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意象综述.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160182 上传时间:2023-02-1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意象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意象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意象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意象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意象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意象综述.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意象综述.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课时)一、人物形象(一)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的就是抒怀主人公,即诗人自己。还包含塑造的人物形象。1不慕显贵、豪迈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显贵,使我不得高兴颜”表现了他淡于荣华、傲视显贵的思想,也反应了他傲岸不羁、豪迈自负的性格。2心忧天下、伤时感事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其实不只是逗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伤时感事的性格。3寄情山川、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安闲见南山”显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政界的憎恶,对田园的喜欢;

2、如王维的山居秋暝经过对晚秋节气空山新雨情形的描绘,表达了对山川风光的喜欢。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穷,不觉伤心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发挥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5矢志报国、大方愤世的形象。陆游和辛弃疾的很多诗歌都反应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感情,形象鲜亮。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6友人送别、想念故土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献身旁塞、反对讨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旁塞之情。而杜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难过,反对战争。8爱恨

3、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分别时的无穷伤心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义,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二)人物形象的鉴赏方法:( 1)要知人论世,认识有关背景资料。( 2)剖析人物的相貌、动作、语言、神情、心理等。( 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 4)注意细节描绘。方法一:知人论世,联合背景,睁开联想和想象,掌握形象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先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但是涕下。试剖析人物形象:塑造了一位胸襟弘愿却因报国无门而异样孤单愁闷的诗人形象。前两句俯仰古今,不遇明君,第三句写出空间的辽阔,第四句在广阔的时空背景下突出孤单的诗人形象。表现了怀才不遇的旷古

4、之愁。方法二:剖析人物的行为、语言、心理,掌握人物特点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代时是一个重要节日。特点:刻画了佳节之夜旅居旅店,通宵难眠,想念亲人的孤单的游子形象。心情:“抱膝”二字生动形象地勾画出作者静静呆坐的神情,用“灯前自然引“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只有影陪同着身,显得形单影只。这充分反应出作者思家时的孤寂心情。(3) 作者是如何写“想家的?作者用虚实联合手法来写想家:先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形,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讨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情绪更浓。方法三:

5、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江汉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夕阳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用取长途。试剖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流浪他乡、孤单无依、年迈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单流浪之苦,还用“夕阳”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示还可为国家效劳,也含有对朝廷的愤恨。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暮年仍报国思用的大方情思。方法四:注意细节描绘约客赵师秀黄梅节气家家雨,青草池塘到处蛙。有约不来留宿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答案:全诗经过对撩人思路的环境及“闲敲棋

6、子”这一细节动作的衬着,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形,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迷惘的心情,堪称形神兼顾。全诗生活气味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三)如何鉴赏古代诗歌中的人物形象?1.命题方式:( 1)这首诗歌刻画了一个什么样的形象?( 2)请剖析抒怀主人公当时的心情?2.剖析步骤:( 1)找出诗人在描绘人物形象时所用的有关诗句,剖析人物形象并辨别其性质;( 2)归纳人物形象的特点;( 3)联合诗歌要旨剖析人物形象的意义。3.答题步骤:( 1)诗歌描述了什么样的形象(归纳形象)( 2)归纳人物形象的基本特点。(联合诗句剖析)( 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思想内容和看法态度)。例1:简析下边这

7、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哪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今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暮年居于绍兴镜湖畔的三山。答:诗歌描绘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豪形象(什么形象)。诗中人物以前金戈铁骑,驰骋战场,此刻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襟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形象的特点)。诗歌经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触(形象的意义)。例2联合全诗,简要剖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半生潦倒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徐渭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慧,才干横溢,诗文书画戏

8、剧皆佳,然平生不得志于功名。答:(步骤1)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酸楚、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单的老人形象。(步骤2)首句既写出了过去生活的酸楚也写出了现状的潦倒;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派;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材干。(步骤3)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傲视和嘲弄。例3、(2010福建)阅读下边这首诗歌,回答以下问题。访隐者宋郭祥正一径沿崖踏苍壁,半坞寒云抱泉石。山翁酒熟不出门,残花满地无人迹。注坞:山坳。山翁:此处指隐者。联合第三、四句,赏析“隐者”的形象。详解:此题考察考生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能力。题干要求联合第三、四句来赏析“隐者”的形象,诗人

