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轮实验报告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636509 上传时间:2024-02-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轮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凸轮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凸轮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凸轮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凸轮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凸轮实验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实验报告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机械工程自动化学院一、实验名称凸轮设计加工 cadcam 一体化二、实验目的使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三维设计软件solidworks与m as tercam的使用方法,为无纸化 设计奠定基础。三、试验设备硬件:计算机软件:solidworks 与mas tercam。四、实验内容 指导教师提供一产品原始资料包括工程图,提供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以及对实验结果的要求,实验全部由学生独立完成,完成零件建模设计及其自动化编程。五、实验步骤六、实验结果篇二:凸轮轮廓检测实验 凸轮轮廓检测实验报告一、实验结果1凸轮试件原始数据 凸轮转向,理论基圆半径,大滚

2、子半径,小滚子半径,升程推程运动角,远休止角,回 程运动角,近休止角,偏心距。2记录测量数据。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从动杆的位移图s(mm)2画出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极坐标图(凸轮基圆半径 rb?35mm)二、思考题1同一凸轮和滚子,对心和偏心从动杆的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 2同一凸轮,不同滚子半径的从动杆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 3同一凸轮,当从动杆端部型式不同时,其从动杆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 4测凸轮极坐标图和测位移有什么不同?5摆动从动杆盘状凸轮的极坐标图如何检测?三、实验心得与建议篇三:实验十七凸轮廓线检测(2h新) 机械工程基础实验实验报告书实验项目名称 学年:学期:凸轮廓线检测实验(2h

3、)一、实验目的二、实验设备三、实验数据及处理1、根据实验数据,画出从动件的位移图2、画出凸轮实际轮廓线的极坐标图(凸轮基圆半径 rb=35mm)四、思考题(1)同一凸轮和滚子,对心和偏心从动杆的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2)同一凸轮, 不同滚子半径的从动杆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3) 同一凸轮,当从动杆端部型式不同时,其从动杆位移是否相同?为什么? 篇四:5.1 凸轮机构实验实验 5.1 凸轮机构实验【实验目的】1. 了解凸轮机构的运动过程。2. 掌握凸轮轮廓和从动件的常用运动规律。 3. 掌握机构运动参数测试的原理和方法。 【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tl-i 凸轮机构实验台,由盘形凸轮、圆柱凸轮

4、和滚子推杆组件构成,提供了等速运动 规 律 、等加速等减速运动规律 、多项式运动规律 、余弦运动规律 、正弦运动规律 、改进等 速运动规律 、改进正弦运动规律 、改进梯形运动规律等八种盘形凸轮和一种等加速等减速 运动规律的圆柱凸轮供检测使用。该实验台可拼装平面凸轮和圆柱凸轮两种凸轮机构 有关构件尺寸参数如下:盘形凸轮:基圆半径为r0=40mm最大升程为hmax=15 mm圆柱凸轮:升程角为a =150升程为h=38.5 m2工作原理 凸轮机构主要是由凸轮,从动件和机架三个基本构件组成的高副机构。其中凸轮是一个 具有曲线轮廓或凹槽的构件,一般为主动件,作等速回转运动或往复直线运动。从动件与凸 轮

5、轮廓接触,传递动力和实现预定的运动规律故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取决于凸轮轮廓曲线。由 于组成凸轮机构的构件数较少,结构比较简单,只要合理地设计凸轮的轮廓曲线就可以使从 动件获得各种预期的运动规律。凸轮相关参数:推程回程行程 h凸轮转角?、推程运动角?回程运动角?近休止角?s远休止角?s从动件的位移stl-i凸轮机构试验台采用单片机与a/d转换集成相结合进行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及实现 与 pc 机的通信,达到适时显示运动曲线的目的。该测试系统先进、测试稳定、抗干扰性强。 同时该系统采用光电传感器、位移传感器作为信号采集手段,具有较高的检测精度。数据通过传感器与数据采集分析箱将机构的运动数据通过计算机串口

6、送到 pc 机内进行处 理,形成运动构件运动参数变化的实测曲线,为机构运动分析提供手段和检测方法。本实验台电机转速控制系统有两种方式:手动控制:通过调节控制面板上的液晶调速菜 单调节电机转速。软件控制:在实验软件中根据实验需要来调节。其原理框图如下:【实验方法与步骤】1. 选择一凸轮,然后将其安装于凸轮轴上,并紧固。2. 用手拨动机构,检查机构运动是否正常。3. 连接或检查传感器、采集箱和计算机之间接线是否正确。 4.打开采集箱电源,启动电 机,逐步增加电机转速,观察凸轮运动。5.打开计算机上的控制软件,进入【数据采集】界 面,采集相应数据。6. 采集数据完毕后,点击界面上方【文件】按钮,选择

