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51138100 上传时间:2023-12-1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01.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2014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与德育工作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教育心理学】第一章绪论1.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形中的学与教2.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学习的基本理论;各各种类的学习;学习的迁徙、保持、忘记;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因素;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丈量、评定。3. 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课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课经验;供应了学校教育、教课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

2、 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月,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始创期间(1903年20世纪20年月):主若是桑代克理论据有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少儿心理学;过渡期间(20世纪30年月50年月):系统愈来愈宠杂,但无真实打破;发展期间(20世纪50年月80年月):发展明显,出现了几个有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色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威望;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语言学习”的理论;安德森:现代行为主

3、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向: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认贴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感情、动作技术等方面的一致;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6. 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一定拥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实性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检查法:经过其余相关资料,间接认识被试者的心理活动;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获得的明显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解析总结;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质状况下,依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更改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实

4、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依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更改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控的研究方法。第二章现代心理学的教育观第一节对学校教育的心理学认识一、教育与学校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一定从促使个体心剪发展下手。广义的教育是指有系统地影响人的心剪发展的全部方面。学校教育特指在课堂情形中主要经过上课完成的教育。二、学校教育对学生个体发展影响:学校教育过程的中心或实质就是塑造或改变学生的个体经验组织或认知构造。影响学生个体的社会化;个体的社会化:指个体逐渐接受必定社会或集体所要求的知识经验、行为规范、价值观系统以及适

5、应社会能力的过程。影响学生个体心理的发展:现代教育的两条基本发展趋向:终生教育;自我教育三、教课与课:什么是教课:指祈求引诱学习的一种活动系统或工作制度。什么是课:是教课的基本单位,指在一准时间内,教师和学生相互作用达到教育目的。它包含三个因素:一段时间、教师和学生、师生相互作用。有效教课的指标:清楚而明确的组织教材;清楚的论述学习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和安排合适的学习活动;学生从事创立性的活动;师生均有方向感;有令人快乐的氛围;有对工作的严肃认真感;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相互尊敬;个别学生获取照料。第二节学生和教师一、学生集体心理特色:学生及学生集体:1.正式的学生集体:指依据上司正式文件或学校内部

6、规定而建立的各种学生集体组织;学生班集体拥有育人的目的性;组织的指令性;成员发展的周边性;活动的整体性和独立性相联合;伙伴关系的相同性;教师的影响性。优秀学生班集体的形成过程:组建、形核、形成、发展。2. 非正式的学生集体:指既没有正式规定建立,也无需同意,由相关学生自觉组合而成的学生集体。非正式学生集体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空间因素、近似性因素、需要的互补性、仪表;非正式学生集体的种类:正面型、悲观型、中间型、破坏型;非正式学生集体的特色:集体内部的一致性、感情的依赖性、有较突出的领袖人。如何认识非正式学生集体:莫雷若的社会丈量法:填写检查表(问卷);依据检查结果制出矩阵表;依据矩阵表绘制网络

7、图。如何对待和办理学生非正式集体:认可,认识,研究它,因势利导,正确办理,指引其发挥踊跃作用,限制和除掉其悲观作用,防范出现破坏性结果。利用非正式学生集体特色增强正式学生集体素质;精心做好悲观的非正式集体成员,特别是领袖的工作,以限制其悲观作用,争取转变为踊跃作用;对破坏性团伙,果断打开。二、教师心理:教师角色:角色是社会生活中所常常进行的那些典型行为的归纳。教师角色:教员;学生模拟的模范;课堂管理者;做事员;团队活动领导者;公共关系人员;学习与学习者;社会意理工作者和临床心理学家;父亲母亲;威望人物。教师对学生的期望作用:美国,罗森塔尔和贾可布森课堂中的皮格马利翁罗森塔尔效应或皮格马利翁效应

8、:教师对学生的希望可以起一种耳濡目染的作用,从而有助于学生的进步。教师管教课生的误区:对学生言行的要求不妥;以大批繁琐的重复或无效的活动取代有效的学习;过高估价奖励和处罚的作用;缺乏办理问题行为的技巧;课堂上的”讲台效应”:课堂上,台登台下师生虽处相同的客观情形,但其心理感觉却各不相同,如台上老师审视学生,自己其实不感觉在成心盯着听讲者,但每位听讲者可能感觉老师在特地看自己。教师角色的心理特色:热爱学生,希望学生健康成长;意志坚定,善于支配感情;学习兴趣浓厚,提高自己的梦想激烈;思想灵巧,注意客观解析;观察敏锐,善于认识学生。合格教师的心理质量:1. 教师应具备的能力:课堂教课能力;组织班集体

