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学校自主开发与实施 的必修课程。包括劳动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 服务与社会实践等四部分内容。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以落实科学发展观,全 面实施素质教育,贯彻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精神为指导,以建设具有鲜明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文化,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及良好的个性品质为目标, 以形成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资源充足的课程体系和培养专兼职相结 合的具有专业素养的课程教师队伍为重点,规范课程实施与管理,全 面落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要求
2、。我校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努力遵循以下基本原则:实践性原则: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要特别关注实践过程的充分程度、 丰富程度、深刻程度,学生的亲身体验和主观感受应成为学习的重要 方法和途径。综合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所面对的是完整的生活世界, 是各学段学生文化课学习与非智力品质发展的综合表现与应用,应切 合该学段学生综合发展水平。同时,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强调其主题性, 主题的确定应充分考虑时代性、生活性、真实性。开放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是一个开放的课程领域,其课程目标、 课程内容、活动方式等都具有开放性。它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需要,应在活动方式的选择和课程资源的
3、 开发上充分体现开放性。发展性原则: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与学习方式立足于学生独 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综合实践实施应根据学生活动主体意 识与能力的发展程度,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注重发挥学生的自主 性。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发展的主体。二、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标任务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目标是:通过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与社 会的联系,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 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间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 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小学3-6年级的学生认识发展上呈现出具体性和形象性,社会 性发展上具有协调性
4、、开放性和可塑性等特点。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践 活动,可以以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为主,以学生直接感受生活周围的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为主,并逐步增加对学生学习内容和活动方式的 选择机会。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发展探究问题的初步 能力,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初步的社会 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小学3-6年级的学段目标:1、了解周围的社会环境,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养成初步的 服务社会的意识和对社会责任的态度;2、了解基本的生活技能,形成生活自理的习惯,养成勤奋、积 极的生活态度;3、发展人际交往,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养成合作的品质,融入 集体;4、保持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实事求是的正确态 度,初步了解科学的基本方法,发展探索问题的初步能力;5、亲近周围的自然环境,热爱自然,初步形成自觉保护自然环 境的意识和能力。三、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措施及要求(一)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管理学校要建立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校长任组长,明确职责、健 全管理制度、并以必要的经费为保障,要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行统 筹规划、总体设计,在师资配备、资源统筹、课程实施、目标落实等 方面严格管理。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