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632627 上传时间:2022-12-2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学年第一学期学科期未评价质量分析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平湖市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 许婉英一、总体情况分析:本学期七年级历史与社会学科评价有两部分组成:卷面成绩与社会实践活动成果评价。其中卷面成绩为100分,卷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10分,总分为110分。1试题命题依据与取向:本次学科期未测试卷是由嘉兴市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命题以课标为依据,立足学生的能力培养,贯彻新课程的理念,有意考查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应用能力、对材料的分析、判断及查阅资料(地图)的能力,融入了社会实践活动成果交流的考查。2测试范围:历史与社会七年级上全册3试卷结构与测试形式:全开卷形式。全卷满分为100分,共五

2、大题,主要题型有:选择、查图连线、读图判图、热点新闻解读、参与实践交流感悟。4全市总体评价情况如下:学生总数6893人平均分最高分最低分优秀率%(=85)及格率%卷面情况(100分)76.91100844.23%83.16%含社会实践活动(110分)84.99110860.36%87.86%等第比例A等25%B等35%C等20%D等15%E等5%切分数(100分)9177623939切分数(110分)10085704645二、抽样试卷总体情况分析:抽样数据来自学校:东湖(2个班)、城关(2个班)、新埭(1个班)、全塘(2个班)、新仓(1个班)、林埭(1个班)、曹桥(1个班)、广陈(1个班)、福

3、臻(1个班)、黄姑(1个班)、平中实验(1个班)。共抽样试卷632份,占总学生数的9.17%。1样本学生各大题及知识模块情况:表一:题型选择题(1-20题)综合探究题(21-26题)全卷分值40分60分100分平均得分33.5345.1178.64得分率0.840.750.79从表中数据反映出:试卷总体情况较正常,难度控制在0.75-0.8之间。学生在综合探究上已具有了一定能力,但相对于选择能力还是较欠缺。表二:综合题分类得分情况题型连线题(21-22题)读图题(23-24题)热点新闻分析(25题)实践交流(26题)分值9分27分14分10分平均得分8.2918.8510.207.77得分率0

4、.920.700.730.78从表中数据反映出:综合探究中,学生阅读中国与世界地图并运用地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薄弱,运用所学知识对热点时事新闻分析的能力较薄弱,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对收集的资料进行归纳运用与分析的能力有待提高。2样本学生各小题的得分情况分析:(1)选择题得分情况(每题2分)题号得分率归因分析10.75本题依据课标“1-1和1-3”,重点考查“地图的语言比较比例尺的大小”。部分学生选A或D项。分析原因:(1)学生对图幅相同,实地范围不同的地图如何比较比例尺大小能力欠缺。(2)从错选D项上也反映出学生对省市中心城区这种现实现象及范围大小末能理解关系(3)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薄弱。20.71本

5、题依据课标“1-1和1-2及1-3”,重点考查“比例尺的大小与表示实地范围、详略程度的关系;恰当运用表示地理方位的术语”。学生错选其它三项都占一定比例。分析原因:(1)学生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实地范围大小和详细程度之间的关系不理解(2)学生运用地图的能力较薄弱(3)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30.88本题依据课标“1-1”,重点考查“利用比例尺量算实地距离”的能力。该题得分率较高,个别学生错选D项,主要是计算公式不会运用引起。40.86本题依据课标“2-1”,重点考查“社区的分类依据”。学生错选其它三项都占有一定比例,其中错选D相对偏多。分析原因:学生知道有各种社区,但不太关心社区

6、的具体分类及依据。建议教学时多培养学生从关注生活到提升理性探究的能力。50.92本题依据课标“1-1”,重点考查“利用经纬网定点的能力”。该题各校得分率均较高。个别学生错选B,对这些学生尽量多加以个别指导或同伴互助,以形成基本的查阅地图的能力。60.69本题依据课标“1-1和1-2及1-3”,重点考查“具体地点所属的东西南北半球区别”。本题是各校得分率相对最低一题,学生错选A或B项较多。分析原因:(1)学生对典型地区所在位置查阅能力薄弱(2)学生对东西半球划分这一难点末能突破(3)学生未形成查阅半球图的方法与能力(4)学生未仔细审题,只关注北半球,未关注西半球。70.85本题依据课标“1-3和

7、2-6”,重点考查“利用地图描述世界大洲地形特征的能力”。本题错选学生集中在A项较多,分析原因:(1)学生还未形成利用彩色地图进行大洲地形特征描述的方式(2)教师对教材P29自我测评第一题的编写意图可能没能理解到位。80.89本题依据课标“1-3和2-6”,重点考查“利用地图或资料了解世界国家的基本概况”。各校得分率普通较高。个别学生错选B项。分析原因:(1)本题将两个知识点、两种能力结合考查(国土面积居世界前列的国家排序;主要国家的国旗),难度相对加大(2)学生对知识点综合分析能力较薄弱(即多角度思考、融会贯通的能力薄弱)。90.86本题依据课标“2-4”,重点考查“我国南北方的重要地理界线

8、及相应的自然与人文特征差异”。本题学生错选B项较多。分析原因:(1)本题重要考查学生的审题能力及运用重要知识的能力。对古话中的关键词“淮”“南”“北”没能抓住。(2)学生思维定势现象突出,可能在日常学生中关注“黑河-腾冲”线相对偏多。也可能对几条重要界线有混淆。100.95本题依据课标“2-4”,重点考查“我国地形地势特征带来的影响”。本题是选择题中得分率最高一题。110.90本题依据课标“2-4”,重点考查“我国主要河流水系的基本状况”。各校得分率相对较高。个别学生错选C项。分析原因:(1)学生想当然做题现象存在。(2)教学时要尽量在改正学生的思维定势上找方法。120.81本题依据课标“2-

