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359211 上传时间:2022-12-0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3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楚雄彝族文化研究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题名称 楚雄彝文化十月太阳历歌舞服饰语言历史课题组成员李红波.王雷.张建辉.贾智云.杨力羽.梁贵源.周金鑫.阮爱民 指导教师 朱光华 主要内容 彝族十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换算方法;彝族舞蹈种类 风格及简介;彝族音乐的种类及演奏、乐器;彝族服饰服装介绍;彝族历史简介;彝语彝文的发展历程、语言特点、发音方式介绍 及避讳。 关键词:彝文化 十月太阳历歌舞音乐服饰语言文字历史(一)彝族历法以前,中国大部分地区都通行农历,但在我国的彝族,至今还保留着一种鲜为人知的古老历法彝族十月太阳历。据推测,此种历法渊源于远古伏羲,大约有上万年的历史。它把中国的文明史追溯到埃及、印度、巴比伦三个文明古国之前。

2、 彝族十月太阳历以12属相回归纪日,3个属相周期为一个时段(月),即36日为一月,30个属相周为一年。1年10个月,360日,10个月终了,另加5日“过年日”,习称“过十月年”,全年为365天。每隔3年多加1天,即闰年(闰日),为366天。 据考证,彝族的向天坟,其实就是古人用以观天象星斗的天文台,与彝族太阳历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彝族十月太阳历是悠久神秘的古老历法,它与中国儒、道、阴阳学说有深厚的渊源关系,至今还有许多“密码”有待破译和研究。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当时世界上最精确和最简便的天文历法。位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的彝族十月太阳历文化园广场中间红、白、黑等多种颜色的花岗岩墙壁上雕刻着彝族十

3、月太阳历的发明过程和计算、换算方法,彝族的产生和发展历程以及彝族古代文明成果等,有的用文字记叙,有的用图画说明,人和动植物形象栩栩如生,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景象随处可见,人们称这个雕塑广场是一部浓缩的彝族历史。 彝族“十月太阳历”是在“十杆测影法”的启示下,融合我国传统的圭表和地平日晷系统,直观、形象地表现出太阳的周日和周年视运动。利用其中地平日晷晷针日影的投向和影端位置即可得出当日所处节令和当地当天地方真太阳时。它具有以下功能:1测时间:将晷针的日影与地面网格中的时间线组比对,即可得出当地当天的地方真太阳时,换算成北京时间需要两个改正,即时差改正和经度改正时差改正见附表。(表1)经度改正:本地

4、经度为东经118.7,经度改正值为+5分钟。北京时间为:日晷时+时差改正值+经度改正值。 2测季节和日期:在当日本地“真正午”时,由广场南端“表”影在地面上标注着“气”名的“圭”尺上的位置,即可测知当日所处节令,从而可粗略估测出当天的公历日期。3定方向:晷针平行于地球自转轴,其高端正指北天极,夜晚顺着晷针方向就可以看到北极星。4显示本地太阳出没方位:从晷针上的小球看去,东方三根柱子从北向南分别代表夏至日、春分日和秋分日及冬至日的日出方位,西边三根柱子是日落方位。 附表:时差改正表(分钟)表1 日期 1 6 11 16 21 26 一月 0 +2 +4 +6 +8 +9 二月 +10 +11 +

5、11 +11 +11 +10 三月 +10 +9 +7 +6 +4 +3 四月 +1 -1 -2 -3 -5 -5 五月 -6 -7 -7 -7 -7 -6 六月 -5 -5 -4 -3 -2 0 七月 0 +1 +2 +3 +3 +3 八月 +3 +2 +2 +1 0 -2 九月 -4 -6 -7 -9 -11 -13 十月 -15 -16 -17 -18 -19 -20 十一月 -20 -20 -19 -18 -17 -15 十二月 -14 -13 -9 -7 -5 -4(二)彝族舞蹈在彝族悠久的历史长河中,舞蹈艺术始终伴随着它的进步和发展。艺术形式的进步和发展,揭示了本民族社会的进步、生

6、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繁荣。更为重要的是,舞蹈艺术可以充分展示出一个民族的精神形象。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回应环境的挑战中所特有的精神信念和价值选择。它是一个民族存在、发展所依赖的精神支柱和动力,也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生活态度。 彝族是云南少数民族中支系最多、民族民间歌舞最为丰富的一个民族。舞蹈对于彝族人们而言,是生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一种独特的文化语言,是他们在漫长岁月的生产劳动中创造出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其舞蹈形式和内容缤纷多彩,各个支系的舞蹈都有着鲜明的艺术特征,是他们表达情感的方式和展示精神形象的重要途径。那么,形式多样的彝族舞蹈烘托出了彝族人们什么样的精神形象呢?本篇从上百个彝族舞蹈种类

