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201730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瓜恰恰恰》教学设计.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木瓜恰恰恰音乐学科三年级欣赏课教学设计教学基本信息课题木瓜恰恰恰学科音乐学段中段年级三年级相关领域感受与鉴赏教材书名: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 出版社:人民音乐出版社 出版日期: 2004 年 7 月是否已实施是教学设计参与人员姓名单位联系方式设计者罗特纳大城子中心小学15810090931实施者罗特纳大城子中心小学15810090931课件制作者罗特纳大城子中心小学15810090931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的指导思想是按照“以听觉为中心”的观点组织教学资源,设计教学活动,进行欣赏课木瓜恰恰恰的教学。(二)理论依据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教学中应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

2、兴趣,把握并表现音乐的风格,在对比、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二、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教材分析:木瓜恰恰恰是印度尼西亚流传很广的一首歌曲。通过欢快、活泼的旋律唱出了卖瓜人的喜悦心情。由于歌曲运用了恰恰恰的节奏,使歌曲显得非常活泼并富有情趣。歌曲分三段体,大调式。歌词非常生活化,表现了卖瓜人挑着瓜到城里去卖的过程。(二)学生情况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平时上课时纪律比较好,各个都很认真,整体的

3、音乐基础还可以,学生的接受能力不错 ,对音乐充满浓厚的兴趣,学生在演唱时不喊唱,认识到气息的作用,演唱时充满感情。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大约占整体学生的30%35%左右,中等生的人数占多数,大约是50%55%,这批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所以歌唱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有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音乐方面比较差的同学在班中占15%20%,其中包括唱歌音准不佳,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视谱不会等。这些学生对音乐课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也学不好。教师应该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

4、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的兴趣,对他们要多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感情。(三)教学方式与手段说明1. 教学方式:本课主要以听赏的方式实施教学。2. 教学手段:(1)聆听: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中关注XX X节奏。(2) 动作表示法: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的风格。(3) 图示:借助图片对印尼地域、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4) 表演:让学生根据情节即兴表演,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5 比较:在对比、聆听音乐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感受音乐的变化。(四)技术准备木瓜、pp

5、t课件、剪辑好的音响片段、相关的图片(五)前期教学状况、问题与对策之前与本课相关的学习:了解印尼地域、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在前期欣赏教学中,教师多以图示法、听记法、多媒体等教学手段,从音乐要素入手,比较注重学生欣赏能力的培养。但在听觉训练上,还局限于情绪、节奏等,教师对想象、联想启发不够 ,音乐记忆的积累还不够,尤其对乐曲的曲式结构分析不准确。以往教学都是让学生听一、两遍后先分乐段,然后再细听,这种在没有对音乐进行分析,学生对乐曲还没有深刻印象的基础上分段,不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因此,效果不好。本节课借助图片对印尼地域、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

6、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问题:不能掌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对策:印尼歌曲唱起来的感觉很拖、很连,而且发声有点“扁”,开口音“啊”非常多。B段高潮处的演唱不是连续的切分音,而是介于切分和三连音之间的一种节奏,更贴近生活中的叫卖。范唱作为唱歌教学的重要一环,能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对一堂课的成败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我从范唱做起,真正的歌曲把握风格特点。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目标在卖水果的情境中,学生能把握歌曲的风格并演唱。(二)“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聆听、对比、模唱、的过程中简单分析歌曲节奏特点,表现印尼歌曲欢快、热情的风格特

7、点。(三)“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在聆听音乐中用自己喜欢的动作表现XX X节奏,能用自制乐器为歌曲伴奏。四、教学重点与难点(一)教学重点把握印尼歌曲的风格,准确的演唱歌曲。(二)教学难点准确的演唱歌曲。五、教学过程 一、走进印尼,了解印度尼西亚的风土人情师:今天老师带你们去亚洲的一个国家印度尼西亚。你们知道这个地方吗?印度尼西亚简称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所以啊又人们称为“千岛之国”。咱们现在看到的是什么啊?由于那里的火山十分的活跃,所以又被人们称为“火山之国”,现在我们看到的是印尼最著名的旅游圣地“巴厘岛”,那里呀,风景如画,四季如春,被人们称为“天堂岛”,“神仙岛”。 那里更是盛产水

8、果的地方。你们看这是什么?对,是木瓜。在集市上到处都可以听到果农们唱着歌卖水果,今天啊我们就要在一首好听的歌曲当中卖水果,那么这首歌曲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设计意图】:借助图片对印尼地域、名胜、人文、风俗、习惯、音乐等加以介绍,帮助学生走进印尼、了解印尼,拓展视野,为准确的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做铺垫。二、完整聆听音乐,感受音乐风格,并划分乐段。(教师带动作范唱)师:我们先来听听歌曲,听一听歌曲的情绪前后有什么变化。根据前后情绪的变化你会分为几个乐段呢?生:三个乐段师:你是根据什么分成三个乐段的?1、 欣赏第一乐段,分析节奏特点。师:那么我们在来听听第一乐段的音乐(

9、出示一段的简谱),听一听这段音给你带来什么感受?音乐在节奏上又有什么特点?(播放前段旋律)师: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节奏,你有什么发现?(四个乐句的节奏基本上相同)师:这段音乐可能和我们平时听的音乐有点不一样,哪里最有特点呢?生:有嚓嚓嚓的节奏声。师:这个嚓嚓嚓的声音在每一句的开始还是末尾?那这个声音是轻快的还是笨重的?【设计意图】这一环节我充分发挥音乐特性,在反复聆听、体验中让学生掌握歌曲,在不断加入要求的过程中让学生学到本领。一开始时听旋律拍手进教室,然后,提问音乐节奏有什么特点?接着是在“恰恰恰”地方扭胯,最后拿起自己制作的沙球伴奏,就这样一步步把学生引入音乐学习中。师:刚才你们发现了吗?我在

