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

上传人:cl****1 文档编号:551113790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放下自己,与幼儿换位思考放下自己 ,与少儿换位思虑俗语说:“茄子不开虚花,孩子不谎话话” 。但是我们成人吃惊地发现,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居然也谎话言。一旦我们发现孩子说谎,我们的第一反响就是要实时遏止孩子的这类行为。其实,少儿在成长中的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他们“谎话”的背后有很多我们成人不认识的小奥密,这需要我们成人认真去察看领会。假如我们老是以成人的思想去解读少儿的“谎话”行为,可能会因为我们对少儿产生的误会而损害到少儿的幼当心灵,以致于会直接影响教育少儿的成效。在少儿园实习时, 我碰到一个被老师们认为常常 “谎话”的女孩文文,她比较听话,在班上做事情十分踊跃,就是速度比较慢,特别是在吃饭的时候

2、,每次带班的老师都会站在旁边敦促她。一天清晨,文文正和其余小朋友看书,看到我进来,立刻跑过来对我说:“宋老师,今日清晨我在家吃过饭了。”“是吗?既然你已经吃过了,一会儿就不用和其他小朋友一同再吃了。 ”可过了一会儿,班主任张老师走过来拉着她说: “文文,搬着你的小凳子去吃早饭”。我赶忙向张老师解说: “文文说她已经在家吃过饭了。”可张老师绝不踌躇地回答道: “她每次都喜爱谎话!假如她在家吃过早饭了,她妈妈会提早告诉我的。 ”于是,文文很不宁愿地搬着自己的小凳子去吃饭了。当时我想,文文今日可能是实在不饿,不想吃饭, 没多大关系。 但是过了几日, 文文又一次 “谎话”了。这日午餐前,文文说她“肚子

3、疼” ,我连忙把这个状况告诉了张老师。张老师听后淡定地说: “她一定又是在谎话,她每次只需不想吃饭就会找原由谎话。 ”于是张老师拉着文文说:“请你回到座位上去吃饭! ”文文用无奈的眼神看着我和张老师,而后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吃完饭我把文文独自叫到一边问道: “文文,宋老师那么相信你,可你为何要用肚子疼看作借口呢?”话刚说完,文文就撇着小嘴哭着对我说:“我不想每次都成为班上吃饭最慢的小朋友,那样老师就不会喜爱我了。 ”听完文文的解说, 我才知道文文的 “谎话”本来是“成心”的。学前阶段,近似文文小朋友的这类“谎话”行为常常简单出此刻他们的平时生活之中,而我们成人也很简单习惯性地将小孩的 “谎话”

4、 与成人的谎话行为相提并论。 但实质上,小孩的“谎话”与成人的谎话有着实质的差别。有时小孩因受思想发展水平的限制,没法辨识客观世界与主观世界的区别,于是常说出一些与客观现实不符合的“谎言” 。有时小孩为了自我保护、 保护自尊心或知足虚荣心, 而说出一些 “谎言”。本文事例中文文小朋友的两次“谎话”均是为了躲避吃饭,固然她的谎话行为对别人没有损害,其目的也不过为了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和能够“不做班上最慢的小朋友” ,但这类成心隐瞒事实的行为已经属于存心谎话的范围,只管文文自己并没存心识到这样的行为已经属于“谎话”。长远以来中国传统的成人威望感,使我们习惯以成人的角度去评判小孩,那些孩提时纯真、率直的

5、思想方式已经离我们太遥远。于是,我们成人会身不由己地将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小孩, 用我们自认为是的标准去判断、 评论和教育孩子。当少儿做出的事情与我们的希望相违反时,我们就认为这是他们的错,于是误会就产生了。其实,就少儿“谎话”行为来说,这不过少儿在成长过程中必定要经历的, 在这一阶段,少儿的“谎话”行为多是无心识的,即便他们的“谎话”行为是存心识的、有目的的,他们“谎话”目的也是纯真的。因为少儿常常喜爱用简单、坦直的方式去思虑和解决问题,处于少儿期间的孩子其实其实不知道什么是“谎话” ,他们出现的“谎话”是一种“自我防卫”式的本能行为,所以他们会选择不认可自己做过的事情来保护自己。就如事例中的“

6、文文”,她其实其实不知道自己在“谎话” ,她只可是是在用“已经在家吃过饭”这类行为来保护自己的自尊心,她并没存心识到自己的这类行为已经冒犯了我们成人眼中的道德准则。关于学龄前阶段的少儿来说,其逻辑思想处于萌芽期,关于某些是非问题很难分辨出来,“谎话”关于少儿来说,近似于他们的一种本能行为,所以少儿的此类行为严格意义上说其实不可以称为“谎话” 。但是我们成人对孩子这类“谎话”行为的判断多是站在成人的角度, 我们不过关注少儿 “谎话”行为的这类结果, 而没有考虑孩子 “谎话” 背后的真实原由,我们将少儿的 “谎话” 行为与我们成人间界中的 “欺骗”、“欺骗”等行为联系在一同。所以当我们发现少儿“谎

7、话”时,我们就仿佛认为少儿犯下了滔天大罪,像检察官同样去审讯他们,生气地与他们对证,逼迫他们说出为何要说谎,并警示他们此后不可以够再说谎。有时我们会用一些故事来恫吓孩子:“假如你再说谎,就会像狼来了里面的那个孩子同样被狼吃掉! ”我们认为自己的教育方式能改变少儿的 “谎话”行为,但是过了一段时间少儿依旧会说谎。因为我们从成人的视角去“俯视”小孩的行为,我们对孩子“谎话”行为的解读不过逗留于表面,特别是当悲观的情绪充满着我们的脑海时,我们更没法看破孩子“说谎”行为背后的心理诉求。所以当我们发现孩子“谎话”时,我们不该当站在成人的视角用成人的标准来权衡少儿的行为,我们应当从少儿的视角去对待他们的“谎话”行为。不一样的视角会得出不一样的结果,但是只有从少儿的视角去解读少儿,才能得出切合幼儿的结果。我们应当以同等的姿态进入少儿的心里,给少儿以宽容、耐心和理解,除去我们对少儿的误会,这样才能更好地促使少儿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