9、4和2-5”,重点考查“我国典型地区的气候类型与气候特征及社会生活”。学生错选A或C项较多。分析原因:(1)本题意在让学生利用民谣这一材料辅助分析新疆的气候类型,结果反而起了迷惑作用。如果直接问新疆的气候类型,学生可能易答(2)学生对结合新疆的位置及我国气候类型分布图综合分析能力薄弱。(3)审题能力弱,对“早”“皮袄”“午”“纱”关键词没能充分理解到温差大这一气候特点上。130.84本题依据课标“2-7”,重点考查了“威尼斯的在自然条件下的社会生活与风土人情”。学生错选D或A项较多。分析原因:(1)学生没有仔细看题,错将临海与临河湖等同(2)对傍水而居三大典型案例傍河湖、傍海;发展不同的经济及

10、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等理解不够明确。140.74本题依据课标“1-1”,重点考查了“具体地区的半球位置判别”本题各校得分率相对较低,学生错选D项较多。分析原因:(1)没有充分审题,将题干材料北纬45东经1220没有利用起来。(2)对东西半球划分这一难度未能突破掌握。150.79本题依据课标“2-6”,重点考查了“世界各国按经济发展水平分成两类,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学生错选D较多。分析原因:(1)审题不清,没有关注题干中要求的“从经济发展水平看”;(2)没有关注题支中提供的辅助材料,如:欧洲、亚洲、非洲、南美洲。(3)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图册(世界两类国家分布图),利用图表知识

11、分析的能力欠缺160.94本题依据课标“2-5和2-7”,重点考查了“美国大机械农业生产及原因”本题各校得分率均很高,及个别学生错选B或C项。170.91本题依据课标“2-5”,重点考查了“我国新疆山地牧民的转场”。个别学生错选A项。分析原因:(1)学生将山地牧业的“转场”与内蒙古牧民的“逐水草而居”两种生产生活方式混淆(2)审题不清,对题干中的“山地”两字根本没关注,做题马虎。180.81本题依据课标“3-4”,重点考查了“了解一些生生不息的中华文明史”。学生错选A或C项较多。分析原因:(1)关于“中华文明发展的脉络”,按课标要求及七上教材学生只要在年代尺上会标即可。教学时多培养学生对重要文

12、物发生时间介绍。(2)教材使用“方鼎”案例,测试采用“司母戊方鼎”,导致学生对文物出现前后顺序判错。建议教学时对“商周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这一要点让学生明确(3)学生审题不清,没看清“由远及近”而错选C项。190.86本题依据课标“3-4”,重点考查“对身边的文字、书籍、书写材料的历史发各校学生错选C或D项较多。分析原因:所列各选项教材皆没有直接的文字表达,要求学生有灵活运用教材前后知识的基础上再作出合理的判断,体现了学会使用材料(教材)的学习方法,而这些学生的失误也正体现了这一能力的欠缺。200.80本题依据课标“3-4”,重点考查了“学生使用年代尺,了解一些近现代世界的历程”。学生在AB

13、C三选项中都有错选。分析原因:(1)学生没有认真审题,对“请查阅近现代世界历程年尺”根本没关注,也就没能在教材中找到这要年代尺(2)学生对本学科不重视,单凭感觉做题的现象严重存在。(2)综合探究题学生具体得分情况:题号得分率归 因 分 析210.96本题依据课标“1-3和2-6”,重点考查“学会使用世界地形图,查阅各大洲主要地形的分布。”各校学生总体得分率较高,说明学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具备了一定的读图能力。220.87本题依据课标“1-3和2-6”,重点考查“在新情境中学会使用世界地图,查阅路经的重要海峡与运河。”学生在连线中失误相对有所增加。分析原因:(1)情境新,要求学生对所指到的

14、各地名能在地图上及时定位,但个别学生对“日本”“美国”“法国”“西亚”“波斯湾”“伊拉克”等地名无法在图上找到(2)学生对重要海峡与运河不熟悉,也就无法运用地图(即有图不会用)。230.67本题依据课标“1-3和2-4、2-6”,重点考查“学会查阅中国各类地图,综合运用中国的省级行政单位及行政中心、河流水系、南北方界线、地形等方面知识的能力”。本题各校得分率皆较低,主要是第(2)、(4)、(5)、(6)小题,尤其是第(4)小题得分率低。主要表现及原因为:第(2)小题,主要表现:将最长支流“汉江”错答成“淮河”、“汾河”、“长江”、“灨江”、“乌江”、“渭河”、“黄河”、“雅砻江”、“黄海”,“

15、武汉”等,将重要港口错答成“孟津、壶口、杭州、海口、河口、湖口、上海”等。分析原因:(1)学生审题不清(2)查阅地图的能力薄弱。第(4)小题,主要表现:如将年等降水量错填成“1969、1999、2002、2003、2006”等。分析原因:(1)没能理解题意,逆向思维能力不足(2)教学时未能突出年等降水量这一基本概念,学生错理解成某某年的降水量。第(5)小题,主要表现:将“天府之国”错填成“塔里木、柴达木”盆地;将古代水利工程错填成“坎儿井、三峡工程”。分析原因:(1)日常教学时关注这些地理事物,但忽视地理事物的具体地理位置,易造成学生答非所问(2)学生学以致用与查阅地图的能力薄弱。240.73本题依据课标“1-3和2-6、2-7”,重点考查“学会查阅世界各类地图,了解东南亚的自然与人文特征,综合分析世界大洋、海峡、人种、国界线、区域生产及生活特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