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51109707 上传时间:2023-04-1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领跑股份合作社的富民带头人——穆少海.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春潮涌动竟风流记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主任穆少海他,少言寡语,不擅攀谈,却凭着说得少、做得实的实称劲儿使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的百姓尝到折地入股的甜头;他久病缠身,却有着钢铁般坚强的毅力引领大伙奔向致富路;他便是鹤山农场第二作业站主任穆少海。2009年,在垦区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新形势下,穆少海审时度势在农业经营体制改革上大胆尝试,率先在农场乃至整个九三管理局成立了第一个股份制规模经营合作社,成为了第一个敢吃螃蟹的人,带着班子走出了一条农业股份制合作经营的新路子。守土有责,努力探索现代化大农业的经营模式51岁的穆少海,已经是有着34年基层工作经验的好手了,当过驾驶员、机务统计、机务队长的他,在农业作业站主

2、任的岗位上已经工作了13个年头,正是基于这种扎根基层,对于农业工作的热爱和那股子琢磨劲儿,让他始终在工作中寻找突破,寻找更好的管理经营模式,让老百姓受益。成立合作社前,第二作业站与其它管理区一样,在土地经营中实行出租到户,分散经营,管理区主要行使服务和管理职能。面对分散经营造成的成本高、标准低、风险大的“症结”,穆少海开始盘算如何寻求一种模式,彻底改变这些制约发展的因素?2008年的一场持续半个小时100多毫米的暴风雨过后,作业站的部分地号作物造成不同程度的减产甚至绝产,这场灾害过后,更加坚定了他要改变现有土地承包经营模式的信心。穆少海率先在班子会上提出自己的想法,话一出口不同的声音立刻回应了

3、起来:规模经营,地咋管、粮咋收,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活该咋干,这不是给自己出难题吗?穆少海看出了大家的困惑,为消除疑虑,他亲自向职工宣传专业合作社的好处和必要性,逐户走访做工作,坐在炕头和职工摆事实,讲道理。他耐心细致的讲解,得到了大多数人的同意和认可,于是作业站干部职工经过充分研讨,在2009年推行了农业股份制合作经营。规模经营之初,穆少海对统起来的“两田一地”采取“职工参股、先交后种、统一管理,按股受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营管理模式。职工按土地面积入股,每公顷为一股,股金分为规模田和基本田两种形式缴纳,以现金形式入股,统一核算,按股分红。同时,还设立的组织机构,建立了民主议事会

4、制度,成立了民主管理监督委员会,会员就是由10名管理区干部和12名种植大户及种田能手共22人来担当,做到了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对农业生产、产品销售和财务核算等全过程进行管理、监督和服务。考虑到规模经营起来的土地一定要有专人来随时进行监督,穆少海提出了“土地协管员”这个特殊岗位,并在作业站利用职工代表大会推举了5名协管员,择优上岗,农业生产上的大事小情协管员全全进行监管。开工没有回头箭,说干就干。2009年一年,穆少海带领的领导班子一班人付出了比从前更多的辛苦和汗水,在遭受前期干旱少雨、后期低温寡照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种植业平均垧效益3495元,人均纯收入15110元,各项经济发展综

5、合指标明显优于其他农业单位的佳绩。年底的时候,一算账,一分红,职工的腰包都揣得鼓鼓的,每个人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真正带给他们翻天覆地变化的人穆少海。守土尽责,带领群众闯出一条共同富裕新路子第一年的统一规模经营就这样成功运行了下来,但穆少海却思考的更多了,“职工和老百姓都把手中的土地交到咱们管理人员手上,是基于对我们领导干部的信任,既然干了,就要对得起这份信任”,这是穆少海经常与作业站班子成员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经过一年的摸索和总结,穆少海觉得只有提高标准,提高各项管理水平,让管理也都“统”起来,才能让老百姓的利益不受任何损失。 提高标准,穆少海从土地的改革先行入手,实现统一的科学

6、轮作,通过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粮食产出,统一了生资、应用良种、农艺措施、作业标准、产品销售,通过“六统一”将农业的经营、管理、服务、指导贯穿于产前、产中和产后的全过程,大大增强了统管功能。不种重茬地,农业生产标注水平得到了提升,粮食产量、价格,再一次让穆少海所带领的作业站效益站在了鹤山农场的首位,而且连年增高。标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为了能够真正将标准抓到位,穆少海从不含糊,从春播到秋收,地头跟班作业,渴了喝几口车上带的凉水,饿了就嚼几口麻花,作业站的饭时他几乎都赶不上,都是在地里对付着吃口就接着干活了,常年地里摸爬滚打,有的机车驾驶员老远的看见穆少海检查质量,都心里发毛,生怕自己干的标准不

