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240514 上传时间:2023-02-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徐师大马克思纲要内容整理.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纲要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1、了解广义和狭义的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来说,马克思主义即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 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2、了解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条件、组成部分、理论来源、自然科学前提、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产生条件:首先,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经济、社会历史条件。其次,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趋激化,对科学理论的指导提出了强烈的要求。马克思恩格斯的革命实践和对人类文明成果的继

2、承与创新。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来源:三大直接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和英国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自然科学前提: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生物进化论)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先后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3、了解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本质属性、理论品质以及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

3、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属性,在于它的彻底的科学性、坚定的革命性和自觉的实践性,而彻底地科学性是最根本的。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就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一在理论与实际结合中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1.学习理论,武装头脑,努力在掌握理论的科学体系上下工夫,在掌握基本原理及其精神实质上下工夫,在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并用以指导实践上下工夫。2、坚持和弘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是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的根本方法。3.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要科学地对待马克思主义。二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

4、的指南1.在思想上自觉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2.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觉辨别和抵制各种不良思想文化的影响。3.不断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自觉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4、了解马克思在理论上的两大发现和在哲学上实现的两个统一。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实现了唯物论与辩证法、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5、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及其内容和意义。哲学基本问题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方面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即思维和存在何者是世界的本原的问题。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

5、义唯一标准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认识或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准哲学基本问题的意义:第一,它是任何哲学派别都不能回避的问题。第二,它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提和基础。第三,它也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经常碰到的基本问题。6、了解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及其形态和观点。1、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一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为物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的本原为精神,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的产物。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形而上学(机械)唯物主义 c、辩证唯物主义唯心主

6、义的两种表现形式: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2、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划分出:可知论认为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是不能被人所认识或不能被完全认识。不可知论的两个著名代表:康德(Immanuel Kant,1724-1804)、休谟 (David Hume,1711-17768、 了解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世界是物质的,而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方面物质是运动的物质,宇宙间没有不运动的物质;另一方面,运动是物质的运动,宇宙间没有脱离物质的运动。9、 了解运动和静止的辩证关系。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的变动性、无

7、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稳定性、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10、 了解时间和空间的特点。时间:一维性|不可逆性 空间:三维性12、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及其意义。基本内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不仅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也具有物质性,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意义:理论意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石。 实践意义:它是无产阶级政党思想路线的理论基础。13、 了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 唯物辩证法 形而上学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 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用

8、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 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全面的观点 片面的观点矛盾的观点 否认矛盾的观点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14、了解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因为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动力,从根本上回答了事物为什么会发展的问题 ;2、对立统一是贯穿质量湖边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也是理解这些规律和范畴的“钥匙”;3、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15、了解联系的特点与发展的实质。联系的特点: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具有普遍性;联系具有多样性

9、发展的实质: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16、 了解新旧事物及其区分标志。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17、了解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及意义。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斗争性是指矛盾对立面之间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是相互联结、相辅相成的,没有斗争性就没有同一性,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没有同一性也没有斗争性。19、 了解事物的质、量、度。质是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内在规定性

10、。量是事物的规模、程度、速度等可以用数量关系表示的规定性。度是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的数量界限,即事物的限度、幅度和范围,度的两端叫关节点或临界点,超出度的范围,一物就转换为他物。20、 了解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辩证关系: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量的积累过程。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在总的量变过程中有阶段性和局部性的质变。在质变过程中有量的增减。过程中有部分质变。量变和质变是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21、 了解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及意义。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联系的

11、环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 “ 扬弃 ” 意义:第一,要求我们对待一切事物都采取科学分析的态度和方法,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在肯定中看到否定,从而把握事物的发展和未来;从否定中看到肯定,从而把握事物当前的性质和状态。第二,辩证否定观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供了重要方法论指导。 22、了解规律及其特点 规律的含义: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特点:客观性和普遍性 23、 意识的本质及其能动作用。本质: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意识是人脑的机能;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能动作用: 1.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 意识活动本身具有能动的创造性。 3.

12、意识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 意识活动对人体生理活动有控制作用。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选世界25、了解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具体表现: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社会实践的发展推动人的认识能力的提高26、了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29、了解真理和谬误的关系。真理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这也是真理发展的规律。真理和谬误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主观是否与客观符合。符合的就是真理,不符合的就是谬误。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31、了解社

13、会意识的结构。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具有复杂的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将其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以及作为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意识形式。32、 了解生产关系的结构与基础。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狭义的生产关系: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 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广义:人们在再生产的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诸多关系在内的生产关系体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33、 了解经济

14、基础的含义。经济基础:指由社会一定发展阶段的生产力所决定的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34、 上层建筑的含义与构成。上层建筑: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组织和设施。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 35、 了解社会形态的含义。社会形态:是关于社会运动的具体形式、发展阶段和不同质态的范畴,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包括社会的经济形态、政治形态和意识形态。36、 了解推动社会发展的各种动力。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二、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四、改革是推动同一社会发

15、展的重要动力。五、科学技术革命是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37、了解社会革命的重要条件与作用。社会革命是社会发展中质的飞跃,是阶级斗争的最高表现。社会革命的实质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用新的社会制度代替旧的社会制度,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发展。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社会革命对社会历史的发展起着强大的推动作用。首先,社会革命是实现社会形态更替的重要手段和决定性环节。其次,社会革命能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积极性和伟大作用。第三,无产阶级革命将会为消除阶级对抗,并充分利用全人类的文明成果,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条件。马克思说:“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39、 了解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在历史观上的对立。唯心史观:少数英雄人物创造历史 唯物史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2、 了解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