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51749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蔡尉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初中名著教学亟需走出的认识误区聿怀初级中学 蔡尉洁摘要:初中语文名著教学状况存在误区: 把阅读名著当做九年级的备考工作,七年级八年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把阅读名著当做学生的任务,教师不读原著只热衷于编写应试资料;把阅读名著当做课余的任务,课堂舍不得拿出时间来指导交流。针对此种情况,教师们亟需转变思想认识,切实开展名著阅读指导工作。关键词:名著教学 误区 阅读 应试 课堂200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附录”中提出了“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以上,并且推荐列举出适合学生阅读的部分名著篇目。根据课程标准编写的人教

2、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课本,也在每一册的附录部分以“名著导读”的形式推荐了总共17部中外名著(后来调整为15部)。自2006年开始,“广东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科学业考试要求”明确列出12部初中生必读文学名著,并于2007年开始调整中考语文试卷结构,在“阅读”部分专门设置“名著阅读”,考查学生对考纲给出的12部名著的文学常识性、浅显阅读鉴赏、探究能力。弹指间十年飞度,课程标准及广东考纲推动初中学段名著阅读的初衷是否在教学实践中收到了良好效果呢?答案恐怕并不令人乐观。5年来,我市初中语文教学在开展名著阅读指导这一块上乏善可陈。现存的教育评价机制使得师生们过度注重分数,疲于应付升学考试,无暇

3、分出多余精力进行名著阅读。于是为了应付升学考试,学生们往往只读推荐书籍的内容提要,背记教师提炼出应试知识点,而将原著完全抛弃。结果,原本趣味的阅读变成了强制性、被动性的记忆,不但感悟不到名著的整体美学与哲学意蕴,甚至于在这种功利和浮躁的“学习”中,对名著的厌烦畏惧日甚一日。“中考”是一根无形的“指挥棒”,考什么,学生就学什么,已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考试也是把“双刃剑”。随着广东中考中“名著阅读”这一块的命题越来越科学合理、规范到位, “名著概要大全”之类专为“弥补”平时阅读不足所准备的“兵法书”,已经越来越难以在中考中奏效了。我市历年来中考这一块的得分率往往徘徊在百分之三十几左右就是明证。许

4、多语文老师痛感学生阅读积累之缺少,阅读能力之低下,抱怨在自己看来很简单容易的考题,学生却答得乱七八糟。但一味的抱怨并不能改变现状,或许我们应当反思的,是如何在升学考试这根“指挥棒”的引导下,去突显语文教学的一个侧重点重视学生的名著阅读,切切实实开展阅读指导工作。反思我市这几年来名著教学状况,笔者认为亟需走出几个认识误区:一、把阅读名著当做九年级的备考工作,七年级八年级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如果单纯为应付中考而阅读名著,那实在是焚琴煮鹤的做法。遗憾的是在实际教学中,不少老师并没有从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的高度来看待这项工作。初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

5、的重要途径。”语文能力的提高,靠的不仅仅是课堂听讲和大量做题,而是广泛的高质量的课外阅读。多读名家名作,经典的阅读,可以使年轻的一代从生命与学习的起点上,就占据一个精神的制高点。如果能够明确这一点,而不仅是从应考的角度看问题,我们就可以达成这样的共识:应该使阅读名著始终贯穿在我们三个学年的语文学习中,尽我们所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使我们的语文学习不至于成为无本之源。退一步讲,即使就应试而言,从七年级就扎扎实实开展课外阅读跟到了九年级才急急忙忙搞速成,效果也不可同日而语。纵观中考命题,我们可以发现,对名著情节内容的考查趋向细化,例如2009年的名著考题:20.从选段可以看出,“我”对外祖

6、父的感情是复杂的。在“我”的眼中,外祖父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童年中的其他情节具体分析。同时,更注重学生阅读的个性化体验,例如2010年的考题:20孙大圣本领再大,也翻不出如来佛的手心。对这个故事你是怎么看的?这样的题目,要求学生对作品读得细,想得深。从七年级开始每学期读23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作品纵深阅读。而如果缺乏细水长流的积累,仅靠九年级临阵磨枪,十几部书一起来,学生辛辛苦苦背记的那点可怜的知识应付不来考试,回头还不得埋怨语文老师在毕业班繁重的学习任务上雪上加霜,逼他们做无用功?因此,阅读名著不仅仅是九年级的备考工作,更是七年级八年级必须切切实实开展的的工作。要在起始年级就要把名著阅读的

