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51138970 上传时间:2023-04-23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4.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3高考生物一轮复习第1章演练.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关于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所有细胞都必须借助显微镜方可观察到B所有细胞的形态、功能都类似C新生婴儿与成年人相比,主要差异表现在细胞体积大小不同D大象细胞的体积不比蚂蚁细胞的大解析:选D。多数细胞体积很小,需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但也有些细胞可用放大镜观察(如西红柿果肉细胞),甚至有些细胞可用肉眼观察,如鸵鸟的卵细胞;不同细胞其形态、功能各不相同;新生婴儿与成年人相比,主要差异不在于细胞体积而在于细胞数量;大象与蚂蚁相比,其细胞体积差异不大,主要差异在于细胞数量。2下列关于细胞与生命活动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履虫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B病毒的生命活动可以离开细胞C细胞内的生物大分子没有生命

2、D单细胞生物的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解析:选B。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单细胞生物(如草履虫)仅一个细胞就能完成各种生命活动;多细胞生物依赖于各种分化的细胞密切合作,共同完成一系列复杂的生命活动;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它的生命活动离不开宿主细胞。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3下列生物中,不具有细胞结构的是()A酵母菌 BSARS病毒C蓝藻 D大肠杆菌解析:选B。本题考查大家对病毒的初步认识和对日常生活中新事物的认知程度。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4关于细胞与细胞学说,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罗伯特胡克用原始显微镜观察从软木塞上切下的薄片,发现软木片由许多小室构成,但他所

3、看到的仅是死细胞的壁B通过细胞学说,可统一花草树木与鸟兽虫鱼C魏尔肖先提出细胞必定来自细胞,然后,施莱登与施旺先后提出动植物均由细胞产生D细胞学说的建立可使人们将千变万化的动植物界统一起来解析:选C。施莱登与施旺先提出细胞学说中的“动植物均由细胞组成”,然后才是魏尔肖提出“细胞只能来自其他细胞”。5下面哪种组织中的细胞呈梭形()A植物保护组织 B人体神经组织C人体肌肉组织 D植物分生组织答案:C6(2011年华师一附中高一检测)下列有关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透射电子显微镜的成像原理和光学显微镜基本相同B光学显微镜借助于可见光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C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

4、察的物体放大D最精确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达2000倍解析:选D。光学显微镜成像原理是借助于可见光,让被观察的物像通过物镜到达目镜,物像被两次放大,最终形成一个倒立的放大虚像。由于可见光的波长是380 760 nm,因此再好的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也只有1500倍。电子显微镜借助于电子流将被观察的物体放大。由于在高电压下电子流波长很短。故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万乃至上百万倍。7下面不属于分子细胞学水平的研究内容是()A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的结构特点B线粒体的形态特点C细胞核内DNA分子的合成过程D细胞内核糖体的组成成分解析:选B。ACD三项均是从分子水平对细胞进行研究,而B则是从形态学

5、的角度研究细胞,故B符合题意。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B蓝藻细胞的染色体在显微镜下能看到C细胞学说阐明了一切动植物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D噬菌体能利用细菌的核糖体和内质网合成自身的蛋白质解析:选C。细胞学说由19世纪的施莱登和施旺共同创立,他们研究的对象分别是植物和动物,故C是正确的。2据细胞学说的内容,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病毒无细胞结构,因此病毒不属于生物B高等动物的功能单位是细胞C高等植物的结构单位是细胞D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绝大多数生物,如动物和植物等,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它们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只有病毒是没有细胞结构的,但它也有繁

6、殖等生命活动现象,也属于生物。3下列有关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A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学说的主要提出者B细胞是构成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C有许多科学家对细胞学说的发展作出了贡献D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多样性和统一性解析:选C。细胞学说有一个创立和发展,完善的过程。自施莱登和施旺创立了细胞学说之后,又有魏尔肖等科学家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将细胞学说的含义加以深化和丰富,故C项正确。4恩格斯把细胞学说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下面关于细胞学说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A使生物界有机结构的多样性因细胞这一共同特征而统一起来B证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新缘关系C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

7、论一样奠定了生物学的基础,推动了生物科学的发展D为达尔文进化论和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奠定了生物学基础解析:选D。细胞学说把动物和植物统一到均由细胞构成这一基础之上,使人们看到了生物界的共性和统一性,也说明了生物之间存在着亲缘关系,将生命科学的研究引领到细胞水平。A、B、C三项均是对细胞学说意义的陈述,D项不符合科学史实。5下列有关细胞研究的叙述错误的是()A随着罗伯特胡克的显微图谱的问世,人们提出了原生质论B实验细胞学创立于19世纪80年代C随着电子显微镜的发明,细胞学发展到了亚显微水平D在电子显微镜下人们可以看到高尔基体基本形态结构解析:选A。罗伯特胡克的显微图谱于17世纪问世,描述的细胞是植

8、物的死细胞,而原生质论创立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初,描述的细胞是完整的活细胞,故A是错误的。6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所有动物和植物都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A BC D解析:选D。细胞学说指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的单位,也就是说细胞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学说使细胞及其功能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定义,对现代生物科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恩格斯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7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细胞时,正确的操作顺序应是()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

9、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调节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将要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ABC D解析:选B。高倍显微镜使用时,首先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调节反光镜,左眼注视目镜,使视野明亮;然后把装片放在载物台上,使标本位于通光孔的中央;接着眼睛从侧面注视物镜,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下降至离标本0.5 cm处;再用左眼注视目镜,同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直到看见物像;再用细准焦螺旋调节,使视野中的物像清晰;将要

10、观察的物像移动到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细准焦螺旋,直到物像清晰。8根据如图显微结构回答:(1)绿眼虫和变形虫都是由_构成的_生物,由此也可以说明_是生物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2)二者都可以通过细胞分裂的方式直接进行_,由此也可以说明生物的生命活动离不开_。答案:(1)细胞单细胞细胞(2)繁殖细胞9(2011年北师大实验中学高一检测)显微镜是生物学科中最为重要的观察工具之一,下面是关于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几个问题:(1)在低倍镜下寻找到需观察的细胞后,若要进一步放大观察,则操作的主要程序为:把_移到_。_。_至物像清晰。(2)下图1是在使用目镜为10,物镜也为10的显

11、微镜下观察蛙的皮肤上皮细胞时的视野,下图2是更换物镜后的视野,则更换的物镜应为_(放大倍数)。(3)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逆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4)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时,一般需经染色才能较清楚地观察到,若无染色剂,应怎样调节显微镜也可较清楚地观察到口腔上皮细胞?_。解析:(1)由低倍镜换为高倍镜进行观察的主要程序是:先把要观察的物体移至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至物像清晰。(2)显微镜放大的倍数是指长度或宽度的变化,视野的直径由8个细胞组成,放大后只看到中间的2个细胞,即放大了4倍,所以更换的物镜应为40。(3)显微镜下细胞质的流动方向是逆时针,根据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倒像,可推知实际的流动方向仍为逆时针。(4)颜色浅的标本在显微镜下一般不易观察清楚,需经染色,若无染色剂可调节光圈(或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这样也可以较清楚地观察到物像。答案:(1)要放大观察的物体视野中央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节细准焦螺旋(2)40(3)逆时针(4)缩小光圈(或调节反光镜)降低视野的亮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