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安全舒适.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51139986 上传时间:2024-03-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健康安全舒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健康安全舒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健康安全舒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健康安全舒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健康安全舒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健康安全舒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健康安全舒适.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居住区景观环境设计居住区绿化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居民活动的主要场所,人们现已比较深入地意识到人居环境对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意义,所以居住区景观设计要紧紧围绕满足居民对环境质量的不同需要,要着重考虑安排居民游憩活动设施和提供居民共享的休憩场所等景观要素,使居住区环境设计达到美观、温馨、舒适、健康和节能的目标。居住区景观的设计包括对自然环境的研究和利用,对空间关系的处理和发挥,对道路、水景、路面、照明、公共设施方面的处理等,这些既有功能意义,又涉及到视觉和心理感受。因此,加强居住区绿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必须做好景观设计工作。 健康 安全 舒适设计的宗旨与基本原则1、按照居住区规划的要求。从场地的基本

2、条件、地形地貌、土质水文、气候条件、植物生长状况和市政配套设施等方面进行总体考虑。2、依据住区的规模和建筑形态,从平面和空间两个方面入手,通过合理的用地配置,适宜的景观层次安排,必备的设施配套,达到公共空间与私密空间的优化,达到住区整体意境及风格塑造的和谐。3、规划设计依据城市的交通流向与小区布局确定主次出入口,内部环形的机动车主行道与人行道相对分离,为小区内部提供安静的内部空间,整体布局充分考虑居住者的健康、安全与舒适性。4、居住区景观规划要因地制宜、布局合理、自然活泼、富有创意,结合生态园林要求,以绿为主,以植物造景,达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效果,创造自然、清新、舒适、优美、人

3、与自然高度和谐的高品位、高格调的绿化环境。 光环境1、住区休闲空间争取良好的采光环境,有助于居民的户外活动;夏季考虑足够的荫庇构筑物,以方便居民交往活动; 2、选择硬质、软质材料时需考虑对光的不同反射程度,并用以调节室外居住空间受光面与背光面的不同光线要求;住区设施设计时不采用大面积的金属、玻璃等高反射性材料,减少住区光污染; 3、在满足基本照度要求的前提下,住区室外灯光设计营造舒适、温和、安静、优雅的生活气氛,光线充足的住区利用日光产生的光影变化来形成外部空间的独特景观。通风环境1、住区住宅建筑的排列有利于自然通风,不形成过于封闭的围合空间,疏密有致,通透开敞。2、为调节住区内部通风排浊效果

4、,尽可能扩大绿化种植面积,有利于调节通风量的强弱。 3、户外活动场的设置根据当地不同季节的主导风向,并有意识地通过建筑、植物、景观设计来疏导自然气流。4、住区内的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应达到二级。声环境1、城市住区的白天噪声允许值宜45dB,夜间噪声允许值宜40dB。靠近噪声污染源如城市道路的边界通过设置植物种植、建筑屏障等进行防噪。2、住区环境设计中考虑用优美轻快的背景音乐来增强居住生活的情趣。温、湿度环境1、温度环境:环境景观配置对住区温度会产生较大影响。冬季要从保暖的角度考虑硬质景观设计、夏季要从降温的角度考虑软质景观设计,恰当布置软硬质景观的比例。2、湿度环境:通过植物呼吸作用、绿地灌溉使住

5、区的相对湿度保持在30-60。 嗅觉环境1、住区内部应引进芬香类植物,排斥散发异味、臭味和引起过敏、感冒的植物。2、必须避免废异物对环境造成的不良影响,应在住区内设置垃圾收集装置,推广垃圾无毒处理方式,防止垃圾及卫生设备气味的排放。建筑环境建筑设计考虑建筑空间组合、建筑造型等与整体景观环境的整合,并通过建筑自身形体的高低组合变化和与住区内、外环境的结合,塑造具有个性特征和可识别性的住区整体景观。景观设计以景观来塑造人的交往空间形态,突出了“场所景观”的设计原则,具有概念明确,简练实用的特点。因此小区景观设计抛弃以往华而不实、中看不中用的设计风格,更加重视使用者的使用体验,突出强调实用性,乔木是

6、种植设计的主角,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将地面的空间让出给居民晨练、博奕、纳凉绿化种植景观道路交叉口处种植树木时,留出非植树区,以保证行车安全视距,在该视野范围内不栽植高于1米的植物,而且不得妨碍交叉口路灯的照明,为交通安全创造良好条件。植物配置1植物配置的原则(1)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本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2)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人工配置的植物群落自然和谐。(3)植物品种的选择要在统一的基调上力求丰富多样。(4)注重种植位置的选

7、择,以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2适用居住区种植的植物分为六类: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植物、花卉及竹类。3植物配置按形式分为规则式和自由式。 4植物组合的空间效果:植物作为三维空间的实体,以各种方式交互形成多种空间效果,植物的高度和密度影响空间的塑造。宅旁绿化1宅旁绿地贴近居民,特别具有通达性和实用观赏性。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不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2宅旁绿地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适量硬质铺地,并配植耐践踏的草坪。荫影区宜种植耐荫植物。隔离绿化1居住区道路两侧应