7、中择取兵器舞、阿细跳月、烟盒舞等舞种,简要阐述彝族“刚毅勇猛”、“热情奔放”和“美”的精神形象。1兵器舞展示彝族“刚毅勇猛”的形象。远古时期的彝族先民曾有过大小不等的氏族部落。他们在历史上的征战,早已飘散在岁月深处。而今在彝族节日或丧葬中表演的兵器舞,则是一种由其古代战争的阵法中演变而来的舞蹈,依然反映出历史深处的痕迹。其舞蹈的翻、滚、腾、跳等高难度技巧动作的加入,不仅为节日和丧葬活动增添了气氛,而且使兵器舞有了更高的观赏性。兵器舞在当今彝族的社会生活中,仍担负着重要角色。每年农历正月初一,彝族人持着棍棒、流星球、三尖叉、双刀等兵器,组成庞大的表演队,走乡串寨,为节日助兴,直演到正月十六,方才

8、停息。而在丧葬活动之中,兵器舞也在其中显身,在为死者送葬之时,人们边走边舞,驱邪避鬼,既对生者进行安慰,又增添了丧葬仪式的气氛。彝族兵器舞主要由刀舞、叉舞、棍舞和棒舞四种舞蹈组成。刀舞在表演时,由一人双手舞动双刀,双腿稍稍弯曲,双手左砍右劈,动作迅猛,类似武术。叉舞和流星球舞蹈各由一人表演,动作摹拟古代兵士之态,手脚配合协调,舞姿迅猛激烈,令人眼花缭乱。棍舞模仿古代战争场面,由二人成队击打,其一招一式,表现出古代武士征战中杀敌的逼真神态。融合了这四种舞蹈类型的兵器舞,场面宏大,表现出古代武士勇猛善战、威武无比的飒爽英姿,反映出彝族人刚毅勇猛的精神气质和民族性格。发源于彝族远古时代的兵器舞,在后

9、世的衍进过程中,吸收了大量的杂技动作,充分体现出彝族勇敢、尚武的精神。“刚毅勇猛”,就是勇敢奋斗,回应自然与社会的挑战,表现了彝族人民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拼搏抗争、不向恶劣环境低头的精神。2阿细跳月展示彝民族“热情奔放”的形象。 阿细跳月是彝族舞蹈中的一枝奇葩,是彝族阿细支系最喜爱的一种民间集体舞。阿细人是云南彝族的一个支系,他们为何在“三步弦”中始终要保持跳跃的舞姿,还有着一段传说。相传很久以前,阿细地区的人们一直过着刀耕火种的生活,每到播种季节,为了抢时间为奴隶主尽快烧荒、播种,人们等不到烧荒火星的熄灭,就赤着双脚在滚烫的田野上开始翻地、劳作。为使双脚少受田野上余火的灼烧,便一边不停地跳跃一

10、边进行劳作,还“阿啧啧”地喊着,这就形成了舞蹈的基本步伐。后来,人们在这种不停跳跃的步伐基础上,又增加了蹬脚和上肢的左右甩摆、击掌动作,又因这种舞蹈是在月下跳的,后来又演变为青年男女娱乐和恋爱时跳的舞蹈,所以就叫“阿细跳月”。跳月又名“跳乐”,阿细语称为“高斯比”,意为快乐的跳,撒尼语称之为“三弦比”即三弦舞。在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火把节里各村的人们常相聚在一起,进行各种娱乐,而跳月则是必不可少的项目之一。平时,当皎洁的明月挂在天空中,小伙子用竹笛吹起燎人心弦的旋律,大三弦弹起热情奔放的曲调时,在场坝上、松林里,姑娘们便踏着轻快的节奏走来,面对小伙子拍手起舞,令人心醉的阿细跳月便开始了。他们

11、在跳月中相识、相爱,跳到月落,跳到日出。跳月分为青年舞、老人舞、娃娃舞三种。其基本舞步是跳步和三步乐。青年舞节奏明快,动作跳跃旋转,情绪热烈奔放,充满青春活力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老人舞节奏缓慢,动作在三步乐的基础上可自由发挥,有时轻抬脚在空中边跳边旋转数圈;娃娃舞,跳法是三步乐,有时改蹬脚为点步,或把一只脚搭在另一只腿上,边跳边唱,具有一定的游戏性。阿细跳月通常用大三弦、小三弦、二胡、高低音笛、木叶等伴奏。整个舞蹈热情奔放,大幅度的跳动和变化鲜明的舞姿,形成炽热的气氛,豪迈奔放,具有浓烈的狂野之美。自古以来,阿细山寨就流传着“活着不跳乐,白在世上活”,“大三弦一响,脚底板就痒”等谚语。“阿细跳

