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51301754 上传时间:2022-10-3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与实践新课改理念下,特别是在“高效课堂”教改实验的实施中,小组合作学习已经成为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一种常规要求和具体体现,甚至成为了评价课堂教学是否符合课改理念要求的一项重要指标。同时,小组合作学习也是日常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大多数教师的课堂教学中都有运用和体现,并且占据了一定的学习时间。小组合作学习,已然成为了课堂教学细节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热在哪里?无论哪所学校、哪个教师、哪个班的学生,哪个学科,几乎人人处处都在运用这种方式。难在何处?小组合作无秩序的混乱场面,组长讲组员听的假参与现象,场面热烈却效果不佳的伪合作问题等等,着实叫人束

2、手无策。因而,发现和整理“小组合作学习”的细节问题,探讨寻求问题解决的对策,很有教学研究的迫切性和实用性。一、为什么要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认识要全面)教师或者课堂赋予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式的预期目的主要有两个层面:一个是关于学科学习,期望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达成对知识、技能等主要教学目标的落实;二是关于人的发展,期望培养学生相关的能力,进行一些思想方法的渗透。1.学科学习层面:(1)交流与生成。组织学生交流自学或对学的收获,说一说自己学会了什么,掌握了什么,有哪些发现在此基础上,由中等生、学困生提出自学、对学解决不了的问题,由学优生进行帮助和解答。借助小组的力量,仍然解决不了的,整理生成小组

3、的问题。(2)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设计时,会结合教学重难点预设一些较有难度的问题,以供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学科长、小组长的组织下,通过观察、操作、比较、讨论、整理等方法来尝试解决这些问题,达到一定的认识,或将问题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3)尝试组内预展。为参与全班大展示,做好两方面的准备。一是策划小组展示方案:根据展示问题,结合组员情况,进行展示活动的分工安排。二是尝试组内小展示:让组员熟悉小组展示的基本流程和具体内容。小组合作学习所包含的预展这一功能经常由于教师不能合理掌控各环节教学用时而被被忽视和遗弃。这或许也是导致课堂展示效率不高、效果不佳的重要原因。千锤百炼的央视春晚

4、与原生态的即兴演出,在形式与效果上自然有着很大的差异。2.人的发展层面:(1)培养合作交往力。以问题解决和成果展示为载体,以观察、操作、讨论、整理为途径,在人与人的对话交流中,在对某一种观点的认可与否定中,在齐心协力、各司其职的集体展示中,学生尝试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在有组织、有秩序的合作中,人与人之间如何去交流,如何发出自己的声音,表达自己的观点,履行个人对于集体应尽的职责。在学习小组这个“小团体”、“小社会”里,学生学习和实践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合作。(2)培养信息处理能力。小组讨论中,学生除了自己的观点,还得以倾听的形式接受来自其他组员的诸多信息,并与自己的观点进行比较,进而重新构建自己对

5、某一问题的认识。信息处理之后,我应当支持或坚持哪一种意见,学生要做出自己的正确的选择,表达自己的立场。与独学、对学的学习方式相比较,学生所面对的信息量就会大很多,信息的交互次数同时增多。(3)渗透优化思想。随着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学生还会体验到优化这种问题解决的思想与方法。学生会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深切地体会到,做一件事情,只要发挥团队的力量,集思广益运用集体的智慧,不断完善原本不成熟的方案,可以比原来想的更全面、更科学、更高效,优化可以让事情的效果变得更好、更令人满意。我们还应当补充建立一个新的理念展示交流学习成果也是小组合作学习的一种形式。我们提倡全员参与的小组展示,这样可以让更多的学生去分

