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51166669 上传时间:2023-08-2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信息技术课堂中合作学习的误区及对策新课程改革提出了要改变学习方式,构建以“主动、探究、合作”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交流与合作能力的具体目标。于是,合作学习策略在课堂教学中悄然兴起。合作学习又称小组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为形式,为了共同的学习目标相互学习,相互促进,共同提高的一种学习方式。作为信息技术课程的一线教师,我们也在不断探索适合于学生的合作学习模式。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教师个人解读新课程的能力有所差异,不少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从而走向了合作学习的误区“只得其形,不得其法”。 一、常见误区及分析 (一)学情分析不到位,学习内容不合理 课堂实录一: 七年级

2、信息技术课上,今天学习建立自己的文件夹,老师讲解完基本操作后,马上对学生说:“文件夹创建方法不止一种,大家小组讨论下还有哪些方法”1分钟、2分钟过去,同学们还是呆坐在原处,一动不动,老师凑过去发现,大多数同学正在做着和教学无关的事情。老师疑惑的问:“为什么不讨论呢?”,科代表回答:“哎,这个我们早就会了!” 分析:在课堂中,我们常常会遇见这样的尴尬。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障碍,在学生眼中却如此“简单”。就如同今天的课堂,教学内容难度不大,授课班级又是七年级中的较好班级,学生在平日电脑使用中,早已掌握了这一基本技能,因此学生会觉得无所事事。 课堂实录二: 还是七年级的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有了之前的经验

3、,老师调整了作业内容,为了让同学们在课堂中有事可做,特意将教学难度增大,又到了合作学习的时间,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围坐在一起,老师走进小组,发现小组讨论不热烈,大多数小组安静地坐在那里,有的翻书,有的发呆,茫然不知所措。等到小组发言时,只有一两个的学生举手,这是怎么回事呢? 分析:本班级的特点是基础弱,不少同学家里没有电脑,也只是在计算机课上才能“摸”到电脑。面对老师“高难度”的任务,大家不知如何合作学习。 (二)“敞放式”的小组合作 课堂实录一:上课时,教师以小组学习的形式布置学习任务,教师则在讲台忙着自己的工作。电脑出了故障,教师则临时安排学生与其他学生合用电脑,老师没有指导两个学生如何共用

4、一台电脑,大家都想做自己的事情,于是出现学生争抢电脑的现象。这在小学信息课堂中经常出现。 课堂实录二:中学信息课堂,同学们正在完成任务,到了收作业的时间,总有几个同学无法上传作业,老师让他们自己先想办法,可是到了下课时间,还是有个别同学作业没有提交上来。 分析:在合作学习时,经常会遇到诸如此类的突发事件,教师应该给予正确的指导,让学生明白自己该在小组里做什么事情,而不是一味的让学生自己想办法,事后又不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这种“敞放式”的合作学习,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体会不到快乐,久而久之将对学科产生厌倦情绪,反而对学科教学产生不利因素。 (三)合作学习不重视交流汇报,不关注小组学习过程 课堂实

5、录一:课堂上,老师让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完成一份电子小报作品。最后老师将从作品的完成速度、美观度、技术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评判。课后,老师收到不少精美的作品,再次上课时,老师展示了优秀的作品,并简单的公布了作品分数,但并没有进行小组间的经验交流,甚至也不关心小组完成过程中的困难。 分析:新课程理念的核心之一就是要注重学生过程性的评价。这个作品是以小组成员共同完成的形式呈现,老师在进行作品评价的时候不应该仅仅只重视作业本身的质量,而是更应该关注作品的整个完成过程中,例如成员分工情况,小组合作中遇到哪些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等细节问题,教师对于优秀作品除了展示外,更应该提供学生交流分享成功经验的平

6、台。而在上述的课堂中,评价过程简单粗糙,学生会逐渐失去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 课堂实录二:又到了小组汇报时间,老师请小组代表汇报本组任务结果。小组代表的汇报拖拉冗长,原计划三个小组汇报,最后一个小组的汇报都没有完成,下课铃声响起,老师只好草草收场。 分析:作为合作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交流汇报,除了需要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组织能力外,也需要教师对学生汇报交流的内容提供指导。例如在平时的课堂训练中,教会学生在汇报时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汇报,并归纳成几点(一般汇报小组不超过三点)。另外为了更好控制时间,学生在讨论时,教师可以规定汇报环节,每个小组的总结字数不能超过300字。 (四)合作学习成员责任不明确 课堂

