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51332838 上传时间:2023-04-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doc(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世界近代史的另一动力哈布斯堡家族一、浅谈中世纪中世纪是盲点,中学教材叙述不多,大抵局限在“封建社会”、“教皇”等几个概念上。这里概而简之的说清楚几个问题:1、欧洲的封建社会到底是什么状态,黑死病,与东方、中东的实力对比2、教皇与世俗国王是什么关系3、神圣罗马帝国是怎么回事,它与西罗马帝国是什么关系,与法兰克王国是什么关系,后来哈布斯堡家族何以登上神圣罗马帝国的皇位,拿破仑为何要加封神圣罗马帝国皇帝4、中国皇帝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制,并夹带兄终弟及制。欧洲是什么制度,为何英、法、西、德意志等国的国王因缺而互相继承,让人感觉特别混乱,以致后来英国光荣革命后荷兰国王入主。是什么原因导致欧洲走向“民族

2、主权国家”,亚非拉等后成立的“民族国家”与之有什么差异,尤其是中西对比二、哈布斯堡帝国1、哈布斯堡家族的简史2、统治神圣罗马帝国的简史,3、卸任帝国后奥地利、西班牙的简史三、帝国视野下的西班牙与新航路1、西班牙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的二分之一,与哈族是什么关系维也纳与马德里2、西班牙与葡萄牙的关系,教皇授权给两国瓜分世界,内幕与状况。澳门3、哈布斯堡家族与新航路开辟。新航路的目的是什么?黄金、白银的流入西班牙,到底是为皇族挥霍还是军费、财政四、尼德兰起义的反对方1、尼德兰作为哈布斯堡家族统治的一个区域,为何要革命?2、为何是西班牙去镇压?为何尼德兰革命最后演变为一场国际战争。3、荷兰独立,成为海上马

3、车夫,一度参与世界争霸。比利时为何美誉独立。五、欧洲三十年战争1、战争过程2、战争的双方:法国vs哈布斯堡(奥、西)。3、经济、军事、教派分析。经济上哈族逐渐捉襟见肘,军事上对手、战场过多,教派上初期宗教色彩(宗教改革的延续),后期色彩变淡,逐渐走向政权争霸六、世界史由古代走向近代1、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下的国际新格局与三十年战争的余续2、理论大探讨。由中古进入近代七、特雷西亚女皇与约瑟夫二世1、欧洲普遍改革,法国路易十四,哈布斯堡家族的改革2、特雷女皇、约瑟夫二世的个人分析3、因继承问题产生的几个战争:a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b七年战争、c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八、拿破仑战争与维也纳体系 1、法国革

4、命与拿破仑上台2、反法同盟的构成,德、奥与英、俄的龃龉。瑞典、丹麦3、战争状况4、维也纳体系九、1848年革命视野下的欧洲封建势力1、惯常视野下的1848年革命简述2、1848年革命中的哈布斯堡帝国进一步分裂十、德意志统一战争1、德国的统一战争为何有奥地利的掺入,中学教材没有叙述前提,直接从普鲁士的角度叙述。德国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关系2、普鲁士统一进程的困难,奥地利怎么做3、意大利统一战争,奥地利的举动十一、奥匈帝国1、奥匈帝国的重组2、一战的导火索:哈布斯堡王储斐迪南大公被刺3、奥匈帝国战时的状况,奥匈帝国为何跟德国、意大利组成同盟国,英法俄为协约国,历史的延续?4、一战结束奥匈帝国解体,哈布

5、斯堡王朝从历史上消失5、二战之前德国为何要兼并匈牙利?西班牙、奥地利为何成为盟国哈布斯堡介于中世纪与近代之间,是神圣罗马帝国的代表,但与教皇是世俗与宗教的关系。家族秉承中世纪思维,希图建立欧洲霸权,统一欧洲大陆。而英法不断进行制度创新,直接或间接发展资本主义,挑战哈布斯堡家族。可以说一部世界近代史,就是英法等民族国家的发迹史,也是中世纪帝国的衰落史。奥地利位于德意志东南隅,其境内物产丰富,气候适宜,农牧业发达,采矿、冶金业先进。此外,它又是欧洲南来北往的交通枢纽,从古罗马以来就是南北商货的重要集散地。它境内还有多瑙河横贯,又是东西欧的连接地。由于这些原因,它在德意志诸邦中一向经济发达。1282

