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答疑解惑.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62864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答疑解惑.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生物答疑解惑.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生物答疑解惑.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生物答疑解惑.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生物答疑解惑.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答疑解惑.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答 疑 解 惑(1) 2011、10一、2011年9月月考15、心肌细胞所处的内环境是:A、 血浆 B、组织液和血浆 C、组织液 D、淋巴和组织液答案:C疑问:心脏中流动的是血液,为什么内环境不包括血浆?补充资料: 1、 心肌细胞又称心肌纤维,呈短圆柱形,有分支,其细胞核位于细胞中央,一般只有一个。有横纹,受植物性神经支配,属于有横纹的不随意肌,具有兴奋收缩的能力。各心肌纤维分支的末端可相互连接构成肌纤维网。广义的心肌细胞包括组成窦房结、房内束、房室交界部、房室束和浦肯野纤维等的特殊分化了的心肌细胞,以及一般的心房肌和心室肌工作细胞。 2、心壁的结构特点 心壁由三层膜组成,从内向外依次是心内

2、膜、心肌膜和心外膜(1).心内膜endocardium位于心腔内面,从内向外可分为内皮、内皮下层和内膜下层。内皮与大血管根部的内皮相延续。内皮下层较薄,为致密的结缔组织。内膜下层由疏松结缔组织组成,内含血管、神经和心脏传导系的分支。(2).心肌膜myocardium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其间有少许结缔组织和丰富的毛细血管。心肌纤维呈螺旋状排列,大致可分为内纵、中环与外斜三层。心房肌较薄,心室肌较厚,两者的肌纤维互不连续,分别附着在房室交界处的纤维环上。(3).心外膜epicardium即浆膜心包的脏层,由间皮和薄层结缔组织组成。心外膜中含有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脂肪组织等。(4).心瓣膜是心内膜突

3、向心腔折叠而成的薄片状瓣膜,附于纤维环上,其表面衬贴一层内皮,内部为致密结缔组织。心瓣膜的作用是阻止血液逆流。3、特殊的心肌纤维组成心脏的传导系统 心脏的传导系统由特殊心肌纤维组成,特殊心肌纤维可分为三类(图2-2-6)。(1).起搏细胞pacemaker cell简称P细胞主要分布于窦房结,房室结内也有少量此类细胞,包埋在富有毛细血管的结缔组织中。P细胞较小,呈梭形或多边形,胞质内细胞器较少,无闰盘。它是心肌兴奋的起搏点,故名起搏细胞。(2).移行细胞transitional cell主要存在于窦房结和房室结的周边及房室束。形态结构介于起搏细胞与心肌纤维之间,呈细长形,比心肌纤维短而细,胞质

4、内含较多的肌原纤维。这种细胞起传导冲动的作用。(3).浦肯野纤维Purkinje cell又称束细胞广泛分布于心内膜下层。这种细胞比心肌纤维短而粗,细胞中央有12个核,胞质中有丰富的线粒体和糖原,但肌原纤维较少,束细胞之间由较发达的闰盘相连。此种细胞能够快速将冲动传导至普通心肌纤维。根据上述资料,你明白答案了吗?二、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产生的酸性物质所构成的缓冲对调节了血液pH,这句话是错误的。补充材料:1、食物的酸碱性与口感无关人类的食物可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判断食物的酸碱性,并非根据人们的味觉、也不是根据食物溶于水中的化学性,而是根据食物进入人体后所生成的最终代谢物的酸碱性而定。

