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629254 上传时间:2023-12-0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1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应用水稻白叶枯病综合防治技术推广成效显著华坪县植保植检站 张荣军 孔琼帧 674800摘要:近年来,在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县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有效遏制了白叶枯病的危害,对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据县植保站综合分析,今年水稻白叶枯病仍是大流行年份,对水稻生产威胁较大。为了控制水稻白叶枯病的危害,推广绿色防控技术,根据农业厅要求病虫害被害损失率降低在3%以下。我们从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规律出发,把综合防治技术融入水稻栽培管理过程中,采取广泛宣传培训,强化科技措施,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防重于治的原则,病害发生面积,为害程度明显减轻

2、,特别是在水稻白叶枯病防治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关键词:发生趋势 类型 发病条件 技术措施 效益分析华坪县历年水稻种植面积5.6万亩,其中坝区4.8万亩,山区0.8万亩,总产3万吨。水稻白叶枯病从70年代末期开始零星发生,80年代以来,随着杂交籼稻的推广,晚熟面积增加,化肥投入偏多,重氮肥、轻磷、钾肥,水稻生长后期阴雨寡照、高温、高湿等,造成白叶枯病发生范围逐年扩大。严重年份成灾面积0.6万亩,损失稻谷728吨,严重威胁着我县水稻生产。一、2009年度水稻白叶枯病发生趋势- 13 -(一)2007-2009年华坪县5-8月降水量、气温、湿度统计表降水量 (毫米):年月5月6月7月8月年年月5月

3、6月7月8月年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2007年16.694.712.9124.212.212.529.754.463.264.7147.9275.839.970.863.9174.61076.62008年21.87912.2113.054.699.229.5183.383.5148.742.6274.8119.565.852.9238.21016.02009年10.10.423.333.835.45.3192.4233.123.451.852.6127.856.382.9气温():年月5月6月7月8月年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2007年23.718.925.622.826.3

4、25.124.625.326.824.422.624.524.622.223.823.524.92008年23.119.82522.623.323.624.823.923.124.323.823.723.823.123.923.624.42009年2626.224.825.723.726.324.524.824.326.324.725.124.822.7湿度(%):年月5月6月7月8月年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上中下月2007年45786161576669646777837674827878642008年55785864637468687777757678807778632009年403856

5、456459766675707874(二) 综合分析 1、根据气象预测前期干旱,中后期暴风雨明显,结合5月底水稻田间长势。2、根据文山、红河、西双版纳监测情况通报,今年飞虱仍然是大发生年。据5月底水稻田虫量调查,飞虱已经进田;6月2日-7月15日我县部分稻田飞虱虫量为0.49.6万头/亩,一般3.4万头/亩,比2008年同期虫量增加1.2万头/亩。虽然推广了一定的抗病品种,但是大部分田块仍然种的是多年的老品种,由于老品种的抗病力减弱,根据以上的综合情况分析,今年的白叶枯病会大面积发生,部分田块严重发生,如果不提前预防,将严重影响水稻生产。为此,我站高度重视水稻白叶枯病防治工作,早动员、早部署、

6、早准备,切实把握防治工作的主动权。二、水稻白叶枯病危害程度及类型(一)危害程度水稻白叶枯病俗称白叶瘟,是水稻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在全国分布和流传很广,我县是79年在荣将3队开始发生,对水稻危害性很大。水稻白叶枯病一旦发生,一般可减产10%左右,严重的可减产50-60%,甚至颗粒无收。如:95年全县白叶枯病大暴发时,荣将8队河坝部份田块每亩减产300-520斤左右,新庄村发病重的田块亩减产400-650斤,德茂尾巴村部份田块颗粒无收。2007年白叶枯病是历史以来发生最早的一年, 6月5号开始在梭罗3队河坝发生,来势凶猛,通过及时组织3次联防,仍减产60%左右。(二)症状表现 白叶枯病是是由水稻黄

7、单胞细菌水稻变种(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简称Xoo)引起的,是严重危害水稻生产的最重要的细菌病害之一。我县白叶枯病是1979年在荣将3队开始发生,一般年份在水稻灌浆期发病,去年是历史上发病最早的一年,6月5日检查在中心镇的梭罗2队河坝田开始发病,水稻生育期正是拔节期,而且病害来势凶猛,农户及中心镇组织了两次防治,均表现效果较差,发病田块叶片急性病斑较多,感病植株多出现急性凋萎症状,病斑呈青灰色水渍状,病叶迅速卷曲凋萎,可见到明显的菌脓,经风雨及水流传播。(二)危害症状类型白叶枯病一般为害水稻叶片,也可侵染叶鞘,成株期症状可分为5种类型: 1、叶缘型:又称叶枯

8、型,是最常见的典型病斑。2、急性型:病叶青灰色或暗绿色,并迅速失水,向内卷曲,呈青枯状。 3、凋萎型:病株心叶或心叶以下1-2片叶尖失水,以主脉为中心,从叶缘向内卷紧不能展开,由于失水而下垂呈凋萎状。枯心叶鞘下部的白色部分有水渍状条斑,其中多充满菌脓而呈黄色,可见到黄色菌脓溢出。4、中脉型。叶片中脉起初呈现淡黄条斑状,逐渐沿中脉扩展成上至叶尖下至叶鞘、枯黄色长条斑。5、黄化型:发病初期心叶并不枯死,仅可见不规则褪绿斑,进而扩展为大块枯黄的病斑,病叶基部有时出现暗绿色小条斑。三、白叶枯病的传播方式1、远距离传播靠种子及病稻草调运传播。2、近距离传播:靠气流、水流、人为传播。四、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