12、月”像清爽的山风,像欢快的山溪,像燃烧的火把,半个多世纪以来久跳不衰、美名播四海,备受国内文艺界和国际友人的青睐。令人情潮澎湃、百看不厌、歌颂不尽的阿细跳月像一朵盛开在云岭高原上妍丽的山茶花,美丽着一方神奇的红土地,孕育着热情奔放的阿细儿女。3烟盒舞展示彝族“美”的精神形象。彝族烟盒舞民间俗称“跳弦”、“跳乐”,是彝族人喜爱的民间传统舞蹈,以套路繁多、动作优美、刚柔相济、表演技艺高超而闻名于世。烟盒舞有正弦、杂弦之分。正弦称为“母弦”、“娘弦”,又称“三步弦”,是烟盒舞的核心和代表性舞蹈套路,同时也是烟盒舞的基础和灵魂,初学者必须学跳娴熟后,才能学跳其它套路。因而民间有“师傅领进门,先学三步弦

13、”、“不会三步弦,烟盒跳不全”等俗语。在“三步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烟盒舞,舞姿轻松自如,步法繁复多样,起伏富有弹性。表演时,舞者手持烟盒,以肩带动大臂、小臂,双手微屈,身体随手协调舞动。重拍时身体下沉,手臂前后交替在前后两旁上下弧线运动,身体上下起伏富,整个舞姿通过蹬步、跨步、过堂步、勾脚、提脚转圈、斗脚以及形体、手势的变化,完成一个舞蹈套路。其动律柔韧起伏、舒展柔美、刚健有力、刚柔适中、稳健热烈,显现出诗韵般的美感,从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杂弦又称“子弦”,是在正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舞蹈。有情绪舞、情节舞、技巧舞三种类型。1.情绪舞是在“三步弦”的基础上衍生来的舞蹈套路。其舞蹈没有故事情节,纯

14、粹是三步弦变异动作的组合,强调的是一种情绪。有“三步飘脚”、“三步韧脚”、“三步带崴”、“两步半”、“斗蹄壳”、“踩四方”等舞蹈套路。其舞姿柔韧适中、刚健有力,情绪热烈欢快,极富韵律感,其质朴的舞蹈语汇,显露出烟盒舞原初的、本质的韵律特征,极富艺术感染力。2.情节舞是以集体舞、双人舞或三人舞面目出现的舞蹈小品,内容极为广泛,有反映生产劳动过程的“采谷种”、“踩茨菇”、“勾棠梨花”、“哑巴砍柴”、“哑巴拿鱼”等;有体现生活情趣、边歌边舞的“老人家”、“大理弦”、“西厢坝子一窝雀”、 “石屏干腌菜”、 “青菜白菜两小碟”等;有表达爱情的“阿咪郎采合”、“大红丝线水红青”、“亲哥阿妹来跪哟”、“心肝

15、尼妹、心肝尼郎”、“鹭鸶海”等。情节舞有一定故事情节,较之三步弦有较大的发展,其动作的一招一式,虽是三步弦的发展和变体,但舒展灵活,变化多样,极富生活气息。3.技巧性舞蹈,是烟盒舞发展较大的一个品类,为有动作、有情节的舞蹈小品。其模仿动物形态的“鸽子度食”、“长虫脱皮”、“猴子掰包谷”、“秧鸡过埂”、“仙人搭桥”、“鸭子拐拐”、“倒挂金钩”等,在前两种舞蹈的基础上,加入上肩、屈身、翻滚、下腰等高难度技巧,组成一个个精美的画面,出现了单人、双人、三人的个性化表演和色彩斑斓的风格,从而把烟盒舞从单一性推向了多样性,跃上了中国民间传统舞蹈的高峰。 彝族烟盒舞的手位动作,主要表现了挑担子,使用锄头、镰刀、斧头进行劳作和使用掼盆、棍进行谷物脱粒、加工等动作,再经过提炼、加工、抽象变形而成。因此,不仅形象美,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经过无数代人的创造与发展,形成了近百套烟盒舞。这些积淀各个历史时期痕迹、闪烁智能光芒的舞蹈,都根据不同需要,用步法、形体和动作,组成了完整的舞蹈套路。舞者在表演各种套路时,不论是脚的蹬转踩跳,手的屈伸忍直,还是身体的弯曲转动和位置的交换,都不断变化,不断升华,呈现出一幅幅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而且,凡舞蹈必盛装,民族盛装是其舞蹈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庄重性的具体表现。彝族烟盒舞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