7、实录:现在进行信息搜索的学习,各小组按要求搜索相关内容。任务一开始,学生立刻忙开了,仔细观察发现了问题:小组作业由成绩好的同学完成,而其他成员或是随意搜索了一下,或者坐在一边,自己做自己的事。最后上传的小组作业就是那几个学生的“独立作业”。 分析:本节课明显的问题是小组分工不明确。课堂行为散乱低效,没有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合作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通过相互讨论学习,共同找寻问题的答案。而不是不经过独立思考,直接“复制”他人答案,让合作学习变成了优生的舞台。 产生上述误区的根本原因在于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的本质,为了避免这些误区的产生,应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形成有效的教学策略。 二、合作学习的基本对策

8、(一)合理分组 1、取长补短,有效搭配。合作学习是以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促进学习。因此,要进行有效学习,合理搭配是关键。信息技术课堂的分组一般根据微机室的计算机排列组建,通常4到6人一组,分组时除考虑学生基础知识、学生成绩、学习能力外,还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每组最好能安排一位活跃、乐于帮助他人的成员,这样有利于调动学习气氛,增强合作意识。2、培训好组长。组建学习小组的同时,教师要设立小组长一职,小组长可以是固定式,也可以采取小组长轮换制。我们最好选择积极性高,责任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无论教师根据何种情况选择组长,教师都要对小组长进行有效培训,发挥其组长作用,使其

9、能更好地组织小组成员完成学习任务。 如何培训组长?第一,督促组长积极主动地组织小组合作交流,使组员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培养合作意识;第二,指导组长组织合作交流时,要先对小组发言进行有序的安排,如鼓励组员大胆发言,让会说的先说,若出现冷场,组长则带头发言,促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第三,指导组长在交流过程中进行灵活协调,如对于回答正确的同学报以掌声,当出现意见分歧时,请组员说出理由;第四,指导组长善于收集组员在交流中对同一问题目所做出的不同答案,并及时准确地向老师汇报。从而培养组长的组织、安排、协调、归纳能力,促进合作交流的有效进行。 (二)明确分工 组内可以设立:“记录员”,记录小组学习

10、的过程和结果,例如填写合作学习单;“学习委员”,掌握小组学习进程,安排发言顺序,控制发言时间;“汇总人”,总结小组成员的发言,归纳学习结果;“发言人”,负责最后的小组汇报。组长负责协调各种关系和小组纪律。每周小组内成员的岗位轮换一次,确保每位成员能得到较好的锻炼。因为分工明确,人人参与,组员乐于合作,任务才能高效达成。 (三)教给学生交流规则学会倾听,共同分享 交流是合作学习的重要表现形式。组内交流时,组员在“主持人”的主持下,依次发表意见,若遇到争议较大,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记录员”记录下,等到小组汇报时,由“发言人”提交全班讨论。在组内成员发言时,大家要认真倾听,适当的做好笔记。组长要

11、维持好交流秩序,提醒组员要轻声交流。 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中要平等参与,勇于表现,展示自我。同时学会倾听同伴的发言,从他人身上学习有益的东西。发言的同学要乐于将自己的经验、成功与组员分享,与同伴交流。长此以往,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交流习惯,奠定长期合作的基础。 (四)合作学习前要开展对教材的自主探究活动 要实现有效的合作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前要开展对教材的自主探究学习。学生认真预习 教材,了解本课的重难点,确定自己需要通过本次合作学习达成的预期目标是什么,做到有的放矢的学习。只有在学生个体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我们在开展小组活动前,应该规划自己的教学策略,为学生在小

12、组合作中,最大限度的创设个体独立思考的氛围。 (五)任务的设定要有层次,难易适当 教师在设定学习任务时,要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同时也要了解学情,任务设置要有层次性,让不同层次的小组都能在老师的任务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同时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交流讨论中,随时给予好的学法指导。 (六)合作学习后要讲评 小组合作学习后,教师要做好总结和讲评工作,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如果班级初建“合作小组”,请一两个成功合作学习的小组示范讨论和评价的过程也很有必要,或者也可以让这些学生当评判员分布到各小组参与评价。互助小组学习结束后,要充分肯定讨论成果。在小组内可以设置一名欣赏员的职位,在小组内讨论以及汇报

13、之后,给予足够的鼓励赞美,让学生学会欣赏学生,为进一步的生生互评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教师点评时阶段,要多给与肯定的词语,这些话会印在每个学生的心里,使他们真正获得求知的乐趣。 三、结语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是实施新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合作能力是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素质。虽然我们的信息技术合作学习教学模式正处于探索阶段,还没有达到理想效果。在班级实践过程中也有一定难度,例如设备缺乏导致每组人数过多,微机室上课管理难度增大,不能及时到各小组参与交流讨论等。作为教师,我们也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也在不断学习、提高合作学习教学管理技能,帮助学生达成任务目标。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与学生一起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