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场的AB效应.doc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51312867 上传时间:2023-08-1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5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磁场的AB效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磁场的AB效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磁场的AB效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磁场的AB效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磁场的AB效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磁场的AB效应.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磁场的AB效应摘要:AB效应的提出让人们对电磁场的性质有了进一步地认识。本文主要介绍了电磁场的电AB效应和磁AB效应以及人们对AB效应的争议问题,最后简要地介绍了AB效应的实验验证及关于AB效应的重大意义。关键词:AB效应;意义前言:在经典电动力学中既可以用场量E、B来描述电磁场,又可以用标势和矢势A来描述电磁场,两种方式的描述是等价的。但电场强度E与磁场强度B是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而标势和矢势A是为了数学上的计算方便而引进的辅助量。对于任一电场或磁场,他们的标势和矢势不是唯一确定的,他们是不具有直接观测意义的物理量。但啊哈罗诺夫和玻姆经对标势和矢势A的深刻研究发现两者具有可观测的物理效

2、应,即AB效应。一、 磁AB效应 磁场强度B与矢势的关系是。在量子力学中非直接可观测的矢势A似乎比可直接观测的B更基本,那么如果在空间没有磁场的区域()这时的矢势A有没有可观测的物理效应呢?1959年啊哈罗诺夫和玻姆做了以下的实验1:磁AB效应实验示意图电子枪发射出来的电子经过双缝后分为两部分。两部分运动的电子最后在屏幕处发生干涉。当在双缝后面放置一个载有电流的螺线管,通过改变管内的电流便可改变干涉图样,即干涉图样在屏幕上发生移动。对于以上的现象做以下的解释: 无限长载流螺线管磁感分布管外为零,管内为均匀磁场。整个空间磁矢分布情况为管外磁通为;管内磁通为。管内外的磁势环路积分皆为所以 rR时r

3、R时(1)经典理论中的磁势当线圈中电流变化时全空间的磁势有变化:。管外电子感受到涡旋电场的作用可观测。当线圈中电流稳恒时线圈外既无磁感又无涡旋电场(变化磁势),只有稳恒的磁势。管外电子无法感受到磁场的作用,磁势效应不可观测。(2)量子理论中的磁势电磁场中的定态薛定谔方程由规范不变性其形式解为可见矢势A的存在使得波函数多出了一个相位因子在D点处两电子束波函数叠加其中 式中为两电子束包围面积的磁通量。从上式子可以看出只要改变磁通量便可改变相位差,从而观察到电子干涉条纹的移动。二、 电AB效应2在前面磁AB效应中,矢势A使带电粒子获得了附加的相位因子,同样标势也会使带电粒子波函数获得附加相位因子。

4、如下图所示,发射源发出的电子分为两束分别通过两个细长金属圆筒1和2,两电子束进入金属圆筒后,分别在两圆筒加上电势和电势,则两金属圆筒的电势差为。当电子束从金属圆筒出来后,将两金属圆筒上的电势撤消。由于细长的金属圆筒可以屏蔽电场,因此内部电场处处为零。这个过程两束电子通过的是没有电场而有电势的空间区域,因此两束电子波产生一个相位差而导致屏幕上的干涉图样发生移动。电AB效应实验示意图两束电子波产生的相位差分析如下3:当不存在电磁场的标势时,体系的哈密顿量为H0 有标势存在时 相应的薛定谔方程解为在D点的波函数为 这里,于是出现附加的相位因子。通过改变从而改变相位差,使干涉条纹在屏幕上移动。三、 关

5、于AB效应的实验验证4AB效应一提出就有较大的争议。一方面是对AB效应本身理论的怀疑;另一方面是对实验的解释。1960年实验物理学家钱伯斯进行了磁AB效应的实验验证。由于电子的波长很短,双缝的间距很小,这就要求限制磁场区域很小。通电螺线管的半径不但要小而且其长度也要足够长。这些条件在实验中很难保证因而引起了人们的争议。1982年日本物理学家殿村通过用超导体包围的环形磁体所做的全息干涉图实验成功地验证了磁AB效应的真实存在,解决了人们对AB效应所持有的怀疑态度。但对于电AB效应的实验观测还在持续研究中。四、 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5电磁AB效应向人们显示了标势和矢势A的物理可观测性,因而用场量E

6、、B不能描述全部的微观电磁现象。这就说明E、B已不能作为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而标势和矢势A能够描述全部的宏观电磁现象,所以标势和矢势A的应该是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五、 结束语描述物理现象的某些基本物理量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的。AB效应的实验验证指出了经典电磁理论中电磁场与带电粒子的相互作用仅用洛伦兹力公式描述是不够的;而且仅用电场强度和磁场强度是不足以描述电磁场性质的。因此,AB效应的意义是很深远的。参考文献1倪光炯,陈苏卿.高等量子力学(第二版)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1.2俞礼钧.位相、势和AB效应J.湖北武汉教育学院物理系,2001,12.3张永德.电磁AB效应及有关问题J.中国科技大学,1992,7.4龙芸.AB效应及其实验验证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理论物理研究所,2010,8.5肖培宗,周军.电磁AB效应与描述电磁场的基本物理量J.湖南濮阳教育学院,1998,3. -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医学现状与发展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