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360345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112.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新版古代汉语试题库.doc(6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练习一一、古汉语工具书一般可分为字书、辞书、韵书、目录书、类书、图录谱表和其他几类。其中:1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是东汉_编著的_,宋代徐铉等校定。2_是我国第一部辞典,共分19篇,其中前三篇分别是_、_、全文分为_篇。加目录和自叙共_篇,共_卷,分为_部首,共收_单字;重文字_个。_;3专门解释唐宋元明人诗词曲中习见语辞特殊用法的辞书是近人_的_: 4我国最早的韵书是魏_著的_,而现存最古的韵书是宋陈彭年、邱雍等编的_,它的全名叫_,大体反映了_时期汉语的语音系统;5我国现存最早的目录书是东汉班固撰的_,其后,较为完善的有_; 6我国大规模的目录学著作是清乾隆年间永瑢、纪昀等人奉诏编撰的

2、_二百卷,其编排顺序是按 _、_、_、_四部目次; 7_是叶圣陶编的关于索引类的工具书8我国最早的类书是三国魏文帝时命令王象、刘邵编纂的_,其后影响较大的有隋末唐初虞世南编辑的_,唐欧阳询等编的_ _,唐_编的初学记、唐白居易编辑,宋孔传续辑的_ _,宋李昉等编的_ _、宋王钦若、杨亿等编的_ _,明朝解缙等编写的_ _;9“三通”指的是唐杜佑的通典、宋郑樵的_ _、元马端临的文献_,碰到历史上的疑难问题可资查询,后人又陆续加以编纂,合称为“_ _”;10政书会要之类影响较大的有春秋会要、西汉会要和_等。二、1古汉语常用工具书的检字法重要有_、音序检字法、_和四角号码检字法;2古代工具书的注音

3、方法重要有_、_和_其中_较为科学。3清代研究说文解字的成就重要有_、_、_和王筠的_、_; 4研究古汉语虚词的代表作有王引之的_、刘淇的_、杨树达的_和今人裴学海的_ _;5汇集唐以前对古典文献解释的大型古汉语字典是清代阮元、臧庸等编的 ;6汉代运用“声训”原理而编纂的辞书是刘熙的 ;7.专门研究古代汉语方言的著作是扬雄的 。练习二一、略述许慎说文解字一书在汉语言学史上的地位及其得失。二、举例说明康熙字典的注音方法及释字体例。三、略述辞源和辞海这两部工具书的重要性质。四、略述广韵一书在编排体例和在汉语音韵学研究方面的重要意义以及陈澧研究广韵的重要方法。五、广韵时代的四声是如何发展成为普通话的

4、声调的?六、举例说明我国古代语文工具书的编排方法。(各举三例)词汇练习练习一一、说明下列成语中加点词的意义: 1运斤成风 2不刊之论 3口诛笔伐 4家给人足 5苟且偷安 6局限性为训 7洞若观火 8尾大不掉 9日薄西山 10比肩继踵二、说明下列双音词中加点的词素的意义 1楷模 2逗留 3讽诵 4树艺 5功伐 6劝勉 7字孕 8法则 9容止10、丰登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并根据同义联合的构词方式另造一个具有其字的双音词。1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孟子?公孙丑上) 2损局限性以奉有余。(老子) 3以防止水,以沟荡水。(周礼?地官?稻人) 4文繁而义诡,意局而辞野。(晋书?潘岳传)

5、 5二人相憎,而欲相贼也。(韩非子?内储说下) 6斩木为兵,揭竿为旗。(贾谊过秦论) 7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史记?淮阴侯列传) 8.、郭林宗至汝南造奉高。(世说新语?德行) 9力局限性者中道而废。(论语?雍也) 10马逸不能止。(左传?成公二年)四、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1、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孟子?梁惠王上)2、春省耕而补局限性,秋省敛而助不给。(孟子?梁惠王上)3、假令韩信学道廉让,不伐己功,不矜其能,则庶几哉(史记?淮阴侯列传) 4、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史记 廉蔺列传) 5、其后秦稍蚕食魏,十八岁而虏魏王,屠大梁。

6、(史记魏公子列传) 6、退而甘食其土之有,以尽吾齿。(柳宗元捕蛇者说) 7、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孟子?梁惠王上) 8、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 9、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10、将为胠箧发匮之盗而为守备。(庄子?胠箧)练习二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的部分是一个词还是两个词,并说明其理由:1以君之灵,累百得归骨于晋,寡君之认为戮,死且不朽。(左传?成公三年)2吾闻之,乘人之车者载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怀人之忧,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史记?淮阴侯列传)3.徐偃王处汉东,地方五百里。(韩非子?五蠹)4、合散消息兮,安有常则?

