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51201772 上传时间:2022-10-06 格式:DOC 页数:30 大小: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空天大学09级基础物理实验最后的八个考试实验经验整理.doc(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今年的实验MS和去年的基本没什么区别,去年的实验经验总结我发过一遍,但是好多连接已经失效了,于是把我保存的word完整的发上来,希望对大家尤其是没有抢到好的实验时间的同学有点帮助,希望同学们帮忙积极分享,让这实验考试变成浮云。日志下留下邮箱word资料全部送上。D01(一)应人要求,特在此处说明下D01实验需注意之处。身为第一批考试的,压力很大。不过还好,分到了D01,比较简单。说它简单就是原理很简单,还有就是数据处理不用计算。首先老师检查地方三个:一个是先画出来电路图,求出相关数据第二,校正完电流表,并且是得出数据之后第三,校正欧姆表,测出数据之后话说校正电流表、电压表比较简单,调起来也不难

2、,比较快。不过校正欧姆表确实比较烦,希望大家着重看一下这一步。而且老师检查时要求比较严,半偏、满偏要刚好在那刻度线上,否则,老师还是会叫你继续调(我就是因为检查时,满偏时指针没完全落在刻度线上,老师让再次调整)提醒一下,校正完欧姆表千万不要以为就完事了,一定要记得测一下材料所给的一系列的阻值(0、10、20、402000、5000)。因为老师只检查你半偏和满偏处,他检查完就说可以拆了,他不检查你有没有测这些阻值,如果你很听话的就拆了,到写报告的时候发现忘记测了,那再连电路,很费时间。我就知道有两个人忘记测了。写实验报告,就是列三个数据表,还有画两个图,很简单。选做实验大家都有电路图,但是关键是

3、到场怎样跟真实的仪器连接起来,这我也无能为力了,因为我最后连的欧姆表出了点问题。写如上文字,希望对大家准备实验有些好处。(二)如果你抽中D01,攒人品吧;如果是D02,恭喜你;如果是万恶的D03,为你默哀;如果是D04,一定要淡定,只要不慌就OK由于本人押宝D01,曾哥著姐拜了不少,果然被我抽中,不过D01的BT老师实在不少,一定要谨慎小心外加随机应变。咳咳,转入正题。进实验室之后最好先检查下导线,理论上应该是13根,不够会影响到操作。实验前会要求设计电路图和参数,就是资料上的,数据也完全一样,计算很简单,不过背下来省时(貌似可以夹带小抄,没有试过,慎用)。这一步可以在草稿纸上完成,草一点没关

4、系,老师看得出来就行。老师检查电路没有问题后开始操作,一定要注意表头要调零,就是用中间的那个调零旋钮,没有指甲的童鞋可以用导线接头的那个片片。实际的阻值跟理论值有些差别,不同实验台不一样,不要迷信理论值。校准好一个表让老师检查后拆掉组装下一个。校准时组装的表为被校表,也就是说它的示数应该是整数,这一步我们很多都校反了,导致无谓的扣分。欧姆表校准的阻值材料上会给,之后开始写实验报告,最好写快点,为选作攒时间。选作按资料上给的连即可,第一排和第三排的位置颠倒了,另外此时线应该少一条,可以问老师要。要连的东西比较多,一定要分好层次,依次连接,避免混乱。连好后老师会拿一电压来测试你的电压表和电流表,从

5、其他实验台上借一电阻测试电阻表,合格后十五分就到手了。这一步比较简单,尽量多省出些时间来做,十五分啊!PS:有些老师是不记录操作完成先后的,所以不必着急,规定时间内完成即可。D02(一)今天最终抽到了这个物理实验,总算是让我相信了rp守恒定律,不是很变态。首先来说说我们这次监考的老师,我出来教室的时候专门看了一下,貌似是王慕冰,不知道对不对应的上,遇到这个老师,你就仰天长啸三声“哇哈哈”吧,只要你想得到的,基本都可以干,当然我不推荐。回到正题现在开始试验流程:1.开始,是进去考场拿学生证画个名字然后分好座位号,这步就不必详细讲解了。2.到时间之后,老师会首先讲解一下要求,和注意事项,内容我会在