6、年,德意志皇帝鲁道夫•哈布斯堡伯爵(12731291年在位)占领了原来巴奔堡家族统治的地区,将当时的奥地利公国和施蒂利亚公国分给他的两个儿子阿尔布雷希特和鲁道夫,从此奥地利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统治下的一个公国。哈布斯堡王朝统治奥地利长达640年,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才宣告结束,是欧洲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统治区域最广的封建家族。哈布斯堡家族史欧洲历史上支系繁多的德意志封建统治家族。其主要分支在奥地利,亦称奥地利家族。哈布斯堡家族的远祖系日耳曼人中的一支,最早居住在阿尔萨斯和瑞士的阿尔高。11世纪初,由于该家族的主教斯特拉斯堡的维尔纳建立哈布斯堡,其家族即以哈布斯堡为名。哈

7、布斯堡家族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包括德国、奥地利广大地区的松散联盟,各德意志诸侯之间处于割据状态。除统治“神圣罗马帝国”和奥地利帝国外,这一家族也曾是西班牙、波西米亚、匈牙利、葡萄牙等国的统治家族。1273年,哈布斯堡家族的鲁道夫一世(Rudolf I)被选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哈布斯堡家族在以后几个世纪又陆续取得克恩滕、蒂罗尔等地,使其直接统治下的领土大致相当于今天奥地利的领土。1396年奥地利邦议会的召开表明奥地利开始作为一个国家实体出现在历史舞台上。1438年,从阿尔布雷希特二世起,“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开始有哈布斯堡家族世袭,这又进一步扩大了他们的势力。由于巧妙的联姻、外交手段,

8、再加上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于1526年获得波希米亚、摩拉维亚、西里西亚和匈牙利的大片领土,这样,奥地利成为“神圣罗马帝国”内部最强大的国家。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弗兰茨二世(同时也是奥地利皇帝弗兰茨一世)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统治范围仅限于奥地利帝国。1867年后,哈布斯堡家族统治奥匈帝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奥匈帝国解体。奥地利于1918成立第一共和国,1919年4月3日奥地利共和国国民议会通过哈布斯堡法,没收哈布斯堡家族财产,其成员被逐出国。在长达640年的统治中,哈布斯堡家族较重要的帝王有:“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阿尔布雷希特二世、马克西米利安一世、查理五世、

9、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奥地利帝国皇帝玛利亚•特雷西亚和约瑟夫二世等。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14931519年在位)起,奥地利就开始发展中央集权。15世纪末在各领地设置隶属中央的行政机构,叫作“政府”或“执政府”。马克西米利安一世还在维也纳设立了管理所有领地的中央行政机构,如枢密院(负责行政和司法)、宫廷财务署、宫廷司法处等等。他的孙子斐迪南一世(15561564年在位)进一步发展君主专制制度:枢密院成了君主召集宫廷显贵商议政事、制定政策的最高决策机关;宫廷办公厅发展成管理世袭领地的执行机关。斐迪南一世还在各领地建立隶属于宫廷财务署的财务局,负责税收工作;在中央建立负责国家防卫的宫廷军机

10、处。这一系列改革使奥地利在16世纪初已成为欧洲最早实行君主专制的国家之一。尽管帝国在各领地设置了隶属中央的行政机构,但是每一块领地却始终具有性对的独立性,而且都只服从哈布斯堡君主个人的统治。各领地都有自己的等级会议,不承认与其他领地同属一个国家。哈布斯堡王朝统治者在不同领地分别有公爵、伯爵或国王等不同的头衔,代表国家行使统治权,但这些代表必须是本地贵族,每一个领地都是一个半自治的实体。因此,尽管集权化已经开始,但诸领地还没有完全融合成一体。在所有这些领地中以波希米亚和匈牙利的地位最特殊。波希米亚当时是“神圣罗马帝国”境内唯一的王国,境内包括摩拉维亚边区和西里西亚公爵领地等广阔地域,居民多为捷克

11、人。波希米亚有其自己的独特的历史传统,14世纪还爆发过反对天主教的战争。波希米亚的民族与宗教的不同使它在奥地利所有领地中具有很大的独立性。1526年它承认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权后,仍保有自己的王国议会和各附属邦的等级会议,并保留着改革后的信教教会。根据波希米亚宪法,王国议会是无限制的立法机构,国王由它选出,国王只有在议会支持下才能行使君主权,还必须尊重波希米亚宪法。后来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者违背诺言,不尊重波希米亚的自治权和宗教权,终于成为导致“三十年战争”爆发的重要诱因之一。“三十年战争”后,捷克贵族被没收土地,天主教成为强制性的信仰,波希米亚的自治地位丧失了,成了哈布斯堡家族的“世袭领地”。等

