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51150887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 页数:33 大小:2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项目建议书.doc(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 项目建议书第一章 项目总论第一节 项目概述项目名称:牡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建设内容:土地整理,栽植绿化苗木建设规模:总绿化面积约10000平方米,道路总长约3600米项目投资:336万元建 设 期:4个月建设地点:淮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牡丹江路建设单位:淮安园兴投资有限公司第二节 建设单位概况本项目建设单位为淮安园兴投资有限公司。淮安园兴投资有限公司位于淮安市淮阴区淮河路188号,法人代表赵军,注册资本10000万元。一般经营项目有:实业投资,物业管理,土地整理及开发,资产管理、经营,钢结构安装工程,房屋建筑、桩基础、井点降水、室内外装修、市政、园林、交通道路、桥梁工程施工

2、,建筑材料、钢材、装饰材料、金属制品、不锈钢制品、铝塑门窗、电线电缆、化工产品(化学危险品及易制毒品除外)、电子产品、日用品、工艺品销售,园林绿化工程设计、施工及养护管理,道路保洁服务,花木种植、销售,园艺产品批发、零售,园艺技术咨询,信息与软件服务外包。第三节 研究的依据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生态公益林建设导则(GB/T18337.1-2001);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计办投资200215号);4、关于印发的通知(建城2002240号);5、关于印发的通知(建城1993784号);6、建设部国家园林城市标准(建城200543号);7、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

3、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8、城市绿化条例(国务院1992100号令);9、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10、城市绿线管理办法(建设部令第112号);11、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3年);12、淮安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30);13、淮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14、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15、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和数据。第四节 研究的范围主要从以下几点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分析论证: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2、项目建设方案及工程技术方案;3、项目建设条件及环境保护;4、投资匡算及

4、资金筹措;5、项目建设进度;6、项目社会效益初步分析。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第一节 项目提出的背景淮安是江苏北部中心城市,市境北接徐州,东北连云港,东接盐城市,南接扬州市,西南连滁州市,西北连宿迁市,西南靠近南京。全市地处江苏省淮河两岸,邻江近海,是南下北上的交通要道,区位优势独特。淮安是江苏省的重要交通枢纽,也是长三角北部地区的区域交通枢纽。淮安是迅速崛起的交通枢纽城市。已经建成和即将建成的京沪、宁宿徐、淮盐、宿淮、宁淮等五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新长铁路贯穿全境,连盐淮铁路正在建设,规划中宁淮城际铁路、淮扬镇铁路、徐(淮)沪铁路,加上大运河以及涟水机场,构成了一个立体交通网络。淮安楚

5、州区秦时置县,至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境内有著名的“下草湾文化”和“青莲岗文化”遗址。历史上曾是漕运枢纽、盐运要冲,驻有漕运总督府,明清鼎盛时与苏州、杭州、扬州并称为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有“运河之都”之称。也是四大菜系中“淮扬菜”的发源地之一。淮安历史上诞生过淮阴侯韩信、汉赋大家枚乘、巾帼英雄梁红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民族英雄关天培、老残游记作者刘鹗等。淮安是一代伟人周恩来的故乡,刘少奇、陈毅等许多老一辈革命家也曾在淮安留下光辉的足迹。淮安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此,市委、市政府极为重视旅游资源的开发建设,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兴建了一批旅游景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

6、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淮安市知名度的提高以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来徐的国内外游客、以及各种对外交流活动日渐增多。而云龙湖风景区作为淮安市目前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已成为徐州对外展示风采的重要窗口。城市绿化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是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广大人民生活质量的公益事业。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城市绿化工作十分重视,我国的城市绿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城市绿化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国发【2001】20号)中,要求加强城市规划建成的绿化建设,增加绿化面积,改善生态质量,形成各类绿地合理配置,以植树造林为主,灌、花、草有机搭配,城郊一体的城

7、市绿化体系。第二节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进入21世纪,加速城市化进程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目标。淮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已具备了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基础和条件,迎来了加速城市化和城市现代化的战略机遇,在这样的形势下,如何加速发展淮安市基础设施建设已成为淮安城市建设的重要课题。近十年来,淮安市的城市道路系统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整体形象。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对道路交通运输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物流业的蓬勃发展,大型运输车辆不断增加,污染负荷也随之加剧,造成空气、噪音污染严重,并日趋恶化,因此,加强道路建设的环境保护措施已迫在眉睫。道路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道路对社会经济的

8、影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对声音环境的影响、对自然景观的影响等。道路绿化是道路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但由于条件所限,存在绿化工程跟不上。实施本项目,不仅可以美化路容、改善景观,更重要的是可以降低噪音干扰和防止环境污染。同时,项目的建设将改善生产、生活环境,将有助于提高全民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爱护美好家园的意识。一、项目建设有利于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建设宜人居住的环境已成为近年城市规划的主流,生态园林城市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生态园林城市具有下述特征:(1)和谐性;(2)高效性;(3)持续性;(4)整体系统性。要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最有效的办法就是建设城市绿地。因此牡

