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37987 上传时间:2023-09-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说课标全等三角形.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说课标,说教材八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洛滨中学 卢先红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标说教材的内容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第十一章 全等三角形。,我将从说目标,说教材,说建议三个方面加以说明。一、 说目标:1、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a、获得“四基”: 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b、增强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c、培养科学态度: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

2、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科学态度。 2、第三学段的目标:A、知识技能:1、经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2、经历探究物体与图形的形状、大小、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掌握空间与图形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经历提出问题、收集和处理数据、作出决策和预测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B、数学思考: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发展抽象思维。丰富对现实空间及图形的认识,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

3、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C、问题解决:能综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D、情感与态度: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与求知欲。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性和创造性;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上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一个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其中,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与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同时,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以有利于其他目标的实现为前提。3、 内容标准: 分为:了解 掌握 探索 应用理解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能识别全等三角形中的对应元素。理解证明的基本过程了解

4、角平分线的性质 探索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斜边、直角边”定理。掌握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证明并解决实际问题; 能用尺规完成以下基本作图: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一个角的平分线掌握综合法证明的格式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判定证明定理:AAS证明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 并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进行证明利用三角形全等进行证明并解决实际问题; 二 说教材:编写意图 : 本单元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和理念,创设了“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图形,认识形状、大小相同的图形,从中发现几何图形的基本特征

5、,从而更好地“把握图形”。引入新课教学。 加大了探索交流的空间 教材设置了4个思考、8个探究、5个讨论等栏目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激发学生进行思考,促进合作交流。 循序渐进 训练推理 新的教材着眼于推理能力的培养,从说点理说理简单推理符号表示推理等不同层次分阶段安排,在本章中开始正式出现“证明”,循序渐进地让学生从说理过渡推理证明,精练准确地表达推理过程。编写特点:(1)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具体说三角形全等判定的推理中遵循了动手作图剪切重叠直观得出结论的过程。体现了认知规律从感性到理性的上升,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能有所知、有所疑,质疑是学生进步的源泉,

6、也是我校推行的五步教学法的关键一步。(2)改进教科书的呈现方式,注重联系实际。使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与生活,在同一节课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体例安排 分为章前 正文 章末 章前 分为章前图和引言,这是为学生预习新课,教师导入新课做准备; 正文 正文分为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等栏目,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和思维发展;小贴士和云朵是正文内容的背景知识,有利于理解正文的问题; 章末 分为选学栏目、数学活动、小结和习题、复习题。 本章安排有“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信息技术应用”等丰富多彩的选学内容,这些内容与必学内容相得益彰,是教科书中相关内容的拓展与延伸,实时使用这些

7、材料,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加深他们对相关内容的认识。数学活动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学生通过动手操作,主动思考的“做数学”过程,使数学知识生活化;小结分为知识结构图,回顾与思考;习题分为练习题、习题和复习题,习题的设计按照功能设置了“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广探索”三个层次,成为学生学习正文内容的自然延续 立体整合: 本章在数学领域的地位与作用 整个初中数学分为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三角形是图形与几何领域中的一块,而全等三角形是三角形专题里的一个分支,它既是之前学习的线段、角、相交线、平行线以及三角形的有关知识的延续,又为后面四边形、相似形、圆等知

8、识的学习起着延续导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角形通过平移、翻折、旋转可以得到全等三角形;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可以证明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一些性质;四边形和圆的重要定理垂径定理就可以由全等三角形证明出来;相似三角形是相似比为1的全等三角形,相似三角形是学习锐角三角函数的基础,也与一次函数的学习有着不可或缺的联系; 横向拓展 教材在十二章安排了轴对称、等腰三角形 八下第十八章勾股定理 第十九章四边形 二十三章 旋转 二十四章 园 相似三角形,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提高学生洞察和论证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推理能力。本章知识结构:全等三角形