12、级议会不再有选举国王的权利,波希米亚事务处也从布拉格迁到维也纳。这样,民族矛盾和宗教矛盾就更尖锐了。匈牙利王国与公元1000年建国,居民主要是马札尔人,境内还居住着许多南斯拉夫人,属地包括特兰斯瓦尼亚、克罗地亚、波斯尼亚、达尔马提亚。匈牙利信奉基督教,长期以来实行西欧的土地分封制,文化上受德意志影响,地理上又与德意志毗邻,因此与德意志有密切的联系,一度还受到卢森堡家族的通知。从14世纪末,匈牙利面对土耳其的扩张,被迫与德意志结成更密切的关系。1526年土耳其击溃匈牙利军队,以后匈牙利便三分天下,西部承认了奥地利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权,选举斐迪南一世为国王。这以后,奥地利就与土耳其长期争夺匈牙利,

13、直到1699年才把整个匈牙利置于它的统治下。尽管如此,匈牙利却从来没有并入“神圣罗马帝国”,它保留着帝国之外的独特地位。匈牙利也有自己的议会,贵族地方势力特别大。总之,哈布斯堡家族统治下的奥地利君主国尚未完全形成统一,而是同一君主的领地共同体。16世纪宗教改革以后,德意志诸侯之间的矛盾以宗教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17世纪初期,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是欧洲封建制度的主要维护者,它竭力加强在其统治下的“神圣罗马帝国”,谋求欧洲霸权,但遭到新教诸侯的反抗。德意志国内矛盾给欧洲列强以可乘之机,法国、丹麦、瑞典、英国和俄国怀着不同的目的先后介入,逐步形成两大集团。其中哈布斯堡王朝集团由奥地利、西班牙与德意志天

14、主教联盟(1609年成立)组成,得到罗马教皇和波兰的支持;反对哈布斯堡王朝集团则由法国、丹麦、瑞典、尼德兰联省共和国(荷兰)及德意志新教同盟(1608年成立)组成,得到英国、俄国支持。这场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与反哈布斯堡王朝集团为争夺霸权的全欧性战争从1618年捷克(波希米亚)反对哈布斯堡王朝统治的布拉格起义开始,到哈布斯堡王朝集团失败,于1648年双方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为止,持续达30年之久,史称“三十年战争”。1648年签署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主要内容是:法国取得阿尔萨斯(斯特拉斯堡除外),并肯定了它早先取得的麦茨、图尔和凡尔登三个主教管区归它所有。瑞典则获得不莱梅和费尔登的主教管区以及波美拉

15、尼亚的西半部,包括什切青城在内。在德国内部,几个其那个大的诸侯都获得新领土,勃兰登堡得到波美拉尼亚东部和马德堡大主教管区等地;萨克森合并了鲁沙提亚;巴伐利亚得到上巴拉丁,仍保有选帝侯的地位,腓特烈之子继承下巴拉丁,列为帝国的第八选帝侯。和约确定了荷兰的独立地位,承认了瑞士脱离帝国而独立,承认帝国诸侯有独立的外交权力,皇帝不得干涉诸侯内政,帝国的重要事务如立法、课税、征兵、宣战、媾和等,必须由帝国议会决定。和约还规定加尔文教可享受与路德教同样的权利;在帝国法庭中,天主教和新教的法官各占的人数相等。和约沉重地打击了哈布斯堡家族,欧洲霸权转入法国之手。德皇盟国西班牙衰弱,葡萄牙脱离西班牙独立;荷兰和瑞士的独立被确认;法国获得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瑞典获得波美拉尼亚等地,巩固了它在波罗的海的地位。此后,哈布斯堡家族虽然名义上还是“神圣罗马帝国”的统治者,但是在德国北部实权已经完全落到了诸侯的手中;普鲁士王国兴起之后,哈布斯堡王朝的统治重心日益向奥地利转移。“三十年战争”之后,奥地利帝国的版图除本土之外,还包括捷克和匈牙利的部分领土。1718世纪,哈布斯堡家族不断对外扩张,兼并了全部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