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95028 上传时间:2023-07-15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强夯加固试验.doc(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营口港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 地基强夯加固实验李 伟(一航局第四工程公司, 天津塘沽300450)摘要:通过相关资料综合分析和多种方案比选,并根据以往的工程实践,针对营口港集装箱堆场粘土吹填地基,提出了经济合理的强夯加固方案。 对地基承载力规定达成150的粘土吹填地基,可采用250300.的夯击能、85.6点100平米的夯点布置、回填土层厚度不超过1.0米的加固方案,场地总的夯沉量为50左右,可以参照此厚度来调整吹填及回填土层的高程。 粘土吹填区强夯加固效果检测可采用标准贯入实验或重型动力触探实验来代替平面静载实验。对设计承载力150的地基,上部砂夹粉质粘土层的平均标贯击数11击,重型动力

2、触探击数12击。关键词:强夯加固 现场实验 地基承载力 标贯击数 动探击数1 工程概况 营口港鲅鱼圈区四期工程5458#集装箱泊位总长1500。5458#泊位码头以东至四期排洪涵以北吹(回)填形成的陆域纵深达1430。大部分陆域运用四期工程港池、航道、调头区疏浚土吹填形成,为海域吹填区。 针对四期工程集装箱堆场的粘土吹填区,经研究拟定采用强夯法加固,规定强夯解决后的地基承载力达成150,工后残余沉降小于30。为保证强夯法加固营口港四期堆场粘土区地基达成设计规定的技术规定,保证堆场地基的稳定,提高堆场运营质量,根据国家建筑地基基础解决技术规范(79-2023)、港口工程地基规范(250-98),

3、在施工图设计和正式大面积施工之前,设立一场地先进行强夯工艺实验及检测。2 实验区概况及工程地质条件 粘土强夯实验区设于营口港鲅鱼圈南部港区的58#泊位以南,实验区北侧边线距58#泊位南侧约200,实验区西侧边线距码头前沿约120,实验区长200,宽200,设立5个实验社区。 实验区场地比较平坦,地坪标高最大值6.40米,最小值5.50米,高差为0.90米。 依据勘察结果,在15的勘探深度内,地基土层自上而下可为4层:第层:素填土灰色,干-湿,松散状态。重要由砂土和粘性土等组成。两者呈混杂状分布,砂土中混有较多粘性土团块,并以粘土为主。该层为人工吹填形成。层底埋深0.88.9,层厚0.88.9,

4、层底标高-3.24.6。第层:淤泥质粉质粘土黑色,饱和,流塑,高压缩性,稍有光泽中,中档干强度。具有腥臭味,含贝壳。层底埋深2.610.6,层厚0.74.1,层底标高-4.962.84。 第层:中粗砂 灰灰黑色,湿,中密状态,重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等组成。颗粒极配良好,呈浑状。层底埋深8.612.2,层厚0.77.1m,底标高-6.49-3.31。 第层:粉质粘土 黄褐色,饱和,软塑可塑,中档压缩性,稍有光泽,高干强度,中档韧性。层底埋深10.213.6,层厚0.94.7,层底标高-7.896.95。 由加固前地勘察报告可知,吹填形成的地基土层结构很不均匀,表层粘土吹填平均厚度在6.5左右,

5、其间夹有砂性土或混有淤泥, 承载力90;粘土层底部为23的淤泥质粉质粘土,强度低,压缩性大,抗变形和抗稳定性差,地基承载力仅达40;淤泥质土以下为一层2.03.0的中粗砂,再以下为2.0左右的粉质粘土,相对上部而言土性较好。地基土性质较差的重要是地表下的粘土吹填土和淤泥质粉质粘土,厚89。3 粘土区强夯加固方案的实行强夯加固方案实行阶段 粘土区强夯实验方案的现场实行分为三个阶段,即: 准备阶段,涉及地质勘测、场地平整、填土、监测仪器埋设等,时间从2023年10月3日11月3日; 强夯施工阶段,涉及夯击能实验点、点夯、普夯及加固效果的监测,时间从2023年11月4日19日; 强夯效果的检测,时间

