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51181975 上传时间:2023-03-1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4.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1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1小河与青草一课是一则寓言故事,讲的小河与青草的一段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的长处。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我们觉得自己在执教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注重以读为本,读为主线,在读中积累,读中感悟。复习时设计了认读词语到短语,为理解课文扫清了障碍。在本课的教学

2、中,我们采用了教多读的方式,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逐段教学注重反复诵读,深入感知文章的内在美。如:小草对小河说:“你的水真清啊,一眼能看到底。”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强调“看到底”说明水清澈见底,强调“一眼”说明一下子能看到底,水真够清的。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在教学小草和小河的对话时,采用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表演读,大大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掀起了一个个朗读的高潮。最后,学生分角色表演,让情感体验得到升华,表演读给家长看,为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搭建了一个合适的*台。正因为采取了这么多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的读,学生才可能在

3、读中一步步感悟课文要表达的情感和寓意,在读中积累。其次,注重了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是统一的,因此,在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是一致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小草为什么要感谢小河?”我采用观察实物,让学生亲眼观察“小草怎么就能抱住泥土”,“浑浊的泥水是什么样子的”,“干枯的小草是什么样子的”,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将思想品德教育渗透到读中,学生通过读书,了解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课中游戏的设计,让全体学生“动”了起来,快乐起来了,在愉悦中真正把自己当成了“小草”,真心感谢起小河来,达到了实现情感目标并与认知目标相结合。

4、在教学设计中,注重提供学生宽泛的学习空间,给他们绝对想象的空间和自由,多种激励手段的运用,教师赞扬,肯定的话语,以及“小草”和“小河”头饰的发放,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本课教学中,我们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在最后拓展部分,紧密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设计“大树”和“小鸟”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树碧绿碧

5、绿的”是因为小鸟为他捉去害虫,“小鸟的歌声这么动听”是因为大树给了它一个温暖的家。在试着让学生续编对话的同时,再一次地体会自然界有许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总之,在本课教学中,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我们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对比,分角色朗读等,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2教材分析:本课是一则寓言故事,它通过小草与小河的对话,告诉我们:河水的清澈离不开小草对河岸泥土的紧紧拥抱,小草的碧绿也离不开小河充足水分的供给,揭示出事物间是有联系的,自然界中的万物相互依存。从中我们

6、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领悟到做人要谦逊,要多看别人身上的长处。要使学生懂得互相帮助、团结协作彼此生活才能生活得更好的道理。整篇文章语言生动,以对话的形式展开叙述。学情分析学生对这篇图文并茂的课文是很喜爱的,很乐于读课文,但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让他们理解大自然界许多事物都是相互依存的道理,并懂得待人要谦虚有一定的难度。授课中主要以读为主旋律。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课文;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在理解中读,创设情景去读;让学生在自读文中自然而然理解课文。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初步了解小草与小河的关系。教学重难点

7、: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5、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教学过程:一、看图导入、揭示课题:1、示图,谈话导入:图上画了什么?你最喜欢什么?过渡:图上的小河与青草的确很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河与青草的故事。2、揭示课题:板书小河与青草3、指名读课题,并再次指名给学生进行“换一换”游戏。把课题中的“与”字换成其他字,意思不变。4、生齐读课题二、初读指导:1、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a读准字音,难读的字词多读几遍,做到不填字不漏字。b给每个自然段标上序号。2、检查自学情况:a示词,请生讨论哪些是容易读错的字词音,指名生当小老师,给其他学生做示范、师正音。b小组比赛读、开火车读。c这篇课文

8、共几个自然段?分别请生对课文进行朗读,生评、师小结。三、精读课文(一)学习第一自然段1、看图,说说你从图上看到的小河与青草是什么样子的?他们的关系怎么样?过渡:弯弯的小河、青青的小草课文想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个样子,谁能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把我们也带到那么美丽的郊外看看。2、请生根据课文内容在黑板上相应画出小草与小河,生自己动笔练画,师巡视。3、指名生上黑板展示,并谈谈感受。4、示句“弯弯的小河边,长满了青青的小草”(生自由读)5、你觉得小草怎么样?哪一个词告诉你?哪一个词告诉了你它的多?(指导朗读)6、小河弯弯的,小草青青的,多美呀!那课文的句子我们该怎么读好它?(生自由练读、指名读)7、师

9、小结:小河为什么那么清,小草为什么会这么绿呢?想知道么?过渡:想要知道小河与青草之后发生了什么故事呀,可要先和我们的生字交上朋友。四、生字教学1、示“草”字,生观察字形、结构,思考记字方法。师范写、生书空、扩词。拓展:草是草字头哦,草字头的字都与植物有关、师举例。过渡:文中的小草是什么颜色的?3、示“青”字,生观察字形、结构,思考记字方法。师范写、生书空、扩词。过渡:青草长在哪?示“河”字,生观察字形、结构,思考记字方法。师范写、生书空、扩词。点拨:河是三点水哦,三点水的字都与水有关、师举例。教学反思:小河与青草是一则童话故事,课文意在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彼此欣赏、共同

