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151885 上传时间:2023-04-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2.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0年秋八年级地理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葫芦中学 龙承超 一、试题的基本特点:1、重点突出,人口和自然环境等各章节占的分数比重较大。2强调“三基”,突出主干。 “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思维方法。强调“三基”、突出主干是地理考试一贯的命题思想和命题原则,本次考试也不例外。本次考试基础性较强,覆盖面广,整套试卷覆盖了全册书的各章节和上册的基础知识部分,并且各部分的知识点分布比较合理。3、综合性较强。如综合题28分就有较强的综合性,它取消了单一填空那种较为死板、机械的题型。特别是28题的第(6)小题,利用台湾省示意图,将我国台湾的地形,少数民族,美称,及台湾的工业特点等综合在一起,有很强的综

2、合性。4、主观性、开放性试题适中。29题中涉及到了这类开放性的试题,这些试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些试题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的理念,并且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5、突出对考生读图、识图、用图能力的考查。地图是培养学生能力重要载体,是地理学科的第二语言,地理试题可谓无图不成题。如:27,28题,一个图涉及多个知识点,要求学生能从图中迅速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综合分析。二、成绩分析 我校八年级四个班共有学生185人参加考试。,全年级考试总分为14986分,人平81.01分,合格率为98.91,优秀率38.37,其中最高分95分,最低

3、分60分。三、学生在答卷中反映出来的主要问题(一)部分学生基础知识不牢,概念模糊。第6小题“我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区是。”,答案是新疆,但有的同学选内蒙古,有的同学选西藏,有的同学选黑龙江;第8小题“我国管辖的国土面积。”,答案是960万平方千米,但有的同学还选960平方千米,这个题都还有选错的,真是不可思议。(二)基本原理不清,就会觉得答案都似是而非。第15小题“我国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加之有高山的阻挡,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所以降水稀少,气候干旱。属于气候。”,答案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有的考生选高山气候,有的考生选温带季风气候,原因只有一个:对原理理解不清楚。(三)读图不仔细

4、,判断失误。第27题(2)“香港,澳门分别位于珠江的( )侧和( )侧”,答案是东和西南;第28题(1)“( )省与台湾隔海相望。”,答案是福建。所示的地图非常清楚,可以直接从图上找出来,并且较往年的题来看,难度降低许多,但是居然有学生乱填乱答。四、对今后教学建议(一)挖掘教材内容,降低教学难度在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学习了气候的分布,但没有讲各种气候的特征,这就要求在学习的过程中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有重点的讲解三种季风气候的特征,还可以有目的的讲解三者之间的区别,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和掌握。(二)加强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基础原理的理解根据课标,在义务教育阶段,适当降低了教学难度,主要学习地理现象,需

5、多记忆,而理解原理性的地理知识往往又分解在不同的章节中,这些都要求教师在一定的教学阶段后及时的归纳总结,不要因为八年级只是面临结业考试,而放松对基础原理的教育教学。以中国的自然环境中的气温分布为例,夏季我国南北普遍高温,但在青藏高原,天山等地夏季的气温仍然比较低,可以提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就会有三个好处:一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二是与七年级所学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相联系,能讲清原因;三是让学生理解在普遍性中有特殊性,进行辨证思维的教育。(三)关注生活实际 以生活为源泉,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利用多种多样的社会生活现象和问题,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意识,引导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实际热点问题,采用自行提问的方式,将素材变成问题,自问自答,培养其思维的敏捷性,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丰富学识,学以致用。(四)应注意培养学生读图、分析图的能力。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平时教学中应加强阅读地图和图表能力的培养,要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