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149444 上传时间:2022-10-1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育儿知识】.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理暗示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注:本文经过精心编辑,部分内容来源网络,如有疑议,请联系我们处理。心理暗示,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种最常见的心理现象。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来自外界的心理暗示,会给他们带来很大的影响,使孩子在意志、兴趣等方面发生变化。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给孩子带来对事物的积极的认识和体验,而消极的心理暗示,则很容易使孩子对事物产生自卑、逆反心理。由于孩子的年龄小,可塑性很强,容易接受暗示,而心理暗示又通常是在潜移默化中带来影响的,因此,家长和幼儿园的老师,都要注重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积极暗示改变孩子的认知午餐时间到了,小班的孩子们一边听着轻松的班得瑞音乐,一边愉快地吃着可口的饭菜。

2、而悠悠却皱着眉头,专挑蔬菜吃,诱人的红烧肉圆一口也没吃。老师看到了,就走上前去让悠悠吃肉圆。尽管老师想尽了各种方法,悠悠就是不肯吃。老师喂给她吃的一小口肉圆,也被悠悠吐了出来。为什么悠悠不肯吃肉呢?老师通过与悠悠爸爸妈妈的沟通了解到,悠悠的家人长得都比较胖。全家人对于肉制品自然产生了一种抵触情绪,都很少吃肉。大人们对于肉食的敬而远之,在不知不觉中影响到了悠悠。久而久之,肉竟然成了孩子的眼中钉,渐渐地形成了悠悠现在不吃肉的饮食习惯。老师甚至发现,只要在就餐中提到肉这个字眼,哪怕是鸡肉、鱼肉,悠悠对这样的食物也绝对是拒绝的。片面的饮食结构、挑剔的饮食习惯,最终导致营养不良,悠悠和同龄孩子比起来显得

3、瘦小而单薄。每次的就餐都成为一种负担,而不是一种享受。这让全家人很是着急,却想不出一个好的方法去解决。最后,还是老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在一次午餐中,当老师把茄汁鸡肉和饭端到悠悠面前时,微笑着告诉她:酸酸的小鸡来了!悠悠居然吃得喷喷香。老师一连试了好多天都成功了:红烧牛肉,告诉她这是牛牛菜,百叶包肉,告诉她这是小枕头菜每次都让悠悠吃得很开心。原来,改变一种说法能产生这么大的变化,悠悠由此开始发生着可喜的转变分析心理暗示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它是人或环境以非常自然的方式向个体发出信息,让个体在无意中接受这种信息,从而会出现相应的反应。在生活中,有好多家长忽视了心理暗示在幼儿个性发展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4、现在很多孩子在家吃饭很难,也很挑剔。有的孩子不爱吃肉,有的孩子不爱吃菜,有的什么也不爱吃,就爱吃奶;有的孩子吃饭习惯不好等。其实,初生的婴儿都一样,先天并没有注定谁喜欢什么、讨厌什么。之所以在成长的阶段会出现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的情况,很大程度上与家长的心理暗示有关。很多家长在孩子面前说我不爱吃肉,太腻,我不爱吃这菜,有味道。还有的家长在和别人交谈时,当着孩子的面会说我这孩子只爱吃鱼,我这孩子就是不喜欢吃水果等等这种说法就是暗示孩子:肉不好吃,菜不好吃,我只爱吃鱼,我不爱吃菜。其实,等于教孩子挑食。因此,大人不爱吃没关系,可千万别说出来影响孩子。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在和孩子一起吃饭时,不免

5、夸张一下,比如故意大声说:哇!好香!一家人都争着说这个菜好吃,这个菜有营养。孩子自然会很快产生认同感。由此可见,暗示对孩子起着重大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教育孩子一定要慎言慎行。消极暗示易让孩子自卑逆反滔滔是个调皮的孩子,每天都是由奶奶负责接送。放学时间一到,奶奶一接到滔滔,就把准备好的酸奶、面包塞给他吃,一边牵着孙子的手,一边问这问那:你在幼儿园能吃饱吗?今天有没有小朋友打你?老师有没有批评你?有没有小朋友和你玩?时间长了,奶奶还没问,滔滔就会主动地抱怨起来:今天不高兴,谁谁谁打我了,老师也没有表扬我,上课学的本领太难了分析:离园回家这段时间,是亲子沟通的黄金时间,与孩子进行有效的沟通,既能了解孩

6、子在园的情况,又能增进亲子关系,是一天当中非常难得的亲子时间。但是在沟通方式上,家长一定切记勿用消极的方式去误导孩子,而要采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引导孩子。比如你今天在幼儿园高兴吗?讲一个你今天觉得特别好玩的事儿。今天你们班阳阳来了吗,他的感冒好了吗?你今天帮老师整理图书、收拾玩具了吗?其实,在同孩子和家长的接触中,老师们都发现孩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有问题的习惯和性格,大部分是由直接抚养人的消极暗示造成的。例如,当孩子不愿意和别人打招呼时,家长就会说:这孩子就这样,胆小、害羞。这种解释方式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而且暗示孩子胆小、害羞。有些家长在和别的家长交流时,常常羡慕别人的孩子哪儿都好,反过来马上对

7、自己的孩子说:你就不如这个小朋友。这种消极的暗示很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是要不得的。36岁的学前儿童正处在心理发展和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可塑性强。但由于他们的心理还不成熟,自我调节能力和控制水平都较低,自我意识还处于萌芽状态,极易因环境等不良因素的影响形成不健康的心理和人格特点。因此在幼儿教育中,孩子们会表现出许多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如果能采取良好的心理暗示,那么原本复杂的问题就能轻松地解决。积极的暗示,犹如一阵润物无声的细雨,在潜移默化、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稚嫩的心灵。因此,无论何时何地,作为成人都要将一种积极心态、积极情绪传递给孩子,牵引着孩子朝着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之路前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