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51137146 上传时间:2023-08-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doc(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房产证无土地证转让房产是否有效? 发表时间: 2007年12月01日 10时00分 阅读次数: 12344 简要描述: 房主有房产证,但未办理土地证,与开发商签订的房屋土地转让合同是否有效? 代 理 词 尊敬的审判长、审判员: 本人依法接受本案原告张元领的委托,担任其代理人,参加了本案一审的法庭审理,现发表如下代理意见: 一.原告张元领是原房屋的合法所有权人。 原告张元领原系东阿县第一棉纺厂厂长。1989年,因105国道拓宽及厂内规划调整的原因,占用了原告等职工于1983年出资兴建的平房。为了解决原告及其家属的居住问题,经厂领导集体研究决定,在厂内东北角(现曙光街的南侧)为原告建了五间平房。

2、此平房虽然名义上是单位出资,实际上是对原告原平房拆迁的补偿(因为原告于1983年出资6000元买的平房已被单位拆迁)。此房产权完全归原告所有,与单位无关。原告依法向东阿县房屋主管部门提出房屋登记申请,经过政府部门批准和登记,原告于1990年依法取得了该五间平房的房屋所有权证,证上盖有东阿县人民政府的公章。原告一直在此居住。 1999年,原告在内退后,自已出资将5间平房在原址上翻盖成上下各7间的两层楼房,单位在此楼房中根本就没有任何财产份额。此房屋东西长 24.5米,南北宽 12.5米,建筑面积为579.143平方米。原告向东阿县房屋主管部门提出房屋登记申请,经过政府部门批准和登记,依法取得了该

3、两层楼房的房屋所有权证,证号为东阿房字第01842号,证上盖有东阿县人民政府的公章。原告一直居住使用该房屋至2006年7月。 从以上房屋的出资情况及使用情况,以及东阿县人民政府为原告依法发放房屋所有权证的情况,可以得知,原告张元领是本案原房屋合法的所有权人。作为所有权人,原告具有依法处分该房产的权利。 二原告张元领是原房屋占用土地的合法使用权人。 11989年,原告单位为了解决原告的住房问题,同意原告占用五间平房的土地。1990年县房管局为原告发放了房屋所有权证,也就代表政府认可了原告对所占土地的使用权。1997年,东阿县土地局派工作人员到原告房屋现场进行了实地丈量,进行了土地登记,标明了四邻

4、的情况,记录在案。1999年,原告翻盖两层楼房以后,房管局向原告发放了房产证号为东阿房字第01842号的房产证,对原告占用该国有土地又再次予以确认。原告当时认为,只要政府土地部门进行了土地登记,自己就拥有了此占用土地合法的土地使用权,因此,当初没有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但只要原告提出申请,并交纳相关的费用,政府一定会为原告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2至于原告没有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证并交纳土地出让金,是土地确权后的履行问题,属于行政管理的范畴,不影响当事人应当享有的民事权益。原告将单位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变更为个人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经过了政府部门的批准。至于没有交纳土地出让金,是经过了政府部门批准的,政府

5、部门从没有向原告主张过土地出让金,一直允许由原告无偿使用。这也是国家政策所允许的。比如公房和经济适用房所占用的土地,都是由政府划拨给使用者无偿使用,个人不用向政府交纳任何土地出让金,在入住五年后再行转让时,应当由买房者交纳土地出让金。本案中就是东阿县政府同意将国有划拨土地交由原告无偿使用,待转让给被告进行土地开发时由被告向政府交纳土地出让金。 3建设部于1997年发布、2001年修改的城市房屋权属登记管理办法第6条规定:“房屋权属登记应当遵循房屋的所有权和该房屋占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权利主体一致的原则。”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24条也规定:“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的所有权人或共

6、有人,享有该建筑物、附着物使用范围内的土地使用权。”以上的规定也就是所谓的“房随地走,地随房走”的原则。在本案中,原告张元领于1990年和1999年分别取得了五间平房和两层楼房的房屋所有权证,政府也就认可了原告对房屋所占土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并于1997年对房屋所占土地进行了登记,对原告依法享有该土地的使用权再次进行了确认。 4对于土地的权属和内容应当以登记机关的登记为准,而不是以土地使用权证为准,证书只是起一个证明的作用。我国物权法第16条明确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不动产登记簿由登记机关管理。”第17条规定:“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物权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

7、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原告申请人民法院到东阿县国土资源局对原告原房屋占用的土地登记情况进行了调查,查明了县土地管理部门早在1997年就对原告房屋占用的土地进行过登记,一直到2006年7月,登记的使用权人为原告,因此,原告张元领是原房屋占用土地的合法使用权人,不能因为原告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而否定原告没有此地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三原告张元领与被告东阿县昌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于2006年7月3日所签订的房屋土地转让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 2006年,被告东阿县昌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中城雅居”小区,位于

8、原告原住房屋的南侧。因需要占用临曙光街南侧原告等10户居民的房屋,被告找到原告等10户居民,协商将10户居民的房产归被告后拆除,用于被告开发建设。作为补偿,被告将来在原址建好商品房后,补偿给原告等10户居民每户几套商住房。原被告经充分自愿协商后,于 2006年7月3日,签订了房屋土地转让合同。双方在第三条约定:原告的原门市房、偏房及其他附属设施,在签订合同后所有权归被告方;被告在此小区内建设新楼房后,用新房对原告进行补偿,补偿门市房和四套住宅。并约定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四被告在签订合同时对于原告只有房产证而无土地证是明知或应知的,不能再以原告未办理土地证主张合同无效。 被告提供的合同是针对全