6、下面的讲解中体现。到时候自己再听一听巩固巩固。3.现在就是开始在发的一套(3张纸,其中一张草稿纸)实验报告纸上写上实验步奏、电路图、数据处理公式。这里是我做完后大致呈现的图:为了防止某些人看不清楚,再来没有修改的大家好参考对照:这张是实验步骤,我当时完全瞎写(可能有点兴奋过头,一下都忘了,貌似老师也不怎么看,她主要看的是电路图(尤其是我标记的东西)和你的一元线性公式。)这里提醒一下:上面的图 Unm 要改成 U2 Ube改成U1。嗯,貌似是这样。(Rf的值那个你们想一想,不清楚就像我一样在实验步骤中最好就别写了,但是图中还是得标明的。)最后再写一点实验的一元线性公式:同样的,这里的Umn换成U

7、2,Ube换成U1。好了,如果你完全按照这样COPY上去,应该会直接通过,然后就可以交给老师看了。(我当时和这个差不多就是电路图上的那个正负极错了,最后一些其他要加的东西,左看看,右看看就通过了。在此特别感谢老师和旁边的同学!让我有这个机会。)现在就是连线了:按照刚才的电路图,结合下面的图慢慢接:。都已经接完了,这时候让老师检查通过,就可以往保温杯子里接半杯水,再在冰箱里放几块冰块(我当时放了3块,这就看你自己把握吧),回来就可以测数了。注意:这里特别提示一下,最好把接地的接口在运放器的,因为用万用表测试数据时,负极插在运放器的与接地相连的插口,就不用管了。正极就可以在e端和n端来回转换测试,

8、如果像我负极放在保温杯瓶盖上会照成桌子一晃,值就变化很大,很不稳定(我当时就纠结了很久,还是旁边的同学拔刀相助,在此继续感谢一下)。从10.2V-0V平均取点测出十组U2和对应 U1(U2变化较大,所以先看U2稳定了,记下数,赶紧换插孔,测U1,以此类推,测出十组数据,U2=0V不测,你测了老师也会让你划掉的。)这些都弄完了,就可以交给老师检查了就ok了,应该能看到有线性趋势,然后就是用计算器算出b了。根据上面的公式然后求出K,这个实验就结束了。(我当时计算器不怎么会用,算出来误差比较大,我就又求助旁边同学,然后自己估写了。给老师检查了一下,就交了。)我完成这个实验时四点还不到,(不过也由于数

9、据处理意识流了一下)。如果按照这里一步一步做下来,应该一小时完成是绰绰有余的。最后提供一下算出数据的标准值:b 大概是:42左右吧,k 是1.38 x 10(负23次幂)单位我没写,也不知道,因为到现在我也不知道这个原理要干嘛。在此感谢考前给我提供攻略的所有人和考场中的活雷锋。哈哈最后再提一点,貌似这个实验老师不要做附加,说是没仪器还是什么的,(当时走神了)而且后来的所有人都没做,如果做完蛋疼了的同学可以问一问老师,这应该是不扣分的。(二)刚刚考完这个实验,趁着还记得大致内容,就将一些需要注意的地方写在这里,希望对大家有些帮助。刚抽到这个实验的时候就感觉比较郁闷,因为手头这个实验的资料最少。我

10、的两份资料中,一份压根没有这个实验,另一份只有半页的介绍,根本没说清楚。不过做下来的整体感觉是这个实验真的超简单。最快的一个哥们,只用了一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所有内容。所以如果你抽到这个实验应该庆幸。首先,进去的时候每人桌上都有一份实验报告纸,考试时不许用自己的实验报告纸,草稿纸等。第一项任务是在报告纸上写下实验的步骤,数据处理方法即一元线性回归的公式导出还要画下实验电路图。这里说一下,我手里的那份资料即机械学院编的物理实验指导,相信很多同学也是看的这个资料,这上面有不少错误。我完全按资料上面的写的,结果因为错误太多被打了回来。下面就资料上的错误做以说明:原始资料如下:二伏安法的应用-波尔兹曼常数

