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防灾减灾.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51141686 上传时间:2023-02-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开展防灾减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开展防灾减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开展防灾减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开展防灾减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开展防灾减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开展防灾减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开展防灾减灾.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开展防灾减灾 促进粮食增产桂平市农业局(2005年5月28日)桂平市位于广西的东南部,东经10941551102248,北纬225202234804之间。黔江、郁江交汇处,总面积4074.83平方公里,总辖23个镇、7个乡共427个村(街), 2004年末总人口170多万人。桂平市是一个农业大市,2004年耕地总面积103万亩,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0多万亩,是广西重要的优质粮食、油料、原料蔗生产基地。由于桂平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和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常易受到旱涝自然灾害影响,其中高坑受旱缺水农田面积就达10万亩,此外沿江还有17个乡镇13.1万亩的低水位农田较易受到洪水威协,给农业生

2、产带来很大损失,也直接影响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据桂平市50多年来的气象资料,32米以下的洪水平均一年一遇,36米水位的洪水平均二年一遇,这时沿江13万亩低洼早稻将全部受淹,最高洪水水位为1994年达42.8米,损失粮食近1亿公斤。而旱情也是年年发生,造成粮食损失也十分巨大。为了稳定粮食生产,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特别是今年以来,桂平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抓好抗灾农业,农业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下,在自治区农业厅的指导下,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并在全市范围内实施了20万亩粮食防灾减灾综合增产项目,在全市实施旱田改种玉米7万亩(早造实施5万亩,晚造实施2万亩),在沿江17乡

3、镇实施了13万亩低水位农田早稻避涝综合增产技术应用项目等抗灾工作,以确保粮食增产丰收。一、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开展抗旱农业,加快了桂平市粮食生产发展,促进了粮食生产的稳定,为夺取粮食增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据统计,全市春种粮食面积达到了78.36万亩,其中早稻完成59.59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01%;春玉米完成11.2万亩,占计划面积的112%;大豆、红薯等粮食作物也超额完成了上半年的种植任务。当前,各地正在进一步加强粮食生产的管理,搞好病虫害的防治工作,粮食作物长势良好。其中:低水位农田早稻一类禾苗占27.8%,二类禾苗占58.6%,三类禾苗占13.6%,预计13万亩低水位农田将在6月

4、下旬开割,平均亩产将达到405公斤,总产将达到5.3万吨,增产稻谷1.1万吨,增加产值3080多万元,项目区人均增加产值129元。旱田改种春玉米长势也十分喜人,目前项目区正抓紧大培土、施好大喇叭口肥,预计平均亩产将达到410公斤,总产将达到2.05万吨,产值2460万元。二、主要做法和经验(一)领导重视,制订方案。为了进一步抓好抗旱农业,特别是粮食防灾减灾工作,桂平市成立了粮食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由市人民政府古雄莲副市长任组长,并由市政府办、农业局、水利局、气象局、农机局和财政局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协调和加强全市粮食防灾减灾工作。为了进一步落实粮食防灾减灾工作,夺取今年粮食增产,桂平市增

5、强忧患意识,提前计划,制定了防灾减灾应急预案,在资金、物资、技术上做好充分准备,以便灾害一旦出现就立即采取应对措施,把灾害损失降低到最低程度。市农业部门及时制订出了“2005年全市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工作实施方案”送市委、市政府,市政府把20万亩粮食防灾减灾任务与双文明目标挂钩,层层签订责任状,将计划任务落实到各有关乡镇,确保粮食防灾减灾工作和目标任务的完成。(二)加强宣传培训,确保技术到位。“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早在去年冬季开始,桂平市就在搞好宣传发动的基础上,农业部门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培训活动。市农业局认真实践“三个代表”,全面开展“五抓三高三满意”活动,以实际行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

