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51113938 上传时间:2024-02-12 格式:DOC 页数:50 大小:1.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doc(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2021-2025)2021年12月目 录前 言1第一章规划背景1第一节 重大意义2第二节 发展回顾3第三节 存在问题6第四节 发展形势7第二章 总体要求8第一节 指导思想8第二节 基本原则9第三节 发展目标10第三章 重点任务14第一节 优化乡村发展格局14第二节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17第三节 实施乡村建设行动25第四节 全面深化农村改革29第五节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32第六节 强化振兴人才支撑34第七节 建设生态宜居乡村35第八节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38第九节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39第十节 推动川渝毗邻地区乡村协同振兴41第四章规划

2、实施44第一节 加强组织领导44第二节 统筹规划落实45第三节 强化资金保障45第四节 做好环境评估46第五节 科学评估考核47 17 前 言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的重要指示和“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重大决策部署,认真落实中央、市委市政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加快将渝北区建成全市乡村振兴引领区、城乡融合示范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样板区,根据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特编制重庆市渝北区乡村振兴“十四五”规划(2021-2025)。本规划在把握渝北区乡村发展规律和现状的基础

3、上,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明确了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部署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点工作和政策措施,是全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指导性文件。第一章规划背景立足渝北区乡村振兴发展实际,虽面临农村发展的不充分、人口老龄化特征明显、劳动力人口红利下降等挑战,但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机遇千载难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加快形成,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机制加快构建,渝北在发挥“三个作用”中作用进一步凸显,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必将迎来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崭新局面。第一节重大意义渝北区位于重庆主城北大门,经

4、济总量大、常住人口多、建成区面积广,长江、嘉陵江两江环绕,铜锣山、明月山、中梁山三山列屏,“四个大区”建设方兴未艾,“铁公水空轨”交通优势明显,是重庆内陆开放高地建设的重要阵地,两江新区开发的主战场,国家首批临空经济示范区,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互联互通项目重要承载地,也是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和全市乡村振兴综合试验示范区,农村面积1252平方公里,占全区面积的86.22%。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引导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有利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社会保障提档升级,增进农民福祉,提高民生保障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5、是构建全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基础。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有利于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全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为全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建设“生态渝北”的关键举措。渝北区地处华蓥山主峰以南,嘉陵江下游东岸与长江上游北岸构成的三角地带,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补齐生态短板,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生产生活生态融合之路,有利于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

6、的有效途径。渝北区先后荣获“全国武术之乡”“全国文化先进区”,具有悠久的历史传承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农耕文化丰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传承农耕文化的优良传统,挖掘农耕文明新内涵新价值,推进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在新时代焕发出乡风文明的新气象。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健全现代社会治理格局的固本之策。渝北区村庄数量多、分布广,社会治理任务尤为繁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党组织领导下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有利于构建渝北区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社会治理新格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有利于强化乡村组织保障,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

7、业。第二节发展回顾“十三五”时期,渝北区坚定贯彻中央、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践行新发展理念,统筹推动各项重点工作,全区农业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为“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升。聚焦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都市现代农业,高效推进农村“双十万工程”,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三环十景”,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建成高标准农田11.86万亩、“七化”示范基地7万亩;建成统大路、大白路、张白路、南北大道四大特色农业产业示范带;引进柑橘、李、梨、灵芝、白芨等名优新品种260余个,累计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28

8、8个、市级名牌农产品50个,评定“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发展农业龙头企业81家、农民专业合作社425家,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536名,评选首批乡村振兴人才25名。“十三五”期末,农业总产值达到38.90亿元(年均增加4.26%,在中心城区位于第2位),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97亿元;耕地保有量47.69万亩,粮食播种面积31.13万亩,总产量11万吨(在中心城区位于第2位);蔬菜总产量30.05万吨,生猪出栏6.26万头;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0.1%。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0.6亿元。农村人居环境持续改善。以“八改六化”为标准,突出巴渝民居“八大核心”要素,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新建农

9、民聚居区48个,改造农村危旧房6.39万户;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2184公里、客运线路68条、农客招呼站300个,基本形成“十纵十横”骨架路网,累计建成村社便道1499公里,实现户户通;新建场镇污水管网70公里,改造农村户厕3.57万户,建成废旧农膜回收站(点)179个,基本实现“村庄干净整齐、庭院整洁美观、沟渠塘坝清澈流畅”;大力实施国土绿化行动,森林覆盖率达到42%。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聚焦脱贫对象和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脱贫攻坚取得重大阶段性胜利。“十三五”期间,全区1367户3893名农村建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摘帽”;持续推进农村供水规范化、专业化管理,完善长效运行管护机制,巩

