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人需要真性情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159185 上传时间:2023-06-20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人需要真性情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语文人需要真性情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人需要真性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人需要真性情(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人需要真性情四川省德阳市第五中学 严金录看够了语文课堂太多的表演与作秀,听厌了竞相模仿的优质课,我的心中不禁在呼唤:语文人需要真性情。只有语文人具备真性情,才会教出真语文,只有语文人具备真性情,才会培养出求真的学生。一、我心中的真性情周国平说,所谓真性情,一方面是对个性和精神价值的看重,另一面是对外在功利的看轻。也就是说,真性情就是不做作,自然洒脱,真实自我。什么是语文人的真性情呢?语文人的真性情就是教真语文,不是表演与做作;语文人的真性情就是在教真语文中就张扬自我,凸显自己的真个性,而不是模仿与作秀;语文人的真性情是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形成自己的理念与方法。王旭明先生在他的一篇文章中说

2、,听过不少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水平高低不说,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说普遍的毛病是假。假的特征是,大的方面说如教师拙劣或水平不高的自我表演啦,设计无数个坑,勾着学生往里跳啦,空洞和贴标签似的升华以及老师不着调的语言等。小的方面说,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啦,课堂上随意指点学生,老师奔来跑去、呼风唤雨的抽风状啦,以及让学生朗诵腔十足的诵读和老师堆起来的假笑等,这都是假语文课,不是真语文课。华东师大教育学博士周彬曾经打了这样的一个比方,现在的优质课是一个西施在台上讲课,一群东施在台下听课。优质课结束后,一群东施都在模仿西施上课。这个比喻太生动了!它形象地说明,假语文课是如何形

3、成的,又是如何的普遍。张扬自我,凸显真性情,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点,形成自己的理念与方法。王旭明先生曾说,学习语文绝对不是提高视觉和听觉,而是提高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这可以说是对真语文的朴实的界定。有幸听过余映潮先生的几堂课,或指导学生阅读,或指导学生写作,紧扣文本,方法简单明了,没有矫揉造作的表演,有自己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没有哗华众取宠的作秀,让我们感悟到的是语言本真的优美,这就是真语文,彰显了语文人的真性情。曾经读过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中的一篇文章,那是对一堂实录课的评点,标题是“个性不可复制模式专属自己”每个语文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我们应该在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这

4、才能彰显语文人的真性情。二、怎样形成语文人的真性情语文教学名家的启示于漪老师曾说,她心中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教学第一线时,她白天只要一有时间就会沾在窗外学习其他教师是怎么上课的。课堂上,她努力做到“要言不烦,一语中的”,每次都给自己做好“课堂废话”记录,她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从于漪老师的身上,我们领悟到,要成为一名真性情的语文人,需要不断的学习,取长补短,同时还要正视自己的不足,不断改进;作一个真性情的语文人,还需要坚守自己的个性,凸显自己的个性。魏书生老师是当代语文教育的一个传奇,他在谈教学改革时,曾经说到三个“守住”,即守住

5、传统常识,守住过去成功的经验,守住自己的长处,他曾说:“把目前社会上林林总总的新概念、新教育理念的泡沫去掉,洗尽铅华,它们的本来面目还是那些常理,是中国几千年来便形成的教育思想。”“教育就是要洗尽铅华、实在、不花哨。”这给我很深刻的启示:语文教育的教革应立足语文本真,语文人应有自己的个性与特长,彰显语文人自己的真性情。磨砺与实践二十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感受到,作一个语文老师难,作一个成功的语文老师更难,作一个个性独具,风格鲜明的语文老师更是难上加难。但是我崇尚真语文,我立志作一个真性情的语文人。我也曾亦步亦趋,东施效颦,走过漫长的青涩阶段,让我逐渐意识到,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天分与悟性,但

6、我没有天分,悟性也不够,因此我的青涩阶段特别地漫长。但是我知道还可以通过学习与思考让自己不断进步,我没有新的理念,但我追求真语文,我没有独特的风格,但我追求作一个真性情的语文人,当毕业后十几年的学生还津津乐道我上的某一堂课,我在课堂上的某一个细节,特别是一个毕业后也在教书的学生她说“我在用语文的方法教生物”时,我内心感到一种欣慰、一种自豪。在我的身边还涌现了大批风格独具的名家名师,他们给我以深刻的影响,他们成为了我学习的榜样。他们弘扬真语文,倡导真性情,个性鲜明、风格独具,龚如君老师提出了趣味语文教学法,影响极大,我校以此为课题,专门研究“激趣教学法”并获得了一定影响。肖冬老师根据多年初中阶段的教学实践,总结出了“三好语文教学法”,即读好书、写好字、作好文,摒弃了许多浮华与喧嚣。回归到了语文的本真,现在肖冬老师的语文名师工作室成为我们四川省德阳市初中教育的一张名片。一花独放不是春,万花齐放春满园。时代呼唤更多的个性独别具的语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