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51180985 上传时间:2022-12-1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3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期末测试题1.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学校: 班级: 姓名: 一、基础整合(30分)1、选出加点词语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浣妆(hun) 悲天悯人(mn) 噙住泪水(qn) B、籼米(xin) 砭骨(bin) 举世瞩目(zh) C、安谧(m)淘汰(ti) 潇洒(xio) D、拈轻怕重(nin) 擎天(qng) 热忱(chn)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拈轻怕重 得天独厚 脍炙人口 容光焕发B.世外桃园 大相径廷 扑朔迷离 分道扬镳C.手屈一指 横空出世 委委动听 约定俗成D.麻木不人 夜不能寐 水泻不通 油然而生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2分

2、)A、风光秀丽的喀纳斯,以它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游客观光游览。B、尽管这次他做错了事,但是他仍然对老师和同学们对他的批评不以为然。C、有些优秀的同学在平时生活中对自己要求也非常严格,总是拈轻怕重。D、部分日本媒体别出心裁地剪接“中国钓鱼岛”的历史图片,歪曲报道历史事实真相。4.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体育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球拍、球衣、球鞋和衣柜等乒乓器材。B.同学们应端正学习语文知识的目的。C.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正常发挥的关键。5.下列作者、作品、年代搭配不当的一项是( )(2分

3、)A.赵丽宏周庄水韵中国当代作家B.谭士珍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中国当代作家C.吴敬梓范进中举清代小说家D.苏 轼小石潭记宋朝文学家6.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A.大相径庭(门外的小路) 见异思迁(变动)B.劫后余生(灾难) 不假思索(凭借,通过)C.矢志不移(坚持) 脍炙人口(烤肉)D.以讹传讹(错误) 精益求精(更)7、按下列要求默写古诗文句(每空1分,共11分。)1.写出古诗或名著的上句或下句:绿树村边合, 。 ,铜雀春深锁二乔。2.在过零丁洋一诗中“ , 。”表现了诗人为了国家宁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运用修辞,能使诗句灵动、表意隽永。“忽如一夜春风来, 。”巧用比喻,为寒

4、冷的边塞增添了无限春意;“烽火连三月,_。”,运用夸张,表达了杜甫对家人的强烈思念;“落红不是无情物,_。”,运用拟人,使落花有情,表现了它无私奉献的精神。3在观刈麦一诗刻画劳动人民在特定情况下近乎变态的心理的诗句是“ , 。”4.曹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苏轼在他的词浣溪沙也有类似情感的抒发是谁道人生无再少?_,_。8、简答。(7分)1张明匆匆走进教室,习惯地用卫生纸把自己的座位擦干净,随手将纸团扔在地上。同学李容看见后说:“你很讲究个人卫生啊!” 张明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_”随即将纸团拾起来,扔进了教室外面的垃圾箱。(2分)(1)李容的话言外之意是: (2) 张明该怎样说才得体: 2为

5、帮助贫困山区的失学儿童重返课堂,要在全校开展一次献爱心捐款、捐物、捐书活动。请你为这次活动拟一条校园标语(至少用一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对偶等)。(2分) 3同学们一定读过不少文学名著吧,请从下面提供的三个情节中,任选一个按要求填表:(3+2分。阅读深入,作答很好的另加2分奖励。)1、景阳冈武松打虎; 2、鲁滨逊救土著黑人“星期五”;3、格列佛乘“羚羊号”漫游小人国。所选情节(只写序号)出自哪一部著作简要写出书中另一个情节(不超过25字)阅读该书你受到什么启发或有什么感受二、阅读理解(30分)(一) 过零丁洋(2分)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

6、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文天祥从起兵抗元到被俘已经过了四年,这从诗中“干戈寥落四周星”可以看出来,包含了作者多少的辛酸和遗憾。B.巧借两个情感色彩的地方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与眼前独有的怆然与凄苦,在诗史上堪称绝句,这两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C.颔联以形象的夸张修辞手法表现宋朝国事危亡和个人身世坎坷,用“风飘絮”来比喻无可挽回的败局,“雨打萍”三字是文天祥政治生涯的写照,这两句写出了国家的衰败和个人政治上的坎坷遭遇。D.结尾两句以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

