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秦兵马俑1.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600048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4 秦兵马俑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4 秦兵马俑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4 秦兵马俑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4 秦兵马俑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4 秦兵马俑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4 秦兵马俑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4 秦兵马俑1.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兵马俑教学设计执教者:黄思思 指导老师:麦燕、韦芳菊、蒋咏碧、蒙姮静、杨媚【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规范、美观地抄写句子,注意行款整齐。(2)了解课文大意。(3)了解说明方法,体会表达效果。2.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能理解“战车千乘”、“所向披靡”、等词语的意思及表情达意的作用。(2) 通过对比阅读莫高窟,了解说理文的结构特点,渗透文体知识教学,学会提取过渡句、段落中心句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培养学生快速获取信息的能力。(3) 通过前后勾连的方法,体会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体会“规模宏大”的特点,学习用适宜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特点。 3.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

2、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之情,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通过对比阅读、前后勾连的方法,理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结构特点,从中体会说明方法的作用。【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揭示课题1.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1)同学们,课前老师先给大家看一组图片。(播放图片)(2)你有什么想说的?(生说)(3)师小结:这些都是古今中外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创造出来的奇迹。2. 揭题。(1)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进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兵马俑。(出示“秦兵马俑”的图片)(板书:秦兵马俑)(生齐读)。课题告诉了我们这篇课文的说明对象,这正是说明文最显著的特征。(2)你能用词素分析法来解释课题吗?

3、“秦”指什么?(生说,师相机补充资料,简要介绍秦始皇)“俑”指什么?(生说,师相机补充资料,简要介绍“俑”的来历和材质)这些俑是仿照什么做成的?(生说)(3)师小结并再读题。这些俑仿照的正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那支百万大军,是秦始皇的殉葬品。我们再来读题,读出气势。二、检查字词,指导书写1.过渡: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预习了课文,这些词语是大家在预习单上列举的容易读错的词。2.出示词语,读准字音,理解词意。(1) 出示词语:鸟瞰 擎着利剑 微微颔首 战车千乘 所向披靡(指名读生生评价,他都读准确了吗?你来评一评正音齐读)(2)理解词语意思。师:它们的意思,你们都理解了吗? 师:文中有一个表示“看”的

4、词语,它是(生:“鸟瞰”),老师背后的这张图是作者站在什么地方看到的? (生说)“从上往下看”就是“鸟瞰”,联系图片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词语。“战车千乘”:“乘”是多音字,我们来读读,“chng 乘客”“shng 战车千乘”。“乘”的意思是?课前有同学查了字典吗?(生说)(出示解释图,生读,明确“四人一马为一乘”)。你想象一下“战车千乘”形容什么?(生说,交流后出示秦始皇统一六国时南征北战的图片),当时秦始皇的军队可是浩浩荡荡地出现在战场上,再读这个词,读出气势。(生读或指名读,齐读) 所向披靡:还有一个词描写了秦始皇带领的军队,大家来找一找(生说:所向披靡),“靡”是“倒下”的意思,“所向披靡”

5、指什么?(生说)让我们回到课文去体会这个词语的意思,读句子(师出示句子:“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所向披靡”呈现出怎样的战争场面?(生说感受)你是怎么知道的?(出示秦始皇统一六国的史料、图片)秦始皇用10年的时间,先后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所到之处都大获全胜,最后灭了六国,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秦朝。这是一个( )的军队?(课件出示)(生说:所向披靡等)换一个词?这支军队可真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让作者看到一号俑坑,想到这样的场景,再读这段话小结:我们理解词

6、语的意思时,不仅要理解字面上的意思,还要联系课文体会表情达意的作用。看到这样的场景,作者也禁不住赞叹: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生读)“举世无双”高度概括了秦兵马俑的艺术价值。(板书:举世无双)3. 句子书写指导。师:让我们认真写好这句话,注意书写规范、美观,行款整齐。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三、对比阅读,理清内容和结构。1上学期我们学习了莫高窟,它与秦兵马俑都是说明事物的文章。2除了文体相同,莫高窟秦兵马俑还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大家自读课文。莫高窟秦兵马俑有什么相似之处?请四人小组交流。交流。评价:同学们找到许多相似之处:写法上有相似之处,都有过

7、渡句;修辞方法上,都有排比句;内容上,开头都介绍了景物地理位置。3. 过渡:我们先来对比两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1)出示两篇课文的开头。莫高窟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艺术价值,(课件标红莫高窟开头部分的相应词句)秦兵马俑的开头部分也介绍了文物的具体位置,还介绍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开头简要介绍地理位置和艺术价值。(2)再来看看结尾部分。莫高窟介绍了作者的感受,强调了艺术价值,(课件标红莫高窟开头部分的相应词句)。对比莫高窟,秦兵马俑的结尾部分有没有相似之处?根据学生回答出示表格:结尾写作者的感受,强调艺术价值。4. 概括事物特点的句子。 过渡:我们再来看看两篇课文的中间部分。(1)出示莫高

