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335661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47.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潮课文教学设计.doc(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观潮课文教学设计观潮课文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学习课文34自然段,了解钱塘江大潮汹涌而来的壮观气势,领略这“天下奇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4、体会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之情,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重点难点1、“潮来之时”是全文的重点,作者写得特别细致。让学生充分体会大潮非凡的气势,感受如临其境。2、启发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想象出一幅幅的活动画面,从而形成再造想象的能力,同时要注重感情朗读。多媒体设计1、教学平台:多媒体网络课室。2、教师自制网络软件(基于WEB)。3、准备相关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教学

2、过程一、复习导入,切入课文1、谈话引入:上一节课我们讲到了“天下奇观”是什么?2、观潮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呢?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退后3、谁来说说“潮来前”当时的情景与人们的心情怎样?板书:“人山人海”“昂首东望”4、可是到了“午后一点左右”呢?人们又怎样?学生读出相应的句子(1)形容声音:“闷雷滚动”(2)描写心情:“潮来了”(学生比读,说明急切心情);“踮”(学生示范,说明人多)“沸腾”(学生示范,说明高兴)5、人们的心情如此急切,想必同学们也快等不急了吧!好,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去领略一下“潮来时“的雄伟壮观、磅礴气势。二、创设情景,激发兴趣1、视屏导入,感受情景(1)、课件视屏放映“潮水”片段

3、录像。(2)、发挥想象,当时的潮水是怎样的气势磅礴?(3)、学生互相说感想。2、引入课文,精读句子(1)齐读课文:同学们都有自己的想象,那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请大家读课文。(2)选读课文: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并说说理由。(3)、逐句分析,感受壮观。A、找出描写声音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声)“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课件放声音,体会“山崩地裂”的声音。再读句子B、找出描写颜色的词语或句子:(板书:色)“白色”课件放图片,感受颜色再读句子C、找出描写形状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形)“白浪翻滚”、“白色城墙”课件放图片,直观形状。再读句子D、找出描写气势的词语或句子:(板书:势)“犹如千万

4、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飞奔而来”课件放“战马”录像,感受“浩浩荡荡”的气势再读句子(4)放映声音,展开想象。A、课件放一段潮水的声音,让学生闭上眼睛,展开想象,感受如临其境与气势磅礴。B、说感想,把你刚才的想象说一说,在画一画。C、课件学生展示(学生把自己的图片上传到教师机,全班讨论)三、基础教学,写作特色1、词语教学(1)看得出来同学们在阅读课文的时候,还挺注意词语的积累,不过,会不会用了呢咱们来自我检验一下,我这儿有一段话,可是不完整,你们能不能在括号中用上今天学到的词语,使这段话表达得清楚通顺呢师出示一段话:课件屏幕显示(学生分四人一小组讨论,然后选派一作品展示。)今天,我去海宁观

5、潮。潮来之前,江面上()。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一浪一浪()。湖水声犹如(),海堤上尽管(),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的地方。今天,我去海宁观潮。潮来之前,江面上(风平浪静)。可潮来时,却一浪一浪(像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一浪一浪(像千万匹白色战马)。潮水声犹如(山崩地裂),海堤上尽管(人山人海),但竟听不出他们在说些什么。渐渐的,潮过去了,消失在(很远)的地方。(2)大家评论,体会用得好的地方。2、写作顺序(1)文章要有顺序,这篇文章总的顺序是什么呢?(2)那“观潮时“的顺序呢?大家默读课文,然后回答问题课件屏幕显示:(教师显示部分学生作品,集体反馈校对。)

6、(),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大多高的白色城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

7、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3)你填上的这些词是什么顺序呢?板书:由远到近四、小作总结,拓展练习今天,我们如临其境,观赏了被称为“天下奇观”的钱塘江大潮,体会了它的气势磅礴。我们还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并积累了好些语句,还学着用了用。你们学得真棒,为了使我们更多地了解“潮水”,下面我给大家留一份作业:(1)课堂拓展:通过网络搜索、收集有关“潮水”的资料(文字、图片、声音、视屏)。课件(2)课外拓展:找一些有关“涨潮”的录像看看,然后展开想象,把你的想法说给你的父母听。观潮课文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3朗读课文

8、,背诵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能力:用校园网,互联网络自主查寻收集资料拓宽学生视野,让学生了解海底景色奇异、物产丰富的特点。逐步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习的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精神,自主学习的能力。训练学生的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钱塘江大潮的雄伟、壮观。难点:学习作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引入谈话钱塘江大潮自古被称为天下奇观。我们盼望着能亲眼看到这一奇景。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观潮。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了解了什么?(板书:潮来前、潮来时、潮过后)在这节课的