6、组织广大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培训,推广先进实用新技术,全局抽调机关、专业技术站人员三十多人(占全局人员的三分之二),组成13个技术小组,分片下到乡镇开展技术指导工作,重点抓好水稻免耕抛秧、旱田改种玉米技术和低水位早稻避洪综合增产技术。市农业局余伟红局长亲自带领技术小组下到有关乡镇村队农户,常常利用晚上群众空闲时间、农民休息时间,带资料、带药物上门培训,通过播放VCD、现场授课等多种形式,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农民群众踊跃参与。去冬以来,共印发各种技术资料5.1万份,举办各种大小会议及培训班330期,培训4.5万人次,播放录像48场次,现看人数0.85万人次,开设技术专栏71

7、个,发放VCD技术光盘100张。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粮食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一些村屯在用电非常紧缺,白天、晚上常常无电,但群众学技术的热情不减,为了学好技术,配合好农业部门办好培训班,村民们自发组织发电机、电瓶甚至汽车等照明工具发电播放技术专题片VCD光盘,使粮食防灾减灾工作“要我做,变成了我要做”。一些农民看到农业局日夜奋战的下乡科技人员,深情地说“共产党的优良作风又回来了”。市人民政府还在1月份召开了各乡镇主要领导参加的粮食防灾减灾工作会议,3月27日又召开了免耕抛秧现场会,进一步加强领导,促进全市粮食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三)层层建立示范样板,实施样板带动大搞示范、树榜样、抓典型是桂平市今年

8、落实粮食防灾减灾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市分别在西区的蒙圩官桥、东区的石咀黄龙村各建立一个改种玉米和早稻避涝千亩连片示范点。并要求每个易遭受旱涝的乡镇都要一个以上的百亩连片粮食防灾减灾示范样片。并下达明确的指标,要求示范区年亩产粮食800公斤以上,年亩产值达到1000元以上,避灾保证率达到85%以上。据统计,全市共建立粮食防灾减灾示范样板137片(点),示范面积达到1.15万亩。各地在开展示范样板过程中,做到“五结合”:即一是把粮食防灾减灾与发展优质水稻结合起来,全面推广桂小占、油占等一批产量稳定、米质优、抗性好的品种,示范区内,优质水稻占98.5%以上;二是把粮食防灾减灾与推广水稻生态免耕技术

9、结合起来,如石咀镇旺龙村千亩水稻免耕示范片与沿江低水位粮食防灾减灾增产技术相结合,集沿江低水位农田避涝防灾早稻增产综合技术、免耕抛秧高产栽培技术、免耕稻田养鸭高效生态技术、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频振式诱虫灯物理防治技术、“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开发模式”、智能化精准施肥技术等多个示范项目于一处,示范档次高、项目丰富、技术先进,具有较好的示范效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好评。三是把粮食防灾减灾与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发展结合起来,鼓励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在建立好基地的基础上,与基地农户的对接。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鼓励粮食加工企业与从事优质稻生产的农户开展“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一体化经营模式,把农户纳入

10、一体化经营体系之中,发展订单生产,以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市场风险。万德米业公司、桂平粮油贸易总公司等我市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分别与20万亩粮食防灾减灾项目实施的部分乡镇村队农户签订了优质生产和产品收购合同5万多份,开展订单生产。对一些困难农户,公司采取预付资金、种子、肥料,产品收购后再扣除预付款的办法,对全市粮食防灾减工作的开展和优质稻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四是把粮食防灾减灾与开展试验研究结合起来。重点对引进推广新品种、改革耕作制度、优化品种搭配、推广防寒育秧、旱育秧、玉米育苗移栽、地膜覆盖、节水灌溉、病虫害综合防治等综合配套技术进行试验研究,在石咀旺龙示范片开展了水稻免耕抛秧高产栽培、生态振频灯杀