10、固脱贫攻坚成果,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累计完成8个饮用水源地规范化建设;累计完成健康扶贫救助4.11万人次,扶贫对象基本医疗参保率100%,为9904名建档立卡贫困学生发放资助资金2343万元;发放扶贫小额信贷472户618.95万元;通过“一村一策”支持“9+5”重点帮扶,全面优化产业,提升基础设施。全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140元,比2016年增长40.2%,增速连续多年高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6年的2.22:1缩小到2020年的2.13:1。农村发展新动能不断涌现。以“三社”融合深化“三变”改革,围绕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创新成立村级生产互助

11、农业股份合作社,下设生产合作部、供销合作部和资金互助部,在村一级实现生产、流通、信用三大功能有机融合。全区53个村级合作社挂牌运营,入股土地7万亩、资金3890万元,1.7万户农民变为股东。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探索形成“九步工作法”“设置特殊股东”等改革经验,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案例。推行集体经济组织承建400万元以下小型涉农建设项目,“空壳村”全面消除,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实现“加速跑”。乡村文化新气象陆续彰显。在全市率先建成有声图书馆23个、24小时自助图书馆7个、图书馆分馆26个、文化馆分馆25个、全民阅读点39个,完成16个镇街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提档升级

12、,建成155个社区文化室、181个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区基本形成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并对群众全部免费开放。数字化服务工程有序推进,建成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区级中心1个,11个镇166个村安装广播终端193套,基本建成区、镇、村三级综合性应急发布系统,实现镇街基层服务点和村居基层服务点全覆盖。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年均组织“文化进万家”“三下乡四进社区”“流动文化进村”等各类活动876场,受众30余万人次。乡村基层治理水平逐步提升。基层组织和民主法治建设不断加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被列为全国首批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示范单位。全面推广实施村干部走访群众

13、机制。加强平安乡村建设,探索总结出“民情茶室”社会治理模式,在老百姓居住集中的地方设置“一室、一桌、一茶”,让镇村干部重心下移,听民情问民需解民忧,形成了“大事共办、小事村办、民事民办、难事商办”的乡村治理生动局面。扎实推进城乡社区协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全区100%的村(居)建立村(居)民议事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自治载体;规范“四张清单”,明确了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的自治事项23项,协助政府工作事项27项,负面清单事项7类,出具证明事项7项,自治组织负担总体减轻40%以上。第三节存在问题渝北是大重庆的典型“缩影”,跟高质量发展的经济大区、高水平开放的临空大区、高能级策源的科

14、创大区、高品质生活的城乡大区的“四个大区”发展定位仍有较大差距,高质量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仍是农业农村,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镇域经济还不够强。幅员面积占渝北区近70%的北部11个镇,地区生产总值还不到全区10%,绝大部分镇的收入主要靠转移支付;二是农旅融合产业链条彰显不突出。农产品转化为旅游产品不足,旅游对农业的带动能力有限,农旅融合产业发展的层级较低,特色不明显,同质化问题突出,布局分散、规模小,串点成链、成片少;三是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不彻底。生活污水处理、生活垃圾投放清运、垃圾分类工作、农村厕所改造、场镇公共服务配套等方面短板明显,屋内屋外脏乱现象仍然存在,农村整体面貌还未得到

15、质的转变;四是制约乡村富裕的因素依旧存在。集体经济发展短板明显,乡村振兴缺乏人才支撑,农村宅基地入市政策没有得到落实,农村闲置宅基地未能转化为农民的收益。第四节发展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同时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冲击,全球供应链调整重构,国际产业分工深度演化,对我国乡村产业链构建带来较大影响。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战略机遇期,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也将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从重庆

16、市看,国家重大战略和政策叠加机遇千载难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加快建设,西部大开发新格局加快形成,“一区两群”的发展机制加快建立,乡村振兴全面发力,必将迎来战略地位再提升、发展定位再拓展的崭新局面。从渝北区看,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四个大区”发展定位的深入推进必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十四五”时期是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申报和建设的关键时期,必将给渝北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财税、土地指标、资金等诸多政策优势;渝北区是两江新区主战场,拥有江北国际机场、保税港区、悦来国际博览中心、前沿科技城、仙桃国际数据谷等开发平台,又是重庆自贸试验区、中新(重庆)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承载地,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平台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