7、其中【生成全部曲线 excel 文件】, 保存生成的文件。7. 剔除掉曲线 excel 文件中不合理的数据,根据采集的数据绘制凸轮的角位移线图、角 速度线图和角加速度线图,并计算凸轮相关参数。8. 判断从动件的运动类型,绘出从动件的运动规律图,即从动件的位移 s 与凸轮转角? 的 关系图。9. 运用“反转法”绘制凸轮机构的轮廓曲线,包括实际廓线与理论廓线。10. 点击【运动仿真】进入机构设计仿真窗体,确认好凸轮机构的几何参数,点击“仿真” 按钮,便可以把仿真机构的位移、速度、加速度曲线在窗体下方的黑色坐标框中绘制出来。11. 更换另一凸轮,重新进行上述各步。 12.实验完毕后,关闭电源,拆下构

8、件。 13.分析比较理论曲线和实测曲线,并编写实验报告。 【注意事项】1. 机构运动速度不易过快。2. 机构启动前一定要仔细检查联接部分是否牢靠;手动转动机构,检查曲柄是否可整转。3. 运行时间不宜太长,隔一段时间应停下来检查机构联接是否松动。4.绘制曲线时注意选择 合适的采集点。 【思考回答题】1.在构建凸轮轮廓线的曲线应注意哪些事项? 2.凸轮轮廓线与从动件运动规律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3. 测量凸轮轮廓时,凸轮不同转向是否会影响所得凸轮轮廓形状?篇五:机械设计综合 实践实验报告(新)机械设计综合实践实验报告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过程装备及控制工程 材料成 型及控制工程姓 名

9、学 号 序 号 实验日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2011年 12 月目录 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 验2 实验二: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 验 2 实验三 :凸轮机 构综合性 能测试实 验 6 实验四:机械系统创意组合及参数 可视化分析实验 10实验一: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分析实验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 绘制实际拼接机构运动方案简图,加深学生对机构组成理论的认识,熟悉杆组概念, 为机构创新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2. 利用若干不同的杆组,拼接各种不同的平面机构,以培养学生机构运动创新设计意识 及综合设计的能力。3. 根据所拆杆组,按不同顺序排列杆组,分析可能组合的机

10、构运动方案有哪些,并能用 运动简图表示出来。4. 训练学生的工程实践动手能力。5. 通过实验,了解位移、速度、加速度的测定方法;转速及回转不匀率的测定方法。6. 通过比较理论运动曲线与实测运动曲线的差异,并分析起原因,增加对运动速度特别 是加速度的感性认识。 二、实验仪器平面机构创意组合及参数可视化实验台 三、认识实验中所有的配件。 四、按给定要 求,设计如下三种机构1)设计刨床导杆机构,要求该刨床导杆机构刨刀来回速度的比值为:1.6、 1.5 、 1.4、1.3 (按组别四选一);部分尺寸要求为:导杆长度为350mm,导杆转动中心距刨刀滑轨距离 为350mm,连杆长度200mm。(可选定曲柄

11、长度计算机架长度)。2)双曲柄滑块机构,两滑块导轨相距210mm,两曲柄为同一构件,曲柄转动中心位于两 导轨正中间。滑块一的行程约为410mm,行程速比系 数约为1.7;滑块二的行程约为220mm, 行程速比系数约为1.27。两曲柄的相位角为30、60、90、120 (按组别四选一)。五、画出三种机构的运动简图,并计算自由度。1刨床导杆机构f=3x3-2x3-2=12双曲柄滑块机构f=3*4-2*4-2=2六、分析并拆分三个机构的杆组。1. 导杆机构带动刨头和刨刀作往复运动。刨头右行时,刨刀进行切削,此时要求速度较 低并且均匀;刨头左行时,刨刀不切削,此时要求速度较高,以提高生产率。为此刨床采用 有急回作用的导杆机构。刨头在工作行程中,受到很大的切削阻力,而空回行程中则没有切 削阻力。2. 双曲柄机构良好的急回运动特性及曲柄滑块机构良好的动力性能相结合,可以设计出 很实用的连杆机构,因此双曲柄滑块机构在工业中具有很广泛的用途,如冲床的主传动机构、 平台印刷机的主传动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