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237890 上传时间:2023-01-3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年级实践活动量一量、比一比总结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本次活动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活动中老师大胆放手,学生全员参与。一、活动安排:1、活动准备充分,学生准备米尺、软尺、卷尺、测量记录单。2、活动目标明确。活动一:测量肩宽、臂长、身高。活动二:测量步长。活动三:直观感受6米的长度。3、活动活动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要求学生测量时把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上,不至于测量完了没有记录数据。二、设计意图:1、活动前,老师先让学生比画一下1厘米、1米的长度,回顾所学过的长度单位,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感受身边的物体,如:感受

2、桌子大约有多高,学生比画。激发学生了解身边物体长度的需求,体现活动的价值。2、测量活动中,老师要适时指导。如:二年级的孩子小,学生测量的结果很不符合逻辑,如:有的测一步长79厘米,还有的走10步长1米多。这源于测量过程或是学生走的姿势的不正确,如果不及时纠正,会造成学生的错误观念。所以教师要给予帮助,引导学生用正确的方法重新测量。强调:测量时尺子要放平拉直,一步长要量两个脚尖的距离,这样才能量出准确的长度。3、教学活动三,感受鳄鱼的长度6米时,学生手拉手感知6米的长度。设计意图:学生都没有见过真的鳄鱼,不知道6米的鳄鱼有多大。通过学生手拉手,将抽象的6米与自己熟悉的事物的长度联系起来,既在应用

3、中进一步加深了对所选物体长度的认识,又达到了对6米的实际意义的理解,同时也积累了测量、描述等多方面的经验。4、本节在多种活动中,加深学生对测量本质的体验,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估测能力,初步建立长度观念。本节实践活动课,主要目的是为学生积累丰富的数学活动经验。在实际活动过程中,不同的学生获得的经验不同,认识也不同。通过活动使学生明白数学来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表演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八卦”阵地。因为课堂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让人惊讶、令人心跳的情节,使教师时而处于尴尬的境地。 不同的意外情景需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手段,机智地应对。下面结合笔者的实践和学

4、习他人的教学,简略地谈谈意外事件的处理艺术。 1.泰然处之,关心呵护 中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积极、热情,可塑性强,稳定性差。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同伴的竞争、环境的熏陶等外界刺激下,能保持一定时间的高质量的学习情绪。但由于个体差异,也可能会出现个别学生说话、玩点小动作、精力分散等视角疲劳症状。此时教师要泰然处之,不必大动干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拍肩或许就能立竿见影,扭转局面。 案例1.笔者多次遇到在讲解知识点时,有个别学生点头式的欲进入睡眠状态,于是马上提问:同学,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大家看,他在点头,是同意了吧?引得课堂一阵笑声,该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 2.借题发挥,善意

5、批评 一些课堂的意外与学生的养成习惯有关,学生有时身不由由己地走向了意外之境。此时教师可借题发挥,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 案例2。笔者一次上课正在讲解知识点,忽然发现一学生在吃方便面,且掉了一些在地上。如果教师马上训斥一顿,效果未必好,何不来个”借题发挥”呢?于是笔者微笑着对该生说:“上课吃东西不符合卫生习惯呀,并且不爱惜粮食。你还记得锄禾吗?请背一背!”后又全班集体背诵锄禾一诗。婉转的批评、善意的教育让该生及全班同学受益匪浅。 3.坦诚相待,留下空间 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课堂上随处可见,时时处处显现出闪光点。在提倡培养创新精神的今天,教师更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质疑、敢于探索、突破常规、创造性地学习

6、的习惯。因此课堂上常见学生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令师生惊讶。 案例3。某语文老师教木兰诗一课时,有学生突然问:老师,古代女子都是小脚、裹脚,木兰从军十余年,为什么没被“战友”发现呢?这个问题是教师预设中未曾想到的,且富有新意,但很难回答,敷衍也不行,训斥也不对,课堂一时陷入了沉思。该教师于是坦陈地说:“同学们,这个问题很好,老师一时答不上来,让老师抽点时间,去找到答案后,再告诉同学们好吗?”教师的宽容、歉意赢得了一遍热烈的掌声。 4.幽他一默,扭转窘境 幽默的力量是很大的。教学中,常见一些意外事件可能是学生有意“栽花”得的,也可能是无心“插柳”来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时幽他

7、一默,可走出困惑之境,可收意外之效。 案例4.笔者一次上数学课,即将下课时,一男生正“专心致志”地收拾自己的餐具等东西,出现了较大的响声,吸引了一些学生的视线。怎么处理呢?面对几十双关注的眼神,笔者停顿了几秒钟,微笑着说:“这位同学很聪明呀,他懂得军事策略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不要着急,马上就要下课了!” 5、预设意外,智慧生成 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教师有时可预设意外,有意失误,创设情景,让学生来辨别,纠正问题。这也需要教师的智慧运用。 案例5.一老师在讲述用燃烧红磷的办法来测定空气中氧气所占的体积分数时,按照书中的装置给学生进行了演示实验。但实验却“失败”了。学生“哇”的一声叫响了:“老师,