9、丹江路景观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的实施是淮安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具体体现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小康阶段。而现代化城市建筑高度密集,居民生活在钢筋混凝土丛林之中,城市的空气水体、土壤都受到污染。在视觉景观上,都横平竖直几何式的布局和方块形的几何体排列;在听觉上,也受到工业和交通的噪声污染,这是全世界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最向往的是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返朴归真的美,迫切需要一个有自然气息的具有优美园林景观的生存环境。建设宜人居住的环境已成为近年城市规划的主流,生态园林城市正是这种思想的具体体现。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已进入了小康阶段。而现代化城市建筑高度密集,居民生活在钢筋混

10、凝土丛林之中,城市的空气水体、土壤都受到污染。在视觉景观上,都横平竖直几何式的布局和方块形的几何体排列,在听觉上,受到工业和交通的噪声污染,这是全世界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居住在城市的居民最向往的是大自然的蓬勃生机和返璞归真的美,迫切需要一个有自然气息的具有优美园林景观的生存环境。实施本项目是增加绿化,建设开放式城市公共绿地,美化环境,可以大幅度增加城市公共绿地面积。从功能上讲,可以为市民提供一个休憩、娱乐、回归大自然的理想场所。符合市民愿望,顺应民意,本项目的实施是淮安建设园林生态城市具体体现之一。因此,搞好本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可以保障市民的公共利益,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居民的

11、精神需要,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因此,本项目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可以保障市民的公共利益,提升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居民的精神需要,改善城区环境,提高城市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大意义。二、项目建设有利于展示淮安城市魅力,促进旅游业发展淮安是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人文旅游资源丰富。随着淮安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来淮安旅游的人数逐年增加,每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000万人次。人口优势和交通优势使淮安市的文化消费大大高于周边其他城市。江苏省城市绿化管理条例(2003年)中要求城市绿化规划应当安排与城市性质、规模和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绿化用地面积。在城市新建区,城市绿

12、地应当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三十;在旧城改造区,城市绿地应当不低于总用地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五;城市生产绿地应当不低于城市建成区面积的百分之二。淮安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04-2020)提出在近期内把淮安建成国家级园林城市,并逐步向生态城市过渡的分布目标。到2020年,淮安市要成为具有良好绿水环境的生态城市,必须达到人均绿地面积40平方米以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5平方米以上,绿地率40%以上、绿化覆盖率达45%以上的要求。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总量翻一番,财政超千亿,建成生态市,全面达小康。就是到20

13、15年,全市经济总量在2010年基础上实现翻番,财政收入突破千亿元大关,在苏北率先建成全国生态市,以县为单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20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基础。本项目的建设将为全区人民创造一个优良的休闲和娱乐环境,从而提升城市品位,彰显城市魅力,扩大对外交流,展示政府形象的作用。从而进一步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也向外地人展示淮安良好城市形象风貌。综上所述,本项目建设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因此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第31页第三章 建设条件第一节 自然条件一、地质地貌淮安市地处黄淮平原和江淮平原,无崇山峻岭,地势平坦,地形地貌以平原为主,只有市境西南部的盱眙县有丘陵岗地,地势较高。盱眙县仇集镇境内

14、无名山真高231 米,为全市最高点;楚州区博里地面真高仅2.3米3.3米,为全市最低点。境内河湖交错,水网纵横,京杭运河、淮沐新河、苏北灌概总渠、淮河入江水道、淮河入海水道、古黄河、六塘河、盐河、淮河干流等9 条河流在境内纵贯横穿,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大部分位于市境内,还有白马湖、高邮湖、宝应湖等中小型湖泊镶嵌其间。平原面积占总面积的69.39% ,湖泊面积占11.39% ,丘陵岗地面积占18.32 % ,是典型的“平原水乡”。二、水文尽管市名含有祈求淮水安澜的意思,尽管境内河湖众多,水网密布,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从总体上说淮安市是一个水资源较为贫乏的地区。全市水资源具有“人均占用量少,

15、过境水丰富,利用率较低”等特点。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为21.55亿立方米,人均年占有量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全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966 毫米,降水总量96.84亿立方米。降水虽较为丰富,但存在时空分布差异较大和与上游来水同步等特点,加之平原拦蓄条件差,河湖调蓄能力有限,致使大部分地表径流被白白排放掉。全市过境水资源量较多。过境水主要是利用洪泽湖放水和抽引江水。洪泽湖是淮安市的生命之湖,湖泊水量补给丰沛,且又是一个过水型湖泊,多年平均出湖水量达330 亿立方米。全市每年抽引江水而利用的水资源数量约为10 亿立方米20 亿立方米,随着南水北调工程的投人使用,这部分过境水量将大幅增加。淮安市地下水资源贮量丰富。全市可供开发利用的含水层广泛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平水年全市降水补给潜水的水量为15.08亿立方米,一般干早年为12.83亿立方米,特殊干旱年为8.16亿立方米,潜水调节资源量为8.53亿立方米。全市深层地下水可采资源量为5.42亿立方米。三、气候淮阴区地处暖温带向亚热带的过渡地区,兼具有南北气候特征,光热水整体配合较好。光能资源潜力较大,日照充足。全市热量资源充裕,无霜冻期较长,可以满足一年两熟制的需要。淮安市濒临黄海,季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