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185795 上传时间:2022-11-1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1第一课神奇的货币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生活与消费第一课 神奇的货币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编写:李永久 审核:马磊 负责人:杜冬丽班级:_组别:_姓名:_组内评价:_教师评价:_一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说出并解释商品的含义与基本属性、货币的产生和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及纸币【能力目标】解释货币产生的必然性、两种基本职能的原因与区别、商品流通的含义、纸币与货币的关系、纸币发行规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树立正确地金钱观,正确地认识金钱、使用金钱。二 、学习重难点 :商品; 货币的本质; 货币的基本职能;纸币三、学法指导与导学案使用说明: 1、阅读教材P15P16找出自主学习内容,并

2、在课本上标注关键词句;在自学预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点问题用红笔标识出来通过小组交流、探究或教师讲解解决。2、学案必须在课前完成,认真书写。自主学习部分通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合作探究部分通过组内交流完成。(忌成段抄教材或教辅资料)3、自主探究法、小组讨论法、实例法、分析法四、知识链接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1.用于交换2是劳动产品)2、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1)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因为不同商品使用价值不同,所以需要交换) (注意: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是商品,商品必须有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

3、劳动。 (注意: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之所以能交换,是因为都耗费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都有价值。) (3)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二者缺一不可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没有使用价值的东西不是商品,没有价值的东西也不是商品。任何人不能同时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消费者购买商品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销售者是为了实现商品的价值。3、货币的本质,需要掌握以下观点(1)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是一种商品,但又与其他商品不同,是一般等价物,它是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的商品。(2)货币又和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只有当贵金属金银用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

4、物时,才标志货币正式产生。4、货币的基本职能 A、价值尺度职能 (1)含义:就是以货币作为尺度来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的大小职能。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 所谓价格是通过一定数量的货币表现出来的商品价值,叫做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价值是价格的基础。在其他因素不变情况下,商品价格与价值成正比。 (3)货币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是观念上的货币,不需要现实货币。 B、流通手段职能 (1)含义:货币充当商品交换媒介的职能,叫做流通手段。 (2)要注意流通手段与商品流通的区别。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的过程,叫做商品流通。流通手段强调的是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商品流通强调的是商品如何交换。

5、(3)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货币,不能是观念上的货币。5、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即待售商品的数量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速度6、通货膨胀的产生原因很多,不仅仅与纸币的发行量太多有关,也与其他因素有关,如成本上升、总需求太大等。通货膨胀必然引起物价上涨,但物价上涨不一定是通货膨胀。五、学习过程【自主学习】(一)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 的劳动产品。商品的基本属性是: 和 。2、货币的产生:历史上充当过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有大米、牲畜、贝壳、布匹、甚至鸟粪等等。但在 出现以后,由于金银的种种优点,金银逐步从 中分离出来, 充当一般等价

6、物。3、货币的含义 :从商品中分离出来 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4、货币的本质是 (二)货币的基本职能1、基本职能1)价值尺度:在货币产生以后,商品的价值就由货币来表现、衡量,这就是商品的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 是价格的基础,即价值 价格。商品价格的高低一般与商品的价值的大小成正比,价值大,价格就高;价值小,价格就低。货币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只需要 。2)流通手段 货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连接了商品买和卖的两个阶段,使它具有流通手段职能。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流通过程可以表现为: 。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只能用现实的货币。(请同学们思考一下,作为流通手段的货币为什么不能是 。)

7、3)货币除了两个基本职能以外,还有其他职能,如 手段、 手段、 。(三)纸币(1)、纸币产生:(阅读教材,然后能描述纸币的产生过程。)(2)、纸币含义: 。(3)、纸币优点与金属货币相比,纸币的制作成本低,更易于 、 和 ,避免了铸币在流通中的磨损。(4)、纸币发行规律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_ 中所需要的_为限度。(超过会导期致_,相反会导致_。) 阅读教材第七面,流通中所需货币量= _/_ (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通货膨胀是指_现象。通货紧缩是指_ 现象【合作探究】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吃、穿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那什么是货币呢?高一政治学习小组的同学们收集了一些资料,来追溯货币的起源

8、、探究货币的本质和职能,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探究活动一:货币的起源和本质在日常经济生活中,吃、穿所需要的物品,大多要用货币去购买。根据商品的基本属性想一想为什么要进行商品交换?为什么能够进行商品交换?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货币与商品、一般等价物有何区别与联系呢?探究活动二:货币的职能张先生为改善生活在今年购买了新房,新房总价是50万元,先付了首付25万元,剩下的25万元用工资每月偿还。后来银行降息,他把存款取出来买了5万元的金条。请分析在上述事例中货币分别执行了哪些职能?探究活动三:生活中的纸币在生活中,纸币被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纸币与金属货币在本质上有什么区别么?有同学认为:人民

9、币是我国政府发行的,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多越好。另外的同学认为:人民币发行多了会引起通货膨胀,所以人民币发行越少越好。 你是怎样认为的呢?请运用所学知识比较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异同六、课堂小结七、反馈检测1.下列属于商品的是 ( ) 中国东北的原始森林 自产自用的蔬菜 商店里卖的衣服 赠送同学的生日礼物 中国向受灾国提供的紧急援助物资 家庭用的电、自来水 A B C D 2、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这表明 ( ) 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已不是商品 货币可以表现其他一切商品价值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货币可以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A、 B、 C、 D、3、价值尺度是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在执行价值尺度职能时,货币

10、是( )A 价值不变的特殊商品B 观念上的货币 C 现实的货币 D 一种价值符号4、决定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的因素是 ( )待售商品的数量 商品的价格水平 货币的流通速度 居民货币持有量A B C D5、下列说法对人民币认识正确的是 ( )它是国家发行的强制使用的货币符号 它能代替货币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 它的发行量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 它是商品可以与一切商品相交换A B C D6、商品流通的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那么,商品生产者怎样才能使自己的商品卖出去从而实现这一跳跃?八、学习反思1、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障碍是: 2、你的困惑是: 【评价】 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组长评价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质疑自学合作交流展示评价质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