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试题.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50198 上传时间:2023-01-12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一语文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试题.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卷(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歆享(xn) 炮烙(po) 隽永(jn) 蹙缩(c) 亘古不变(gn)B坍圮(p) 恪守(k) 钹磬(qng) 熨帖(y) 戛然而止(ji)C傩戏(nu) 押解(ji) 修禊(x) 按捺(ni) 情不自禁(jn)D间或(jin) 圭臬(gu) 瘦削(xu) 膜拜(m) 渐车帷裳(jin)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诡秘 寒喧 踌蹰 烟霭 迫不急待 B喋血 脏款 暴躁 浚理 历尽苍桑C废弛 牲醴 渣滓 砭肤 放浪形骸

2、D脉膊 遴选 栏楯 讪笑 苌弘化碧3依次填入下列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直到今天,遭天旱,农村里还有人抬着祭品祭天,龙王降雨,保佑丰收。 (2)前不久,欧盟对外事务发言人发表谈话,对伊朗重启铀浓缩活动表示严重关注和忧虑,并 伊朗尽快回到核谈判桌上。(3)天地间的正气、先贤们的正气仿佛已经流转 到了他的四肢百骸、关关节节!A祈求 督促 贯注 B祈求 敦促 灌注C乞求 督促 贯注 D乞求 敦促 灌注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盛夏的深夜,学生们都沉睡在香甜的美梦中了,这个临近大河的校园里却蛙声阵阵,沸反盈天。B我在那些欧洲史上最伟大的雕像中走来走去,发现他们的

3、眼睛都在炯炯有神地望着我。C目前流行的“神童”作家们正值豆蔻年华,但如果倚小卖小,甚至幻想自己站在人生的顶峰,便成了令人悲哀的事。D老张今年65岁,短小精悍,思维敏捷,干起活来一点也不比年轻人差。5下列语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然而她是从四叔家出来就成了乞丐的呢?还是先到卫老婆子家然后再成乞丐的呢?那我可不知道。B一位现代作家见到这尊塑像怦然心动,“没淤泥而蔼然含笑,断颈项而长锸在握。”作家由此而向现代官场衮衮诸公诘问:活着或死了应站在哪里?C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D人们到这儿一次次纳闷:这是谁呢?

4、死于两千年前,却明明还在指挥水流。站在江心的岗亭前,“你走这边,他走那边”的吆喝声、劝诫声、慰抚声,声声入耳。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清明节的人文精神邢 莉清明节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我国传统节日的形成与二十四节气有关。记载了二十四节气的先秦古籍逸周书时训中说到:“清明之日,桐始华。”这里记载的节气不等于节日,节气是季节时序的标记。而清明节气的重要特点是冬季即将过去,而春天已经降临。这个时候人的活动要与物候相对应,将社会活动的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大约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

5、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学术界认为清明节的起源与寒食节有关。关于寒食节的起源有各种说法。有的学者认为由纪念介子推起,推而广之要祭拜自己的祖先。后来,由于清明节和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唐玄宗在公元732年颁布诏书曰:“寒食上坟,礼经无文,近代相传,浸以成俗。”现在寒食节在某些地区已经消失,而清明节已经成为一个独立的节日流传至今。我国的传统节日都有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春秋祭祀,以时思之,春秋祭祖,符合人们春祈秋报的心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祭祖敬祖的传统,尊重祖先、尊重祖先创造的

6、优良传统,这是中华民族的美德。这种传统已经积淀为一种民俗文化心理,成为人们的集体意识。清明节的习俗又与现在消失了的节日上巳节有关。农历三月三日的上巳节有两个活动内容,一是人们在春天到来之时到野外踏青嬉戏,一是招魂续魄,召唤亲人的亡魂,也召唤自己的魂魄回归。随着原始信仰的淡化,上巳节演变成了春游,上巳节消失了,这个文化因子在清明节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人们在节日里踏青郊游,尽享春光。或家族合欢,或交友团聚,总之在密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增加凝聚力。清明节的另一项民俗活动是插柳,清明节又一个说法叫“插柳节”。插柳有多种形式。有的插在家里的门楣上,有的戴在头上。民间有“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清明不插柳

7、,红颜变皓首”的说法。柳枝插在门楣上,其文化含义在于辟邪除灾,民间认为这样做是图个吉利。另外柳枝插在门楣上,还有意味着家庭兴旺的文化含义。而把柳插在头上,为的是求生保健,青春永驻。中国人喜柳爱柳,柳树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征。来源:学科网ZXXK我国传统的节日不仅在节气的选择上与自然界的变化合拍,而且人们的活动也适应季节、气候、物候的变化。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是传统节日又一主题。经过历史的演变,现代的清明节主要的民俗活动是扫墓和植树。这是传统继承中的变异。但是无论如何变异,都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因子。农历节日及其习俗是几千年文化积累的结果,民众习惯用它们来表现自己心中的价值,走过有意义的人生历程,这种价

