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51107622 上传时间:2022-10-18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4.表内乘法(一):乘法的初步认识》优质课教学设计_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乘法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共 2 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乘法是几个相同的加数相加的简便形式的创造过 程,从中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 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 的积。2、让学生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 学问题,并在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 培养有条理地思考 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并应用乘法的教学中,继续培养学生 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会通过加法算得乘法的积。教学难点 :理解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2、1、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出示主题 图)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公园里的游乐场去玩,好吗?2、看了这幅图,你想知道什么?3、生:我想知道小火车上一共坐多少人?4、同学们想知道的可真多,想解决这些问题,可以借助我们今 天新学的知识。下面,让我们一起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吧! (出示课 题)5、出示学习目标:(1)自主学习课本第 44-47页的内容,独立完成例 1、例 2、 例 3 及“做一做”题目。(2)在自主学习、互动展示中知道“计算相同的数相加时可以 用乘法计算,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名称”, 并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借助教材中的主题图小学 生

3、喜爱的公园游乐场创设情境, 并出示学习目标, 激起学生浓厚的学 习兴趣,为学生学习新知识指明了探索的方向,使学生有良好、愉悦 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互动交流,展示成果(一)自主学习,同桌互相展示1、学生观察主题图,自主解决问题。(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探 讨,教师参与其中,及时辅导)2、指名板演。3、学生用小棒摆各种图形, 并算出摆出的图形各用多少根小棒。4、同桌展示。学生独立自学例 1、例 2、例 3 并完成“做一做”题目,(教师 相机进行指导, 重在让学生展示不同的思维方法和错例, 特别是引导 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探讨。完成后同桌进行互相展示)5、小结。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摆图形,

4、并在同桌之间互相展示,捕捉 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 体味数学乐趣, 这是激起学生强烈的探究兴 趣和动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二)全班展示,激发冲突1、全班交流,获得共识。师:同学们刚才在同桌交流时都表现得积极, 想不想把你们的成 果与全班同学一起分享呢?(要求学生展示成果后,互相质疑,激发 冲突。)生 1:我知道求摆 3 个三角形用小棒多少根可以用乘法计算。生 2:我知道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小组合作在全班进行展示,既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创新的数学思想。 2、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乘法,它使我们在计算相同的数相加 时更快地找到答案, 可见乘法的作用非常大,

5、想不想运用乘法解决问 题呢?同桌展示到全班展示,教师给学生足够的自主空间,学生通过 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协作展示等一系列探究活动,得到充分的学习 主动权,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的第1题,各小组指名展示成果。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P48的第3题,各小组指名展示成果。3、火眼金睛。2+2+2+2= (2)X( 2)4+4+4+4+4= (4)x( 4)4、生活中的数学。每名男同学有 2 支笔,算算你们小组男同学有多少支笔? 设计意图:基本练习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乘法算式的简便;“火 眼金睛”的训练,学生学会分析、比较,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问 题的解决, 学生体验了乘法应用的广泛性, 知识技能与发展性目标得 到了升华。 四、总结反思,激发求知欲这节课大家学了乘法的初步认识, 知道乘法在生活中应用非常广 泛,同学们可以说说你具体学了些什么?还想知道什么? (学生自评、 互评、质疑,师评)设计意图: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回忆、梳理、反思和质疑,再次 展示自已的所学所得,促进知识建构,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实现知情共融,并学会正确评价自己、评价别人,这对学生的归纳概 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业计划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