11、虫、智能化精准施肥技术等试验示范研究结合起来。在蒙圩官桥千亩旱田改种玉米示范片,开展了玉米营养盘育苗移栽、地膜覆盖、冬种马铃薯套种玉米、春椒套种玉米等栽培模式的试验,进一步探索农业防灾减灾的新路子,为今后农业生产提供科技支撑。通过示范区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全市实现2005年粮食生产发展目标的实现。官桥村旱田改种玉米千亩示范片1月底前就完成了播种工作。石咀镇旺龙村千亩低水位早稻避洪综合增产技术应用示范片,在2月5日前全部播种完毕,并在3月12日开始抛秧,3月25日完成抛秧,成为了今年广西早稻“第一播”、“第一抛”,免耕抛秧的热闹场景先后被广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播出,有力地推动了全市免耕抛秧工作的

12、开展。五是把粮食防灾减灾与适合桂平市发展的种植模式结合起来。在容易受旱灾的地方,重点推广“玉米玉米冬马铃薯”耕作模式,在沿江低水位地区重点推广“稻稻马铃薯”耕作模式,既保证了全市粮食产量的稳定,又能增加农民收入,群众很受欢迎。(四)部门密切配合,大力增加投入在加强对粮食生产防灾减灾工作的领导的同时,农业、财政、水利、供电、气象、农资、公安、金融等部门密切配合,落实责任,加强部门间的沟通,确保各方面的服务工作及时到位,努力解决防灾减灾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大力筹集经费,全市共筹集37万元用于上半年粮食防灾减灾工作,确保了粮食防灾减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五)抓好关键技术的落实1、选择适宜主推品种,做

13、好种子供应工作。旱田改种玉米重点选用耐旱、高产、优质的品种,如桂单系列桂单22号、桂单26号、桂单30号、正大619、迪卡007等优良品种。沿江避涝种植早稻的,重点选用生育期100-110天的早熟、优质、高产、高抗的品种(组合),如金优463、金优402、金优974、株两优02、优402等杂交稻组合或者选择生育期适宜的早熟常规优质稻。2、适当提早播种,推广育苗移栽、地膜覆盖、旱育秧技术。改种田春玉米适宜在元月下旬至2月初前播种。并在有条件的地方采取育苗移栽或地膜覆盖技术。沿江避涝种植早稻的,宜在2月上旬至中旬(日均温12)抢睛播种育秧,3月上旬至中旬(日均温13)栽插,确保6月20日前收获。普

14、及推广旱育秧,覆盖地膜防寒。3、播前统一灭鼠。采取统一药物、统一配药、统一投药,确保灭鼠效果,保证春播安全。4、水稻免耕田抓好免耕除草剂选用、掌握好施药时间和施药要点、抓好免耕田处理等关键技术,确保除草效果。5、培育壮秧,适时匀抛。针对免耕抛秧立苗慢的特点,从提高秧苗素质抓起,大力推广旱育,使用壮秧剂育秧,并用353孔或434孔大孔塑盘育秧,确保育出粗壮秧,而且在种龄3-4叶即进行抛秧,加快抛秧后立苗速度,有利于禾苗早生快发,达到高产。针对今年干旱缺水的实际情况,抓住时机进行抢抛。对于能抽水的田块,及时抽水浸田、抛秧,对于干旱或水库灌区的田块,抓紧在下雨后或水库放水后畜水浸田抛秧,浸田时间缩短

15、为2-3天,确保了免耕田能按时抛秧。在抛秧密度上掌握在每亩1.8-2.2万苗,保证达到一定的有效穗,为高产打下基础。6、搞好肥水管理和病虫害防治工作,确保成功高产。四、下一步工作打算(一)继续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粮食防灾减灾各项技术措施,确保粮食防灾减灾各项指标的完成。(二)继续抓好示范片建设,特别是石咀旺龙、蒙圩官桥两个千亩示范片,充分发挥示范样板的幅射带动作用,带动全市粮食防灾减灾工作开展。(三)加强技术指导,确保粮食防灾减灾项目区粮食高产稳产。(四)提前做好防汛的各项准备,及时抢收成熟的粮食作物。(五)提前做好规划,做好晚稻种子的准备和冬种马铃薯的调种工作,确保秋粮和冬种马铃薯生产的开展。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