6、从2023年11月23日12月3日。表1粘土区强夯实验参数实验区实验一区实验二区实验三区实验四区实验五区强夯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方案锤重()200200200200200落距()1015101512.5夯击能2023-点夯3000-点夯2023-点夯3000-点夯2500-点夯夯点间距55 (中间插点)55 (中间插点)66 (中间插点)66 (中间插点)55 (中间插点)满夯能量1000-1000-1500-1500-1000-锤重()100100100100100实验区面积(2)350350792504350百平米夯点数(个)885.65.68夯击遍数22222单点夯击击数()点夯10 满

7、夯2点夯12 满夯2点夯14 满夯3点夯12 满夯3点夯12 满夯2垫层厚度 ()92125164131123垫层底标高()5.044.874.554.564.84工程量夯点28夯点28夯点28夯点28夯点28夯坑填料场地料就地推平场地料就地推平场地料就地推平场地料就地推平场地料就地推平第一遍夯击2023036000280003600030000第二遍夯击2023036000280003600030000普夯能量20232023450045002023总能量42023740006050076500320231. 标贯6孔1. 标贯6孔1. 标贯6孔1. 标贯6孔1. 标贯6孔2. 动探3孔2.

8、 动探3孔2. 动探3孔2. 动探3孔2. 动探3孔加固效果检3.静载实验2组3.静载实验2组3.静载实验1组3.静载实验2组3. 静载实验2组测与应力应4.钻探取土2孔4.钻探取土2孔4.钻探土2孔4.钻探取土2孔4. 钻探取土2孔变观测5.地面标点若干5. 空压8点5. 孔压10点5. 地面标点若干5. 地面标点若干6.水平位移2孔6.水平位移2孔7.地面标点若干7.地面标点若干4 实验区强夯监测结果 根据粘土区强夯实验方案,加固前在实验二、三区内分别埋设了分层沉降管、孔隙水压力及水平位移管等监测仪器测试地基受到的动力荷载大小、地基土孔隙水压力和沉降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在施工过程中还在

9、各实验区进行了地表沉降变形测量及夯坑沉降测试。4.1最佳夯击能实验开始夯击之前,每个实验区选取3点作为最佳夯击能(以土体竖向压缩最大,侧向挤出和隆起最小为叛定标准)实验点。每夯一击后,测出夯坑体积及坑外隆起体积,则可得到有效夯实体积,其所占整个夯坑体积的百分数就是有效压缩率。表2 最佳夯击能实验点(夯沉量)实验结果登记表(单位:)夯击击数方案200.8点1002垫层1.0方案300.8点1002垫层1.2方案200.5.6点1002垫层1.6方案300.5.6点1002垫层1.3方案250.8点1002垫层1.2118.423.622.525.520.4213.617.616.224.015.

10、4311.714.713.817.113.0410.912.312.313.211.5510.612.010.513.510.469.110.78.412.09.578.89.58.68.89.987.78.38.49.48.197.28.47.78.18.8107.46.87.68.08.6115.97.08.37.57.8124.86.47.37.17.3135.65.37.16.47.3144.96.85.42.67.2153.65.35.93.15.0163.24.94.55.25.4172.94.65.43.64.2181.66.34.43.83.9 各区夯击击数与三个实验夯点的单击

11、平均夯沉量列于表2。由表2可见,各实验方案在夯击次数达成12击左右时单击夯沉量趋于稳定。从表中查找各区最佳夯击次数:方案为10击左右,方案为1113击,方案为1315击,方案为1113击,方案为1012击。据此拟定各方案单点最佳夯击能:方案为20230,方案为36000,方案为28000,方案为36000,方案为30000。4.2土体变形测试成果及分析 实验区地面变形分两步测定:一方面测定每个夯坑总的下沉量;第二步测定每个实验区在每夯一遍推平后的下沉量。各实验社区平均单击夯沉量见表3,每遍及满夯下沉量见表4。表3 各实验区总体平均单击夯沉量登记表(单位:)夯击击数实验一区(方案)200.8点1002垫层1.0实验二区(方案)300.8点1002垫层1.2实验三区(方案)200.5.6点1002垫层1.6实验四区(方案)300.5.6点1002垫层1.3实验五区(方案)250.8点1002垫层1.2115.218.319.023.418.0211.613.515.718.513.439.811.413.814.310.548.810.212.012.49.358.38.910.110.28.467.48.58.713.28.276.97.67.87.97.386.57.16.67.36.195.16.86.46.56.9105.15.95.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合同/协议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