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规律”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51140389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找规律”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找规律”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找规律”教学设计南乐县第一实验小学 郭利红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验证,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排列规律,会根据规律指出下一个物体。2.通过涂色,摆学具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意识。 3.通过找生活中的规律,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教学重点:认识并能找出图形的变化规律。教学难点:发现并创造出有新意的排列规律,培养学生的交流意识和创新意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每生一袋学具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感知规律1.讲故事 从前有座山. 师生其讲要讲到什么时候才完呀?为什么呢?板书:重复出现在这个故事里是哪几句话在重复出现?我们把这几句话,叫一组话,也就是一组一组地

2、。板书:一组一组地2.板书:找规律小结:我们可以把有这样特征的事物叫做有规律。板书:规律这节课就一起来学习怎样找规律。板书:找规律二、探究中发现规律1.出示主题图这是幼儿园小朋友为了庆祝节日,正在举行联欢会呢!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跟同桌说一说吧!谁来说说你的发现?2.总结规律含义以后我们只要发现事物的排列它是一组一组的,而且重复出现,我们就说它的排列有规律。 板书:重复出现三、体验规律 延伸规律 欣赏规律。闯关游戏第一关:摆一摆1.仔细观察老师是怎样摆的?你会接着摆下去吗?请你用学具试着摆一摆。谁来说说你摆的是什么?2.这组图形你会接着摆下去吗?请你摆一摆。谁来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3、3.小结:小朋友真厉害,发现了这组图形不仅在形状上有规律,而且在颜色上也是有规律的。第二关:你会涂吗?1.空白处该涂什么颜色呢?书89页做一做,请你独立完成,看谁涂的又对又快!2.谁来汇报一下你涂的情况。3.接着看,你会涂吗?书92页第二题,看谁先涂完!谁来说说你发现的规律?还有不同的意见吗?4.间休:找朋友 刚才我们听音乐表演,你有什么发现?第三关:创造规律1.用你喜欢的方式创造一组规律,看哪个小组的规律最有创意!2.展示学生的作品,并说说其中的规律。3.其实,我们身边也有很多有规律的事物,你能找到并说说吗?四、总结评价:这节课你开心吗?那你学会什么新知识了?教学反思: “找规律”是数学课程

4、标准中“数与代数”领域的一部分,要求学生能够“发现给定的事物中隐含的简单规律”。 “找规律”是根据新课标理念新增加的学习内容,主要对学生进行数学思维方法的教学。本节课我是用“观察实验猜测推理”的方式进行,教学目的明确,能突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有条理,设计的练习形式多样,较为直观,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收到一定的教学效果。在第一个教学环节“情境导入”设计时,我首先通过“故事引入”的情境导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出孩子大脑中“规律”这部分知识的原有经验,然后揭示揭题。第二个教学环节,我设计的是通过主题图“发现规律”。这一环节,我重在强化训练

5、孩子用较清楚、完整的语言来表述自己发现的规律,并能猜出下一个是什么?接着,我在“体验规律“这一环节设计了闯关游戏“摆一摆、涂一涂、画一画 ”的教学情境。首先, “摆一摆” 创设了开放的教学情境,提供学具给学生,让学生独立思考接下来该怎么摆,既要选择图形又要选择颜色,培养认真观察、动手的能力。其次,“涂一涂”重在让学生会按照规律涂色,还要会说出规律,并能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规律。最后,在“延伸规律“环节我设计了小组合作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规律,使学生在互帮互学的过程中认识到规律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形、声音、动作等,目的在于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并通过欣赏他人作品、比较辨析规律,学生进一步明了怎样才是

6、有规律的排列、谁的规律更有创意。课末以“欣赏生活中的规律美”让这节课在学生不由自主的感叹声中结束,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作为一名低段的数学教师,整堂课的设计和实施也有一些遗憾:1.在学生小组创造规律结束后,应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在实物投影上,更直观,更明了,便于比较,学生听的效果也会更好;2.评价方式不够多样。在学生小组合作结束后,应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自我评价,小组成员间的互相评价,让学生的合作更和谐,更有效。3. 我觉得受40分钟时间和大班型的限制,很多孩子踊跃举手了,面对着一双双挥动的小手,老师我却无法一一满足他们渴望被提问的小小愿望。4.小组讨论的习惯还不是太好。这些不足将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改进。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