9、经过“酒熟不出门”写隐者足不出户,独饮自己酿造的美酒;经过“残花满地”的光景描绘进一步衬托隐者避世、随行自然的形象。答案:诗歌描绘了一个随性的隐者形象,经过描绘隐者独饮自己酿造的酒,足不出户,门外落花满地,无人拜访、无人酒扫的隐居生活,表现了隐者避世脱俗,随性自然的情怀。二、讲堂练习1. 阅读下边的宋词,达成后边的题目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这首诗塑造了如何的艺术形象?答案:这首词描绘了一位心里充满“离恨”与“相思”的思妇。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

10、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栏干)眺望,充分地表现了思妇的痴心。2.剖析李清照的点绛唇中女主人公形象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顾,却把青梅嗅。【答案】塑造了一个开朗妩媚、天真贞洁、感情丰富又略带几分矜持的少女形象。第一句是动作描绘,写出了少女的开朗快乐;第二句写少女的神情,显现了人物妩媚的风韵;第三句写少女害羞闪避的情状;第四句在“走”与“回顾”的矛盾和“却把青梅嗅”的掩盖中显现了想见又怕见的奇妙复杂的心理(害羞、好奇、爱恋等)。这表现了她的天真、英勇,和对封建礼教约束的小看的一面。3:剖

11、析以下诗中塑造的陆鸿渐的形象。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导山中去,回来每天斜。答:(步骤1)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川、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2)前四句经过对陆鸿渐幽僻、文雅的隐居之地的光景描绘,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经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迹的表达,侧面衬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3)作者经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神往和追求。4、阅读下边的宋词,达成后边的题目。鹧鸪天苏轼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不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夕阳。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总观全

12、词,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试作简要剖析。答案:一个抑郁不得志的闲人。上阕借景抒怀,经过一幅幅画面,显现诗人那种百无聊赖、无能为力的心境;下阕直接写人物的抑郁,结尾点出主题,一个苟且偷生,是复一日地消磨光阴又无能为力的人物形象展此刻读者眼前。(“安逸、安闲、豪迈”是一方面,“苟且偷生又无能为力”是另一面)(第二课时)一光景形象(一)1.一些常有意象比较固定的文化内涵长亭:陆地送别之所,写到长亭,一般就与送别有关。杨柳:因为“柳”与“留”音近,先人常折柳相送,因此“杨柳”与分别有关;又因先人常把柳种在房前屋后,因此也表达对故土的无穷惦念。芳草:喻离恨,也与佳人一同喻美好事物,比方理想等等。

13、梧桐:表示一种凄凉之音,常与悲凉伤心相联系。芭蕉:经常与孤单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雨打芭蕉常常让人感觉凄怆。梅花:初用于赠别,后为一种坚毅不拔、高风亮节的人品象征,是身陷窘境却百折不回为理想而拼搏的勇者,是高傲隐逸不随声附和的高慢智者的象征。松柏:耐寒树木,经冬不凋,象征孤直刚直的品行。菊花:清丽淡雅,芬芳袭人,欺霜傲雪,在诗词中经常是泰然自处、傲然不屈崇高品行的象征。莲花、莲子:“莲”与“怜”谐音,“子”为第二人称敬词,古诗中有许多写莲的诗句表达爱情。又因为莲出淤泥而不染,故又被视为处于浊世而仍保持时令的高洁之士的象征。竹子:虚心、有节、根固、质坚、潇洒、挺秀,因此,诗词中多为“坚贞”“

14、文雅”“时令”的象征。寒蝉:因为它栖于高枝,餐风食露,因此常用来喻指人的高洁人品。又因秋后的蝉命不悠久,寒蝉也成为悲凉的同义词。鸿雁:鸿雁是侯鸟,春秋迁移,经常触感人的故土之思,因此常用大雁寄望人的浓浓的乡愁。又因它曾为苏武传书,也常比作信使。鹧鸪鸟:简单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杜鹃鸟:是悲凉、悲伤、思归的象征。蟋蟀:别名“促织”,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致征人等联系在一同。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光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猿猴:喊声悲伤,凄厉,引人伤怀。鸟:飞鸟可随意翱翔,象征自由。鸟声洪亮光亮,又是春季的写照,或是清静的反衬。流水:流水一去不返。引申出流年似水。再加上流水悠悠不停,也喻愁怀别绪。雨:绵长精密,如愁绪;点点滴滴,如眼泪。雨是言情造势之首选。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聚的话题,因此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洁白无瑕,高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