5、凡在体内产生酸性物质为主的食物,称为“酸性食物”,如肉、禽、蛋、鱼、面食类以及碳酸水等;凡在体内产生碱性物质为主的食物,称为“碱性食物”,如蔬菜、瓜果以及弱碱性水等,和吃起来的口感无关。不管是摄取的酸性或碱性食物,经消化、吸收、分解、代谢成为酸性或碱性物质后,仍须经由人体血液缓冲系统以及肺、肾的调节,以防止其酸碱失衡;而并非是食物中的酸性或碱性物质来直接调节酸碱平衡。碱性食物: 蔬菜、茶叶、水果(高糖水果除外)、豆制品、牛奶等 酸性食物: 肉、蛋、鱼、动物脂肪和植物油、米饭、面食、糖类甜食等。2、在正常情况下,人体的酸碱性不会因饮食的酸碱而改变。只有生病了,由于器官功能障碍、组织细胞代谢障碍等

6、,才会发生“酸碱平衡紊乱”。如严重腹泻、大面积烧伤、缺氧、严重肝病、糖尿病、饥饿、中毒情况致使PH值降低发生“酸中毒”。或因严重呕吐、不适当利尿、肝功能衰竭、肾功能受损、肺过度通气等导致PH值增高发生“碱中毒”。3、人体适宜的酸碱度 人体适宜的酸碱度用动脉血的PH值表示,正常值在7.35-7.45之间,呈弱碱性,变动范围很窄。人体组织细胞的代谢活动必须在这个适宜的、弱碱性的体液中进行。当人体体液的PH低于7.35时就会出现酸中毒;下降到6.9时将会成为植物人;降到6.8时人就会死亡。4、人体酸、碱物质的来源与排出 人体的酸性和碱性物质是由组织细胞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酸性物质生成多于碱性物质

7、。人体的酸性物质包括挥发酸碳酸(H2CO3)以及非挥发酸如尿酸、甘油酸、丙酮酸、乳酸等,生成的数量较少。前者由肺排出,后者由肾排出。人体的碱性物质在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食物中蔬菜、瓜果中所含的有机酸盐与H反应也会生成一些碱性盐等。人体内的碱以HCO3-的形式由肾脏排出。5、人体酸碱平衡的保持 尽管人体不断地生成和摄取酸性或碱性物质,但血液的PH值并不发生显著变化,因为人体有血液、肺脏、细胞、肾脏及甲状旁腺激素5种方式保持体液的酸碱平衡。血液中的缓冲物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缓冲物质是成对存在的,由弱酸和相应的强碱盐组成,如:NaHCO3/ H2CO3;NaH2PO4 / Na2HPO4。下面以缓冲

8、对H2CO3/NaHCO3为例讲述血浆酸碱度相对稳定的维持过程。(1)、当酸性物质增加时(如乳酸HL过多时) HL + NaHCO3 NaL + H2CO3 H2CO3 H2O + CO2CO2可以由肺排出体外,从而缓冲体内过多的酸。(2)、当碱性物质增多时(如Na2CO3过多) Na2CO3 + H2CO3 2NaHCO3 体内过多的 NaHCO3可以通过肾脏排出体外,从而缓冲体内过多的碱性物质。在弱酸和弱酸盐(也就是缓冲对)的体系中,外加的碱(酸)被弱酸(弱酸盐)反应掉,不致使pH发生很大的变化。6、注意平衡膳食,保持身体健康假如刻意过多地摄取碱性食物,膳食中缺乏蛋白质、脂肪和糖,将造成营养失衡。蛋白质是生命的基础,是构成人体组织、调节各种生理功能必不可少的物质;缺乏蛋白质可致生长发育迟缓、易疲劳、易感染、贫血、病后恢复慢等。脂肪和糖的主要功能是储存和提供能量;膳食中缺乏脂肪和糖,可导致体内脂肪分解供能增加,生成的酸性物质增多。因此,合理膳食是保证身体健康的基础。 酸性体质论主推的重要理论,是通过补充碱性营养剂或进行食物选择,让身体从酸性转向碱性。撇开食物并不能影响身体酸碱性的事实,如果真的想把身体变成碱性的,其实不必喝那些成分很可疑的矿泉水。医生给酸中毒的患者最常用的是小苏打,一大袋也花不了几块钱,对各种酸中毒都有效。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