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152743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85.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导师制研究应用总专项方案.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中导师制”研究总方案| 一、“高中导师制”研究提出中国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高中课程改革立即在本省展开。依据教育部相关一般高中新课程方案精神,此次高中课程改革力图构建重视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课程结构,满足不一样学生学习需要,适应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计划人生,为其终生发展奠定基础。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组成,加强课程选择性,建立校内选课指导制度,实施学分制。学生能够跨班级选课,传统意义上班级管理可能会相对减弱。新课程实施需要建立对应教学管理制度,怎样落实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教育和生活管理,这是肯定会碰到新问题。所以,怎样切实地引导学校

2、从原有、单一行政班模式教学管理向行政班和学科教学班共存模式下教学管理转轨,探索新模式下学生学业、生活、品行指导方法和策略,从而有效地推进新课程方案实施,是目前亟需处理关键问题。导师制管理正是适应这一需要,不失为一个可资借鉴经验。这也是本研究提出直接源由。其次,导师制研究也是德育改革之需要。伴随素质教育推进,我们越来越感到德育问题一直是教育根本性问题。对处于个性形成关键期高中阶段学生来说,尤其如此。 长久以来,学校德育实效性不高已引发大家很多质疑和不满,尽管其中原因也是复杂多样,但我们认为教学和德育工作长久脱节一直是根本性症结之所在。即使,学校和老师在主观上一直强调“教书育人”,但因为在管理上缺

3、乏二者沟通有效机制,学科老师难以在指导学生进行学科学习时顾及其思想、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而班主任和德育老师又往往力不从心,无法将德育真正落实到学生生活,关注学生生存状态和精神生活质量。要将德育改革推向深入,不能仅仅依靠于部分老师素质,而是必需从制度层面去思索,从根本上改变教学和德育相分离现象,建立起科学有效运行机制。优异教育理念只有依靠一定教育制度才能转化成广大老师普遍教育行为。制度创新被提到议事日程。 新一轮课程改革,提倡道德教育回归生活,关注儿童青少年现实生活质量,在引导儿童自主探索性学习中,营造丰富、主动、有意义校园生活,试图以一个全新理念构筑富有生机活力学校新德育。伴随高中新课程实

4、施,学生将同时参与行政班和学科教学班学习活动,为根本改变教学和德育“两张皮”现象,使德育落到实处,真正帮助学生成长发明了可能,它也需要或正在孕育一个教学德育一体化管理机制。“高中导师制”研究,正是在这么背景下应运而生。二、中国外“导师制”研究综述导师制起源于英国,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威廉威克姆。导师制最早出现于英国牛津大学“新学院”(兴建于1379年),当初新生被录用后到某一学院报到时,学院当局就给她指定一位导师。本科生导师称Tutor,硕士导师称Super visor。导师制就是为一组学生确定一名导师,在导师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师徒”关系。导师是学生所选科目标学者,她负责指导

5、学生学业和品行,帮助学生安排学习计划,指导她怎样进行深入学习。学生在学习期间每七天必需到导师那里去最少一次,每次半小时以上,导师和学生这种谈话叫Tutorial(部分教导)。“导师制教学促进学生对所学科目进行发明性思维,这是牛津教学体系中最值得称道地方。” 牛津和剑桥在建校之初就实施导师制,事实证实,这一制度是行之有效,培养了众多含有创新精神、成就卓越人才。因为导师制在人才培养中有效性,继牛津和剑桥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高等教育全部采取导师制。但因为经费和人力限制,通常只在硕士教育中实施“导师制”。所以,从导师制起源看,它最早出现在高等教育领域,并关键用于硕士教育,是作为一个侧重于对学生进行部分

6、化学术指导教学制度而存在。伴随各国经济和教育发展,部分实力较为雄厚大学也开始在本科教育中实施“导师制”。近几年来,中国部分著名高校也开始在本科生教育中实施导师制。北京大学已在本科生中试行导师制,浙江大学已在本科生中全方面实施导师制。但本科导师制和硕士导师制相比有了很大不一样,如北大提出在本科生中实施导师制,导师职责有三:“一是负责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方面指导;二是对低年级学生给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学习方法帮助;三也是最关键一点就是给学生选择专业提出部分提议。” 浙大导师制,导师关键职责包含关心学生思想进步,帮助其树立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依据学生特点和志向指导学生制订好个人学习计划;导师要尽可能多

7、让学生参与到科研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关心学生生活,帮助学生处理生活中出现问题。 另外,部分国家也在中等教育一些特殊领域采取导师制。如英、美等国在中学职业指导过程中采取导师制,部分私立寄宿制小学尤其是进行宗教教育学校对学生生活指导也采取导师制,还有针对研究性学习项目或天才学生加深学习导师制等。我们能够看到,按指导侧关键不一样,中学导师制下可分为学业导师、生活导师和职业导师等多个。 近几年,中国已经有几所关键高中,如上海市建平中学、湖北宜昌市第一中学、江苏南京市第一中学、北京八十中等正在实施导师制。如南京第一中学提出了导师制课堂教学四条标准“全方面引导、崇实引导、立即引导、因才引

8、导”;北京八十中则致力于为有特殊爱好爱好学生选择导师,指导学生深入发展。上述这些学校实施高中导师制虽取得很好效果,但我们也不难看出其关注关键是导师对学生学业和学习能力指导,而在学业指导同时,怎样有效地进行思想、生活分类指导或有针对性道德品行部分化教导,则极少见到。而实际上,这才是导师制实施之真谛所在,以实现“教书育人”,道德教育生活化,为学生健康成长发明条件。 总而言之,导师制是开展优质教育、管理,造就高层次人才一个行之有效制度。“高中导师制”即使在中国可能还没有形成完整意义上实证经验,但导师制所含有一系列功效向大家预示着无限宽广前景。所以,在条件含有高中试行这一制度,不仅是必需,也是可能。三

