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303918 上传时间:2023-11-2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高中历史人民版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与回眸 专题二 商鞅变法 考点解析.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商鞅变法我国历史上的战国时期是一个烽烟四起的年代,韩、赵、魏三家分晋后出现了七雄并立的局面,然而各国并不满足于并立的均势,纷纷将“力征争权,胜者为右”作为自己的政治目标,为争霸王之业,各国纷纷寻求变法革新。同时,频繁的战争也使得各国的社会矛盾、阶级矛盾日益激化,社会危机日趋加重。另外,战国时期也是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时期,特别是铁器的广泛使用使生产力水平获得了巨大的提高。生产力与社会关系的巨大变化也促使各国掀起了一场场自上而下的政治变革。战国时期各国的变法首先是从魏国开始的。魏文侯任用了一批极有才干的官吏,李悝、吴起、西门豹等人都为当时魏国的变法改革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特别是李悝的变

2、法,使得魏国的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都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使魏国一度成为战国初期最强大的国家,为其他各国的改革也树立了榜样,使各国国君都意识到变法是富国强兵的重要手段,并相继采用。同时,李悝在变法时颁布的法经也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有文字可考的较为系统完备的刑法法典。魏文侯去世后,武候继位,大臣王错不断向武候进谗,排挤吴起,吴起因此逃往楚国并为楚悼王所重用,在楚国实行变法。经过吴起变法的楚国很快就强盛起来,“南平北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然而吴起的变法严重损害了贵族官僚的利益,楚悼王死后不久,吴起便被心存怨恨的旧官僚杀害,变法也随之而失败。秦国国君:秦非子(前900年前8

3、46年)约前900年东周孝王封赢非子于秦邑(今甘肃省清水县东北)始建秦国。秦献公 前384年-前362年 在位23年秦孝公 前361年-前338年 在位24年秦惠文王 前337年-前311年 在位27年秦武王 前310年-前307年 在位4年秦昭襄王 前306年-前251年 在位56年秦孝文王 前250年-前250年 在位1年秦庄襄王(嬴异人) 前249年-前247年 在位3年秦始皇帝 前246年-前222年一、背景历史条件(一)春秋时期的社会大变革1、经济:铁犁牛耕的使用和推广,生产力提高,井田制瓦解,土地私有制逐渐确立,新兴地主阶级要求变法;(地主阶级要求推翻旧制度,建立和强化封建专制统治

4、)2、政治:各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分封制、宗法制被破坏;在新兴地主阶级要求下,各国纷纷变法,以实现富国强兵,称霸诸侯,变法成为了一股强大的时代潮流;3、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推动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提倡顺应形势进行变革,主张以法治国的活动家学说,最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推动改革的思想理论武器;(二)秦国的变法的条件和机遇1、秦国落后于其他诸侯,客观要求通过变法增强国力;2、秦国国君权力较集中,奴隶主贵族势力相对较弱;3、当地民风质朴,具有尚武精神4、商鞅来秦得到秦孝公赏识以及个人的改革精神;公元前356、350年,商鞅两次实行变法;根本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土地私有制的

5、确立,新兴地主阶级兴起;变法改革是顺应生产力发展,实现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需要二、商鞅变法的内容(重点:发展农业,厉行法治)(一)政治: 1、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实行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的“军功爵制度”; 规定没有军功的宗室贵族不再拥有世袭爵位;立在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大小授予爵位,并按爵位高低享有相应的政治权经济特权。 影响:(1)打破了贵族世袭制,打击贵族特权,树立了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优势; (2)泰国统治集团内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统治阶级的重要支柱; (3)增强了士兵勇气,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2、改革户籍制度,推行什伍、连坐制; 对居民进行户籍登记,按五家为伍