8、窟原文。(2) 画红线的句子是什么句子?(生说,课件出示:中心句、过渡句)找出这些句子,我们就能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什么内容。5. 迁移运用:快速读秦兵马俑,思考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句子?画出文中的句子。(1)指名学生汇报,找到了吗?请你来读一读。从哪两个方面具体介绍秦兵马俑的?(2)教师点拨:这句话单独成为一段叫过渡段。过渡段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哪些段落写“兵马俑规模宏大”?哪些段落写“个性鲜明、类型众多”?(3)教师小结(出示两篇文章的过渡句段):两篇课文一对比,它们都有过渡句,找到这样的句子能让我们很快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6. 教师小结:像这样的文章结构(出示下表),叫做总分总的结构,这是一

9、般说明文的基本结构。板书:总-分-总课题开头中间结尾莫高窟地理位置艺术价值彩塑、壁画、藏经洞(2-4)作者感受强调艺术价值秦兵马俑地理位置艺术价值主要介绍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2-10)作者感受强调艺术价值四、前后勾连,体会说明方法。1.师:说明文运用不同的说明方法介绍事物,我们学过的说明方法有哪些?(课件出示: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学过课文的相关句子)请同学们默读第2自然段(课件出示),作者用了哪些方法来说明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圈画关键词句,并作简要的批注。 2. 学习写法(1)列数字。出示秦兵马俑第2自然段 预设:学生说从列数字感受到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课件:点红一长串数字。)

10、 师:具体说说,哪些数字让你体会到它的规模宏大?(板书:列数字,面积之大、数量之多) 师小结:(学生交流完后):是的,作者就是运用了这一长串具体的数字,让我们感受到俑坑总面积之大、兵马俑之多。 体会语言的准确性。“足有”“左右”能不能去掉?说说你的理由。(生谈想法)作者为什么不用准确的数字?说说你的猜测。师小结:这些词义模糊的词语体现了说明文的严密性和语言的准确性。 教师引读1-4句,学生边读边感受列数字带来的事物特点的准确性。(2) 作比较。 (出示句子)见过足球场吗?所以,我们要用熟悉的事物来做比较。(板书:作比较) 练习。师:我们在用其他的熟悉事物比一比。我们的教室大约60平方米,你能计

11、算一下三个俑坑总面积相当于我们多少个教室吗?(出示: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 318个教室那么大);我们的篮球场大约200多平方米,三个俑坑总面积相当于多少个篮球场吗?(出示: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 45 个篮球场那么大)。 用熟悉的事物作比较让我们更直观、形象地感受到三个俑坑面积之大,这也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 让我们来读好这句话。生读句子:兵马俑规模宏大。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19120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近8000个。(3)举例子。出示第2自然段,标红“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

12、总面积有14260平分米,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6000个左右。”。 作者为什么只在原文中介绍三个俑坑中的一号坑? 教师小结:选择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很能说明事物的特点。(板书:举例子) 教师引读:学生边读边感受有举例子对于说明事物特点的作用。 总结:看来恰当地使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等说明方法更能突出描写对象的特点,使介绍更具有说服力,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让我们再次读好这部分介绍。(4)同样写面积之大,为什么写三个俑坑的面积用了作比较,写一号俑坑的面积不用作比较,而是运用具体的数字?(生说)师小结:对比说明方法,我们发现如果能测量、估计事物的大小,可以列出准确的数字;如果不可估计事物的大小,

13、可以用作比较的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练习:学以致用,让我们运用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方法,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学校的大榕树真高呀,足有( )。 铅笔太短了,只有( )。3. 体会作者有感而发。 其实还有一段话,没有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方法,但是也能让你震撼。来,读这段话。(齐读:走进大厅所向披靡的大军。) 读完后,你有什么感受? 小结:这部分文字不直接运用数字,而是通过把作者看到的、想到的(板书),写出了“恢弘的气势”。我们以后写作文可以用上这样的方法。4. 如此气势恢宏、规模宏大的秦兵马俑,怪不得文章的作者这样写到(齐读,课件出示)举世无双的秦兵马俑是我国享誉世界的珍贵历史文物。五、总结谈话同学们,通过今天对比阅读、前后勾连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两篇课文的篇章结构,知道用抓关键词句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还进一步认识了用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同学们,说明文与小说、故事相比,虽然没有吸引人的情节和丰满的人物形象刻画,但是说明文中精妙的想像,说明对象鲜明的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课文,体会秦兵马俑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板书设计: 秦兵马俑 结构 举世无双 说明方法 总 开头 面积之大 列数字 规模宏大 数量之多 作比较 分 中间 类型众多 气势恢宏 举例子 个性鲜明 (看到的、听到的) 总 结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