10、进步。课文的寓意很深,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为了上好这堂课,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我一方面重视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夯实,重视对学生生字,词的书写与积累;另一方面,采用以读代讲的教学法,寓在以读悟情,同时尝试在低年段学生中对有价值的问题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力图增强小组合作学习方式的实效性。我的教案设计,是想要发挥教师的组织、引导、点拨作用,充分地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朗读,“读”贯穿教学的始终,教学中从读入手,激发学生的情感。如学习本课文第一自然段,通过看一看、画一画、谈一谈、品一品四个环节,引导学生由感性到理性,由感悟到理解,由学习到积累,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一次授课

11、都是一次历练,在这过程中看到了不足,总结了优势,一点点进步,一次次蜕变。在教学过程与教学方法中,我们觉得自己在执教时注重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看图导入、注重范读。“课堂上最好听的声音是读书声。”课堂上,我以读为本,把读置于课堂第一环节。上课开始,我就说:你们知道小河和青草间发生了什么故事吗?你们想听听他们说什么吗?那我们就要把课文读好。这样做,既激发学生的情感,又讲明本节课教学目标,还引入了新课。二、导、扶、放结合。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生活,教学时应充分考虑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因此我在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抓住“紧紧抱住”“浑浊”等词语理解课文内容。这样让课堂气氛富有情趣。今天这节课,

12、基本能够按预设的教学流程进行教学,当然也出现了教学遗漏,问题表达不够明确,这对小朋友来说有一定难度。对学生的回答应作出明确的要求,从今天课堂上,有些学生读课文的表现的也不够。我课堂语言显得有些罗嗦,课堂上尽管我努力地鼓励学生读,不同形式的读,他们的读只局限于形式,没能达到预期效果,其次在写字教学中,我还得应把过程讲的详细一些。应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小河与青草教学反思3小河与青草是一则童话故事,课文意在让学生领悟到朋友之间应该互相帮助、互相依赖、共同进步。课文的寓意很深,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比较深奥,难以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我的设计思路是这样的:通过观察和朗读体会小草的“绿”和

13、小河的“清”;依据板书提出问题“小草为什么这么绿”和“小河为什么这么清”,通过朗读对话、句式说话理解;小结小草和小河是一对互相帮助的好朋友,拓展还有哪些这样的好朋友,练习仿说。在执教之后,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有以下几点体会。首先,注重以读为本,在读中感悟。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采用了比较多的读的方式,有自由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方式,让学生读得轻松,读得有趣。如在引导学生朗读“你长得碧绿碧绿的,真让人喜爱!”这句话时,我让学生进入角色扮演,把自己当成小河来夸一夸小草,既具体形象,又生动有趣,于细微处见匠心。对于学生个性化的朗读,我都给予肯定,一些看似*常的评价,是学生们的阳光,是课

14、堂的生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尝试读好的过程中自然地体会了课文的深刻内涵。其次,注重情感目标和认知目标的融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美的熏陶,享受美的乐趣。”如为了让学生理解“小河为什么要感谢小草?”我采用师生同台表演,再现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亲眼观察一杯清水如何被泥土搅浑浊的,利用手指来演示小草的根须如何“紧紧抱住”小河*的泥土。了解知识的同时,体会小河与小草相互依存的关系,懂得在生活中是要互相帮助。第三,注重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重组。本课教学

15、中,我将课文进行了重组,首先学习小河与小草互相夸奖的话,体会小草的“碧绿”和小河的“清澈”。在读好这两句话之后,再学习“小河与小草为什么要互相赞美对方呢?”体会小草为什么这么绿和小河为什么这么清。学生对这样的学习比较容易接受,而且重组后流程设计更适合学生学习的心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理知识的重难点。第四,注重课外学习与课内学习的衔接。在最后拓展部分,紧密结合课文的思想内涵,出示几幅图片,让学生了解大自然中还有哪些互相帮助的好朋友,比如设“蜜蜂”和“花朵”、“牛羊”和“草原”、“啄木鸟”和“大树”,并设计了“啄木鸟”和“大树”的对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大树能茁壮成长”是因为啄木鸟为他捉去害虫,“小鸟的歌声这么动听”是因为大树给啄木鸟提供了丰富的食物,给了它一个温暖的家。学生在仿照文中句式练习对话的过程中,再一次地体会自然界有许多事物是相互依存的。总之,在本课教学中,我围绕教学要求,以及新课程标准,进行了愉快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学习,并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正确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