6、,十家为什的单位进行编制,实行连坐制度,规定什伍互相监督,一家有罪,其余九家必须告发,否则同罪连坐。 影响:使泰国兵源得到了可靠保证,有效加强了政府对基层的管理和控制; 3、废除分封、行郡县; 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把全国分为41个县,高各级的官吏进行管理。 影响:削弱了贵族在地方的权力,强化了中央集权,奠定了郡县制的基础;4、制定秦律,轻罪重罚,强化法律意识,实行严苛统治;(二)经济:1、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规定多织,多产的人可以免徭役;从事工商业或者做事懒惰之人致家境贫困的,则沦为奴;不准私贩粮食,提高商人税收标准;以优惠政策鼓励开荒; 影响:(1)为稳定国家财政,增强国家实力的袋子保证;

7、 (2)提高农业生产积极性,抑制商人势力的扩张,发展社会经济; (3)封建社会后期阻碍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导致经济结构单一; 2、废井田,开阡陌;从法律上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买卖土地;影响:(1)其实质是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 (2)破坏了奴隶制的生产关系,推动了新兴地主经济的发展; 3、统一度量衡; 影响:是经济领域加强中央集权的一项重要举措,保证了中家的税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4、(1)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2)推动分异令,禁止父子兄弟共居;影响: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积极性的提高;强加了兵力来源;(三)思想文化: “燔诗书而明法令”:禁止诗书为代

8、表的儒家学说,排除复古思想的干扰;加强思想文化统治。 影响:加强了思想控制,巩固了统治;压制了人民的思想,摧残了中国文化典籍;三、商鞅变法特点1、从内容看:以农战和法治为核心内容2、从程度看:变法措施最全面,变革最彻底,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了根本性变革,瓦解了奴隶社会的井田制、宗法制、分封制,确立了封建制度和生产关系。3、从作用上看:商鞅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社会转型,统一),对后世也产生深远影响。四、商鞅变法的结果:商鞅个人的结局:前338年,秦孝公去世,秦惠文王即位,商鞅被车裂;商鞅变法的结局:商鞅虽死,而秦卒行其法原因:贵族恶、后盾失、惠文王恶那么商鞅变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呢?

9、评价标准:一场变法和改革成功或失败的标准,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与死,而在于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不难看出,改革也是一场革命,改革也应该是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为目的的。商鞅变法正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顺应了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变革,是对整个生产关系的变革,使封建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得以进一步的确立与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商鞅变法是成功的。然而,商鞅最终遭车裂而死,他的家人也遭到了他自己制定的刑律连坐,不得不说商鞅的结局是个历史的悲剧,由此可见旧势力的顽固与改革的艰辛。历史发展的趋势是不断向上的,然而在向上发展的道路中会有许多可知或不可知的阻力,因此,改革者需要更多的决心与勇气,而商鞅正是具备了这种

10、勇气与信念,在改革中表现了义无返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而审慎的处事态度。五、成功的原因: 1、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发展趋势,合乎泰国国情,符合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这是变法能够成功的根本原因;2、统治者(秦孝公)的信任与支持3、商鞅个人作用和变法措施的可行性; 个人作用:商鞅好学,善于总结前人经验,对社会时局有敏锐的洞察力,在变法中敢于同反对派进行斗争,赏罚分明,取信于民,使得新法得以实行。 可行性:改革措施全面彻底、充分的舆论宣传,取信于民。六、商鞅变法的影响(一)积极1、性质:商鞅变法是一次较为彻底的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运动;2、经济:顺应了时代发展要求,改变了旧胡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所有制,

11、促进了秦国发燕尾服,为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基础; 3、政治: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增强了新兴地主阶级力量;推动了宗法分封向中央集权转型;(加强了中央集权)4、军事:提高了军队战斗力,在对兼并战争中掌握主动权;(二)消极:1、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2、重农抑商,压制工商业,违背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3、轻视教化,轻罪重罚,容易造成暴政和激化社会矛盾;4、文化高压,箝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5、并未与旧制度、旧文化、旧习俗彻底划清界限(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七、从商鞅变法得出的认识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改革具有多样性、复杂性、曲折性;2、改革要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要制定法律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3、改革要讲究策略的灵活性,以减少改革的阻力。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