8、栽种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以减少交通造成的尘土、噪音及有害气体,有利于沿街住宅室内保持安静和卫生。行道树选择枝冠水平伸展的乔木,起到遮阳降温作用。2公共建筑与住宅之间应设置隔离绿地,多用乔木和灌木构成浓密的绿色屏障,以保持居住区的安静,居住区内的垃圾站、锅炉房、变电站、变电箱等欠美观地区可用灌木或乔木加以隐蔽。停车场绿化车场的绿化景观可分为:周界绿化、车位间绿化和地面绿化及铺装。场所景观健身运动场:分散在住区,居民就近使用又不扰民,不允许有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穿越运动场地。运动区应保证有良好的日照和通风,地面选用平整防滑适于运动的铺装材料,同时满足易清洗、耐磨、耐腐蚀的要求。室外健身器材要考虑老年

9、人的使用特点,要采取防跌倒措施。休息区布置在运动区周围,供健身运动的居民休息和存放物品。休息区种植遮阳乔木,并设置适量的座椅。休闲广场休闲广场应设于住区的中心区,面积应根据住区规模和规划设计要求确定,形式宜结合地方特色和建筑风格考虑。广场上应保证大部分面积有日照和遮风条件。 广场周边种植适量庭荫树和休息座椅,为居民提供休息、活动、交往的设施,在不干扰邻近居民休息的前提下保证适度的灯光照度。广场铺装以硬质材料为主,形式及色彩搭配具有一定的图案感,采用防滑的石材、地砖、等。广场出入口符合无障碍设计要求。儿童游乐场周围不种植遮挡视线的树木,保持较好的可通视性,便于成人对儿童进行目光监护。儿童游乐场设

10、施的选择能吸引和调动儿童参与游戏的热情,兼顾实用性与美观。色彩可鲜艳但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游戏器械选择和设计应尺度适宜,避免儿童被器械划伤或从高处跌落,可设置保护栏、柔软地垫、警示牌等。居住区中心附近为儿童提供饮用水和游戏水,便于儿童饮用、冲洗和进行筑沙游戏等。儿童游乐设施设计要点便民设施居住区便民设施包括有音响设施、自行车架、饮水器、垃圾容器、座椅(具),以及书报亭、公用电话、邮政信报箱等。在居住区内,将多种便民设施组合为一个较大单体,以节省户外空间和增强场所的视景特征。自行车架自行车在露天场所停放,应划分出专用场地并安装车架。自行车架分为槽式单元支架、管状支架和装饰性单元支架,占地紧张的时

11、候可采用双层自行车架,自行车架尺寸按下列尺寸制作。垃圾容器(1)垃圾容器设在道路两侧和居住单元出入口附近的位置,其外观色彩及标志符合垃圾分类收集的要求。(2)垃圾容器分为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普通垃圾箱的规格为高60-80cm,宽50-60cm。放置在公共广场的较大,高90cm左右,直径不超过75cm。(3)垃圾容器应选择美观与功能兼备、并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产品,要求坚固耐用,不易倾倒。一般可采用不锈钢、木材、石材、混凝土、GRC、陶瓷材料制作。座椅(具)(1)座椅(具)是住区内提供人们休闲的不可缺少的设施,同时也可作为重要的装点景观进行设计。应结合环境规划来考虑座椅的造型和色彩,力争简洁适用。

12、(2)室外座椅(具)的设计应满足人体舒适度要求,普通座面高38-40cm,座面宽40-45cm,标准长度:单人椅60cm左右,双人椅120cm左右,3人椅180cm左右,靠背座椅的靠背倾角为100-110为宜。(3)座椅(具)材料多为木材、石材,应优先采用触感好的木材,木材应作防腐处理,座椅转角处应作磨边倒角处理。 信息标志 居住区信息标志分为4类:名称标志、环境标志、指示标志、警示标志。标志的色彩、造型设计充分考虑建筑、景观环境以及自身功能的需要。标志的用材应经久耐用,不易破损,方便维修。居住区主要标志项目表浇灌水方式(1)对面积较小的绿化种植区和行道树使用人工洒水灌溉。(2)对面积较大的绿

13、化种植区通常使用移动式喷灌系统和固定喷灌系统。庇护性景观庇护性景观构筑物是住区中重要的交往空间,是居民户外活动的集散点,既有开放性,又有遮蔽性。主要包括亭、廊、棚架等。具有引导人流,引导视线,连接景观节点和供人休息的功能,其造型和长度也形成了自身有韵律感的连续景观效果。廊与景墙、花墙相结合增加了观赏价值和文化内涵。照明景观居住区室外景观照明的目的主要有4个方面:(1)增强对物体的辨别性;(2)提高夜间出行的安全度;(3)保证居民晚间活动的正常开展;(4)营造环境氛围。照明作为景观素材进行设计,既要符合夜间使用功能,又要考虑白天的造景效果,必须设计或选择造型优美别致的灯具,使之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