6、享交流自己的学习收获,在全班学生面前亮出自己的风采,展现一个成功的不一样的自我,充分地感受成功的体验和学习带给他的快乐。既使是一两个学生的展示,那他代表的也不仅仅是自己,他是在代表整个小组在展示,在交流整个小组的学习成果。二、如何把握小组合作学习的启动时机?(功夫在课前)何时启动小组合作学习,主要取决于探究问题的难度与价值性。能个人独学解决的问题,不启动同桌(邻桌)对学;能对学互助解决的问题,不启动小组合学。只有当学生依靠个人和对子的学习能力解决不了的问题,我们才启动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探究的问题过于简单,那就失去了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价值性和必要性。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与展现在课堂,然而大量的充分

7、的准备在课前,合理的教学预设至为重要和关键。教学预设要依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切准教学重难点的关键之所在,教师做到了对本班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等实际情况的准确估价,拿捏好了探究任务内容与形式的难度,所设计的“合作探究问题”才会具有一定的可探究性。这样的问题,我们才有必要启动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可开展合作学习时,才真正有事可干、有话可说,才有可能出现有意义、有深度的学习,才能激发学生探究学习的热情,产生合作交流的欲望。否则,预设的问题毫无探究性,学生很容易就能将其解决,就会很快丧失合作学习的兴趣。同时,有一定难度的合作探究问题在设计时,一定要注重和突出学法指导。给学生的合作学习给一

8、些具体的指引,圈一圈探究内容的范围(围绕、紧扣哪些内容进行探究),顺一顺学习的步骤(先干什么,再干什么),以学法指导为帮助和保障来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三、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干什么?(任务多样化)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因而,教师便是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组织者、困难帮助者、进度调控者、典型发现者和评价调研员。1.活动组织者。学生小组合作学习的启动与结束,一般都是以教师发出的指令进行的,整个学习活动过程的秩序是由教师和小组长进行维护的。教师毫无疑问是全班几个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整体策划者、组织者、实施者和维护者。2.困难帮助者。一个班级建立的几个学习小组总会由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差异、组

9、长(学科长)能力的高低,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出现一定的差异,学习小组发展不均衡、两极分化现象逐步出现甚至加剧。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就更应该关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困生较多的小组,适时适度的给于他们一定的提醒、提示、引导、指导和纠正。3.进度调控者。由于各小组的合作学习能力情况不一,因而完成探究任务的进度也会步调不一。课堂学习时间总是有限,教师就要及时地予以调控。做法有二:一是适时公布任务完成的预设时间(还有多少分钟),通过必要的提醒(不是一味的催促)学生增强效率观念。二是对进度滞后的小组进行必要的指导和帮助,以加快他们的学习进度。4.典型发现者。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教师除了对个别小

10、组进行适时指导,有效调控学习进度外,更为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掌握各小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是要善于发现两类“典型情况”,以便于有针对性的开展班级大展示学习活动。一种是典型的错例,小组出现的错误的认识和做法。对于字词(读音、字形书写)、数学教学的实用性、价值性更为突出。教师可以让产生错例的小组先进行展示,再让其他小组进行纠正,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另一种是小组的认识确有不同一般的独到见解。教师可以组织这些小组充分的进行展示,让他们尽情地出彩。只有善于发现典型,巧妙地利用典型,才能避免低效的重复性展示,提高课堂展示的针对性和价值性,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展现教师机智灵活的教学技艺,去构建真实、生动、高效

11、的课堂。5.评价调研员。教师要做出让学生心悦诚服的课堂评价,就必须全面、准确地去了解各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情况。走一走,转一转,看一看,听一听,问一问,各个小组的学习活动是怎样开展的,多少学生都真实的参与进去了,学科长组织得怎么样,有人发言时其他学生有没有认真地倾听,对问题的探究是不是真正有了一定的解决,产生了一定的认识。教师只有对这些情况掌握的全、掌握的准,做出的评价才更能更科学和准确,学生才能真心接受,才能产生对老师的爱和尊重,产生对学习积极的激励作用。四、怎样评价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关注真实性)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真实性,“真”就是要关注学习过程,学科长是怎样组织的,学生是怎样参与的;“实

