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150069 上传时间:2023-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彬县科研课题申 报 表课题名称: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 课题组组长: 杨晓娟 填表日期: 2014、12、15 所在单位:彬县县幼儿园 彬县科研课题申报表课题名称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选题类别学前教育组长姓名杨晓娟性别女民族 汉学历本科职务教师职称二级研究专长艺术工作单位彬县县幼儿园联系电话15891405619参加研究人员姓名性别年龄职称工 作 单 位杨晓娟女32二级彬县幼儿园备注课题及课题的界 定课题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文化的研究 课题界定:在4至6岁幼儿中利用多种方式在幼儿中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渗透教育活动,通过故事、游戏、情境等方式探索民族民间

2、文化教育的新模式,让幼儿全面了解家乡,热爱家乡。研 究时 限2014.12-2015.11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研究内容:1、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内涵、价值的研究。2、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的结构、模式与途径策略的研究。3、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要求与培训机制的建设探索。预期目标:1、促进教师课程的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课程执行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新课题理念。2、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3、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研究过程及方法选择本课题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检索文献资料,收集理论素材,设计课题研究框架,做好开题报告。(二)

3、实施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开展课程内容、模式、实施途径的行动研究;积累园本课程典型个案。(三)实施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进一步开展课题内涵、特点、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建立课程开发资源库;逐步在本县范围内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研究成果及呈现方式研究成果:通过研究使幼儿掌握传统民间文化、爱国爱乡的热情更高,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生命力不断衍生,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发展。呈现方式:案例、论文、课题报告。课 题创新点填补了民族民间文化走进幼儿园园本课程中的探索空白。学校意见县区审批意见关于在幼儿园园本课程中融入地方

4、文化的研究彬县幼儿园 杨晓娟一、课题产生的背景彬县历史悠久。早在3500年前,周祖公刘避桀居豳,定居农耕,教民稼穑。秦朝设为漆县,东汉设置新平郡,北魏改为白土县,西魏始设豳州,隋、唐、宋、元、明、清均设有州县两级政权,民国初年裁州设县。彬县文化灿烂。诗经豳风就是产生于这块古老土地上的不朽诗篇。宋代范仲淹任邠州知州,留下了邠州建学记的千古名篇。唐代诗仙李白旅彬赋诗新平楼,诗圣杜甫北征咏彬诗千古传诵,清代左宗棠、谭嗣同,民国元老于右任等都在彬县书写了精彩华章,为彬县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彬县古迹荟萃。境内有国家级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建于唐代的大佛寺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夺目的明珠,主佛

5、像阿弥陀佛高20米,为陕西省第一大佛,被誉为“关中第一奇观”。紫薇山下的开元寺塔高达47.6米,挺拔秀丽,显示了宋代精湛高超的建筑艺术。五代后周卫王冯晖陵墓中出土的墓志铭、壁画、彩绘浮雕砖等文物,填补了我国五代史的考古空白。公刘墓又名“人祖坟”,因其地貌形似卧龙,故称“周墓蟠龙”。水帘灯山天下独绝,蜚声遐迩,花果山石堡景观独特别致、颇具魅力,明代之后因西游记的问世而声名远播。彬县有着如此深厚的文化,因此让地方民间文化融入幼儿园园本课程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二、课题的意义。(一)理论意义近年来,彬县县委、县政府在发展一产、二产的同时高度重视三产的强力推进。为了使三产比例逐步合理,彬县通过深挖地方

6、文化特色,使民族民间文化资源在建设文化强县中起到了很大的引领作用。2014年,彬县大佛寺石窟成功申请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增强了地方文化含金量。所以,大力倡导对广大未成年人进行传统民间文化和爱国爱乡知识的宣传和普及教育,开展“民间文化进校园”活动,将民间文化引入中小学生、幼儿的生活与学习视野,促进民族民间文化生命力不断衍生,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融入新时代、新生活、新生命、找到新位置,求得新发展。(二)实践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实际感受祖国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感受家乡有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幼儿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

7、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因此,依托彬县丰富的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一方面可以让幼儿在耳闻目睹中亲身了解家乡优秀的地域文化,丰富了教育活动的内容,为幼儿提供尊重、亲近、体验民间文化的机会,从而产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美好情感,而且使民间传统的、优秀的、适宜幼儿教育的内容和材料得以传承到下一代。同时,通过组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程活动促进幼儿、教师、幼儿园的内涵发展,真正构建富有人文精神的幼儿园园本文化特色。因此,本课题研究对开创区域内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积极而重要的引领促进作用。(三)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

8、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民间文化在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尚显缺失,在学前教育领域如何彰显民间文化对学前儿童的影响更属新的课题领域。近年来,彬县在幼儿园园舍设施设备等硬件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园本文化的内涵建设作为幼儿园长远发展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关注。从目前来看,有关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在彬县地区尚是新的课题,在中小学课程研究中,除课程模式、课程内容方面的探讨外,整合师资培训、社会支持系统等的研究项目也十分鲜见,因此本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价值。三、课题的界定在4至6岁幼儿中利用多种方式在幼儿中开展民族民间文化渗透教育活动,通过故事、游戏、情境等方式探索民族民间文化教育的新模式

9、,让幼儿全面了解家乡,热爱家乡。四、课题研究目标1、立足教师熟悉的民间文化,通过行动研究的方法,结合同伴互助,促进教师课程的意识和课程开发的能力,提高课程执行的自主性与主动性,有利于教师更好地落实新课题理念。2、通过幼儿对彬县民间文化的体验与了解,促进个体素质的全面发展。3、丰富现有的幼儿园园本课程,促进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五、课题研究内容1、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内涵、价值的研究。2、彬县民间文化幼儿园课程的结构、模式与途径策略的研究。3、教师开发课程资源的素质要求与培训机制的建设探索。六、课题研究方法1、资料检索法,通过对大量相关研究资料的分析、整理、筛选、归类、提炼,形成相对完善的

10、研究资料包,为本课题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素材。利用彬县信息网、豳州风物、大美豳州等刊物查阅与本课题内容的相关性与接近性的民间民族文化。正确了解课题论文开题的格式必与备知识,为本课题研究提供范式借鉴。2、问卷调查法。通过对彬县部分幼儿园教师和部分家长的调查问卷,了解彬县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分析幼儿园民间文化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策略。3、观察访谈法,通过同质态课程的现场听课、观察与访谈,了解教师参与民间文化课程开发的意义与价值。七、研究步骤本课题基本分三个阶段实施:(一)准备阶段(2014年12月-2015年2月)1、检索文献资料,收集理论素材,设计课题研究框架。2、理性思考相关问题,做

11、好开题报告。3、设计并组织做好问卷调查。(二)实施第一阶段(2015年3月-2015年9月)1、开展课程内容、模式、实施途径的行动研究2、积累园本课程典型个案3、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初期交流活动(三)实施第二阶段(2015年9月-2015年10月)1、进一步开展课题内涵、特点、开发与利用策略的研究。2、开展幼儿园文化建设与内涵发展中期交流活动。3、建立课程开发资源库。4、逐步在本县范围内推广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四)总结阶段(2015年11月)1、形成本课题研究报告。2、结集形成本课题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接受验收。(案例、论文、课题报告)。八、建立课题档案。做好课题的建档工作,保证资料的齐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