10、那个轻快的声音嚓嚓嚓的地方做了什么动作?生1:在嚓嚓嚓地方跳舞生2:扭屁股师:非常好,扭胯的动作,我们一起来试试,(播放旋律)师:同学们的动作很优美,现在拿起你们自己制作的饮料沙球,就在嚓嚓嚓的地方,用它来伴奏,并加上扭胯的动作。(播放旋律)【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用轻快的声音和动作表现音乐的风格。师:这回请大家仔细听,我在什么地方随着音乐加上了“恰恰恰”。(教师口读恰恰恰)师:这一次你们也随着音乐来加上这个轻快的恰恰恰吧。2、 欣赏第二乐段,分析节奏特点师:我们在来听听第二乐段,看看这段音乐在节奏上又有什么特点?(播放第二乐段)师:(出示简谱),我们先来观察一下谱子,有什么特点?读一读,唱一唱。

11、生:念一念切分节奏,强调中间音师:那么第二部分由这么多切分音组成,表达了卖水果的人什么心情?(着急、迫切想把水果卖完的心情) 师:那我们一起随音乐读读这个切分的节奏,表达一下卖水果时急切的心情!师:第三段乐段又重复了第一段,是个再现乐段。师:刚才这段音乐当中,不但有轻快的恰恰恰,还有表现急切的心情的切分节奏,下面就让我们用动作完整的变现这段音乐吧。三、歌曲教学师:这么丰富的音乐,让我们非常的高兴。1、完整欣赏歌曲,感受歌词内容。师:那么这个木瓜味道怎么样?价格是多少呢?从老师的歌声当中寻找答案吧(师加动作范唱)【设计意图】用木瓜做道具,既真实具体又能激发学生探究和学习的兴趣。师:木瓜味道怎么样

12、?生:甜、美味师:多少钱一个?生:两个就卖两毛六(师唱一句两个木瓜就卖两毛六)师:你们是怎么知道木瓜的价格?生:从老师的歌声中师:那在歌声中我在干什么?(师唱一句赶集时挑到城里卖)生:卖水果师:我是卖水果的,(唱一句木瓜芒果香蕉番石榴)我的水果品种很多,但我的主打产品是卖木瓜,那么今天我就要唱着这首木瓜恰恰恰去卖水果,这可没有你们刚才读的好听,这个恰恰恰表带了我买水果什么样的心情?在来读一遍。那我们合作一下一起来卖水果,体会是不是高兴的心情,我来唱木瓜,你们来唱恰恰恰。(师教师随时关注恰恰恰的声音)师:我们合作的非常愉快,那刚才我们又体验了一次恰恰恰是非常高兴的, 2、学习A段歌词师:噢!我们

13、的水果品种可多啦,大家快来参观一下看看都有哪些水果吧!(多媒体出示歌词,师范唱歌曲中间部分。)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卖水果吧!那可是用我们的歌声去推销水果哟!(一乐段)(师弹琴,生慢速随琴填唱歌词,不唱衬词。)3、学习B段歌词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的水果这么好,我们是不是要大声吆喝几声才会吸引更多的客人啊。现在我们就来一起来吆喝一下好吗?(第二乐段)(师弹琴,生慢速随琴填唱歌词。)4、学习再现乐段歌词师:我们的木瓜真的很好,快来推销一下吧!(第三乐段)木瓜皮.薄肉厚味道鲜,劳动后.吃一个就足够,卖得又.是多么便宜呀,两个木.瓜只卖两块六。(师弹琴,生演唱。)师:刚才我在卖水果时,大家为我加上了

14、“恰恰恰”。大家也来分分工,哪一组卖木瓜?哪一组唱“恰恰恰”?(学生分组,随伴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师:我们的水果又大又好,还吸引了很多顾客来购买,你们的心情是什么样的?生:高兴 着急卖出去师:对,别提多高兴了。用什么样的歌声来表达这种快乐和急切的心情呢?师:你们听!播放音乐,师范唱低声部旋律。5、创设情境,营造市场氛围,把握歌曲的风格。师:现在的水果市场热闹极了,有哪些声音呢?【设计意图】营造市场氛围,学生很投入的边表演边歌唱,把情绪推向高潮.师:让我们有卖木瓜的、有唱恰恰恰的、有大声吆喝的、还有推销水果的、大家来分工,选择你想唱的。(播放伴奏音乐,学生自由分组演唱歌曲。)师:水果市场里热闹

15、极了。(出示印尼水果市场图片)让我们也加入到他们卖水果的队伍。刚才大家已经有了明确的分工,我们在来练习一遍。(学生明确自己要演唱的内容。随音乐边唱边表现卖水果的情景。) 师:刚才唱的怎么样?那我们再来体会一下买水果是快乐的心情。(再表演一次。)师:我们的水果都卖出去了,我们的音乐课也结束了,同学们再见!【教学反思】 这是一堂以歌曲为主的综合欣赏课。通过欣赏音乐,了解印尼的风土人情,把握歌曲的风格特点。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次聆听的方式,如听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歌曲的内容等,都是为了学生能够把握歌曲的风格,不仅减轻了学生学习的难度,也激发了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一、范唱歌曲风格的把握。范唱不仅能给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对一堂课的成败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范唱的调整我经历了两个阶段。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