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51201598 上传时间:2023-08-07 格式:DOC 页数:129 大小:722.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项目申请报告(优秀甲级资质项目申请报告)(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目 录第一章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1 项目名称11.2 申报单位概况11.3 建设规模11.4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31.5 垃圾产量测算101.6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方案121.7 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工艺设计211.8 工程设计方案561.9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80第二章 发展规划、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分析832.1 发展规划分析832.2 产业政策分析842.3 行业准入分析84第三章 资源开发及综合利用分析863.1 资源开发方案863.2 资源利用方案863.3 资源节约措施87第四章 节能方案分析894.1 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894.2 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894.3

2、 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904.4 节能措施924.5 节能效果分析93第五章 建设用地、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分析945.1 项目选址945.2 土地利用综合性分析975.3 征地拆迁及移民安置98第六章 环境和生态分析996.1 环境和生态执行标准996.2 环境质量现状1006.3 生态环境影响分析1006.4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1026.5地质灾害影响分析1056.6特殊环境影响1076.7 环境效益107第七章 经济影响分析1097.1 财务分析1097.2 经济费用效益分析1117.3 行业影响分析1127.4 区域经济影响分析1127.5 综合评价112第八章 社会影响分析1138.1

3、 社会影响效果分析1138.2 社会适应性分析1138.3 社会风险及对策分析114第九章 生产组织、项目工程进度及招投标1169.1生产组织1169.2 项目进度1179.3 招投标119 iii第一章 项目名称、申报单位及项目概况1.1 项目名称 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1.2 申报单位概况申报单位名称:市政工程有限公司;住 所:;法人代表:;注册资金:;成立日期:;公司类型:有限责任公司;经营范围:市政工程设施建设、维修、安装、给排水污水处理;资质等级:三级。企业情况:公司现有职工100人,中专以上学历65人;管理人员59人。工程技术人员59人,其中:中级职称13人,高级职称2人。该公司

4、成立以来,完成了市区等主要道路、排水及桥梁的新建改造工程230多项,修建、维护道路面积120万平方米,完成了“村村通”公路建设20余万平方米,为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1.3 建设规模1.3.1垃圾填埋场场址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场位于市区东南部2800米处,污水处理区及库区正西距公路406米、村532米;正南距小村508米;东南距村505米;东北距村529米。本场址是村一处废弃的砖厂取土坑,不占基本农田、河道、河床、不在泄洪区,符合市城建设规划。市国土资源局已出具了建设用地预审意见。项目总占地面积12公顷(折合180亩)。其中:管理区占地0.83公顷(折合12.5亩);填埋区占地9.3公顷

5、(折合139.5亩); (注:本填埋库区每平方米占地可填埋垃圾8.0m3。)污水处理区 1.07公顷(折合16 亩);场外道路及绿化面积0.8公顷(折合12亩)。1.3.2 设计规模生活垃圾处理规模:170吨/日;设计库容:90万m3;有效库容:72万m3;服务年限:10年;处理垃圾总量:63.64万吨;建筑面积:860.8平方米。根据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处理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2001101号)的规定,本垃圾处理场规模类别为类;处理能力等级为级。1.3.3 工程量挖方量:431200立方米;填方量:61400立方米;库内表面积:56000平方米。1.3.4 渗沥液处理工艺膜生化反应器(M

6、BR)+纳滤(NF)+反渗透(RO)1.3.5 工程总投资本项总投资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万元。 全部为自有资金。 1.4 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1.4.1自然环境概况(1)地理位置市域位于平原南部偏西,隶属市。境域在东经11458201151230,北纬37473038930之间。市域系滹沱河冲积平原,地形南北长41.5公里,东西宽20.7公里,总面积619平方公里。东北靠深泽县,西北隔滹沱河与无极县相望,西倚藁城市,西南与赵县接壤,东南与宁晋县(属邢台市)毗邻。市对外交通便利,307国道、石黄公路、石德铁路东西向横贯市域中部,其中307国道和石德铁路从市区穿过,石德铁路还在市

7、区和马于镇设有火车站;石黄高速公路出入口位于市区东北角,与省道连接线相接;省道衡井线在市域南部东西向穿过。另外,市域还有多条县道和乡道通过。(2)气象资料市域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睛多雨少,多偏南风;夏季炎热多雨,多年平均气温25.3,多东南风,年降雨量的67%集中在本季,形成汛期;秋季季昼暖夜凉,平均气温12.7;冬季寒冷少雪,气候干燥,平均气温-2.4,盛行西北风。年内冷暖相差平均30.3。全市年平均日照2726.6小时,日照率62%,属北方长日照区。年平均气温12.8,年极端最高气温42.6,年极端最低气温-20.4。多年平均降雨量为453毫米,多集中在

8、七、八月份。多年平均风速为2.3m/L。无霜期年最长205天,最短174天。最大冻土深度58厘米。(3)地形地貌市地处滹沱河与滏阳河冲积扇交汇处,境内无山、湖,大的河流仅有位于市域西北部的滹沱河。石津总干渠位于307国道北侧,是市域内最大的人工灌渠,也是拟建南水北调工程中线的主分干渠。全市地势平缓开阔,地表由西北向东南缓慢倾斜,市域西北海拔高度45m,东南海拔高度35m,相对高差10m,自然坡降1/2000左右。(4)水系市境内无山、湖,滹沱河穿越市域西北,长16公里;石津灌渠横穿市域。滹沱河为海河流域子牙河水系的两大支流之一,发源于山西省繁峙县境内,于孟县活川口下游进入省平山县,经岗南、黄壁