9、部10户居民的,因此是制式合同。其他9户居民都办理了土地证,原告没有办理。因此,原告在签订合同时就向被告表示,原告只办理了房屋的所有权证,未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但被告表示,原告只要有房产证就可以,没有土地证也没有关系。被告是在明知原告没有土地使用权证的情况下和原告签订的合同。这从房屋土地转让合同第一条“转让房地产的基本情况及清单”一项中就可以看出,被告只记录了原告的房产证号,而没有记录原告的土地证号。作为一个正规的房地产开发商,其提供的合同也注明了是房屋土地转让合同,被告是应当也必然要审查原告有没有土地使用权证的。如果有,被告肯定会写在合同中的。正是由于原告没有办理土地证,被告在合同中也未写明。

10、因此,从合同中未写明原告的土地证号的情况来分析,可以推定被告在签订合同时就明知或应知原告是没有办理土地证这一事实的。被告在知道原告只有房产证而无土地证的情况下,仍然与原告签订此合同,是双方真实意思的表示。此后,被告就不能再以原告当初没有办理土地使用权证为由,主张合同无效。并且双方在合同的第二条约定:原告只保证自己为房屋及附属设施的合法所有人,约定此处土地由被告办理相关审批及交费手续。 五原、被告所签订的合同名为“房屋土地转让合同”,实质上是对原告的补偿安置合同。 1根据法庭查明的事实,以及双方签订的合同内容,可以得知,原、被告签订此房屋土地转让合同的真实意思,是被告将原告原有的房屋进行拆除,占

11、用原土地进行商品房开发建设,在原址建成商品房后,再补偿给原告几套商住房归原告所有。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虽然名义上是房屋土地转让合同,但并不符合房屋土地转让的实质,被告并非当即用金钱买下原告的房屋用于使用的目的,而是为了拆除用于房地产开发,将建成的房屋再对原告给予补偿安置。因此,双方所签订的合同性质,名为转让合同,实质上是对原告所有房屋及附属设施的补偿安置合同。因此,本案不应当适用房地产转让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应当适用合同法及城市房屋拆迁,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相关法规。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国有土地使用权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十一

12、条规定:“但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批准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应当认定合同有效。”第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合同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起诉前经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同意转让,并由受让方办理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的,土地使用权人与受让方订立的合同可以按照补偿性质的合同处理。” 原告申请人民法院到东阿县国土资源局调取了相关证明,证实被告占用原告原国有划拨土地,征得了政府的同意,并且政府已经与被告签订了国有土地出让合同,被告已交纳了一百零八万元的国有土地出让金。因此,原、被告所签订的合同有效,被告给予原告的安置房屋应当认定为对原告地上房屋及附属物的补偿。 3被告东阿县昌隆房地产发展有限公司

13、为了取得原告张元领的房屋和国有土地,首先必须原告得同意将地交还政府。被告除了应当向政府交纳国有土地出让金,还必须与原告达成补偿协议,对原告的房屋及其他附属物进行补偿。本案中双方所签订的协议就是被告对原告房屋及附属物所进行的补偿。如果认定本合同无效,势必造成对原告的不公平,对被告恶意违约的支持,致使原告不能按照双方当初的约定得到合理的补偿,损害原告的合法权益。 六原、被告所签订的合同真实、合法、有效。 1第五十五条规定:“民事法律行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 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 意思表示真实; (三) 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本案中,原、被告均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14、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且不违反法律或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双方所签订的合同真实合法有效。 2合同法第四十四条规定:“依法成立的合同,自成立时生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生效的,依照其规定。”因此,原、被告双方所签订的合同自双方签订之日起已经成立并生效。我国法律和行政法规没有强制性要求,原、被告这种补偿安置合同必须办理批准、登记后才能生效,且本案中双方的合同已经征得了政府的同意。 3合同法第五十二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合同无效: (一)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二)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三)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四)损害社会

15、公共利益; (五)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原、被告所签订的合同不属于以上所列情形中的任何一项,不属于无效合同。 4原告未领取土地使用权证书转让房地产不能成为合同无效的理由。被告主张涉案房地产虽然房产进行了登记,未进行地产登记,未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且没有交纳出地出让金,主张合同无效。被告的主张不能成立。理由如下: (1)原告并非没有进行过土地登记,从土地管理部门的登记档案中可以得知,原告的房产在1997年进行过登记,只是没有申请办理土地使用权证。 (2)根据物权法的规定,权属证书只是相关证明,不能作为物权权属和内容的根据。根据新法优于旧法的原则,应当以新的物权法为准。只要进行过土地登记,就足以证明物权。 (3)本案双方所签订的合同名为房地产转让,实质上是被告对拆迁原告房地产的补偿安置。因此,本案不应当适用房地产转让方面的法律法规。而应当适用合同法及拆迁安置法规。 (4)“房地产不得转让”不等同于“房地产不得拆迁补偿”。该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房地产转让,是指房地产权利人通过买卖、赠予或者其他合法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