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223985 上传时间:2023-07-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通信抗干扰技术的发展概况跳频通信装备抗跟踪干扰能力日益提高,抗跟踪干扰已由定频通信抗自动瞄准式干扰发展到跳频抗跟踪干扰提高跳频通信抗跟踪干扰能力的技术动态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 适当提高跳速,二是采用变速跳频。20 世纪 80 年代的跳频通信装备 为中低跳速跳频,较新的跳频通信装备采用了中高跳速跳频,如美国 的 HF-2000, CHESS , HAVE-QUICKIIA,JTIDS 及 MILSTAR,瑞典 的 TRC-350,法国的 ALCALTEL111 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有些跳频通信装备大幅度提高跳速并不是以提 高抗跟踪干扰能力为出发点的,其主要目的是利用相应的技术体制, 由高跳速提高

2、数据传输速率,如:CHESS系统和JTIDS等。另外,提 高跳速后,还将给交织和纠错带来方便。当然,提高跳速也会引起其 他问题,需要综合考虑。变速跳频是抵抗跟踪干扰的有效措施之一,外军现役跳频电台中 也有所采用,但还多是半自动变速或有限种跳速随机变速,有些是通 过信令实现跳速牵引,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变速跳频,这里将其 称为准变速跳频,如法国的ERM-9000,TRC-9600,南非的TRC-1600,TRC-600 以及瑞典的 SFH-41 等。最初提出跳频抗干扰体制,实际上是基于频率分集原理,并以提 高跳速为代价实现抗阻塞干扰为出发点的。后来由于数据传输速率越 来越高,常规跳频体制的跳速

3、难以适应,形成了实际上的慢跳频(无 论绝对跳速多高)。因此,抗阻塞干扰能力一直是跳频通信的重要问 题。 长期以来很多国家都致力于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技术的研究,有 些成果已得到成功的应用。外军实用化研究成果主要有短波采用自适 应选频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将经过LQA (链路质量分析)选出的最 佳或准最佳频率作为跳频频率表生成的基准,如美国的SCI40、英国PATHER-2000、以色列的 HF-2000, TRl78、法国的 TRC-350H、南 非的 HF-6000, TRl78A/B,TR390 以及瑞典的 TRC-350等; 超短波采用具有FCS( free channel searce )

4、功能的跳频体制, 在一般窄带干扰情况下,使用常规跳频,在遇到宽带阻塞干扰时,自 动转到 FCS 功能,在当前最佳频点上定频工作,一旦宽带干扰消失, 又可回到跳频方式上工作,如法国的PR4G、比利时的BAMS等;UHF 波段采用了频率自适应与跳频相结合的体制,即在跳频通信 过程中自动检测和删除受干扰频率,使系统在无干扰或干扰较弱的频 点上跳频,如瑞典的RL-401系列跳频接力机等,但该跳频机在干扰严 重时,无更有效的措施,只是自动回到常规跳频状态。扩展频段成为通信抗干扰新的发展趋势拓宽现有频段、发展多频段,不仅有利于协同通信和全谱作战,还有利于提高跳频通信抗阻塞干扰能力。在拓宽频段方面,外军少数

5、 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已拓宽到11650MHz,如美国的M508 , RF- 500,AN/PRC-132 短波电台等;少数超短波电台的频段范围拓宽到30108 MHz,如比利时的BAMS、荷兰的PRC/VRC-8600、德国的 SEMI73/183/193、以色列的 CNR-9000、英国的 PANTHER-V、法 国的PR4G系列电台等,增加了 20MHz的带宽。在开发新频段方面,成效显著,最具代表性的是美国的 MILSTAR 卫星通信系统,采用宽带亚毫米/毫米波,实现宽带高速跳频,跳频带 宽达2 GHz。在研制多频段通信抗干扰装备方面更是如火如荼,电台 以H F/VHF/UHF三个频段的综