9、能力;认识或研究学生及进专家长工作能力。2. 表此刻感情、意志及其余方面的能力:忠诚教育事业,稳固的专业气质;稳固的情绪,优秀的师生和同事关系;要有耐心和信心;乐观、开朗的信格;公正不自私。优秀教师的质量和技术:优秀的课堂教课行为;理解学生。(虚心、敏感性、移情作用、客观性);与学生的有效交际;理解自己。学生心目中的教师:理想的;最不欢迎的:教师教课中的不良习惯:课堂师生交往的心理学策略与技巧:1. 课堂师生交往的性质和特色:是一种正式交往;是一种代际交往;是一对多式交往;2. 建立优秀师生关系的心理学原则:不要把教师的需要理解为学生的需要,不要把教师的忧愁和不良情绪转移给学生,防范对学生的成

10、见;创立安全而暖和的课堂氛围;正常的师生关系要有分寸,应以公认的渠道为限。3. 课堂师生正常交往的教师条件。4. 课堂的促使师生交流的技巧。5. 课堂交往阻碍:课堂语言阻碍;课堂交往中的心理阻碍;角色地位阻碍;交往技术阻碍;课堂构造阻碍;教育心理学资料: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解析第三章教育目标和教师发展的心理学解析第一节教育的目标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是教育的最后目标:现代学校教育应支持的广泛价值观:认可与社会相联合的人权;重视社会公正和民主参加决策及国家事务的管理;对文化差异和文化多元性持理解和宽容态度;关怀他人;团结互助精神;事业心;创立性;尊敬男女相同;对环境保护

11、和可连续发展要有责任感。学习的四个层面:自尊;生活技术培训;学会如何学习;具备特别的学术能力、体能和艺术能力。学习的三重目的:学习技术和相关特定科目的知识;培养综合看法技术;培养个人技术和态度。以学生全面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目标的三个基本支柱: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计。二、布鲁纳的教育目标观:鼓舞学生发现自己的猜想的价值和改进的可能性;发展学生运用”思想”解答问题的信心;培养学生的自我推动力,指引学生独自运用各种题材;培养”经济地使用思想”。发展理智上的忠诚。第二节教师发展的方向一、教师的责任:现代社会发展对教师提出的要求:1. 对师德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有事业心、责任心、进步心)。2. 对教

12、师的能力和作风提出了崭新的富裕时代色彩的要求。(要有参加意识、竞争意识、民想法识、尊贵的情操、丰富的想像力)。二、将来学校中的师生关系:1. 教师更多的是作一名导游和顾问;2.并不是所有教育都在学校中进行。三、教师发展的专业化和人性化方向:专业化:不仅要胜任所担当的教课工作,拥有相关学科的较高专业涵养和能力,更能知道如何认识、关怀和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和协调各种主客观条件,以创建合适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有利环境。(即专业能力)。教师应依照符合其职业的道德准则和职业行为规范,在思想和行为上作学生模范(即职业道德)。人性化:立足全面育人的需求,形成更具人情味的新人道主义态度。(珍爱、关怀、体谅)。第三节教

13、课目标的心理学理论和方法一、相关看法和背景:,教课过程:指经过师生相互作用,使学习者的行为朝着教课目标规定的方向,产生长远的变化的过程。教育目标群系统: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对学习者经过教课此后将能作什么的一种明确的、详尽的表述(也称行为目标)。泰勒,此刻学习(或行为)目标之父。二、教课目标的心理功能:启动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激励作用=效价希望;聚合功能三、教课目标的选择标准:价值性标准:指目标关于需要满足的意义;可能性标准;低耗性标准;丰富性标准;就高性标准。四、编写教课目标的基本要求:马杰,1962年,程序教课目标的编写提出学习目标三因素:说明详尽的行为;(做什么)。说明生产上述行为的条件;(怎么做)。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做得如何)。改进的学习目标描述:(A,B,C,D模式学习目标)。明确教课对象;(Audience)。经过学习后,学习者应能做什么,即行为;(Behaviour)。上述行为在什么条件下产生,即条件;(Conditions)。规定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Degree)五、教课目标的详尽编写方法:对象与行为描述:行为的描述应拥有可观察特色;描述行为的基本方法是使用动宾构造短语。条件的表述:条件是指学习者表现为当时所处的环境等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