9、一章一共四大块内容:全等三角形、三角形全等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数学活动。全等三角形中包括概念、性质;判定包括任意三角形的四种方法 以及直角三角形特有的HL ;角平分线包括性质与判定;数学活动重在知识的应用。三、说建议 教学建议 说教法 承上启下,注重基础 以本章出现的8个探究为例画图、实验或前面得出的结论证明探究1、2、3、5是利用画图,探究4是实验,探究6是利用前面的判定方法,探究7是综合前面的方法.从安排上看出,是承上启下,层层深入的. 得出全等的判定方法 关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 本章中全等三角形判定方法的探索过程,是一个可以很好地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教师要特

10、别注意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可以充分利用数学活动中测试旗杆的高度等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减缓坡度,循序渐进 开始阶段,证明的方向明确,过程简单,书写容易规范化。这一阶段要求学生体会例题的证明思路及格式,然后再逐步增加题目的复杂程度,小步前进,每一步都为下一步作准备,下一步又注意复习前一步训练的内容。通过精心选择全等三角形的证明问题,减缓学生学习几何证明的坡度。 突破难点,明确要求 本章的难点就是推理的过程和符号语言的规范使用,在不同的阶段,安排不同的练习内容,突出一个重点,每个阶段都提出明确要求,便于学生掌握。比如在第二节的教学中,课本先安排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然后安排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

11、,证明两条线段或两个角相等的问题,从而熟悉证明的步骤和方法。在此之后安排的问题还会涉及以前学过的平行线等内容,重点培养学生会分析思路,会根据需要选择有关的结论去证明。 注重分析思路,渗透数学思想,培养思维能力 本节的数学思想1.分析法 :用于揭示解题的思考过程;2.综合法:用综合法证题,可使书写简单清晰。 3.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思想是把数学对象所可能出现的情况,不重复、无遗漏地一一加以分类讨论。证明“全等三角形对应边上的高相等” ,就需分三种情况来证明,这是一种分类讨论的思想。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以上方法的灵活应用。善于总结技术口决和基本图形全等证明不容易,三组元素要齐备要想证明变简单,尽量

12、找出相等边还差条件不用急,利用等角来补齐公共边角对顶角,直接应用不用说两边一角要正确,须是两边和夹角利用边角证全等,反之全等证ABCBAC边角ABACBABACBACBBCA BACBCAABC BABACBC 这些图形可以让学生拿一对全等三角形去拼去玩,在玩中发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感觉数学挺好学慢慢地喜欢数学。下面是我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尝试片断,我自己认为“教师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我们应该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课本的习题进行挖掘整理,把学生从题海战中解放出来,让他们轻松快乐的学习,相信我们的学生定能自主学习、提出疑问、总结规律、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学法建议 1、看听

13、结合,手脑结合,形成表象。看教师演示,听教师讲解,形成表象。充分使用学具,动手操作体会全等三角形; 2、要注意突破几何语言关。图形语言、符号语言、文字语言的结合训练,要将概念符号化,要进行文字语言和符号语言互译、互释的练习;(27页互换) 3、结合实例,多观察、多想象、多交流; 4、关注图形变化,进行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的练习,要勇于猜想,积极思考,善于总结规律,提高思维品质。评价建议 :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首先要关注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行为表现,和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数学思维策略,水平和思维品质。第二、关注

14、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包括掌握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学习数学的自信心等等。第三、采用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第四、要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准确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状况 说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数学新课程实施的一个重要条件。 a、延伸主要的课程资源教材,让教材发挥更大的作用。第一,用活教材提供的课程资源,第二、挖掘教材隐含的课程资源,第三、置换教材生疏的课程资源。具体说有观察与猜想、阅读与思考、实验与探究以及数学活动,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有序的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动手实践、分组讨论,得出结论,完成认识上的飞跃; b、善于利用身边熟悉的课程资源。第一、选择学生现实生活中的事件或现象作为教学资源,第二、选择学生自身的生长发育情况和教学现象素材做为教学资源。 c、合理开发学生生活中的课程资源。第一、运用生活中真实、生动的素材作为课程资源(如测量旗杆的高度,测量河的宽度,激发学生探究知识的欲望);第二、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作为课程资源。及时捕捉互动生成的课程资源。第一、善于捕捉并选择有价值的信息做为有用的教学资源。第二、开发和利用学生的课堂表现和错误资源。第三、通过画图、剪纸、拼图活动探索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总之,作为教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