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39003 上传时间:2024-01-1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三年级语文教学设计 曹刿论战教学设计 学校:中山市古镇学校 姓名:胡传树一、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1)积累词语:安、专、加、孚、狱、徧、克、驰、盈、竭 (2)会翻译重点句子:“何以战?”“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等。 2能力目标 (1)能通过言行描写评析人物性格。(2)赏析详略得当的写法。(3)品味简洁的语言。 3情感目标:理解“取信于民”的政治主张,感受曹刿忠勇爱国的情操。二、学习建议 1自主学习:充分预习课文,完成相关任务;收集相关资料,了解左传和课文的写作背景;注重课后复习巩固,争取背诵全文或重点句段。2合

2、作学习:积极参与课堂研讨,与同学和老师合作,解决疑难;三、自主学习: (一)简介左传: (二)了解本文的时代背景:(了解战争性质等)课文谈论的这次战争发生的时间是春秋初期,交战双方是强大的齐国和弱小的鲁国。交战地点是鲁国的长勺,所以史称长勺之战。发生战争的原因是齐襄公时,政令无常,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和公子纠分别逃到莒国和鲁国避难。后来齐襄公被公孙无知所杀,住在莒国的公子小白抢先回到齐国夺得王位,称为齐桓公。后来鲁国也送公子纠回齐国争夺王位,结果被齐桓公打败,齐桓公逼鲁庄公杀掉公子纠。鲁庄公十年(前684年)齐桓公又借口鲁国曾经帮助公子纠与他争夺齐国君位,再次举兵攻鲁,两军战于鲁国长勺,结果弱小的

3、鲁国战胜了入侵的强大的齐国。 (三)解释重点词语,翻译全文:1十年春,齐师( )伐( )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2其乡人曰:“肉食者 谋之,又何间 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 )( )( )( ) ( ) ( ) 3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 从也。”( ) ( )( )( ) ( )( ) 4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 必以 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 福也。”( ) ( )( )( )( )( ) 5公曰:“小大之狱( ),虽( )不能察,必 以 ( )情( )。” 6对曰:“忠之 属也。 可以一战。战则请

4、 从。”( )( )( )( )( ) 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 )( ) ( ) 8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 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 ( ) ( ) ( ) 9既 克,公问其 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 作气, 再而衰,三而竭。( )( )( )( ) ( )( )( ) ( ) 10彼竭我盈, 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 焉;( )( )( )( )( )( ) 1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故( )逐( )之。” 四、合作学习:(做好课堂研讨准备)(一)整体感知1请先分别用两个或四个

5、字概括每段的主要内容,然后用一句话概括全文内容。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全文内容概括: 2文章主要写了两个人物:曹刿和鲁庄公,他们分别是什么样的人?请依据文中描写分析。曹 刿: 鲁庄公: 3你从本文中领悟到什么道理?请简要概述。 (二)深入探究:(选择观点(辩方),做好准备,参加辩论)辩论一:对于鲁庄公人们一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种认为他目光短浅,愚蠢无谋,曹刿所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指的就是他;一种认为他有智有谋,长勺之战大败齐军,作为主帅功不可没。双方观点争论不休。如果开展一场小辩论赛,正方观点为:鲁庄公有谋有智,反方观点是:鲁庄公无谋无智。你准备参加哪一方?请做好准备:我参加 方,我的观点是: 。我的理由(依据)是: 辩论二:课文刻画了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谁是主要人物?你更喜欢谁?有什么理由?正方观点:主要人物是曹刿,我喜欢曹刿。反方观点:主要人物是鲁庄公,我喜欢鲁庄公。你准备参加哪一方?请做好准备:我参加 方,我的观点是: 。我的理由(依据)是: (三)阅读欣赏:(至少做一道题)1读了本文,我最欣赏文中 特点,简析: 2我还欣赏文中 特点,简析: 五、探究质疑:我最希望老师帮我解答或我自己还要探究的问题是: 六、巩固提高1给句中加点词语注音、释义:(1)又何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