7、(贾谊鵩鸟赋) 5、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史记?项羽本记) 6数犯主之颜色。(史记?汲黯列传) 7安贫乐潜,味道守真。(后汉书?申屠蟠传) 8卫将军张世安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汉书?苏武传) 9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三国专?吴书?周瑜传)10青云动快乐,幽事亦可悦。(杜甫北征)二、说明下列各词的句中义,注意一词多义的现象。 信 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论语?学而) 2子皙信美矣。(左传?昭公元年) 3故明主任计不信怒,暗主信怒不任计。(荀子?哀公)4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尽心下)5(马)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请和。(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徒1舍车而徒。(周易?贲封)

8、2、帅徒以往。(左传?昭公二十五年) 3、倒戟以御公徒。(左传?宣公二年) 4、是鲁孔丘之徒与?(论语?微子)5徒善局限性认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孟子?离娄上)6、齐师徒归。(左传?襄公二十五年)7、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孟子?公孙丑上)8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史记?廉蔺列传)卒1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史记?陈涉世家)2、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蔺列传) 3、鲁肃闻刘表卒。(司马光赤壁之战) 4、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战国策?燕策三) 5、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汉乐府焦仲卿妻) 谢 1入而徐趋,至而自谢。(战国策?赵策) 2太后使

9、使告代王,欲徙王赵,代王谢愿守代边。(史记?吕太后本纪) 3因之出寥廓,挥手谢公卿。(李白留别金陵崔侍御) 4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否?”(古乐府陌上桑) 5安世尝有所荐,其人来谢。(汉书?张安世传) 间 1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庄子?养生言) 2、则丑美有间矣。(淮南子?俶真训) 3、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史记?项羽本记) 4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左传?庄公十年) 5(汉王)乃用陈平计间项王。(史记?项羽本纪)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注意分析偏义复词。1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虞氏春秋。(史记?平君虞卿列传)2观所以得尊宠及所以废辱,亦当世得失之林也。(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3.

10、 乐必发诸声音,形于动静,人道也。(史记?乐书) 4. 动静有常,大小殊矣。(史记?乐书) 5且擅兵而别,多佗利害,未可知也,徒自损耳。(史记?吴王濞列传)6今公常从数骑,一旦有缓急,宁足恃乎?(史记?袁盎晃错列传) 7. 游于后园,览于有无。(史记?司马相如传)8举事而候星月,月盛壮则攻城,月亏则退兵。(史记?匈奴列传) 9鼓之以雷霆,润之以风雨。(易?系辞) 10大夫不得造车马。(礼记?王藻)四、通过查阅工具书,说明下列句中加点联绵词的意义。并说明其音节的类型。1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诗?谷风) 2. 荒忽兮远望。(楚辞?湘夫人) 3一之日觱发,二之日栗烈。(诗?七月)

11、4. 纷緼宜修,姱而不丑兮。(楚辞?橘颂) 5. 观流水兮潺湲。(楚辞?湘夫人)6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司马迁报任安书 7. 罔薜荔兮为帷。(楚辞?湘夫人) 8聊逍遥兮容与。(楚辞?湘夫人)练习三辨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同义词的差别: (一)观一见一视 1从台上弹人,而观其辟丸也。(左传?宣公二年) 2. 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史记?韩非传) 3. 目不能两视而明。(荀子?劝学) (二)行一步一趋一走一奔 1. 行六十里,夜至张柴村。(司马光李朔雪夜入蔡州) 2. 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日三四里。(战国策?赵策四) 3、赐带剑履上殿,入朝不趋。(史记?

12、萧相国世家) 4、兔走触株,折颈而死。(韩非子?五蠹) 5及下廷尉诏狱,平原吏人奔走诸阙讼之。(后汉书?史弼传)(三)牙一齿 1女子七月齿生,七岁齿龀,三七肾气平而真牙生。(本草纲目) 2唇亡则齿寒。(韩非子?存韩)(四)哭一泣一啼一号1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礼记?檀弓下)2. 媪之送燕后也,持其踵,为之泣。(战国策?赵策四) 3. 始卒,主人啼,兄弟哭。(礼记?丧大记) 4冬暖而儿号寒。(韩愈进学解 (五)伐一侵一袭1十年春,齐师伐我。(左传?庄公十年) 2夏,郑人侵许。(左传?庄公二十九年) 3绍为地道,欲袭太祖营。(三国志?魏书?袁绍传)(六)女一妇 1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 2、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七)畏一恐一惧1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庄子?渔夫) 2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七十四章) 3.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八)诛一戮一弑一杀 1周公相武王诛纣。(孟子?滕文公下)2及夫李斯受戮,神气黯然。(李古拟古恨赋) 3、项羽使人阴弑义帝江南。(史记?高祖本纪4公输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