8、值与文化形态的契合是很难改变的。清明节是中国民众共享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保护和弘扬清明节文化,可以增加民众的文化认同意识,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精神财富。6下列不能体现清明节所包含的人文精神的一项是( ) 来源:学科网ZXXKA将社会活动节律与自然的时间进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B在清明节,人们拜祭自己的祖先,体现了贵人伦、重亲情的特点。 C清明节继承了上巳节的一些传统,人们在清明节踏青郊游,尽享春光。 D在现代生活中,清明节的主要活动是扫墓和植树。 7下列关于清明节起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清明节的起源不仅与寒食节有关,而且与古代已消失的上巳节有关。 B清明最开始是一个节气,后因与寒

9、食节日子接近,而渐渐合二为一,形成了一个节日。 C清明节起源于寒食节,由纪念介子推开始,推而广之要拜祭自己的祖先。 D古人在“插柳节”那天在门楣和头上插柳祈福,这一习俗也是清明节的起源之一。 8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清明之日,“桐始华”,古籍用极为简练的文字说出了清明的节气特点。 B人们喜欢在清明节时到野外踏青,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 C古人常在农历三月初三那天到野外招魂续魄,后演变成踏青郊游,上巳节因此消失。 D到现代社会,那些积淀着民族文化的传统节日需要得到进一步的保护,使之成为我们共同的精神财富。三、(12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王羲之王羲之

10、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尉郗鉴使门生求女婿于导,导令就东厢遍观子弟。门生归,谓鉴曰:“王氏诸少并佳,然闻信至,咸自矜持。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鉴曰:“正此佳婿邪!”记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会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谢安未仕时亦居焉。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并筑室东土与羲之同好。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性爱鹅,会稽有孤居

11、姥养一鹅,善鸣,求市未能得,遂携新友命驾就观。姥闻羲之将至,烹以待之,羲之叹惜弥日。又山阴有一道士,养好鹅,之往观焉,意甚悦,固求市之。道士云:“为写道德经,当举群相送耳。”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尝至门生家,见篚几滑净,因书之,真草相半。后为其父误刮去之,门生惊懊者累日。羲之书为世所重,皆此类也。每自称:“我书比钟繇,当抗行;比张芝草,犹当雁行也。”曾与人书云:“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使人耽之若是,未必后之也。”时骠骑将军王述少有名誉,与羲之齐名,而羲之甚轻之,由是情好不协。述先为会稽,以母丧居郡境,羲之代述,止一吊,遂不重诣。述每闻角声,谓羲之当候己,辄洒扫而待之。如此者累年

12、,而羲之竟不顾,述深以为恨。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及长,辩赡 赡:丰富B使人耽之若是 耽:耽误C止一吊,遂不重诣 吊:慰问D孙绰、李充等皆以文义冠世 冠:位居第一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谢安未仕时亦居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意甚悦,固求市之 公固辞不受C、以母丧居郡境。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D、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 吾尝终日而思矣11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王羲之“率性而为”性格的一组是( )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唯一人在东床坦腹食,独若不闻羲之雅好服食养性,不乐在京师 羲之欣然写毕,笼鹅而归,甚以为乐羲之甚轻之,由

13、是情好不协 止一吊,遂不重诣A B C D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 )A王羲之是司徒王导的堂侄子,年幼时并没有显出什么特异之处,成人后擅长隶书,被称为古往今来的佼佼者。后来被太尉郗鉴相中,成为郗家的乘龙快婿。B王羲之淡泊名利,性喜自然,曾与谢安等文人雅士聚集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写下著名的兰亭序以抒发自己的感受。C王羲之书法精湛,不但擅长楷书和草书,而且主张学习书法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只不过为人狂放傲岸,言谈之间常常把自己与钟繇、张芝相提并论。D骠骑将军王述在会稽任职时,恰逢母丧,王羲之因为与之感情上有隔阂,只去吊唁了一次,就没有再去,王述对此很是怨恨。第卷(共11

14、4分)四、(26分)13翻译。(10分)(1)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4分) (2)尝与同志宴集于会稽山阴之兰亭,羲之自为序以申其志。(3分)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3分) 14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8分)登金陵凤凰台注 李 白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注】 此诗系作者于天宝年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时所作,为吊古伤时之作。金陵,今南京,六朝故都。“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