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51182283 上传时间:2023-11-1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224.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doc(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完整word版)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2015年最完整教育心理学条款式复习资料第一章 概述(一)概念 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教育性原则: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性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二)人物时间 教育心理学的早期尝试:19世纪初+赫尔巴特 教育心理学的里程碑: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三)类别 研究内容:(5要素+3过程)(1)学与教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

2、境。(2)学与教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研究原则:(4原则)客观性、发展性、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 研究方法:(4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行动研究法. 实验法:(2类)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四)发展阶段 八阶段学习过程(加涅)动机选择获得保持回忆概括作业反馈(五)辩证关系 学与教5要素与3过程间的关系:学与教的5种因素共同影响了3个过程,而且3个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第二章 心理发展(一)概念 心理发展: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关键期:某一反应在某

3、个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于获得和形成,如果错过这一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的好时机。 图式: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 同化:个体将环境因素纳入已有的图式之中,以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 顺应:个体改变自己的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 最近发展区: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在用指导的情况下借别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间的差异。 自我意识: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边事物的关系的意识. 认知方式(认知风格):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 场依存: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较多或完全依赖该问题空间的线索,从这些线索中搜索信息. 场独立:当个体面对某一问题时,根据自身内部的参照来搜索信息,做出判断.(二)

4、时间 儿童口头言语:2-3岁关键期、3-4岁高峰期(三)理论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阶段名称年龄特点感知运动阶段02岁通过感知运动图式与外界发生相互作用.具体表现为:开始能够区分主客体;从被动反应到主动探索;智力先于语言而产生;获得了“客体永久性。前运算阶段2-7岁掌握了口头语言,可以凭借表象进行表象性思维,但思维仍受具体表象的束缚;思维具有单向性、刻板性和不可逆性、自我中心性等特点。没有获得物体守恒的概念。具体运算阶段7-11岁认知结构中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但需要通过具体事物的支持。思维特征:多向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性、具体逻辑推理等。形成守恒观念;能够理解和遵守规

5、则,但不敢改变规则。形式运算阶段11-16岁摆脱了具体事物的束缚.思维特征:认识命题关系;进行“假设-演绎推理”;具有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思维具有可逆性、补偿性和灵活性。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阶段名称年龄特点口腔期0-1。5岁性敏感区:口腔。性快感来源:吸吮和吞咽活动,以及咬、咀嚼的活动.冲突来源:断奶。肛门期1。53岁性敏感区:肛门。性快感来源:排泄粪便。冲突来源:父母排便训练,儿童自由排便.性器期3-6岁性敏感区:生殖器.性快感来源:抚摸、显露生殖器。冲突来源:儿童产生了对父母的情绪冲突。男孩出现恋母情结,女孩恋父情结。潜伏期5-12岁性兴趣被其它的兴趣如知识学习代替.生殖期12岁成年性敏

6、感区:生殖器。性快感来源:对异性感兴趣。冲突来源:摆脱对父母的依赖,成为社会独立的一员. 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论(心理社会发展理论)阶段名称年龄发展关键婴儿期0-1.5岁信任VS不信任儿童早期1.53岁自主VS 羞怯学前期36、7岁主动VS内疚学龄期6、712岁勤奋VS自卑青年期1218岁同一性VS角色混乱成年早期亲密VS孤独成年中期繁殖感VS停滞感成年晚期自我调整VS 绝望(四)发展阶段 自我意识的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四)类别 心理发展基本特征:(4类)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弗洛伊德人格结构:(3类)本我、自我、超我。 自我意识:(3类)自我认识、

7、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认知方式:(4种分类)(1)场依存与场独立;(2)冲动型与沉思型;(3)辐合型与发散型;(4)立法型、执法型与司法型。 席尔瓦和汉森的学习风格:(4类)(1)感官-思考型(掌握型学习者);(2)感官-感受型(人际型学习者);(3)直觉-思考型(理解型学习者);(4)直觉感受型(自我表达型学习者)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8类)语言、数理逻辑、空间、身体运动、音乐、人际交往、内省、自然观察者。(五)影响因素 学习准备:(2因素)成熟、学习(六)辩证关系 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学生的认知发展制约着教学的内容和方法.(2)适当的教学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3)理想的教学应