11、的测定一、实验目的用伏安法测pn 正向电流电压关系,并由此测出波尔兹曼常数。二、实验设备(p109)三、实验原理1、 半导体pn结理论指出:pn结正向电流电压关系满足I=Io(exp(eU/kT)1)。 U为pn结正向电压降,I是正向电流,T为热力学温度,e是电子电荷,k是波尔兹曼常数。T,e已知,所以只须测得I-U 关系,即得k。实际测量中,上述关系简化成I=Ioexp(eU/kT),即I-U满足字数关系。2、 实验中采用结成共基极方式的三极管是为了减小和避免普通极管存在复合电流和表面电流的影响。 实验测量中,电压由4 1/2 位数字电压表测出,而集电极电流需通过运算放大器组成的电流电压交换

12、器来充当(如下图)。当闭环时V=V+;运放输出端不取电流。于是IRf=V2,自需测出V2,即得I。一、实验步骤1. 如下图连线,图中 为100变位器,R为金属膜电阻,大小可调。2. 初始时将 和R初值均调到最大,测量m,n两结点间的电压,记为U1,同时测出b,e间电压,记为U2,作为一组数据。3. 调节R的大小,重复2的步骤,在记录第二组数据,共测十组。4. 实验后整理仪器。一、数据处理本实验采用一元线性回归法来处理数据(U1,U2均取绝对值)。由I=IoExp(eU/kT),I=V2/ 得U1/ =IoExp(eU2/kT),两边取对数得U1= *Io+eU2/kT取 U1=y,U2=x。则

13、b=e/kT 利用线性公式求的b。T=273.15K,e=1.6E-19C。k=bT/e,k可得。错误:1、实验电路中2V电源极性接反,应为上正下负1、 电阻R不是定值电阻,应画成滑动变阻器,划片接三极管发射极,另外两端接电源正极和地2、 Rf不是100,而是100k,R是100变位器3、 “初始时将Rf 和R初值均调到最大”错,Rf 为定值,不能调节4、 “测量m,n两结点间的电压,记为U1”错,应测量n点对地的电位,不是m、n间的这个实验的操作极为简单,就是给你一个小盒子,上面有那两个电阻以及运算放大器,按电路图拿导线噼里啪啦一连就行了,然后用万用表测两个地方的电压就完了,对于做过电气实践

14、的我们来说,这个当然不在话下了。下面说一些实验过程中要注意的地方:1、 电源上有一个接线柱标有接地符号,注意不要把接地线接到上面,而是要接到正负12V中间的那个接线柱上2、 实验的三极管是泡在冰水混合物中的,所以测量的时候要尽量快一些,以免冰完全融化后升温,数据就不准了。3、 用于调节R阻值的是一个旋钮,不少同学拧了半天,n点对地电压并没有多大变化。实际上这说明你已经拧过了。实践表明这旋钮貌似没有头,可以一直拧,没有变化说明已经被你拧饱和了。你要把它拧回去找到那个敏感区。在那个区域,改变一点点R,U1都会出现很大变化4、 这一点比较重要,请注意:由电路图可知,电源负极,变位器的一端还有三极管基

15、极是共地的,理论上这三根线的共地端放在哪都可以。但实际连线时请不要把这个共地端连在三极管基极上,这样干扰会很大,以致万用表上的数值一直跳个不停,无法读数。(我旁边那个同学就是这样)最好是把公共端放在运算放大器的同向输入端,这样读数比较稳定5、 这份资料里给出的U1、U2和老师给的U1、U2是反的,别弄混了6、 N点对地电压的测量范围是010V,要测十组数据,最好是分别在1、2、3、4、5、6、7、8、9、10V附近测量,这样线性化程度更好,结果更准最后说一下数据处理,就是用线性回归方法处理数据。最好用可以直接计算一元线性回归的计算器,并在之前学会如何计算。我今天才发现,算线性回归也可以如此简单。下面说一下怎么操作,可能计算器型号不同操作方法略有区别,这个仅供参考吧:我用的是卡西欧fx-350MS,就合一下面超市买的,貌似大部分同学都用的是这个,所以以下方法应该适用1、 依次按 shiftm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