7、生取义的生死观,已成为爱国志士激励民族气节的警句名言。(二)(14分)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2分)劳其筋骨( ) 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 )动心忍性( ) 入则无法家拂士(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国恒亡 持之以恒 B、

8、行拂乱其所为 春风拂面C、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家喻户晓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举世瞩目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作者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因此要增长才干,必须先经受艰苦磨练。B、文中“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的“而”与“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的“而”用法一样,都是表示“并列”。C、本文在论述造就人才问题时,强调了客观条件和主观因素两个方面的作用。D、本文的中心论点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4、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3分)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通“ ”;意思是: 。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 ”通“ ”; 意思是: 。所以动

9、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通“ ”; 意思是: 。5、文中列举了六个人物的事迹,他们的共同点是 。(1分) 6、翻译下列句子。(4分)故天将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译: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译: (三)从地震波到预警(7分)我们脚下的地面是会移动的。随着构造板块在地球表面漂移,一些大洲互相摩擦碰撞,就像汽车在高速公路上相撞一样。地壳,也就是我们所居住的这个星球的外层,是有弹性的,但这种弹性只是在一定程度上而言的。在板块边缘地带,地壳会弯曲变形,直到应力过大超过承受极限为止。此时,地壳便会突然断裂,过去几十年存储的能量穿透地球表面,震动它的传播途径中遇到的一切。每天

10、,都有数以百计的地震发生。幸运的是,大多数地震很小,没有灵敏的地震检波器的帮助,我们是无法察觉的。在每天都会发生的地震中,断层面只会发生3-6英寸(约7-15厘米)的滑动,人们是感觉不到震动的。里氏5.0级的地震,大约有一两英里的断层面断裂,人们很容易感觉到移动,但现代的建筑物能够承受得住。而一次8.0级的地震将导致数百英里的跨断层面的破裂,而且能够延伸到地表,将一座建筑裂成两半。通过监测地震间的应力积累,地震学家了解到,许多地区的地壳接近于破裂。但地表以下深部断层的具体结构,仍然在地震以及地震破裂传播中扮演者重要角色,而这个结构无法直接取样。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地震学家不相信可以建立一二

11、预报系统,能在地震发生前几天或几个小时内做出预测。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们最多只能做到快速检测大地震,并发出警报。地震的一些独一无二的特性将帮助我们完成这项任务。我们感觉到的震动实际上是分阶段到来的。能量从地壳破裂处传到地球表面分为两种形式:P波和S波。这两种波同时从断层面上发出,这也是它们唯一的相同点。P波类似于声波,是一种压缩波,传播速度相对较快,但是不会携带很多能量。再一次地震中,你会感觉P波就像一个突然、垂直的跳动。S波更像海洋上的波浪,移动更缓慢,并携带大多数能量,带来强烈的震动,使地表垂直和水平运动。建筑物在它的冲击下,就像是波涛中的一支小船。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波都是相似的。他们有不

12、同的波形,这取决于滑动区域的大小。较小的滑动发出的P波相对振幅较低、频率较高,是一个小而尖的脉冲。较大的地震则会造成更大区域的断层破裂,并产生更大的滑动,所以这种P波具有较大的振幅和较低的频率。两种P波得差异类似于小鸟吱吱的叫声与灰熊的咆哮。单独一台地震检波器(seismometer)就能基于上述信息估计出地震的震级。任何具有高振幅和低频率的P波都将触发警报。这种单一台站报警方法给震中区域发出速度最快的警示。但是地震断裂的特征千变万化,并不是所有的5.0级地震看起来都相同,地震检波器下面地底的一些特殊的沉积物也会改变P波。这些变化将增加误报(当没有地震时发生警报)和漏报(当破坏性地震来临时没有发出警报)的风险。1.第段主要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简要分析其作用。(2分) 答: 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