12、”就是要关注学习效果,学生是不是有切实的体验和收获。1.以问题解决为目的的合作学习:关注小组合作学习的参与度、秩序性和实效性三个方面去评价。(1)参与度:是不是每个学生都参与到了小组合作学习的活动中来,是不是每个学生或者大多数学生都动手操作了、发表自己的见解了、倾听别人的发言了、遵守学科长的安排了,是不是每个学生对这次合作学习活动都有充分的参与、经历和体验。就是要看每个学生有没有真实的参与。(2)秩序性:学科长的组织是否得力,有没有学生在干与合作学习无关的事情,有没有吵闹、打闹的小规模活动,小组的讨论有没有一定的组织,是不是各说各的乱作一团,是不是声音太大影响了其他小组的学习。就是要看小组学习

13、活动的组织是否得当。(3)实效性:学生是否通过一些必要的学习方法,对探究问题有了一定的认识或者一定程度的解决。通过这样的合作学习,学生有没有切切实实的学习收获,学会了哪些知识,产生了哪些认识,总结了哪些方法与规律,得到了怎样的情感体验,掌握了哪些方法与技能。就是要看教学目标是不是实实在在地落地了。2.以成果展示为形式的合作学习:关注小组展示的参与度、展示形式和展示效果三个方面进行评价。(1)参与度:根据展示内容和展示形式,是不是最大限度的让组员登台亮相进行了展示,是不是所有组员都公平的享受了课堂展示的权利与机会。是不是有些小组总是个别人在霸占展示任务,总是在用一家之言发表个人的局限的见解和认识

14、,没有把小组的集体智慧得到展现。当然,参与人数取决于展示的需要,不能一味地“多多益善”。(2)展示形式:学生展示交流时是在拿着导学案呆板的去读,还是在脱稿交流,或者是做到了像老师一样的自如的讲解。除了简单的语言表述,有没有分角色朗读、画图分析讲解、课本剧表演等形式多样的展示、展讲与展演。展示学生有没有与倾听学生通过补充、质疑、纠正、评价等形式开展充分的生生互动。(3)展示效果:学生通过一定形式的展示,有没有对预设问题正确、完整地“回答”清楚,是不是达到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此基础上,该组的展示以及引发的互动是否有助于全班学生对某一问题的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此外,改组的展示有没有不同寻常的独到见

15、解,展示的内容与形式是否得到了大多数学生的认可,产生了共鸣,赢得了赞赏。小组评价不仅要从形式、内容和效果上关注这些真实度,还应当坚持评价的民主性、多元化和完整性。首先,教师不能搞一言堂搞霸权主义,应当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自评、组间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相融合的更民主、更科学的评价机制。其次,评价的手段也应该多元化,尽可能做到语言激励、积分累计、物质奖励相结合。最后,评价的角度也应当是正反两面的,不能一味的只去表扬和鼓励,批评这种教育手段我们坚决不能遗弃,该批评指正的时候教师绝对不能沉默。五、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的生长点在哪里?(细节很重要)要逐步提高和不断显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效能,特别是培养学生合

16、作学习的能力,发挥好学科长、小组长的辅助作用,增强小组的团队意识,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一蹴而就的。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具体课堂教学情境中,不断地去关注细节,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才能在量变的积累中实现质变的飞跃。1.做好教学预设。这是组织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一个前提,也是决定学习效果的一个前提。一方面,要把握好探究问题的难易程度和价值性,给小组合作学习一个比较成熟的活动载体。另一方面,要有的具体的学法指导提示,给小组合作学习一个具体的方法指引。只有科学把握探究问题预设内容的价值性,不断增强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才是为开展课堂上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了恰当的充分的准备。2.给予充分的时间。没有一定的时间承载做保障,再简单的事情也无法完成。只有时间充分,才会有真实的小组合作学习发生。否则,只能是仓促的走过场,没有效果的学习形式的低级呈现。过分的单纯的催促,只能解决教师的精神焦虑,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进度加速、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毫无意义,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