7、指导摆在我们语文教学工作的中心位置上。二、把阅读名著当做学生的任务,教师不读原著只热衷于编写应试资料。我们当语文老师的常常抱怨电视、电脑、MP3、MP4、游戏机等现代娱乐和信息传播方式正在全方位地占领学生的生活空间,许多学生往往热衷的是那些简单刺激的“文化快餐”,而对文学名著缺乏兴趣。学生阅读兴趣不高、阅读能力低下使得名著教学的开展困难重重。但反观诸己,我们教师自己是否也有阅读的习惯,对考纲规定的作品是否都曾经完整阅读过?向学生布置名著阅读任务时,老师们是否也定出自己的阅读计划,至少熟读考纲规定的12部名著?现实状况是不少老师导读当做对作品的权威的唯一的解读,并且只是简单地根据导读来检查学生对

8、作品的掌握情况。也有一些“勤快”的教师到处搜罗名著阅读练习,根据许多大同小异的资料编写复习纲要,却懒得找来一本原著,静下心来细细阅读,咀嚼消化。在平时校内考试改卷工作中,笔者多次发现由于改卷老师不熟悉名著内容,严重误判。例如要求概述水浒中鲁智深的事迹,学生将“杨志卖刀”的故事张冠李戴答出来,教师看到一个完整的情节,便不加分辨地给分;又如考查格列佛游记里格列佛在慧骃国向主人介绍英国情况、解释英国宪法的篇章,出题的老师误以为是发生在大人国的故事提供了错误的参考答案,其他老师也就依样画葫芦,把对的判成错的。还有一个典型错误,出现在2011年广东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语文考试中:18“我”被抛到荒岛前有

9、过多次出海远游的经历。根据原著,请简要概括其中两次远游的遭遇。这道题的参考答案是: 往伦敦,途中遇风暴,后获救;往非洲,遭海盗袭击,被俘,当了两年奴隶;从非洲逃出,到达巴西。从巴西乘船去非洲购买黑奴,遇风暴,漂到荒岛。(答对任意一点2分)仔细阅读鲁滨孙漂流记第一章,可以发现参考答案的第和第点其实应该合起来算作第三次远游的遭遇。而在此之前还有一次鲁滨孙“一生冒险活动中唯一成功的一次航行”,那就是从伦敦捎带货物到非洲几内亚贩卖,赚了一笔不小的钱。中考是何等严肃的考试,命题尚且出现这样的偏差。如果实际改卷时老师不熟悉作品内容,没有对答案做出相应调整,岂不误人子弟?所谓“以己之昏昏,焉能使人昭昭”,教

10、师对作品的内容了解不够全面或解读不深,又怎能能做到有的放矢和深刻有效的“导引”呢?毋庸置疑,完完整整地阅读原汁原味的名著,不仅仅是学生的学习任务,更是教师正确开展名著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三、把阅读名著当做课余的任务,课堂舍不得拿出时间来指导交流。在应试教育的大环境中要切实有效地开展初中名著阅读课,的确存在着相当的难度。主要的困难是时间紧,教学任务重,语文教学的进度必须完成,还要配合一些练习,这样时间就紧张了。因此常规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或假期时间阅读。但实际情况是课余阅读时间与日常作业还是有很大的冲突,尤其是在数理化题海战役中,学生还是疲于应付,不可能从容去阅读。而且不少学生认为阅读名著不如

11、做数理化习题成绩来得快,也缺乏自主阅读的热情和积极性。即使有一部分学生肯去阅读,又因为缺乏专门的指导,仅限于囫囵吞枣地了解作品的情节,不求甚解,遇到一点阅读障碍就半途而废。市教研室林荣秋主任到我校指导工作时提出每周或至少每月拿出一节课来指导阅读或交流阅读心得,笔者认为这是非常务实的一个建议。至于与常规课课时的冲突,完全可以通过对课文篇目的调整来解决。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长文短教,或者删减部分课内自读课文,腾出课时来指导课外阅读,为学生的语文学习引来“源头活水”,有何不可呢?笔者主张,在学生阅读一部名著之初,上一节引读

12、课,对学生的课外阅读从阅读的时间、形式到目标、方法给予有效指导;在学生读完一部名著阅读之后,上一节总结课,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加以检验;在阅读的过程中,定期进行阅读心得交流,为学生阅读心得交流提供一个平台相对于完全放任自由地阅读,虽然花的课堂时间多了,但可以使学生的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改变学生只沉迷于故事情节,而忽略人文精神熏陶的阅读方式,从认知、理解到评价、创造,多层次的开拓学生的阅读思维。名著阅读,不能流于完全放任自由的课外阅读,而应该与教材其它内容一样,平起平坐,大大方方地进入课堂!参考文献:1.新课标背景下的名著阅读与全面提高中学生文学素养及应试能力的理论与实践初探珠海市第七中学 欧阳招娣2. 课堂内的名著阅读初探 江苏省武进高级中学秦滟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