9、田间菌量大是白枯病发生的首要条件,所以,在白叶枯病老病区最易发生白叶枯病。另外,白叶枯病流行还受到水稻本身的抗病性、气象因素和栽培管理等综合因素的影响。在我县,杂交籼稻抗病最弱,糯稻抗病最强,粳稻介于两者之间。暴风雨或洪涝有利于病菌的传播和侵入,且能易引起病害的暴发流行。深水灌溉或稻株受淹,既降低了稻株抗病力,又有利病菌侵入。田水浸灌、串灌也是加速病害扩展蔓延的有利条件。水稻白叶枯病病原病菌主要在稻种、稻草上越冬,新稻区以带菌的种子初次侵染,老病区以带菌的稻草初次侵染。病菌可在稻草上存活1年左右,并且存活率及传病率都很高,成为水稻整个生育期发病的不间断菌源。水稻白叶枯病发生的前提,首先是要有足

10、够的菌源,至于流行程度的轻重则受气候、水肥管理、品种感病性等多种因素影响。 1、品种抗病性及生育期。不同水稻品种间对白叶枯病存在有一定的抗性差异,一般糯稻最抗病,粳稻比籼稻抗病,高秆窄叶品种比矮秆阔叶品种抗病,耐肥品种比不耐肥品种抗病,叶面水孔少的品种比叶面水孔多的品种抗病,而种植感病品种更易流行成灾。从整个生育期来讲,品种苗期到分蘖期较抗病,分蘖末期抗病力开始下降,孕穗期易感病,抽穗期最易感病。因此,菌源充足,气候适宜,品种易感病三者条件吻合则会导致病害大流行,反之不会大流行。2、气候条件与发病的关系。白叶枯病的发生必须具备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缺一不可,6-8月份高温、高湿、暴风雨是白叶枯病

11、流行的主要原因:田间气温在17即开始发病,26-30为发病盛期,潜伏期短,病菌侵入至症状表现只3-5天左右,再侵染次数增多,低于17和高于35的连续低温和高温则不会发病,相对湿度90%以上,有利于菌源侵染寄主,天气干燥湿度低于80%侵染受到抑制,因为温度高低影响潜育期的长短,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潜育期越短。暴风雨可加速病害的扩散和稻叶磨擦,能在短期内造成大流行,不同年份降雨量的多少和空气湿度的高低是发病的重要依据。病菌可随水传播到较远的稻田,引起连片发病,也可随风作短距离传播,依风向风速传播半径约60-100米。人在大田作业或顺田边行走,都可能造成人为的伤害和病菌传播,助长病害扩散。3

12、、发病轻重与栽培技术的关系。凡施用氮肥过多、过迟、过于集中,特别是穗肥施用不当,使植株疯长,株行间密蔽,通风透光不良,叶片浓绿柔嫩,植株的抗病力就会减弱。一般平田比梯田发病重,梯田比山区发病重,不背风比背风发病重,受水淹比不受水淹发病重。大田串灌、漫灌都能直接促使病害传播蔓延,而长期浸泡在深水中的稻株,对发病影响更大,这主要是田间湿度大,有利于病菌繁殖侵染,深灌并能增加土壤有毒物质的积累,促使稻株抗病力下降,拔节后深灌发病更严重。因此,适时适度晒田,浅水勤灌,67月份雨量多时,田间少灌水或不灌水,对防治白叶枯病非常重要。六、最有利发生白叶枯病的温湿度白叶枯病大暴发的气候条件:温湿度,最适26-

13、30,孕穗期多雨、高湿、日照不足有利益发病,暴风雨易造成伤口,有利于病菌侵入和传播。从我县2007-2009年气象资料分析,三年的降水量、气温、湿度都无较大的差别,降水量、气温、湿度等方面都满足了白叶枯病的发病条件。今年我县白叶枯病通过提前预防,有效地控制了白叶枯病的发生。七、采取的主要技术措施水稻白叶枯病是一种细菌性病害,病菌可以随种子,病株残体、水流、气流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秧苗期开始就可以从水稻气孔、水孔、伤口等侵入秧苗潜伏繁殖,一但遇环境条件适合,细菌大量繁殖阻塞输导组织,菌浓外溢,随水流串灌漫灌再侵染扩大危害,严重时可造成颗粒无收。白叶枯病具有潜伏性,暴发性,再侵染性的特点,所以必须

14、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和防重于治的原则,提高广大农户的预防意识和防治水平,提前预防,采用多种预防方法进行预防,尽可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1、选种抗病品种选种稻种时,要把抗病性作为一个重要因素考虑。选择高抗病品种,如:D优527、汕优63、宜香325、Q优5号、D优108、川香8号、岗优22、Q优6号等,尽量避免使用易感病品种。选用无病种子,杜绝病菌来源,在无病区应严格遵守检疫制度,不从病区调进种子,严防病菌传入。2、保健栽培 (1)培育壮秧:稀播均播,培育带蘖壮秧,提高秧苗素质,在拔秧时不用带菌稻草捆秧,在历年发病区应对捆秧稻草进行高温处理后方可使用。(2)合理密植:由于前些年全县推广拉线条栽,全县农户都基本撑握了和认识到了合理密植的重要性改善通风透光条件。(3)合理施肥:平衡施肥,氮、磷、钾合理配合,增施磷、钾肥、补充微肥。(4)合理灌水:浅水勤灌,实行湿润灌溉,生长后期雨日多,田间停止灌水,利用降雨保苗,控制病菌随水传播。通过保健栽培,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