘哲學中質(Matter)與式(Form)的關係,並以此說後來由朱子完成。橫渠之宇宙論為一元論,但橫渠講性時,卻以氣外又有天(太虛、性),乃不自覺的

9、轉入二元論。橫渠的倫理學講我與天合一之萬物一體境界,是由孟子哲學神秘主義之傾向推衍而來,形成西銘之思想。 參馮友蘭中國哲學史,八五三八六六頁,商務印書館,一九三四年初版,一九三五年第三版。 馮氏在四年後(一九三八)完成新理學,說法又有改變。 參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馮友蘭卷所收之新理學,四七五四頁,河北教育出版社,一九九六年。他認為橫渠之氣,能升降飛揚,完全是一科學的觀念,是一種實際底物,而非絕對底料(如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哲學之Matter)。如果是絕對底料,須連物質性也要抽去。他認為橫渠的氣論近於所謂唯物論。但即使以氣為唯物論之物質,其聚散仍須依一定之法則或形式,故仍不得不講理。依馮氏新

10、理學之主張,理是本有的,氣如果是其所謂真元之氣,則為絕對底料(須抽除物質性),因此馮氏自己的新理學不能支持所謂氣一元論或唯物論,所以馮氏之主張後來受到唯物論者的激烈批判。 馮氏在八十六歲(一九八一)時,又發表了張載的哲學思想及其在道學中的地位一文 馮氏該文刊載於中國哲學,第五期,一九八一年。後收入劉夢溪主編中國現代學術經典馮友蘭卷,一二七一五六頁。,一九八八年他出版的中國哲學史新編第五冊,其中關於張載哲學的一章,就是以此文為基礎寫的。在此文中,馮氏以橫渠主張一種具有唯物主義思想的有無混一宇宙觀。氣為一種極細微的物質,神只是氣之散而不可見者。氣的聚散都是不得不然的,所以是非目的論的唯物主義思想。

11、但是馮氏進一步根據西銘和正蒙批判橫渠唯物主義和辯證法思想的不徹底性。 大陸另一位哲學史家侯外廬,在一九五九年出版的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冊論及橫渠的思想,也認為橫渠由唯物主義墮落下來,走向二元論。這和一切二元論一樣,一面承認客觀的物質實體之存在;一面又承認另有精神實體的存在。他並指出正蒙從開始就把性與氣對立起來,是不同的淵源。 參侯外廬中國思想通史第四卷上冊,五五五五六二頁,人民出版社,一九五九年。 但在這點上張岱年持相反的意見,他說:有些同志根據這段話(按指太虛無形,氣之本體,至靜無感,性之淵源。一段)而認為張載是講性氣二元,是一種二元論,這實在也是誤解。張載明確說過:神與性乃氣所固有,不能說

12、他認為性與氣是兩個根源。(張載集關於張載的思想和著作,四頁)這段話顯然是批評侯外廬的。侯氏說:從洛學對關學的批判中,我們也容易理解張載的思想的體系。就可以避免如有些人片面誇大張載學說的非實事求是的方法,而對其哲學得出恰當的評價。 同前註,五七頁。這段話似乎是針對張岱年過份捧橫渠為北宋時代最偉大的唯物論者而說的。 大陸的另一位著名的理學學者張立文,在一九八五年出版的宋明理學研究一書指出:橫渠哲學的創見,在於他企圖擺脫氣的某種具體物質結構的局限,從抽象意義上給氣以某種規定性。但是由於兩者(指物質結構與抽象性)不能有機地彌合,太虛即氣而非氣,暴露了其哲學的矛盾,形成他的哲學的兩重性。不過他認為橫渠哲

13、學的主要傾向,最終是要導致唯心論的。 參張立文宋明理學研究,二五二五四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一九八五年。 但是也有學者持和張立文相反的看法,陳俊民在一九八六年所著張載哲學思想及關學學派一書中認為:由於橫渠處處著眼於天人一氣,使人道等同天道,把社會規律歸結為自然規律,讓人性本於天性,視人心之實同於太虛天之實,這是張載歷年致思於就異謀同、察兩求一的必然結果,在他自己的總體邏輯裡,並不存在什麼根本的內在矛盾。 見陳俊民張載哲學思想及關學學派,一三五頁,人民出版社,一九八六年。 一九九一年陳來宋明理學一書中指出:橫渠把太虛之氣作為人性的根源,但太虛(氣)如何轉為仁義禮智(理),不是沒有困難,這也就是

14、二程提出理一元論的原因。 參陳來宋明理學,六九頁,遼寧教育出版社,一九九一年。 一九九六年龔杰出版了張載評傳。他總結說,橫渠的思想是矛盾的。這又支持了一般大陸學者(如前述的張立文)的傳統看法。 參龔杰張載評傳,一二、二二七頁,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六年。 以上不論認為橫渠哲學中有矛盾或沒有矛盾,其實都是以近代西方哲學、邏輯,特別是唯物主義的觀點來考察橫渠之學。與一般大陸學者不同,劉學智在一九九一年發表關於張載哲學研究的幾點思考一文,讓人有耳目一新之感。他指出氣本論並非橫渠哲學的旨趣所在,他的旨趣在論證心與天道合一,或者說他的旨趣在心性論。他認為近年來每每用現代認識論的範疇和邏輯認知的方法研究橫

15、渠乃至理學的心性論,有以西方之學套用中國之學的嫌疑,是不可取的。 參劉學智關於張載哲學研究的幾點思考,哲學研究一九九一年第一二期,七一七三頁。在一片唯物主義的思潮之中,劉氏的見解的確是獨樹一幟的。 綜合上述,大陸學者在詮釋橫渠氣論時,有以為是一元論的唯物論的,如張岱年、馮友蘭、陳俊民、陳來等;以為是一元論的唯心論的,如呂世驤、鄧冰夷、陳玉森等;以為是一元的,物質、精神不分的唯氣論的,如龔杰;以為是二元論的,如侯外廬。不認為橫渠之學有矛盾的,有陳俊民、劉學智;而其他大多主張橫渠之學有矛盾,或有雜質、不徹底。四、日本學者的詮釋 在日本方面,早期的學者一般說來,尚未採取唯物的觀點詮釋橫渠的氣論。如一九二四年(大正一三年)出版的渡邊秀方支那哲學史概論,認為橫渠思想多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