8、该落实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4)例子 认知方式的优劣关系认识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任何一种认知方式都有其优势、长处,也存在劣势、不足,既有有利于学习的一面,也有阻碍学习的一面。第三章 学习理论(一)概念 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凭借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相对持久的变化。 刺激的泛化:在条件反射建立初期,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也能够诱发条件反应. 刺激的分化:只对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而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其他刺激不予反应。 强化:凡是能够提高反应概率或者反应发生可能性的手段。 潜伏学习:动物在未获得强化之前学习已经出现,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意义学习:符号所代表的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

9、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 机械学习:学习者并没有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或组合,死记硬背. 先行组织者:先于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一种引导性材料,它的抽象、概括和综合水平高于学习任务,并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和新的学习任务相关联。(二)理论联结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条件作用,刺激和反应间的直接联结;(2)强化;(3)习惯,自动出现。人物理论关键词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条件反射获得与消退;泛化与分化。桑代克常识错误理论试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学习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率。斯金纳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化理论行为分为应

10、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自发行为)。强化;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认知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主动地在头脑内部构造认知结构;(2)顿悟与理解获得期待;(3)依赖原有认知结构;(4)主体预期。人物理论关键词苛勒完形顿悟说格式塔心理(1912年)顿悟;完形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潜伏学习预期行为;期待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理论认知生长表征阶段:动作表征、映像表征、符号表征学习过程:获得、转化、评价发现学习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意义学习(条件-客观和主观);机械学习接受学习(原则-渐进分化、综合贯通);发现学习先行组织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对事物的理解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2)

11、学习是由学生从原有经验出发,生长(建构)起新的经验.人物理论关键词从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后的进一步发展个体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观;学习观;学生观支架式教学;情境教学;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举例说明)(三)辩证关系 接受发现学习和意义机械学习的关系:接受学习并不一定都是机械的,而发现学习也并不一定都是有意义的。无论是是接受还是发现学习都有可能是机械的,也都可能是有意义的。关键在于学习是否将新知识与认知结构的已有知识进行了联系。第四章 学习动机(一)概念 动机: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和内驱力。 成就动机:激励个体对自己所认为重要的或有价值的工作乐意去做,并努力

12、达到完善地步的一种内部推动力量。 归因: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结果的原因的考虑。 自我效能感: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二)理论人物理论关键词行为主义学派强化理论物质强化、精神强化(强化物性质)正强化、负强化(斯金纳)直接强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班杜拉)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人本主义5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顺序)前4个层次是缺失需要,第5个是生长需要;学校最重要缺失需要是爱和自尊麦克里兰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力求成功、避免失败力求成功者、避免失败者韦纳成就归因理论维度:内外部、稳定性、可控性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结果因素(强化):直接强

13、化、替代性强化、自我强化先行因素(期待):结果期待、效能期待影响因素:成败经验、对他人的观察、言语劝说、情绪和生理状态(三)类别 动机的功能:(3种)激活、指向、强化。 学习动机基本成分:(2类)学习需要、学习期待。 学习动机种类:(2+3分类)(1)根据动力来源:内部学习动机、外部学习动机.(2)奥苏伯尔动机分类: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四)辩证关系 学习动机分类间的关系:认知内驱力和自我提高内驱力属于内部学习动机,附属内驱力属于外部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一方面决定着学习的方向和进程,另一方面也影响着学习的效果。(2)学习效果也可以反作用于学习

14、动机。 学习动机与任务难度的关系(耶克斯多德森定律):(1)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随任务难度的不同而不同。(2)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3)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使学习成效达到最佳水平。(4)学习动机强度与学习成效之间的关系呈倒U 型。(五)影响因素 学习动机的影响因素:(5+2因素)(1)内部条件:学生的自身需要与目标结构;成熟与年龄特点;性格特征与个别差异;学生的抱负水准;学生的焦虑程度.(2)外部条件:家庭条件与社会舆论;教师的榜样作用。(六)促进方法 学习动机的培养:(举例)(1)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动机.(2)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经培养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的激发:(举例)(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4)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第五章 学习迁移(一)概念 学习迁移:一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