9、、本研究目标和内容(一)本研究总体目标试图在新历史条件下,充足借鉴中国外导师制实践经验和结果,以构建满足不一样学生多样化发展需要、强化学生人生计划和终生发展素养、学业指导和道德指导同时、一体化高中教育教学管理机制,为本省一般高中新课程方案实施,提供先导性经验和制度确保。(二)本研究关键内容依据研究目标,本研究关键包含下列研究内容 1、高中导师制概念、内涵和功效;2、高中导师制具体操作方法;3、导师制背景下,老师素质要求、职责定位及其工作评价; 4、导师制背景下,学生档案袋建立和综合评定系统建立。(三)本研究特色从中国现行高中导师制实践现实状况果来看,关注点仍然在学生学业指导和学习能力发展上,这

10、离理想导师制仍有不少距离,本研究出发点在于关注学生整体发展和道德教育上,所以,研究视角和现行导师制有些不一样,将更多地关注学生精神生活质量和个性化学习需要,并努力争取表现两大特色:一是从导“学”走向导“育”,使老师从学生“学业导师”真正变为“人生导师”;二是从“导师制”走向“导生制”,老师指导最终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发展需要,转化为学生人生计划意识和能力,这有赖于导师和学生间大量、主动有效部分互动,和良好同伴关系培植和主动群体气氛营造。这两大研究特色形成将是本研究能否取得突破性进展关键所在,所以,也是本研究关键之处。四、高中导师制实施具体构想(一)基础理念高中导师制作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一个运行机

11、制和管理制度,以学生全方面发展为本,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为前提,关注学生整体生活,建立师生之间主动平等充足互动,实现“教书”和“育人”统一。(二)操作内容我们设想高中导师制操作,应该包含下列具体内容:1、导师选配和职责导师作为学生学业、生活和品德指导老师,她合理选配应该建立在师生双方相互了解基础上,这需要经过部分活动并经历一段过程来完成。我们设想用三个月时间来过渡,也就是说高十二个月级学生在入学后三个月应该完成导师选定。 师生双方了解包含很多内容,就导师一方来说,需要让学生了解其学科专长、个性特点、爱好爱好、个人风格等;就学生一方来说,需要让老师了解其爱好爱好、学习优势、学习风格、学习弱势、同伴

12、关系、人性特点、家庭背景等。以何种方法促进师生间相互了解、相互选择、多少时间为宜等等全部是需要研究问题。我们设想开放式师生档案袋建立将便于师生间沟通和了解。 导师制是学校教育工作运行基础制度,全校师生必需共同参与。这就意味着任课老师在完成本学科教学任务同时,还要做好学生人生导师。导师制有效运行,首先需要师生双方有正确角色确定和职责定位。导师将比传统意义上老师将更重视“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成长和发展需要,指导学生从本身学习爱好和成才志向、学习基础,和教育教学规律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学习计划、学习内容和学习程序和进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计划和自我管理能力”。在导师制实施前需要将导师具体职责规范化

13、、制度化,以形成一套高中导师制导师职责规范系统。2、导师制实现教育教学一体化管理导师制管理因为有更多师生部分互动机会,老师需要掌握一套师生沟通和交往艺术,才便于更完整地了解学生,对学生施以有针对性指导。相信这种部分化教导更能调动学生主动性、关注学生生活质量,将道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学业指导融为一体,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成长愉快。 导师制是一个教学和德育一体化管理制度,老师集学业教导者和道德引导者于一身,需要掌握一套学习和生活协同指导方法。相信这是一个更深入、更充足、更全方面优质教育。3、导师制支持评价系统如前所述,本研究关键在于实现从导“学”向导“育”、从“导师”向“导生”两个转变,这实际上也是

14、导师制终极目标。我们认为,导师制实施需要依靠新型评价机制,强化多元化评价、过程性评定、质性评定等,营造发展性评价机制。在实施中应以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学习内容和学习计划,计划自己发展方向;是否有利于指导学生品德和个性健康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学生精神成长为关键依据,建立和完善导师制师生绩效评定内容和评定方法。五、研究方法和步骤本研究以文件研究、行动研究为关键方法,辅之以调查法和试验法,设想研究时间为三年(1月-12月),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1月-6月,方案设计阶段以文件研究和调查研究为主, 在全方面了解中国外相关研究结果,总结现行中学导师制试点经验基础上,形成本课题研究方案。

15、第二阶段:7月-12月,第一轮试点和中期研究总结选择若干全部基础高级中学作为高中导师制试点学校,并结合总方案设计试点学校研究子方案,、第一轮试点工作为期十二个月。十二个月后,各试点学校在总结第一轮试点工作初步经验基础上撰写中期总结汇报,并召开现场会。第三阶段:1月-12月,第二轮实践和研究及全方面总结在第一轮实践和研究基础上,调整修改研究总方案和各试点学校子方案,并进行第二轮试点工作。十二个月后,各试点学校进行全方面总结,形成高中导师制研究终期汇报,并组织课题结果判定会暨现场会。六、预期结果(一)完成高中导师制研究总汇报(二)完成高中导师制试点工作系列汇报(三)形成一套高中导师制管理试行措施(四)推出一批素质优化现代名导师 注:程培元,一般高中教育学分制改革,教育发展研究,第11期。 http:/ 最近,我校实施了全员育人导师制,是国家一个课题,而且在其它学校取得了很优异结果。全员育人导师制在我们学校实施,肯定使我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很大提升,对于学生成长乃至终生发展有很大作用。 导师制是一个教育制度,和学分制、班建制同为三大教育模式。导师制最大特点是师生关系亲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