9、学习中,我们通过阅读课文,展开想像的翅膀,来感受大自然创造的奇异景象。二、自主探究,发现问题通过预习,我们读懂了什么?提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三、网络探究、协作商量(一)老师归纳出几个问题:1、课文从那几个方面写潮水的特点?2、课文怎样写大潮声音,形态的变化。3、课文按什么顺序来描写大潮的。(二)分小组协作学习(重点为第二个问题),给出学习方法:1。读:找出描写大潮的优美语句有感情地朗读。2。看:利用校园网、互联网查看相关图片、录象、文字资料。3。做:小组协作制作电子作品。4。讲:自己来作导游按江面平静潮水涌动潮头西去顺序描述出来。四、汇报表演,解决问题1、教师指导制作步骤:网络浏览查寻相关资料

10、。复制图片摘抄文本。利用收集到的资料制作演示文稿。2、小组汇报。五、网络阅读、拓宽知识。观潮课文教学设计3教学目的: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钱塘江大潮的壮丽和雄奇,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2、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从中学习怎样积累材料。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逐渐”“恢复”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有关“潮来之时”的描写,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难点:理解描写潮来时的几个句子。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现实生活中或从电影、电影中可能看到过海潮,但是,你们看到过江潮吗?今天,我们就一

11、起来学习一篇观看江潮的课文观潮。二、引导初读课文。提出要求: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边读边想象“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景象,尝试给课文分段。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三、检查交流。1、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2、哪部分是写潮来前的景象?哪部分写潮过后的景象?3、因此,我们可以把课文分成几段?为什么这样分?四、讲读课文。(一)读第一段。1、齐读第一段,问: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观哪儿的潮?2、这一段是从哪些方面来写钱塘江大潮的?(二)讲读第二段。1、指名读第二段,思考:人们是在什么地方观看钱塘江大潮的?江潮还没来,作者看到了什么?2、默读第二段,思考:潮来前江面是什么样子的?人们的心情怎么样

12、?并动手画句子。3、指名读句子。4、“人山人海”说明什么?“等着、盼着”说明人们心情怎样?(三)讲读第三段。1、学生自学。2、交流讨论。(1)课文是怎样描写江潮声音的?想象一下闷雷什么时候响起来?江潮到近前时,声音是怎样的?(2)指导朗读。(3)师生评议,加深理解。(4)指名读描写江潮形状的句子。为什么把江潮比作“一条白线”?理解词语“横贯”。“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城墙”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两丈多高有多高?“那浪潮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这句话把江潮比作什么?“浩浩荡荡”说明什么?(5)指导朗读。(四)讲读第四段。1、大潮来的时候是这样的,潮过后是什么

13、样子的?齐读最后一段,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一句讲了什么?2、交流讨论。五、课堂小结: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第二课时一、复习旧知。二、补充介绍钱塘江大潮。三、学习课文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1、观潮的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观察的?这种观察方法体现了大潮本身发展变化的特点。2、大潮到来的时候有哪两个方面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主要抓住潮水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从声音和形状两个方面体现的。四、巩固生字新词。五、课堂练习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把描写潮来时声音和形状的句子抄写下来。3、练习背诵第三段。六、布置作业:熟练地背诵第三、四自然段。板书设计:声形潮来前平静闷雷滚动一条白线观潮潮

14、来时越来越响横贯江面山崩地裂白色城墙潮过后风号浪吼漫天卷地恢复平静水涨船高观潮课文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正确拼读12个会认字,书写15个会写字,理解“笼罩、人声鼎沸、水天相接、横贯”等词语。2、正确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教学重点感受钱塘潮来时的神奇壮观,能够根据语言描写想象画面。教学难点想象课文描绘的大潮景象,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怎样既生动又有层次地描述钱塘江大潮雄奇景象的。教学设计1、谈话引入同学们,你们到过海边,看过海水涨潮吗?说说海潮什么样?(江海涨潮,气势宏伟,令人震撼。)我国的钱塘江大潮自古以来被称为“天下奇观”。这里的潮比别处的潮更加宏伟壮观,潮来时,激起的白浪达数米高,像一座城墙,你们见过这种奇观吗?为什么这里的大潮如此的与众不同?今天我们来学习观潮(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