6、合运用为典型特征。如美国的 AM-7177A/ARC-182(V),MBITR,MXF-610, MBMMR,SPEAKEASY,英国的 SWORDFISH,BOWMAN,南非 的 MATADOR, TRC-1600, TR600,加拿大的 AN/GRC-512( V) 等,多频段接力机主要有美国的 AMLD4,AMLA3,AN/GRC-226, 法国的TFH-150,TFH-701,瑞典的RL401/422,俄罗斯的捷标坦特 系列接力机等。提高短波跳频数据速率取得突破进展自从短波通信出现以来,由于通信体制、器件、信道带宽及天波 传输特性等原因,短波数据传输速率一直限制在214 kb/s 以下

7、。在跳 频体制下,由于需要数据压缩,实现短波高速数据传输更为困难,跳 频有效数据传输速率一般还达不到214kb/s。近些年来,对这一难题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如美国休斯公 司研制的HF2000,跳速为2560 跳/s,在不采用信道均衡技术的情况 下,数据速率为214kb/so美国Sanders公司推出的CHESS系统,采 用新的差分高速跳频(5000 跳/s )突破了 214kb/s的限制,实现了 4181912 kb/s的高数据率,较好地解决了短波高速数据传输的难题。这种体制集调制、解调和跳频图案于一体,其数字化程度高,极 易实现高跳速和高数据率,抗跟踪干扰能力强,跳频图案一维均匀性 好,

8、图案不重复,但存在跳频图案二维连续性和随机性较差、宽带频 率选择及组网困难和误码传播等问题。因此,差分跳频体制要进入实 用化,还有不少技术问题需要研究。直扩技术体制发展应用未见实质性突破直扩体制目前仍主要用于微波及卫星通信系统,少数国家也将直 扩体制在低频段尝试应用,但由于直扩体制固有的远近效应、多址干 扰等弱点。难以实现大区制动态组网,也难以兼顾抗干扰与多址性能, 使其在大区制使用的战术电台和军用移动通信系统中仍然没有得到广 泛的应用。为了增强其实用性,直扩体制是伴随着自适应滤波、自适应调零 天线以及可变直扩带宽等技术的应用而发展的。尽管这几项技术在直 扩通信装备中已成功采用,但是近些年还几

9、乎未见有突破性的报道。比如:自适应滤波的收敛速度、抗窄带干扰的个数、陷波深度及 信号能量损失、自适应天线的调零增益等,并且对于窄带直扩与宽带 直扩利弊的争论也未见分晓。不过,对于多进制直扩以及可编程解扩 器件的优势已基本达成共识,并在外军直扩通信装备中得到了广泛应 用。综合抗干扰技术体制及新技术广泛应用目前,采用综合抗干扰体制及技术的典型标志之一是跳频、直扩 和跳时三种基本抗干扰体制的组合应用,特别是在VHF/UHF及其以上 频段更是如此。如美国的JTIDS系统,意大利的HYDRA/V、德国的 SEMI73SEMI93、瑞典的MRR、法国的ALCATELIII系列电台等。除此之外,不少国家采用

10、了频率自适应、窄带干扰自适应滤波器、 跳频滤波器、交织纠错、猝发传输、变速跳频、变带宽直扩、自动 /自 适应功率控制,以及自适应天线调零增益等非扩谱增效措施。有些通 信抗干扰装备,特别是短波跳频电台具备了猝发数据传输的能力,提 高了抗干扰、抗截获和抗测向能力,如美国的SCI40、以色列的HF- 2000 、英国的VRQ319/BCC39以及比利时的BAMS等。有些通信抗干扰装备还增加了 GPS 和授时功能,可与跳频同步相 结合,提高了综合应用能力,如美国的MBITR , MXF-610 , NTDR和 英国的BOWMAN以及以色列的CNR-9000系列电台等。所有通信抗干扰装备均能进行相应的组网,提高了网系应用能力。 (本文来源:网络,仅供参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