8、怎么会这样啊?这种办法是否真的可行啊?”,“老师,你是哪里弄错啦?”课堂出现了意外,但该教师意识到这是一个契机,说:“刚才的实验失败了,说明实验中肯定有不合理的地方,你们能否替老师找找?” 同学们一下子来了兴趣,找出了几个因素。学生思想的火花、智慧的光芒得到了体现。教师说:“我们要不按照同学们刚才说的,进行改进,再演示一次?”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同意。 在愉快的气氛中,师生成功地完成了实验。突然一学生说:“我知道了,刚才老师是故意不让实验成功,是为了让我们找出实验的失败处,培养我们严谨的科学态度。老师,是不是?”教师会心地笑了。 6.将计就计,化险为夷 有时教师的教学中难免出现一些失误,被学生“

9、抓住”。 对自己的失误应敏捷、巧妙地处理,化被动为主动,顺水推舟,巧妙迁移,把困境转嫁给学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6.一次政治公开课,教师讲授的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课。电脑刚一打开就发生故障,精心准备的多媒体课件无法使用,学生们窃窃私语,老师们拭目以待,课堂气氛顿时紧张。该教师不慌不忙地关掉电脑和投影仪,然后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请安静,这就是我要给大家上的一堂课!”这句话让学生们都愣住了。教师接着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有时会买到一些劣质商品,进而影响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像这电脑一样。这时我们就应该采取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今天就来学习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课堂流

10、畅自然,学生们兴趣高涨。教师将计就计、化险为夷,体现了高超的教学艺术。 因为有了意外,课堂才显得更加精彩;因为有了意外,课堂才更加富有挑战性;因为有了意外,课堂才能彰显其莫大的魅力! 所以 我们不要害怕“意外”,还应该感谢“意外”,让“意外”不断促使我们思索、进步,带给我们惊喜,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课堂是师生共同活动、表演的场所,是一个充满了变数的“八卦”阵地。因为课堂既是预设的更是生成的,所以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让人惊讶、令人心跳的情节,使教师时而处于尴尬的境地。此时教师要泰然处之,不必大动干戈,一个期待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温柔的拍肩或许就能立竿见影,扭转局面。 我们在教学中肯定多次

11、遇到在讲解知识点时,有个别学生点头式的欲进入睡眠状态,如果马上提问:同学,你同意我的观点吗?大家看,他在点头,是同意了吧?引得课堂一阵笑声,该生也不好意思地笑了。我们不要害怕“意外”,还应该感谢“意外”,让“意外”不断促使我们思索、进步,带给我们惊喜,促进我们的专业成长!厘米和米的复习教学一、教学目标 1、回忆所学的长度单位,明确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长度和用法,用刻 度尺画线段的方法。 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物体,再次巩固 1 厘米和 1 米的表象。 3、巩固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并通过估测,具有初步的估测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巩固 1 厘米和 1 米的表象,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

12、长 度的方法。 2、难点:巩固用刻度尺和米尺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课前布置学生复习课本第八单元,提出问题:这一单元,我们学了 哪些内容? 学生讨论后,师指名回答。学生回答的内容较多: 生 1:我们学习了两个长度单位:厘米和米。 生 2:我知道了 1 米=100 厘米 生 3:我知道了我的食指的宽大约 1 厘米长。 生 4:. 2、师生共同回忆重点内容。 (1)师生共同回忆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以及二者之间的关 1 彭俊玲 系。 (2)师:1 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子上找出来吗? 学生自由回答:1 和 2 之间是 1 厘米,2 和 3 之间是 1 厘米.。最 后总

13、结:直尺中任意相邻的两个数之间的距离都是 1 厘米。 (3)寻找尺子中的几厘米?让学生不但知道尺子中有 1 厘米,也能 说出任意两个数之间的距离到底是几厘米。 (4)从生活中寻找长 1 厘米的物体,巩固 1 厘米的表象。 (5)从生活中寻找长 1 米的物体,巩固 1 米的表象。 3、阶段性小结: (1)复习总结厘米的应用: 师:我这里有一支铅笔,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 个长度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厘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2)复习总结米的应用: 师:我们的黑板,如果让你来测量一下它的长度,你想选择哪一个长度 单位。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米的用法,学生齐读。 (3)复习用直尺

14、和米尺测量实际物体的长度。 复习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并指名 在投影下演示。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复习米尺测量黑板的长度时,让学生先估计一下,再实际测量,测量时 由于黑板较长, 一人测量有困难, 所以可以指名两位同学合作共同测量。 2 其余学生补充测量注意事项。 学生回答后,师出示直尺和米尺的测量方法,学生齐读。 4、综合练习: (1)练习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的应用。指名学生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 在括号里, 并说出选择的理由。 特别注意最后一题, 这一题目较难理解。 (2)复习正确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方法,出示一个长方形 3 种不同的 测量方法,让学生判断哪种方法

15、是正确的。对于错误的答案,要让学生 说出错误的原因以及改正的方法。 (3)复习遇到尺子不是从0开始的题目,练习这一题目,让学生直说出答案及方法。学生可能会有两种答案。数一数,数出有几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直接书写算式。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明确运用直尺进行测量的方法。(4)在圆圈里填上“”“、=”的用法。(5)画线段,画一条比9厘米少2厘米的线段。这一题目,首先要带领学生理解题意,然后学生动手操作,画出线段图,并能说出画线段注意事项。(6)给小动物排队和最后的可以怎样量?是本节课中两个综合类的比较有难度的题目,主要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解决这两个问题时要多给学生留一些思考、讨论的时间。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 一、创设情境,导入复习。 (一)米与厘米的复习 1、师:小朋友,学期初我们学习了什么长度单位,你还记得吗?(米,厘米) 板书:(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