7、够,让穆少海挑出毛病。也正是在穆少海以身作则,身先士卒的带领下,作业站的领导班子成员个个都提高了自身的管理标准。6年前,穆少海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饮食不规律是导致病因的主要因素,爱人不理解,图个啥?非要折腾出这些名堂,累的够呛谁知道,整天的不着家,可穆少海总是一笑了之。穆少海虽得了糖尿病,可从来没有因为身体有病耽误一点工作,有时候赶上在地里忙着检查质量,出现低糖的情况,他就随手从车里掏两块爱人事先放在车里的糖块先顶一顶。和他搭过班子的老书记刘玉海一提起他的这个老搭档,提到最多的一次词就是“倔”。穆少海在作业站里倔脾气也算是出了名的,为人耿直,做事更是耿直,稍有一点达不到标准,他的倔脾气就上来了

8、,啥时候整到合格什么时候罢休,也正是这样,给他的合作社打造了一直过硬的机务队伍。有时候为了抢时间收获整地,机车打不开点,他总是提早联系周边闲置的作业车辆,抢前抓早,把能考虑到的都提早想到办好,让合作社的职工老百姓个个都放心把大权交到他们手上。合作社的每一寸土地都是入社的职工老百姓的共同财产,共同利益,一分钱都要花在刀刃上,不管是在物资采购上,还是夏管雇工用人上,穆少海是丝毫不让,有人给他起了个绰号,说他是穆小抠,同样是铲地挣钱,同样是接运粮食的车辆,他总是把价格压到最低,低于周边管理区,周围农场的铲地工人说,要不是途着打工离家近点,说啥也不能在这干,太抠门了,想在穆少海眼皮子底下多挣点钱太难了

9、。每次核算机车作业费用,用工费用,穆少海不吭声,戴上老花镜,手里拿着个计算器,总是核对了一遍又一遍才肯放心,生怕一个数字弄错了,让老百姓的利用蒙受损失。合作社由于采取的是物资统一采购,降低了价格,节约了成本。2009年合作社在统一供种、供肥上节约了资金97.2万元;统一购买苫材80块,编织袋9万条,节省资金1.7万元。由于采取统一品种进行种植,在与市场对接过程中,掌握了主动权,粮贩子都愿意到他的合作社收购粮食,从前四处找出路,卖粮难,这回彻底颠倒了个,粮贩子争着抢着都要收购这里的优质粮食产品,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强,提高了销售价格。所有粮食都集中归大堆,凭借有规模、数量大、品质好,吸引了众多客商前

10、来购买,并在价格谈判中占得优势。就拿2009年来说,小麦比周边散户每斤多卖0.02元,增收16.5万元,大豆比周边每斤多卖0.04元,增收32.1万元,职工的收入明显提高了。那一年,入股职工不仅能从土地中获得收入,而且70%的职工能从土地经营中脱离出来,从事养殖及外出务工,实现自主创收,2009年外出务工504人次,创收245万元,人均增收近4860元2010年,为了提高合作社粮食产量,提高产品总量,他率先在作业站大面积进行玉米种植,有的管理区都觉得种植玉米有风险,而且收获都是个老大难,有时候上冻了,玉米还全都扔在地里收不回来,但穆少海觉得,遇到问题就得解决问题,他将种植玉米所产生的连轨道取消

11、,全部采用70公分大垄种植玉米,这样,玉米和收获机车协调了,大大加快了收获进度,基于他的成功经验,玉米种植措施在全场得到了推广应用。成立合作社的这几年,在穆少海的带领下,他们的粮食产量逐年增加,年年盈利,一个个数字背后正是穆少海对这份事业强烈的责任心和对百姓负责的态度,使股份制合作社一步步走向正轨。在穆少海所创办的合作社经营体制强势带动下,种植户们普遍认识到成立合作社的优势和前景,鹤山农场其他农业单位又相继成立了11个股份制农业合作社,都是在穆少海创办的合作社基础上进行改革创新运营的,穆少海的这套谋共富让土地“股”起来,提标准让管理“统”起来,创实绩让百姓富起来的合作社经营理念也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认可。今年,九三管理局遭遇了严重的春涝灾害,穆少海顶住压力,带领班子成员从春忙到秋,大灾之年,标准不减,这两天,合作社的地都收获完成了,整地工作也基本结束,一场大雪过后,穆少海坐在办公室里卜楞着算盘估算着今年的粮食产量,只见他摘下老花镜的瞬间,冲着作业站的书记笑了,大家都明白,这笑容背后意味着这一年大伙的辛苦付出没有白费,合作社又将迎来一个好的经济效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