9、庄水库,进入市区。干流总长588km,总流域面积24774km2,其中山区面积23491km2,平原面积1283km2。滹沱河自上而下接纳众多支流,其中冶河是最大的支流,流域面积6470 km2。黄壁庄水库以下支流有松阳河、小清河、汊河及周汉河等四条浅山丘陵及平原河道。其中松阳河和小清河在京广铁路以西汇入滹沱河,汊河即北泄洪渠和周汉河在京广铁路以东汇入滹沱河。滹沱河原为常年性河流,河床宽35km不等。1958年,在该河上游修建了岗南和黄壁庄两个水库(总蓄水量可达27.81亿m3),沿河两岸修筑了防洪堤及挑流坝,营造了防护林,并疏浚了石津总干渠,将上游水库的水通过灌渠直供天津。1974年,省和地

10、区水利部门又在滹沱河正定县段搞了实验性的整治工程,增筑堤坝,开挖引河,使河道裁弯取直,于河床中心行洪,使河道趋于稳定,结束了滹沱河多年来危害人民的历史。70年代以来,滹沱河成了行洪的干河滩。(5)地震烈度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市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值为0.1g,地震基本烈度为七度。1.4.2 社会经济概况市是传统的农业大市,是国家商品粮、瘦肉猪生产基地,是全国梨产业十强县(市),是国家命名的“鸭梨之乡”。全市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粮油、果品、养殖和蔬菜生产四大支柱产业。2004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3.96亿元,比上年增长5.55%,其中农业产值11

11、.31亿元,增长4.78%;畜牧业产值12.49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2.1%。农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增长,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显著增加。工业特色突出,经济发展较快,效益和速度同步提高,特色产业快速发展。通过不断调整工业结构,具有特色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纺织、建材、服装、印染、电缆、五金、阀门、油脂、化工等行业已经形成了具有群体规模优势的区域性工业格局。特别是轻纺和建材行业,在全市工业经济结构中的比重不断增强,在全省乃至全国同行业占据了重要地位。、工业产销衔接良好,工业经济效益提高。全市工业产销率达99.5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全市工业实现利税69738万元,比上年增

12、长52.16%;实现利润44605万元,增长57.88%。 “十五”期间,市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10.3%。尤其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率分别高达12.6%和10.1%;财政收入年均递增11.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7%。全市经济发展势头强劲,经济结构调整初见成效,为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国内外贸易持续增长,双向开放不断扩大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形势基本稳定,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实现了村村通公路,电力、邮政、电信等设施也不断发展。至2005年,总人口控制在53.0万人以内,城镇化水平达到30%。1.4.3 垃圾处

13、理现状及存在问题1.4.3.1垃圾处理现状目前,市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由市建设局环卫处进行统一负责,日清运生活垃圾100吨左右。居民及城区主要街道产生的生活垃圾主要采用垃圾箱(点)的收集方式,将垃圾收集点汇集到的垃圾,通过小型拖拉机和人力三轮车集中清运到市垃圾填埋场。该填埋场位于市区北部、石黄高速公路南侧,大赵线西侧的大坑,垃圾从各垃圾点收集、清运至此,垃圾处理方式为卫生填埋。填埋场内附建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厂一处。市区特种垃圾(指医院、疗养院等产生的病源垃圾和病畜、死畜等)未作特殊处理,混同其它生活垃圾一起置于市区北部填埋场内。依据垃圾卫生填埋场的选址要求,规划将市区现状垃圾填埋场改造为建

14、筑垃圾堆存场。新建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设于市区的东南部2800米处,场址位于晋总公路东侧、安家庄村西南方向。 1.4.3.2 存在的问题(1)市现状垃圾消纳场位于市区北部,乃市区地表水及地下水的上游,极有可能对市区造成污染隐患,且紧靠石黄高速公路的南侧,有碍交通环境卫生和城市景观的要求,使用年限也不足。对周围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而且已接近饱和,已远远不能满足该市的生产、生活的需要。生活垃圾的消纳和处理已经成为市城市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2)垃圾处理工艺落后。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和危险废物混合堆放、填埋,基本上没有分类和分拣,只有少数的垃圾被分捡回收利用或用于农田施肥,绝大部分只是收集清运至垃圾消纳场堆放,定期用土进行覆盖,无防渗保护措施。对垃圾基本没有进行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3)严重影响了城区环境及居民健康。由于垃圾处理工艺不科学,致使垃圾满天飞,蚊蝇鼠大量孳生,严重威胁着人民的身心健康。(4)对地表水、土壤、地下水构成潜在的威胁。现有垃圾消纳场不符合垃圾处理的有关标准要求,垃圾堆放点没有进行防渗处理,致使垃圾渗沥液向周围河道肆意横流,向地层深处渗透,严重地污染着地表水、土壤和地下水。(5)严重污染大气,甚至会导致垃圾爆炸事故的发生。产生的臭气和有毒有害气体严重污染了大气。并且随着垃圾中有机物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成集中堆存,极易产生沼气易燃易爆,存在不安全隐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